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鲁肃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为什么说鲁肃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读史学文 访问量:3951 更新时间:2024/2/20 10:26:28

在东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有众多的政治家在这个舞台上闪耀登场,除了曹操,刘备和孙权外,曹魏的荀彧,郭嘉,蜀汉的诸葛亮,东吴的周瑜,鲁肃吕蒙等人都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公元219年,东吴的吕蒙因病去世,孙权因此而与陆逊对周瑜,鲁肃和吕蒙做了一番自己的评价。在孙权眼里,周瑜、鲁肃和吕蒙究竟是什么评价?为什么孙权给鲁肃的评价没有周瑜和吕蒙高,但是在后世,更多人觉得在东吴的历史上,鲁肃才是最有远见的政治家呢?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资治通鉴》里的这段记载。

01

《资治通鉴》原文

02

译文

03

收获与反思

公元219年,刘备收复汉中,关羽北伐襄阳,这时吕蒙建议孙权突袭荆州,孙权同意,于是吕蒙和陆逊白衣渡江,兵不血刃的占了占了关羽的大本营南郡,后在麦城杀掉了关羽和关平

之后吕蒙病逝,孙权对于吕蒙给与了很高的评价,甚至超过了鲁肃。在孙权看来,吕蒙偷袭荆州,杀掉关羽,为东吴消除了一个最大的隐患,而对于鲁肃当年要借荆州给刘备,对占据荆州的关羽不愿意采取强硬措施是不满的。

但从后来三国的历史和结局出发,也有人认为在东吴真正称得上政治家的只有鲁肃,而吕蒙却属于有勇无谋,而吕蒙建议孙权撕毁孙刘联盟是东吴的一着错期,正是因为东吴和刘备的决裂,才导致孙刘联盟破裂,而让曹魏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为什么说吕蒙建议偷袭关羽是东吴走得一着昏棋呢?其实这就要从东汉末年几个诸侯之间的角力来看了。

最早时孙坚本身实力并不强,依附于袁术才带出来一支江东子弟兵。而孙坚当时是在攻打刘表手下黄祖时候受伤而死。而当时孙策孙权等都比较年幼。之后孙策继续选择依附于袁术,替袁术南征北战。所以当时孙策在诸侯征战中还上不得台面。

之后因为袁术与刘繇争斗不能取胜,所以才将孙坚手下交付给孙策,让孙策去试一试,结果孙策渡江作战成功,打开了江东的天地,也摆脱了袁术的束缚。

但当时的孙策的实力仍然比较弱小,所以仍然不敢跟袁术决裂,直到袁术称帝遭到以曹操为首的诸侯讨伐,孙策才公开跟袁术决裂。

之后曹操与袁绍相斗,在官渡对峙时,孙策率军北上想要偷袭曹操,结果遭到暗杀。孙策死后,由于孙权年幼没有威望,很多孙策统治的区域独立,要不是周瑜等人的鼎立支持,江东势力差点就烟消云灭。

而当曹操平定了北方后,挥师南下,取刘表的荆州。而荆州的刘琮等人望风而降。如果刘表占据了荆州,顺长江而下,攻取东吴,东吴几乎将没有什么胜算。所以当时在东吴内部,基本主降派占据了主流,孙权相当于被主降派所裹挟。

而这时站出来支持孙权的是鲁肃,这时就看出来鲁肃对时局的认识是非常清晰的。他认为如果投降曹操,最终曹操肯定是要篡权的,那时的曹家天下怎么能荣得下孙权。而当今的天下,曹操虽然势力快速扩张,但是内部矛盾冲从,而外部不仅北方没有完全平定,荆州也没有完全吃下,这个时候曹操的力量是有限的,虽然曹操可以凭力量灭掉东吴,但如果这时东吴能和刘备联合起来,不是没有机会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很多人认为赤壁之战主要不是东吴的军队打得?当时刘备已经溃不成军了,为什么鲁肃还要联合刘备呢?

我们在赤壁之战相关的文章中其实谈到了,虽然当时刘备也相对弱小,且一直依附于刘表,但实际上刘备一直为取得荆州做很多工作,包括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押宝刘琦希望能在荆州拿到利益。所以虽然刘备从新野败退下来,但实际上江夏的刘琦可以说对刘备是言听计从的。所以鲁肃之所以要联合刘备,本质上就是要依靠刘琦和刘备的力量,一起牵制曹操,为东吴争取时间。

而从鲁肃的视角来看,如果单凭东吴本身,很难抵抗曹操,如果东吴扶持刘备起来,让刘备和东吴都成为制约曹操的一极,那么曹操反而不敢倾全力攻击东吴,东吴反而安全了。

鲁肃的这个观点最终能被孙权接受,也是因为周瑜也支持了鲁肃,周瑜在当时实际上就是东吴军方的代表,军方站在孙权身后主战,孙权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这时才有了第一次的孙刘联盟,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时鲁肃就意识到了当今的天下,很难有哪一方能顺利地统一天下,那么就不如形成一个三分天下的格局,凭借魏蜀吴的相互制约,求得平衡,反而对弱小的东吴更有利。而当时在赤壁之战后,周瑜希望西进取益州,而鲁肃仍然坚持三分天下的观点,其实证明鲁肃其实更清醒。因为从后来的历史来看,刘备取益州也打了三年,非常不容易,而即使周瑜在世,想要短期内拿下益州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而如果刘备被灭,东吴就成为曹魏主要的攻击对象,鲁肃清醒的意识到东吴没有实力完成多线作战,最终的结局只能是被曹操分段击破,快速灭国。

赤壁之战后,鲁肃为什么还要坚持借荆州给刘备呢?很多人怀疑鲁肃是不是跟刘备有特殊的关系,怎么胳膊肘总要对外拐?导致孙权对鲁肃也不满呢?其实在当时的文章中,我们也提到过,当时曹操撤退并没有完全撤出荆州,还派曹仁守住襄阳一线,如果东吴占据荆州,实际上就是跟曹魏全面接触,顶在前面,而刘备缩在后面享渔翁之利。面对这种情况,不如把南郡借给刘备,让刘备顶在与曹操对峙的前线,让他们之间互相消耗,东吴反而能坐收渔翁之利。因为在赤壁之战后,刘备虽然缓过气来,接手了刘琦的荆州势力,但其还不构成对东吴的威胁,而东吴真正的威胁仍然是曹魏。但刘备跟曹操不共戴天,不会降曹,所以在襄阳一线就能牵制曹操的力量,使得曹操不能在合肥一线全面进攻东吴,这就比东吴占据荆州对抗曹操构建一个庞大的战线成本低多了。所以这个时候联合刘备抵抗曹操仍然是最优解。

其实刘备已经做过很多次这样的任务了,比如刘备投靠刘表,刘表为什么给其粮,给其人,让其驻扎新野,其实也是让他来帮自己作为北方屏障,面对曹操来做第一道防线,就是用来牺牲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其实孙权还不如刘表看得明白。

但事情起变化是在刘备取得益州之后,刘备的势力大增,所以才有了跟东吴之间的摩擦,但这时鲁肃仍然健在,所以才有了单刀赴会,大家管控住了分歧,最终划湘江而治的局面。

而当鲁肃去世后,吕蒙接替了鲁肃,吕蒙作为一个军事家,带兵打仗可能确实能力很强,但在大局观面前不得不说有点贪图小利,看不清形势。虽然当时刘备又夺得了汉中,势力进一步做大,拥有益州,汉中和荆州的刘备处于了巅峰。但这个时候刘备已经和曹操之间的差距缩小了,从绝对实力来看,当时刘备和曹操的实力都超过了孙权。

但当时刘备仍然是遵照诸葛亮给其的战略方针,联合东吴,一致对曹操,所以才有了关羽的北伐行为。如果当时刘备在汉中北伐,关羽夺下襄阳,剑指许都,刘备和曹操之间的摊牌在所难免。

但作为吕蒙而言,只看到了荆州的利益,看到关羽北伐后方空虚,所以就怂恿孙权偷袭荆州,虽然结果孙权取得了荆州并杀掉了关羽,但是这招棋却导致东吴的统一大业彻底的丧失了。

对于东吴而言,当时最好的选择其实是坚持孙刘联盟,让刘备和曹操硬刚,彼此消耗,当刘备或者曹操之间杀得你死我活,有生力量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

东吴这个时候再入局,联合弱者打强者,这样自己就成为了最强的一方,东吴统一中原其实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吕蒙为了蝇头小利,偷袭跟自己结盟的刘备,并杀死关羽,一方面让刘备和东吴之间的信任关系彻底丧失,而刘备为了报仇,一定会与东吴为敌,而坐收渔翁之利的就变成了曹操。当时曹操实际上已经有些焦头烂额了,而东吴偷袭荆州,最开心的其实就是曹操了。为什么曹操那么着急不让部下对关羽赶尽杀绝,不是曹操对关羽的感情问题,而是曹操要转嫁矛盾给东吴,让东吴和刘备去杀得你死我活,曹操才能得利。

所以从孙权评价周瑜,吕蒙和鲁肃来看,孙权根本也没有这种战略眼光,他仍然为吕蒙偷袭荆州而沾沾自喜,为鲁肃借荆州给刘备耿耿于怀。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在魏蜀吴三股力量中,曹操是最具有战略眼光和能力的,而孙权却因为蝇头小利而丢掉了大好的局面而不自知。所以东吴后面的没落而被吞并早就已经注定了。

读完这段历史,我们更应该清晰,不管是在国际政治风云上也好,还是在商场上也罢,做人一定要有大局观,要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能被眼前的小利所迷惑,比如有的人一直宣称要称俄罗斯和乌克兰交战之际要去攻打俄罗斯远东地区,拿回一些实际利益,这种做法和孙权的行为有什么两样呢?让中俄相斗美国得利还是让俄美相斗我们得利更是中国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呢?所以再看到这样的争论,不妨想一想历史上的孙刘联盟的破裂导致蜀国和吴国相继灭亡的历史,我们才会对事情有更清晰的认知。

标签: 鲁肃刘备曹操孙权东吴吕蒙

更多文章

  • 三国鲁肃:为啥你欠几十万就要死不活,别人欠几千亿都不是个事?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鲁肃,周瑜,东吴,兵卒

    文:文册01周瑜军中缺粮。 听说 附近有个姓鲁的大户,家里有很多粮食,就去借。鲁肃看到周瑜虽然文质彬彬的样子好像很好说话,但又看到周瑜身后一百多如狼似虎的兵卒,不禁打了个寒颤。等到周瑜说明来意,鲁肃这种聪明人马上就明白了。 带着周瑜参观了自己的仓库,三座山一样的粮垛,慷慨的给了周瑜两垛。从此鲁肃和周

  • 鲁肃:一个江东顶级谋略家,才能不输孔明周瑜,可惜去世太早了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鲁肃,诸葛亮,周瑜,孙权,刘备,曹操

    要说三国谁的过早去世,令人感到惋惜,这些人的名单中,一定会属鲁肃,鲁子敬,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鲁肃作为江东地区少有的顶级谋略家,能力是可以与蜀汉的诸葛丞相和曹魏的荀令君不相上下的存在。为什么他的去世令人惋惜呢?是因为如果鲁肃再活久一点,可能三国不会是这样的结局。连诸葛丞相都对鲁肃去世感到惋惜。有人

  • 草船借箭,曹操为何不放火箭?鲁肃:幸好没放,孔明还留了一手

    历史解密编辑:飞猪阅读标签:曹操,鲁肃,诸葛亮,周瑜

    诸葛亮一生当中有很多精妙绝伦的计策,草船借箭就是其中津津乐道的一个。当初周瑜给诸葛亮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命题,要求他在十天之内造出10万支弓箭,要知道当时蜀国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制造能力。但是诸葛亮却非常有信心,一口就答应下了,并且表示不需要10天,3天就够用了。草船借箭,曹操为何不放火箭呢?幸亏没

  • 周瑜死后为啥让鲁肃接班?称得上战略家的东吴大臣,也许只有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正史漫谈标签:周瑜,鲁肃,孙权,曹操,刘备,东吴

    正史上的鲁肃可不是演义中的忠厚长者、烂好人。东吴群臣里面,唯一配得上“战略家”头衔的,有且只有他一个,甚至周瑜都相形见绌。据史书记载,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百感交集之下,他扭头对身边亲信感慨:“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即:鲁肃早就预见到了自己如今的风光时刻;同时,据《江表传》称,当时的

  • 曹操为什么不发射火箭?鲁肃:幸好诸葛亮还有一手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鲁肃,周瑜,刘备,火箭,东汉,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麾下

    简介:诸葛亮一生策划和指挥过许多经典战争。出山后,他指挥了博望坡战役。当时,曹操派曹淳将军带着曹军最精锐的虎豹骑去追刘备。诸葛亮早料到曹军会采取这种行动。诸葛亮命令士兵们把芦苇、干草、枯木等东西收集起来,扔在路上。,边撤边点燃这些东西。结果,10万曹军被拦截,刘备可以安全过河。比如,诸葛亮用十余艘空

  • 面对曹操的进攻,首先促成“孙刘联盟”的是鲁肃,而不是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史吴前例标签:鲁肃,孙权,刘备,东汉,曹魏,诸葛亮,孙刘联盟,曹操手下

    汉献帝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率军南征荆州。八月,荆州牧刘表病逝,次子刘琮承继了基业。东吴的谋臣鲁肃听闻后,立即面见孙权,要求前往荆州,探查情况。一直在觊觎荆州的孙权当即批准。可惜的是,曹操比鲁肃的速度快,“肃(鲁肃)未到曹公(曹操)已临其境”。荆州幼主刘琮投降的速度也不慢,曹军未到襄阳,他

  • 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何不放火箭?鲁肃:幸好没放,诸葛亮还有一计

    历史解密编辑:水墨疏窗标签:鲁肃,周瑜,诗人,诸葛亮,草船借箭,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草船借箭》是一个我们小学就学过的关于三国的一个经典故事。故事中,诸葛亮利用曹操的多疑,用草船为诱饵,三天之内成功向周瑜交出十万支箭,生动地描绘了一代谋臣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的故事流传到现在,很多喜爱三国研究三国的朋友就提出了一个疑问:既然为草船,为什么枭雄曹操没有直接用火箭将军船烧毁?这

  • (云起龙骧)拜师鲁肃青出于蓝胜于蓝

    历史解密编辑:天X蓬标签:于蓝,陆逊,天蓬,关羽,曹操,诸葛亮,鲁肃青,云起龙骧

    战略天蓬说:#三国志战略版#大家好,我是天蓬。(云起龙骧)拜师鲁肃青出于蓝胜于蓝。魏有曹操、吴有鲁肃、群雄沮授,分别扛起来本势力辅助的大旗。三人之中鲁肃兵种属性最高是a,策划要封印鲁肃的能力。云起龙襄剧本,拜师系统的出现打破了很多原有束缚。拜师鲁肃选择智力基础智力面板比较好一些的氧气(杨琪)。属性堆

  • 草船借箭,曹老板为何不放火箭?鲁肃:幸好没放!孔明还留了一手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鲁肃,诸葛亮,曹操,刘备,周瑜

    对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故事,可以说绝对算得上是家喻户晓了,即便是现在都还广泛流传着一句话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话说的主人公就是诸葛孔明,当年诸葛亮刚刚下山帮助刘备打拼事业之时,就遇到了一个“狠角色”此人便是曹操的大将夏侯惇,夏侯将军亲自率军来攻打刘备驻守的新野!诸葛亮此时,也没有丝毫的慌张

  • 鲁肃吊丧只是借口?鲁肃外交诸葛亮?鲁肃诸葛亮一起结盟?

    历史解密编辑:青瓷清茶倾城标签:鲁肃,诸葛亮,孙权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吞并了荆州一带的广大地区,集结了八十三万人马想要攻下江南,并给孙权下了劝降书。孙权是有雄心的人,不愿投降曹操,但对自己的实力却并不自信,因此犹豫不决。 这个时候,鲁肃对孙权说道:“荆州这个地方,跟咱们接壤,而且占据着有利的地形,又有丰富的资源,具备成就帝王霸业的条件。刘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