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于禁变节为什么不被曹魏原谅?于禁变节是为了什么?

于禁变节为什么不被曹魏原谅?于禁变节是为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阳光路十七号 访问量:1296 更新时间:2024/1/16 9:38:43

建安24年,蜀汉前将军关羽率蜀军北伐征讨被曹魏占领的襄阳、樊城二城。关羽所率军对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同年,关羽遣重兵围困襄、樊二城,征南将军曹仁因无力拒敌,遂向曹操求援,曹操派遣左将军于禁、副将庞德携七军共三万人马星夜赶往襄、樊二城,驰援曹仁。

01

于禁率军赶往襄、樊二城城外,怎奈天公不作美、恰逢天灾、连日天降大雨,关羽便顺势水淹七军,又因于禁军队所处地势低洼,所以关羽很快攻破城门。

于禁和庞德死战不降,最后被关羽斩杀,而左将军于禁却率三万人马投降关羽。此事也成为于禁一生最大的污点,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曹魏方面一直都没有原谅于禁的背叛。

其实在乱世之中,将军变节、另投他主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那为何于禁的变节在曹魏集团却得不到原谅呢?

于禁在追随曹操三十年里的战绩可圈可点,对曹魏集团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初平三年,初次与曹操相识,二人惺惺相惜,于禁正式成为曹魏集团一员;初平二年,率军攻克徐州、广威;兴平二年,随曹操讨伐吕布并在雍丘包围张超,占领若干城池。

建安元年,于禁斩杀黄邵,迫使黄巾军全部投降;建安二年,张绣复叛,于禁率军平定青州兵祸患;建安五年,官渡之战中于禁率军牵制袁绍大队人马;建安11年,于禁奉命平定昌豨叛变;建安14年,于禁在天柱山大破敌军立下赫赫战功。

于禁也在建安21年,正式被曹操册封为左将军,并授假节钺。成为当时外姓中的第一武将,同时也成为曹操时期五子良将之首。从以上可以看出,于禁在曹魏集团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在集团内也是有很大话语权的,像这样的人如果变节投靠敌方的话,对于整个曹魏集团的打击(尤其是对曹操)可以说是很大甚至致命的。

02

于禁投降不同于其他人的投降,像吕布、关羽、张辽马超、庞德等人的投降主要都发生在三国初期,那个时候还属于诸侯林立的乱世时代。而于禁投降关羽发生在建安24年,此时三分天下格局已然形成,于禁和关羽之战可以说是蜀汉和曹魏的国战。

在两国交战中,一国最高统帅投降另一国的影响是很大的也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这也是为什么关羽被吕蒙斩杀后于禁在孙吴受到所有人的羞辱,最后被孙吴送回曹魏后也是受尽羞辱,最后凄惨而死的原因。

于禁在曹魏集团的军队中,威严非常高,可以说是铁面无私,治军也非常严格。总是直言不讳,所以他得罪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在一听到于禁投降的消息后,便跳出来对于禁更是加以指责。使得曹操对于禁很失望,还有一个原因是庞德的衬托,面对城破,半路投降来的庞德誓死不降而为国尽忠,但作为曹操心腹的于禁却率军投降,这无疑是在曹操心口上插了一把刀子,所以曹魏就更加不能原谅于禁了。

作为曾经辉煌的武将之首到成为晚节不保的变节将军,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于禁投降关羽呢?

其实于禁也不全是因为贪生怕死、不敌关羽而投降。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于禁在官渡之战后长期忙于后勤,而此次临危受命支援曹仁可能准备得不够充分。

03

但主要原因是于禁所带军队虽多,但军内大多是北方人而不习水性,再加上当时突然天降大雨和战略部署决策的失误。作为久经沙场的于禁知道此战获胜的机会非常渺茫,而身为一个将军,肯定希望自己的将士是战死在沙场上而不是被一场大水淹死。

于禁平时治军虽然很严,但往往“严父必定爱子”。所以于禁对自己的将士感情是很深的,也不会让自己的几万军队在一场注定赢不了的战争中做无谓的牺牲,所以于禁毅然决然率军投降关羽,用牺牲自己名声的代价保全了几万人的性命。李贽对于禁的评价是:“于禁最识大体,只为国家争胜负,不为一身辨曲直,真良将也!”

于禁作为三国时期不可多得人才最后却落得如此狼狈不堪的下场,可以算是三国时期的一个意难平了。而历史上前人的功与过往往总是由后人来评说的,那么对于于禁的“晚节不保”,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于禁曹魏曹操关羽曹仁庞德

更多文章

  • 《三国志11》最不起眼的组合,于禁:我堂堂五子良将就这属性?

    历史解密编辑:点树之旅标签:于禁,三国志11,张辽,徐晃,关羽,魏国

    在浩瀚的三国历史中国,每股势力都出了一个知名的豪将组合,比如最出名的就是蜀国的五虎上将了,骁勇善战的五人各自都善于运用不同的兵种,在他们的带领下蜀国成功奠定了地盘基础;另一边魏国的五子良将虽然很少合作,但也有相当多亮眼的战绩,像是张辽八百敌十万、于禁下邳城大破吕布等。但是到了经典三国题材策略游戏《三

  • 于禁为何投降关羽?不是于禁贪生怕死,残酷真相你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关羽,于禁,曹操,刘备,袁绍,孙权

    三国时期,群英荟萃,豪杰猛将大放光彩。论魏蜀吴三国猛将,蜀国有五虎上将,魏国有五子良将。后人也常将关羽为首的五虎上将与于禁为首的五子良将做比较。论武力,关羽张飞等人完胜于禁乐进等人。论谋略能力,五子良将无疑更胜一筹。有人会奇怪,作为五子良将之首的于禁,武力比不了徐晃张辽等人,他为何能位列五子良将之首

  • 同为五虎上将,为啥关羽败于禁威震华夏,而黄忠斩夏侯渊就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关羽,黄忠,夏侯渊,于禁,刘备

    事实上,之所以关羽击败于禁,可以被评为“威震华夏”,而黄忠斩夏侯渊却没被评为威震华夏,并非因为于禁的地位要高于夏侯渊!正史中夏侯渊作为曹氏宗亲,官拜征西将军,他的地位是要高于于禁的,之所以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评价,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关羽击败于禁关羽击败于禁,是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襄

  • 于禁为何是五子良将之首?三个原因:治军、战功、关键时刻靠得住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于禁,曹操,张辽,张郃,徐晃,乐进

    五子良将的说法来自《三国志》,陈寿把张辽、乐进、于禁、徐晃、张郃五人合为一传,并且在最后评价“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所以后来人们把他们五人成为曹魏五子良将或者魏五子,关于谁是五子良将之首,历来争论不休。这个标题可能会引起许多三国迷的不适,我也做好了挨喷的准备,但是现在是一个言论自由的

  • 于禁一生征战沙场战功无数,一场败战将所有毁于一旦,晚年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说书人柳白标签:于禁,孙权,关羽,庞德,曹丕,魏国,刘备,曹操手下

    219年,关羽北伐樊城。曹操遣于禁、庞德带兵支援,时逢暴雨,关羽乘势水淹七军,于禁与庞德登高望水,无所回避,关老爷乘着大船写下人生中最后一页辉煌的战功,于禁率三万部众投降,邻近盗贼乱军纷纷归顺,关羽大名威震华夏,虽说如此,此役实际上有不少运气成份。然而,当洪水退去,于禁不但找不到裤子,往后再也找不回

  • 三国志11:于禁的单挑水平探究,他真是五子良将的垫底角色吗?

    历史解密编辑:奕道君心本尊标签:于禁,乐进,徐晃,张郃,关羽,张辽,曹操手下,三国志11

    之前在给陈到做单挑测试的时候,我就顺嘴提到了于禁,其实我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么点同情他的。毕竟作为曹操时代唯一获得假节钺殊荣的大将,就因为一场大雨没防住关羽的水攻而晚节不保,着实对他太不公平。所以本期三国志11游戏的趣味文章,就让于禁通过单挑来证明自己吧。站在于禁的立场上,首先他要寻仇的对象应该就是二爷

  • 三国志11: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被关牢房的反应,当俘虏我只服于禁

    历史解密编辑:奕道君心本尊标签:于禁,三国志11,黄忠,关羽,刘备,蜀汉

    胜败乃兵家常事,在战场上一不小心做了俘虏也不是啥太丢脸的事情。即便是三国之中的顶级名将们,也不乏被俘的经历。蜀汉这边,关羽做过曹操的俘虏,黄忠做过刘备的俘虏;曹魏那边,张辽因吕布战败被俘,于禁更是被水淹七军惨遭蜀汉到孙吴的转手。本期就让我们来做个趣味的汇总,在三国志11游戏里的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被关

  • 三国正史上,于禁带领三万大军投降关羽,关羽为什么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关羽,于禁,曹操,大军

    公元219年,关羽利用汉水暴涨的时机,水淹于禁的七军。于禁的七军人数大概有三万左右,原本兵强马壮,但是水火无情,碰到大水,即使再精锐的军队也会失去战斗力。于禁在走投无路之下,带着三万军队归降关羽,庞德宁死不降,被关羽擒获之后斩杀。虽然于禁带着三万大军归降关羽,但是关羽却没有有效利用,而是将于禁及其三

  • 股神“曹仁超”的投资戒条,一起看看吧!

    历史解密编辑:炫飞卡卡西标签:熊市,牛市,戒条,记者,曹仁超,中国股市

    (三)曹仁超对于封神,他说:不要把我当成“股神”,神在天上呢,我只是顺势而为而已。我所讲的投资方法未必适合你,不要照搬。他的投资戒条:一、买趋势向上的股票。二、吸纳强势股,卖出弱势股。三、要懂得及时止损。四、没人买得到最低价,可高价买更高价卖出。五、牛市有的是机会,因为下一浪更高;熊市中宁可少赚也要

  • 股神“曹仁超”靠自己实现了财务自由!

    历史解密编辑:毒蛇鸡仔涛标签:一心,股市,记者,曹仁超,第一桶金

    (二)被香港股民和大陆股民奉为股神的曹仁超,家境十分不好,父亲去世时他才11岁,母亲带着三个儿女住在香港贫民区靠打工度日。在贫困家庭长大的曹仁超,中学毕业后就一心赚钱改变现状,也是机缘巧合,他在同学帮助下找了一份从事证券的工作,这也为日后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当时在工作之外,曹仁超又找了好几份兼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