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关羽仅此一战便足以改变三国鼎立的格局。诸葛亮的布局早在隆中之时,诸葛亮就为刘备谋划好了未来的布局。诸葛亮将物产丰富的益州,当做蜀国壮大实力的根据地。同时,诸葛亮还将汉中和荆州当做保护益州的门户屏障,以及蜀军前出伐魏的军事重镇。正是因为荆州的重要性,诸葛亮才会进言刘备,可派一上将前去镇守荆州。
在诸葛亮的布局之中,一旦蜀国实力积攒足够,刘备便可自领一军出汉中进攻曹魏。而荆州守将,则可以同时出兵伐魏与汉中蜀军遥相呼应。当马超归降刘备以后,刘璋选择投降。得到刘表父子基业的刘备,随即派关羽前去镇守荆州,而刘备自己则挥师与曹操争夺汉中,一切全部按部就班。荆州的重要性三国时,魏、蜀、吴在汉中频繁发生战事,但大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改变。赤壁之战结束以后,荆襄九郡被魏蜀吴三家瓜分。魏国占据了南阳、襄阳、章陵三郡,以及江夏郡的北部。蜀国占据了南郡、武陵、零陵三郡。而东吴则占据了长沙郡和桂阳郡以及江夏郡的南部。
周瑜病逝以后,东吴想要侵占蜀国的领土,只可以对永安,荆州用兵。但问题出现了,能发挥东吴水军最大优势的,却只有荆州。东吴占据荆州,便可以把荆州当做前出跳板,对魏国用兵。赤壁之战时,因魏国势大,孙权才暂时将荆州借给了刘备。孙权的目的是想要借助刘备的势力,从陆地上对抗强大的曹军。然而赤壁之战结束后,强敌消失了,孙权却又要不回荆州了。荆州对于蜀国而言,已经成为了一座军事重镇。蜀军可以从荆州、汉中同时对魏国出兵,刘备自然不愿意将荆州交还给孙权。
曹操当然也能意识到汉中和荆州的重要性。曹军屡次攻打荆州,但曹操夺取荆州的意愿并不如孙权那般强烈,毕竟曹操更想占据的是汉中。因此,三国时,魏蜀吴荆州争夺基本处于势均力敌的态势。三家都在歇息,关羽却没闲着公元217年,刘备挥师与曹操争夺汉中。这一战一直打了两年。直到夏侯渊阵亡,曹操才主动撤军,曹刘间的汉中争夺告一段落。表面上看,蜀国取得了此战的胜利。实际上,汉中周边郡县依然被魏国所占据。蜀军占领汉中后,刘备随即称帝,此时东吴也在大力发展桂阳郡和长沙郡,默默积攒实力。
战事刚刚结束,三方好不容易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关羽却从荆州对魏国发动了襄樊之战。而此次战役,关羽不但水淹七军,生擒于禁,还阵斩了庞德。随着关羽的胜利,魏国边境各郡竟然出现了匪患。而他们竟然打着关羽的旗号公然反抗曹操,致使曹操出现了迁都的念头。曹操一方面是惧怕关羽孤注一掷的突破,另一方面,曹操也怕多年屯田积攒下来的粮食被关羽夺走,壮大蜀军则能不停的对魏国开战。
可以说关羽发动的樊城之战,出乎了曹操、孙权、刘备三人的预料。结语大胜后的关羽,可以继续吞并魏国领土,等到刘备彻底消化完汉中战果时,诸葛亮的战略构想就将达成。彼时东吴这个盟友对于蜀国而言将变得可有可无。在保证东吴不联手魏国的前提下,蜀国自己就可以从汉中、荆州不停的侵袭魏国。那时天下格局将彻底被改变,天下大势将变成蜀国一家独大的局面。
樊城之战大获全胜的关羽,带来的连锁反应太大了。因此曹操才会和孙权结成暂时盟友,共同对抗关羽。魏国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夺回被关羽夺走的土地,镇压呼应关羽的边境匪患。而东吴则是想夺回荆州,实力不落后蜀国。题外话关羽名震天下,让曹操忌惮的同时,孙权也不愿意蜀国单方面做大。因此孙权才会想和想关羽联姻,甚至是离间关羽和刘备的关系。可惜,关羽不但拒绝了孙权联姻的提议,还在言语上羞辱了孙权一番。随后吕蒙多方设计,将关羽父子擒杀于麦城。
关羽死时,刘备来不及救援的原因,正是因为蜀国在消化汉中胜利的战果,一方面无暇抽身。另一方面,刘备也没有预料到关羽会如此快速,取得如此大的战果。等到刘备反应过来时,关羽父子已经身死,荆州也已经被东吴占领。随后便出现了刘备愤而起兵讨伐东吴的一幕。不想陆逊多方设计,歼灭了刘备麾下的精锐,最终刘备重病,退守白帝城。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