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明是曹操爱将,于禁惨败关羽,为什么没有死战而选择了投降?

明明是曹操爱将,于禁惨败关羽,为什么没有死战而选择了投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计划儿 访问量:4950 更新时间:2024/1/10 1:07:51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122期文/无常奉天玉)

公元219年,对曹操而言,简直是流年不利,这一年,他接连遭遇了太多的不幸——先是汉中争夺战,败于刘备,无奈退出陇地;之后关羽兵出襄樊,曹仁遭到围困;派出援军之后,不但七军皆没于汉水,主将于禁也直接投降了敌军。彼时,最让曹操难以置信的,不是汉中之战的失败,也不是关羽能够威震华夏,而是于禁的投降。《三国志·于禁传》记载,得知于禁投降后,曹操悲叹钺:“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难处,反不如庞德邪!”的确,这个问题,不仅曹操难以接受,后世之人,也大都无法理解,毕竟于禁在曹魏这三十余间年,曹操待他真的不薄,按理说谁投降,他也不该投降才对,不是吗?

于禁自公元192年,便成为了曹操的属下,并得到王朗的举荐,被拜为军司马,到了第二年,他便开始单独率兵出征,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大将。到了公元219年的时候,他已经官拜左将军,假节钺,与关羽的地位相当。关羽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自然不必多言吧?除了给他较高的官职之外,曹操每每亲临战场的时候,也非常倚重他,不是让他担任先锋,就是让他担任后卫,对他的信任可见一斑。然而受信任,受倚重,受优待的于禁,在战败之后,一点都没有反抗,便直接投降了。《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秋,大霖雨,汉水泛滥,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于禁为何宁愿晚节不保,也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呢?对此,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保住自己和众将士的有用之身

于禁的传记中提到,他的军队被汉中所没之后,几乎已经失去了战力,只能找一处高地,登高而望,关羽率船来攻的时候,他退无可退,避无可避,拼死力战没有任何意义,除了留下了一个忠烈之名,什么都换不来。而且既然庞德都能说出“魏王带甲百万,威震天下”之言,为曹魏拼战尽三十年的于禁,又怎会不相信曹操的能力,和曹魏的势力呢?或许,在他看来,曹操的援兵终会到来,他还能够回到曹魏,继续为曹操效力吧?再说了,作为主将,作为一个与关羽地位相当的人,他都宁可低下头颅投降了,关羽大约便不会杀尽降卒了吧?也就是说,他这样的选择,可谓一举两得,虽然不符合忠义之名,却是最合适的选择。

二、第一次惨遭大败,不知所措

投降可能是于禁深思熟虑做出的选择,也可能是他惊慌失措之下,做出的选择——纵观他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一生,几乎从未打过败仗。少有的几次狼狈,不是跟随曹操出征,只需奉命行事,就是跟随夏侯惇出征,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着。他单独领兵且惨败到回天乏术,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经历。在这种情况下,或许于禁内心更多的是不知所措,试想一下神思恍惚的人,又怎会喊出“誓死不降”的豪言呢?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于禁为曹魏效力近三十年,一直受曹操倚重,在曹魏的地位也非常高,然而他在败军之际,没有拼死反抗,被擒之后,也没有用死亡诠释忠义,反而轻易的选择了投降。这既可能是,他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目的在于保全自己和诸将的有用之身;也可能是慌乱不知所措时,稀里糊涂做出的选择,毕竟几乎一路顺风的人,更容易被挫折打垮。也正因为这一点,于禁成为三国晚节不保,后世一直被骂得最惨的人。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标签: 曹操关羽于禁曹魏庞德刘备

更多文章

  • 关羽和于禁都曾投降过,为何对两人评价却有天地之别?

    历史解密编辑:石头人呦标签:关羽,于禁,曹操,刘备,庞德,东吴

    其实关羽除了做人高调一些,孤傲一些,其他方面还是非常高明的。于禁虽同乐进、张辽、徐晃、张郃并称曹营“五子良将”,也非等闲之辈,但在圆转变通上,就显得不够老到。虽都降过,情况大不相同做同一件事,用的方式不同,效果却截然不同。关羽是如何降的呢?曹操大军击败刘备,关羽在混乱之中保护甘夫人、糜夫人两位嫂嫂。

  • 三国最名不副实的将领,不但害己,更害了曹操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

    历史解密编辑:思情讲故事标签:于禁,关羽,蜀汉,刘备,张辽,曹仁,汉朝,东汉,古装剧,曹操麾下,三国(电视剧)

    关羽通常的形象是忠义、勇猛,《三国志》中也被程昱赞为“万人敌”。特别是关羽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摇身一变成为了佛教护法神。到了宋真宗赵恒时期,又和道教搞出来一个“关羽大战蚩尤”的故事,关羽成了道教正儿八经的尊神,这无耻起来无底线呀。到了万历年间,关羽又直接被封为了“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甚

  • 26位功勋进了太庙,为何曹纯、于禁、荀彧、贾诩、许褚没资格进?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曹纯,贾诩,许褚,于禁,荀彧,曹操,太庙,三国,汉朝

    公元213年,曹操因功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加九锡,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异姓诸侯。曹操为曹氏一族扬眉吐气,想到了祖先,于是在邺城立了五庙,并供奉了曹节、曹腾、曹嵩3人,这是魏武帝曹操太庙的由来。公元216年,曹操不满魏公称号,晋级为魏王,完善了太庙。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立魏国,登基后第一件事情便是将曹操

  • 三国降将无数,而只有于禁晚节不保,其实是这两点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于禁,曹操,关羽,庞德,张辽,吕布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悳不屈节而死。——三国志于禁传。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在三国时期,名将辈出,诸侯相互征讨之时,降将无数,但是为什么于禁投降之后,就会晚节

  • 襄樊之战中,假节钺的于禁可以斩杀曹仁这一级别的武将吗?

    历史解密编辑:小朱侦探标签:曹仁,于禁,曹魏,刘备,关羽,三国,汉朝,夏侯惇,襄樊之战,曹操手下

    曹操有个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名头,但是实际上刘备、孙权、曹操三人各自的集团中,曹操对宗室大将是最偏爱的,外姓永远是外姓,当然这和曹操起家靠的就是曹氏和夏侯氏的宗族。但是曹操时代的于禁却是一个特例,他是外姓武将中唯一一个被授予假节钺权力的,在战时状态就不必请示汇报,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将士。

  • 关羽打个樊城,降个于禁,杀个庞德就把曹操吓到了?孙权也认怂?

    历史解密编辑:海的倒影标签:关羽,庞德,曹操,孙权,于禁

    因为关羽仅此一战便足以改变三国鼎立的格局。诸葛亮的布局早在隆中之时,诸葛亮就为刘备谋划好了未来的布局。诸葛亮将物产丰富的益州,当做蜀国壮大实力的根据地。同时,诸葛亮还将汉中和荆州当做保护益州的门户屏障,以及蜀军前出伐魏的军事重镇。正是因为荆州的重要性,诸葛亮才会进言刘备,可派一上将前去镇守荆州。在诸

  • 公元221年8月,孙权向曹丕上书称臣,为了表示诚意释放了于禁。

    历史解密编辑:火山杂谈标签:于禁,曹丕,孙权,关羽,庞德,东吴,汉朝,三国,曹操手下

    此时距离于禁被俘虏已经整整两年了。于禁回来了,曹丕表现得非常高兴,并且安抚他,还在大庭广众之下把于禁比作古代晋国荀林父、秦国孟明视,甚至还任命他为安远将军。正当于禁为此心中有愧的时候,曹丕交给他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让他去邺城拜谒曹操的陵墓高陵。当于禁怀着感恩之情来到曹操陵墓的时候,完全惊呆了:在陵园

  • 关羽被杀,孙权遣返于禁回魏国,于禁的三万降卒是否遣返了?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关羽,孙权,于禁,魏国,曹丕,曹操,降卒,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襄樊之战,于禁救援樊城,因秋雨汉水暴涨,导致兵败,所督七军三万多人成了关羽的俘虏,关羽被孙权偷袭荆州,兵败被杀后,放出了于禁,并遣返于禁回国,那么,于禁的三万多降卒,孙权是否一同遣返回魏国了呢?于禁兵败,是在曹操还在世的时候,关羽将于禁押在荆州的大牢,三万多降卒也一并押在荆州,关羽并未杀俘虏,因为粮

  • 曹操为什么会夺取朱灵兵权,又缘何让于禁当此任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曹操,朱灵,于禁,袁绍,张郃,兵权

    朱灵是曹操帐下的将领,很多人并不知道有这个人,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与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名将相比,太过黯然失色了。但朱灵在历史颇有地位,一个很好的明证就是他死后进入了曹操庙庭。前面提到曹操庙庭总共进入了26个文武大臣,大致比例是1:2,朱灵能够入列,非常不简单。曹操老了,求稳的心态爆棚朱灵除了颇让人意

  • 刘备的武艺如何?他跟于禁、李典和乐进相比,差距大不大?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刘备,李典,于禁,武艺,吕布,乐进,三国,汉朝

    刘备的武艺如何?他跟于禁、李典和乐进相比,差距大不大?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在汉末三分这个乱世之中,诸侯林立,猛将迭出。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个枭雄如何的雄才大略,哪个武将又是如何的沙场逞威。那么,有没有身为诸侯级别独霸一方的枭雄,还能亲自上阵厮杀几个回合的人物呢?当然是有的,比如说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