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演义》: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水镜先生,竟是著名的好好先生

《三国演义》: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水镜先生,竟是著名的好好先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飞飞酱故事 访问量:743 更新时间:2024/2/4 0:37:38

话说,刘备骑着的卢马从刘表家的“鸿门宴”仓皇出逃,被宽约数丈的檀溪拦住去路。危急之下,的卢马纵身一跃,“妨主”马秒变龙驹,驮着刘备飞跃到西岸,因祸得福,遇见了隐居的水镜先生

初次见面,一向谨慎的刘备有着很强的防备之心,虚虚实实间,却被水镜先生三言两语戳中“人才奇缺”的痛点:

水镜问曰:“明公何来?”玄德曰:“偶尔经由此地,因小童相指,得拜尊颜,不胜万幸!”水镜笑曰:“公不必隐讳。公今必逃难至此。”玄德遂以襄阳一事告之。水镜曰:“吾观公气色,已知之矣。”因问玄德曰:“吾久闻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耶?”玄德曰:“命途多蹇,所以至此。”水镜曰:“不然。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

刘备是个谦虚的人,既然被人戳中了痛点,那就诚心请教解决之道吧。

于是,刘备从水镜先生处,得到一条影响他后世基业的重要信息: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求贤若渴的刘备当然不会错过这个绝佳的机会,进一步发问:“伏龙、凤雏何人也?”

没想到,水镜老先生竟然像突然失智一样,抚掌大笑说:“好!好!”然后以天色已晚为由,把话题叉开了。

这一夜,刘备自然是睡不着的,这样吊人胃口,不就是成心让人失眠吗?

果然,第二天,刘备继续追问:“伏龙、凤雏果系何人?”水镜先生又失智了,还是笑着答:“好!好!”

读到这里,不得不对这位随时失智的水镜先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奇人?

书中通过童子之口,略有介绍:覆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颍川人也。道号“水镜先生”,与襄阳庞德公、庞统为友。

不得不说,刘备的信息渠道太闭塞了,在这方面,就远远不如曹操,所以曹操麾下谋士如云,刘备麾下的谋士却屈指可数。

司马徽是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三国志》卷三十七《庞统传》记载:“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

有知人之鉴,也就是善于识别千里马的伯乐。

关于司马徽的为人,最著名的典故就是“司马称好”。

所谓“司马称好”,是指司马徽从不说别人的短处,与人说话时,从来不问别人的好恶,都说好话。乡中曾有人向他问好,他回答说:“好”。有一次,有人告诉司马徽自己儿子的死讯,司马徽便回答说:“很好”。司马徽的妻子知道后便责备他:“人们认为您有高尚的道德,所以告诉您。您为什么忽然听说他人的儿子死了,而对他人说好呢!”司马徽回答说:“您的话也很好。”

就因为凡事都说“好”,司马徽被人们称为“好好先生”,这就是成语“好好先生”的由来。

难怪水镜先生对刘备答非所问,连声说好。

但是,慢着,“好好先生”,不是用来形容不坚持原则、对谁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老好人吗?

难道作为名士的司马徽就是这样的老好人?

所谓名士,即知名人士,类似于现在的大V,当然是凭真才实学而扬名天下的大V,不是炒作而来的虚名。

据传,庞德公(庞统的叔叔)在鹿门山举行酒会,来客或歌或咏,很是热闹。司马徽此时并没有谨守“好好先生”的原则,而是论古谈今,言谈洒脱超凡,令满座肃然起敬。庞德公举杯上前,说:"先生数典如流水,水清似镜,真乃水镜先生矣。"

从此,司马徽就多了个“水镜先生”的名号,看来,他对这个赞誉是欣然接纳的。

可是,司马徽也有惜字如金、闭口不言的时候。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荆州牧刘表设立学校、学官,广泛寻求天下名士。此时,司马徽客居荆州襄阳。名声在外,自然会有很多向学的人前来拜访求学,言谈之间,必定会谈论到刘表。

司马徽深知刘表是“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者”,是心胸狭窄之人,于是在谈论刘表时缄口不言,只把“好好先生”的风格发扬出来。

有人向刘表推荐司马徽之才,刘表于是亲自去拜访。背后不谈,当面当然也不会谈,刘表应该收获的是比刘备更多的“好”字。于是,刘表得出结论:人们也传得太离谱了,司与徽不过只是一个普通的书生,没什么了不起。“

这,应该就是司马徽想要的结果:大隐隐于市,不与不知者交往。

这,才是“好好先生”的正解:遇到对的人,“数典如流水”;遇到错的人,缄口不言,只说其“好”。

司马徽虽有大才,却终身没有出仕为官,是个彻头彻尾的隐士。他隐居的地方叫白马洞,也称水镜庄。

水镜庄位于湖北省南漳县城南,据据《南漳县志》载:“赤壁之观有石室,曰‘白马洞’,为汉水镜栖隐处。”

所谓隐士,是指能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权势、具有超凡才德学识、并且是真正出自内心不愿入仕的隐居者。

既是隐居,则不想被世人打扰。水镜先生因为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因而有了”三顾茅庐“、”隆中对“、”三分天下“,但他的隐居生活也因此而结束,他的”水镜庄“则被后人开发成了旅游胜地。

“数典如流水,水清似镜”之言,只对知者谈,面对熙熙攘攘的游客,水镜先生又要说出多少个“好”呢

标签: 刘备诸葛亮水镜先生刘表庞统曹操

更多文章

  • 为何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猫眼观史标签:诸葛亮,水镜先生,刘备,徐庶,蜀汉

    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说“孔明得其主而不得其时”,那么这个水镜先生又是谁?他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评价?三国里面,水镜先生是看的最透彻的,俨然就是天龙八部里扫地僧般的存在,他认为乱世之中名利皆为虚妄,梦一场空一场,拿得起放得下。相传水镜先生和诸葛亮是师徒关系,水镜先生名为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为人清

  • 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仰天大笑说了10个字,暗示孔明的最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诸葛亮,水镜先生,刘备,庞统,司马懿

    司马徽其人在三国中甚为低调,不是三国迷,恐怕并不知道他是谁,但要说起他是水镜先生,是孔明的师傅,许多人应该会立刻明白,并连连赞叹。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能教导出孔明这样的惊世之才,并以此改变三国的格局。他曾在卧龙孔明出山时,说下十字真言,预言竟然灵验了,揭示了孔明的结局。这样一个深藏不露的人,值得我

  • 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仰天大笑说10个字,暗示了孔明的最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诸葛亮,水镜先生,刘备,曹操,张飞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诸侯争先,这是一个大争的战乱年代,也是普通民众得以出头的黄金时代。当我们翻看这段历史时,便能发现,其中有不少人的出身都是很低的,比如说刘备是卖草鞋的,关羽是卖绿豆的,张飞是杀猪的,诸葛亮则是种地的。如果放在和平年代,他们这群人充其量能过上个小康生活就不错了,但是在乱世之

  • 诸葛亮算出身于世家大族吗?如果不是,为何黄承彦会嫁女儿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安十三期标签:诸葛亮,黄承彦,刘备,刘表,东汉末年

    说起诸葛亮,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是蜀汉的丞相,他能力出众,忠心不二,深得众人的喜爱,不过很多人只知道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后,从隆中请出山的,因此这些人会认为诸葛亮是荆州人,但实际上诸葛亮出生与琅琊郡的一个官吏之家,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

  • 三国中最离奇的一幕,诸葛亮岳父黄承彦,为何要放走死对头陆逊呢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诸葛亮,黄承彦,陆逊,蜀汉,刘备,孙权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正式称帝,并建立蜀汉政权。同年7月,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率兵攻打动东吴。此战一直僵持到222年8月,最后,蜀汉惨败而归。这就是史上非常著名的“夷陵之战”。然而,在刘备大败仓皇而逃之时,东吴大都督陆逊追逐蜀汉过程中,却误入了诸葛亮摆下的“八阵图”,眼看陆逊小命不保时,诸葛亮的岳

  •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为何放走陆逊?这岂不是在坑自己的女婿?

    历史解密编辑:诗停停标签:诸葛亮,黄承彦,陆逊,东吴,蜀汉,军事制度,天文学家,三国,曹操麾下

    说起黄承彦,对三国历史没有那么多了解的朋友们可能都不认识,但是要说起他身边的人,那真是各个都是鼎鼎大名。黄承彦的女儿是黄月英,也就是诸葛亮的妻子,据说黄月英聪明伶俐,还帮助诸葛亮出过不少的奇谋,能够培养出这么出色的女儿,可想而知黄承彦是怎样的一位名士。除了女儿黄月英和女婿诸葛亮之外,黄承彦的社会关系

  • 故事:黄承彦算卦找女婿,诸葛亮藏蛤蟆,你猜是死还是活

    历史解密编辑:宠物不求人标签:黄承彦,诸葛亮,刘表,黄月英,刘备

    说故事论人生,借古喻今谈天下,聊不完家长里短,道不尽儿女情长。有道是:山上草鹿山下狼,狼鹿结拜在高岗;狼若有难鹿搭救,鹿有难时狼躲藏;箭射乌鸦蓬头起,箭头落在狼身上;劝君交友需谨慎,千万莫交无情郎。诸葛亮是山东人,可真正在历史上留下名号却是从襄阳开始的。咱们不讨论有关襄阳和南阳,关于“三顾茅庐”的争

  • 醉梦三国(四十九)黄承彦从八阵图救出陆逊是诸葛亮的巧妙安排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黄承彦,陆逊,诸葛亮,八阵图,刘备

    在夷陵之战中,刘备率领的蜀汉七十万大军被陆逊火烧连营,蜀汉的倾国之兵瞬间化为灰烬。陆逊率领东吴精兵一举扭转之前的颓势,对溃败的汉军展开追杀。刘备麾下的很多皆出将领在战败的逃亡中陆续被杀,如冯习、张南等都没有逃脱。刘备在傅彤的掩护下逃出吴兵的包围圈,幸好遇到接应的赵云才平安抵达奉节的白帝城。陆逊取得此

  • 陆逊被困八阵图,诸葛亮岳父,黄承彦为什么要放走他?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陆逊,蜀汉,刘备,三国,诸葛亮,黄承彦,八阵图,军事制度,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名成八阵图,功盖三分国。诸葛亮在鱼腹浦摆下的奇门遁甲号称可抵十万兵马。陆逊明明已经深入阵中,在劫难逃。”逊方要出阵,忽然狂风大作,飞砂走石,遮天盖地,但见怪石嵯峨,槎枒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墙;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逊大惊曰:“吾中诸葛亮之计也!”急欲回时,无路可出。三国志通俗演义这样写道。诸葛亮

  • 诸葛亮费尽心机,用八阵图困住陆逊,黄承彦为何要放陆逊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诸葛亮,陆逊,黄承彦,刘备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是大诗人杜甫写诸葛亮的一首诗。有人说这首诗赞颂了诸葛亮的功绩与智慧,表达了千百年之后,八阵图仍然存在于世间,引起人们对诸葛亮功业未成的赞叹。这样的理解无疑是正确的,如果有实力吞并吴国,诸葛亮作为季汉的丞相,当然也不会对东吴手软。尽管他的哥哥诸葛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