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泰·书声 第十八期
《图像与法律》
吴志攀 张纯 | 著
【点击图片直达购买页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信息社会已经进入图像和短视频时代。越来越多的工作和生活场景的图像化,使得我们观察社会的视角更加多元、对事物的判断更加迅速。不仅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方式和观念,也正在改变法律人的工作场景,对法律的稳定性和滞后性提出了挑战。
图像时代来临,法律将被如何形塑?
法律对图像的保护边界又在哪里?
图像以及图像网上传播所引发的社会舆论,对司法判决是否会有一定的影响?
至此,“周泰·书声”第十八期邀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八位嘉宾,共同品读这本《图像与法律》佳作!
“周泰·书声”第十八期邀请了:
主持人:
•江 溯
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
周泰研究院联合院长
嘉宾:
•吴志攀
北京大学前常务副校长
法学院教授
• 杨 明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 侯 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 刘哲玮
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
• 张凌寒
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
• 戴 盈
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包康赟
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 田 鹤
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
以上嘉宾做客直播间,共同探讨解读《图像与法律》的内容,精彩不容错过~
【直播福利抢先知】
播出时将抽取幸运观众赠送此书
内有吴志攀教授亲笔签名和插画
【预约/观看方式】
预约/观看精彩内容
播出时间:5月25日(周四)19:00
本书简介
【点击图片直达购买页面】
图像社会正在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和观念,也会改变司法工作中的许多观念和习惯做法。越来越多的工作和生活场景的图像化,使得我们观察社会的视角更加多元、对事物的判断更加迅速,同时要求司法响应更加快捷和高效,如果司法机关不能适应这一新的社会发展形态,将落后于社会发展,实际效用将大幅降低。所以法律工作者应该关注图像社会的发展,改进工作流程,适应时代发展。
作者简介
吴志攀
北京大学前常务副校长
法学院教授
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先后讲授过经济法、金融法、银行法、国际金融法、图像与法律、艺术与法律、漫画与社会等课程。从事过多年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参与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些重要立法工作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咨询工作,曾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陪审员。涉足多个领域的法律理论和实践。
张 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任医师
二级教授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临床专攻眼科学青光眼,包括青光眼的诊断、治疗以及患者宣教。科学研究涉及眼病理研究、青光眼临床研究、神经保护和眼部干细胞临床前研究,在国际上较早提出青光眼神经损害的免疫失衡学说。在国内主导并推动了历年的“世界青光眼周”活动,大幅提高了公众对青光眼的认知度。也是国内首批开展青光眼微创手术的医生之一,曾荣获亚太眼科学会成就奖。
嘉宾导读
杨明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信息传播是一个涉及客观环境、发送和接受主体、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社会交互过程,其本质是对交互各方的行为选择产生直接影响,从而满足人们的认知需求、提升人们的认知能力。《图像与法律》向我们展示了信息传播中图像的力量,多维度地探讨信息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说是图像的力量,本书又何尝不是体现了文字的力量呢?!
侯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吴志攀老师的这本《图像与法律》,给我们提供了理解法律的另一种视角、另一种可能。法律与图像不仅包括图像本身的法律问题(例如知识产权),也有图像作为法律证据的证明力问题,以及图像作为法律普及传播的载体问题。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个图像时代,图像对原有法律系统带来新的挑战。例如,图像作为证据获取更加容易,加速了诉讼爆炸;图像的快速传播,给司法裁判带来了巨大压力,等等。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上述问题,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值得每位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阅读。
刘哲玮
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
本书作为北大法学院的通识课实录,其受众既包括受过法律训练的法律人,也包括对法律感兴趣的公众。而本书对两类读者都颇具启发。对法律人来说,本书打破了法学内部的学科藩篱,用案例作为线索,检讨法律规则应对新世代的困境。对公众而言,本书对诸多公共事件予以了简短但深刻的法律分析和评价。本书堪称理想的通识课程实录。
张凌寒
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
《图像与法律》这本书,堪称小切口讨论大问题的典范。法律与图像之间的关系包含了各个方面,包括视觉表现对法律程序的影响,图像在塑造法律规范和观念方面的作用,以及通过法律框架对图像的监管。图像,无论是以照片、视频还是视觉艺术的形式,都可以在法律和法律话语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今深度合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使得图像与法律的话题具有了更重要的意义,必将随着这本书的出版进一步推向深入。
戴盈
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这是一本跨界之作,从中我们看到为何图像传播会比文字更快(大脑处理视觉信息效率高于文字信息)、更有冲击力(心理传导功能);而当图像传播达到一定量级,它甚至可能影响裁判走向,或是在作者没有意识的情况下进入了侵权/被侵权的法律领域。《图像与法律》是感性与理性之间来回往复的思量,也是历史和现实之间的摆渡车,它用一个个案例向读者讲述了图像背后的法律故事。
包康赟
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书有三个特质。其一,有艺术家的审美,它陈列了丰富的图像资料,并挖掘其社会与文化价值。其二,还有法学家的思考,它探讨了不同部门法领域与图像有关的前沿难题。其三,更有教育家的关切,它叩问我们应该具备何种思维,才可以从容应对图像时代的冲击。全书意趣盎然、视野广阔、立意深远,可以带给每个人收获与反思。
田鹤
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
新技术时代,图像的传播方式不断迭代,发展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法律问题也层出不穷。《图像与法律》用近30万字,多达300多幅图片,呈现了在图像社会,图像是如何既造福法律,又影响法律;如何既重塑我们的司法观念,又挑战法律的纠纷解决功能。很多问题虽然没有给出答案,但作者为身处图像时代的法律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视角,有助于我们更效益地解决法律问题。
媒体支持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法宝
燕大元照、法律部落、百度律临、刑事法评论
(排名不分先后)
周泰·书声丨《控辩平等论》品读会
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 2023年2月15日
周泰·书声丨《数据合规实务全指引》品读会
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 2023年2月15日
周泰·书声丨《网络犯罪二十讲》品读会
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 2022年12月29日
欢迎点“赞”和“在看”,与朋友共享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