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三桂的为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何会在三藩之乱中失败

吴三桂的为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何会在三藩之乱中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946 更新时间:2024/1/21 6:45:5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藩之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历史就像一部宏大的百科全书,妄图通过只言片语去了解一个人,这种思想和做法是不成熟的,不仅不成熟,甚至还有些幼稚。参差不齐的军事战争,兴衰交替的江山社稷,错综复杂的政治利益,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勾勒出一幅偌大的艺术绘画作品,栩栩如生的人物,呈现着一些说不清楚的神色。

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需要全面透彻的审视,比如明朝的“救时宰相”张居正,一副赤胆忠臣的正义模样,可他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张居正联合宫内太监冯保,暗地里抓内阁首辅高拱的小辫子,从而谋取更尊贵的权势地位。诚然张居正在政治改革上做了一番不错的成绩,可他对待小皇帝的严苛以及妄自尊大的语气,丝毫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今天我们来聊一下被骂作“大汉奸”的明朝降将吴三桂,有人说他“冲冠一怒为红颜”,也有人说他是“狼心狗肺、忘恩负义之徒”。

作为明朝的重要边关守将,吴三桂毫无疑问是失败的,他没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没能及时勤王。明朝覆灭后,吴三桂对关外的清军和关内的大顺军首鼠两端,迟迟不肯下决定,直到他听说父亲吴襄被抄家的消息后,才毅然决然转向清廷。清军的实际领导者是多尔衮,他自然明白吴三桂对战争局势的重要性,如果把现在的局面看作一盘棋,吴三桂就是最关键的那一步。昔日的明朝辽东总兵吴三桂,摇身一变成为清朝的平西王,享尽荣华富贵的同时,也背尽天下骂名。

今天我们来了解的是晚年的吴三桂,他同样是那个置父母性命于不顾的不孝逆子,也同样是追杀故主子孙邀功的清廷走狗。

吴三桂是追寻着永历帝的脚步来的云南,明朝灭亡后,朱氏子孙没有放弃恢复故国的努力,他们一直想要日落西山的帝国命运转变为东山再起。南明政权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悄然建立,老百姓视清军是血腥虐杀的蛮夷兵,而南明军则是战无不胜的王师,希望南明可以重振旗鼓,最起码也要保住眼前的半壁江山。可惜即使是外敌犯境的危急时刻,南明朝廷依旧没有改变窝里斗的老毛病,文武大臣争权夺利,好不容易召集的士兵,却因指挥官的明争暗斗节节败退,清军的南下之路顺畅无阻。战争的不如意,南明军被清军追得东逃西窜,为此南明的永历帝整日饥肠辘辘,云南全境陷入清军的包围圈。

走投无路的永历帝逃入气候炎热的缅甸,侥幸逃过一命,没有落得个悲惨下场。这个结局让以顺治帝为首的满洲贵族喜出望外,认为抗清势力已经回天乏术,不能再与清朝对抗了。可吴三桂却不那么想,他有着降臣的尴尬身份,很容易造成君臣相疑的局面,吴三桂认为只有擒杀永历帝,才能证明自己对新王朝的忠心。永历帝对吴三桂来说,是一件能够证明自己没有二心的物件,作为昔日的明朝重臣,他对永历帝也并非没有恻隐之心,可他不能有任何的同情和袒护。

明朝没有任何对不起吴三桂的地方,甚至吴三桂的辽东总兵都是明朝所赐,他没能及时勤王,崇祯帝在北京城自缢身亡。吴三桂前半生的功名地位都是明朝给的,可现在他要用明朝帝王后裔的头颅,去向投奔的新主表忠心。吴三桂三番两次上书,要求亲自率军进入缅甸,扫除南明残余势力,顺治帝认为没有必要,南明失去抗衡的实力,让它自生自灭就好。然而顺治帝说得越是轻松,吴三桂越是认为必须要擒杀永历帝,才能表示自己的忠心,吴三桂几次言辞恳切的上疏,说动了顺治帝的心。

就这样吴三桂带着自己的军马,再一次踏上为清廷效命的路程,永历帝得知后专门写了一封荡气回肠的信,信中提到明朝对吴三桂的恩情,又对吴三桂委婉哀求,还是没有打动吴三桂想要献媚清廷的心。缅甸在清军的压力下,不得不献出永历帝以求自保,这时的吴三桂早已失去君臣人伦,他硬起心肠向清军下达命令:处死南明余孽。

满洲人对吴三桂失去信任,也就是从吴三桂亲身进入缅甸擒杀永历帝开始,顺治帝可以理解吴三桂在时势的压迫下苟且偷生、邀宠献媚,也可以带着欣赏和蔑视的眼光看着吴三桂拼尽全力为清廷卖命。但是当吴三桂为讨好新朝廷,执意要将无力回天的南明剿杀时,顺治帝不由地对吴三桂产生一种厌恶情绪,今天能够为新主杀旧主,无异于吴起的“为求功名不惜杀妻”。当吴三桂从缅甸回来时,他又开始全力镇压云南全境此起彼伏的叛乱,在顺治帝代表的清廷时期,吴三桂的王爷生活过得舒适且有趣。

1661年,8岁的康熙帝即位,比起那些在白山黑水崛起的祖先,康熙帝自幼接受的是传统汉族教育,学的是天人感应和君为臣纲的道理。康熙帝对吴三桂当初的投奔态度异常反感,汉族士大夫的守节在吴三桂身上荡然无存,康熙帝丝毫不感谢吴三桂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的汗马功劳,在他看来即使没有吴三桂,还是会有李三桂、孙三桂。最让康熙帝震惊的是,吴三桂厚颜无耻的卖主求荣,连身为主子的他都有些不可思议了,忠心表得太过分反倒适得其反。亲政后的康熙帝对困扰已久的三藩问题十分不满,在他看来降臣可用但不可重用,镇守清朝边疆的不是哪位满洲勇士,而是有过叛降前科的汉臣。康熙帝不想让三藩成为影响帝国安宁的变乱因素,他开始着手处理撤藩事宜,康熙帝的理解很简单,三藩撤亦反,不撤亦反。

1673年,康熙帝亲自盖章的撤藩诏书送到云南,对于吴三桂来说,这的确是个让他意料不到的结果,一个刚刚上位的青年皇帝,竟敢对劳苦功高的实权王爷下手。云南是他苦心经营想要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家业,他自认为给清朝打下了大半个天下,要一块云南的封地无可厚非,况且顺治帝心照不宣地默认了这份封赏。半辈子的出生入死,换回一块不大不小的封地,吴三桂觉得自己够低调的了,没想到现在康熙帝还要收缴自己的兵权。

吴三桂早在降清的那一刻,就站在君臣道义的对立面,汉人百姓无不对他恨之入骨,在清朝官场上吴三桂结交了很多朋友,但也不可避免地竖立了许多敌人,交出兵权的结果,吴三桂的一家老小势必会受到威胁。史学家把三藩之乱的罪责归结在吴三桂的身上,这是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评价,吴三桂早年的叛明降清让他多了一顶图谋不轨、野心勃勃的帽子。如果不是想要做出一番业绩的康熙帝对吴三桂步步紧逼,这场叛乱本可以轻而易举地避免,吴三桂都是六十二岁的年纪,他就是想造反也没这个心思了。

康熙帝大可以等吴三桂寿终正寝后,对云南平西王府快准狠地下手,这样的处理结果对百姓的震动会小很多,可年轻气盛的康熙帝一刻也不愿意再等,他将吴三桂视作扎在心里的刺。撤藩诏令一次又一次的下达,宣诏使臣的催促,让吴三桂忍不住破口大骂:“我将整个天下送给别人,云南之地是我用血换来的,现在小孩贪图此地,不允许我居住了吗?”六十二岁的吴三桂再一次披挂上阵,带着数十年积攒的二十万人马北上,吴三桂的部将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亲手训练出的精锐,转眼间半壁江山已在吴三桂的手中。然而吴三桂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止步在长江以南,他派出使者向朝廷议和,表示自己不是真的反叛,只是希望保住自己的那份家业。

吴三桂本以为自己这一路的摧枯拉朽,足以让年少的康熙帝心急如焚,没想到康熙帝对吴三桂的议和明确拒绝,纵横大半生的吴三桂远不如康熙帝坚强。对待吴三桂滞留在北京的子孙,康熙帝毫不手软地处死,吴三桂突然意识到局势不可挽回,他冒险再一次渡江,却终究错过时机。康熙帝早已调集全部清军,举全国之力对吴军进行反扑,屡战屡胜的吴军第一次品尝失败的苦头,随后不断地向后败退,局势由最初的一片大好转变为节节败退。

吴三桂驻足长江多达数月,由此错失良机,满盘皆输,许多人对他的做法不理解,但如果你仔细想一想吴三桂之前的战争就明白了,他只适合为主卖命,而不适合做主子。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永远不会坐在自己的身上,吴三桂的战略眼光良好,他可以做一个顺应时势的投机者,却做不了掌控全局的实施者。对此司马光曾经在《资治通鉴》中提及了关于“德”与“才”之间的关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

而吴三桂则就是地地道道的小人,1678年,起兵五年的吴三桂在绝境中痛苦离去,三年后吴三桂的子孙后代被全部杀光,一个不留。

参考资料:《清史稿》、《资治通鉴》等

标签: 清朝三藩之乱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哪些皇帝微服私访过?汉武帝微服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朝,汉武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上哪些皇帝微服私访过?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说到皇帝微服私访,大家一定会第一时间想到《康熙微服私访记》。其实从古代开始,老百姓就偏爱看这种皇帝或者钦差大臣来到民间惩奸除恶、伸冤平反、打击犯罪的戏剧。昏君和贪官,老百姓自然是厌恶的,而一直将“清、慎、勤”三字作为人生

  • 如果刘封没死,蜀汉还会不会灭亡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华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果说起中华历史,那可能三天三夜都只能述说一点皮毛吧,这就是中国泱泱文化的优势所在了,那么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一个很值得后人仔细研究的年代,那就是三国时期。有人说三国时期不过是在西晋一统之前,一群正

  • 乾隆和令妃是不是真心相爱的 乾隆为什么要水银保存令妃的尸体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令妃

    很多人都不了解乾隆和令妃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乾隆一生有三个皇后,一个是富察氏,一个是乌拉那拉氏,另一个就是死后才被追封的魏佳氏。从《延禧攻略》中大家就可以得知,魏佳氏最开始是通过内务府选秀入的宫。一开始在孝贤皇后身边做事,后来不知道为啥,孝贤皇后将其送给了乾隆皇帝。乾隆似乎

  • 李世民上位之后去了李元吉的妻子,为什么却不敢动太子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李世民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为什么不敢娶太子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帝宝座,是用鲜血浇筑而成的。当然,不是李世民自己的血,而是敌人的血,外加他的哥哥、弟弟以及侄子的血,唐太宗这一路走过来,可谓是“风光无限”。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而他的嫡长子是李建成,李渊当

  • 时势造出英雄白起!一生打赢了70多场仗最后却无缘无故死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白起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战神白起的相关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古代历史上,每逢乱世,必然会产生许多猛将。在战国时期,同样涌现出很多的猛将,白起就是其中最为有名的一个猛将。他的一生指挥过许多重要战役,一生大小70多次战役,却从未有过败绩。白起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战神”的美

  • 成吉思汗有过什么磨难?少年成吉思汗的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

    成吉思汗十三岁时,已经长成一个传奇般的少年了,他可以用歌声唤来天上的雄鹰,而用最硬的木头制成的弓,他一拉就折了。他每顿饭要吃一只羊,他每天都要骑着马去寻找远方仇人的影子。从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尔人用毒酒害死后,他的心里就开始被复仇的火焰给点燃了。一个十三岁孩子内心复仇的力量,是可以让草原上的草也感到震荡

  • 辽朝有哪些皇帝?辽朝皇帝顺序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辽朝

    辽是契丹人建立的政权。辽国的建立者耶律阿保机是祖先是契丹族的部落酋长。907年,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个部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公元916年,根基稳定的耶律阿保机建立大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然后983年又恢复大契丹的国号,到1066年又改为大辽。1125年被金所灭。从916年到1125年,辽

  • 曹纯:曹魏低调的猛将,他在历史上知名度为何不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纯,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纯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仁的亲弟弟,曹纯,也是曹操的堂弟,由于父亲死得早,跟哥哥曹仁一起分家居住,后继承了其父的家业,可以说还是一个富裕家族。曹纯虽然年轻,但是确实一位大才,年纪轻轻便能以纲纪持家,督御仆从,管理偌大家业而不失条理,被乡里乡亲称赞。曹纯,

  • 刘备手下一保镖,一身武艺连诸葛亮都不能命令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云,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云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说起三国时期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当时的曹操、刘备跟他们手下的大将了,要是说到刘备的话,我们就不得不说一说他早年的一些经历,当然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都知道,当时的刘备的出场的时候他也仅仅只是在集市上卖草鞋,虽然我们都知道刘备

  • 汉朝历史上最受宠的大臣,霍光到底有什么秘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霍光,西汉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霍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起霍光大家都知道的,他是战神霍去病的弟弟,执政大汉帝国二十年,不是皇帝胜似皇帝,更创下了第一次权臣废立皇帝的历史记录。可以说,要是没有霍光,也就没有刘询的的今天,更没有大汉王朝的复兴,其实所谓“汉宣中兴”!而之后霍光去世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