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人生中第一奇耻大辱是什么?他是如何被坑的?

孙权人生中第一奇耻大辱是什么?他是如何被坑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112 更新时间:2024/3/15 12:52:16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即便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要杜绝信息为公众所知,也有“捷径”可走,那就是动用各种资源和力量,在网络上疯狂删帖,清除、禁止某信息的传播。2016年赵薇删帖事件、2018年的《青年长江学者与她“404”的论文》等,都让吃瓜观众们充分领略了某些人的疯狂和“力量”。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被某些人随心所欲地“删除”或篡改。即便贵为皇帝的孙权,即便他有滔天的权势和财富,也无法将史书上记载的或被他视为平生第一奇耻大辱之事强行“删帖”!这是哪件事呢?

一、一世枭雄孙权缘何被“套路”?

一世枭雄孙权之所以被卑鄙无耻的宵小之徒所坑,完全是利令智昏的结果。

孙权(生卒年:182年—252年5月21日。在位年:229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孙吴政权的建立者。他承袭了父亲孙坚、哥哥孙策艰辛创立的基业,在张昭、周瑜、吕蒙等辅佐下,先是在赤壁之战中,联合刘备,击败曹操,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随后,他又击败关羽,夺取荆州;卑躬屈膝服事曹丕,换取了曹魏暂时旁观,在猇亭之战中,击败刘备;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229年,孙权登基称帝,国号吴。此时的孙权,可谓纵横江湖,事业有成。以至一世枭雄曹操都不禁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千余年后的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也仰天长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实际执掌朝政。他按照自己“隆中对”时的既定方针,坚定地奉行“联吴抗魏”的政策,与孙吴修好。然后多次北伐,意图夺取中原,兴复汉室!

对孙权而言,他自然不满足于仅偏安江南一隅,称孤称帝;逐鹿中原,混一华夏,当是孙权毕生最大的心愿!因而,他对蜀汉使者邓芝所说的“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之辞,或许不过是言不由衷的掩饰之辞;而心直口快的邓芝毫不留情地戳穿了他的虚伪: “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

经过数次或与蜀汉配合,东西并进攻击曹魏;或单独兴兵进攻曹魏,皆无功而返的挫折;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费祎基本放弃诸葛亮北伐大业,转而推行防御、守成为主的方针,迫使孙权心急如焚地寻找新的得力同盟者。

恰在此时,割据辽东的公孙渊,主动向孙权伸出了橄榄枝。主动投诚的公孙渊,或使孙权颇有“久旱逢甘霖”之感。在统一华夏伟大梦想即将实现的巨大引诱下,聪明一世的孙权,不顾张昭等人的提醒和劝谏,稀里糊涂地被公孙渊“套路”了。

二、公孙渊如何“忽悠”孙权?

公孙渊的爷爷公孙度,虽出身卑微,却利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之机,割据辽东。俨然成为辽东王 :“立汉二祖庙,承制设坛墠于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治兵,乘鸾路,九旒,旄头羽骑。”

建安九年(204年),公孙度死后,子公孙康袭位。其时曹操虽消灭袁绍集团;建安十二年,曹操又亲率大军征灭乌丸。但对辽东的公孙氏,仍有鞭长莫及之感,不得不实行羁縻之策,事实上承认了公孙氏的“独立”地位。

公孙康死,子晃、渊皆幼,众臣拥立公孙康弟公孙恭为辽东太守。曹丕虽称帝,因仍无力劳师远征辽东,只好沿袭曹操时的羁縻之策,拜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假节、平郭侯。

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公孙渊成年后,胁夺公孙恭之位。魏明帝循例拜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公孙氏盘踞的辽东,俨然成为“国中之国”!

为博取更大的利益,首鼠两端的公孙渊开始在魏、吴二国间进行政治投机。他虽接受魏授予的官爵,又遣使南通孙权,往来赂遗。痛斥曹魏苛刻待己: “今魏家不能采录忠善,褒功臣之后,乃令谗讹得行其志,……猥兴州兵,图害臣郡。”同时,极力吹捧奉承孙权:“伏惟陛下德不再出,时不世遇。”甚至建议孙权早定天下: “诚原神谟早定洪业,奋六师之势,收河、洛之地,为圣代宗。天下幸甚!”

纵使孙权一世枭雄,在公孙渊不遗余力的“忽悠”下,也飘飘然不辨真假了 。“朕之得此,何喜如之!虽汤遇伊尹,周获吕望,……方之今日,岂复是过?普天一统,于是定矣。”他不顾张昭等人的劝谏,决定对公孙渊大加封赏:封公孙渊为燕王,遣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等率兵万人,携带金宝珍货、九锡等,前往辽东,封授公孙渊。

孙权甚至因为此事,与重臣张昭彻底闹翻: “权与相反覆,昭意弥切。权不能堪,案刀而怒。昭曰:‘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于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横流。权掷刀致地,与昭对泣。然卒遣弥、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权恨之,土塞其门,昭又于内以土封之。”

对公孙渊这种政治投机者来说,他绝对不会将宝全压在孙吴一方。经过一番权衡利弊,“ 恐权远,不可恃,且贪货物”,他又“翻脸”,重新投靠曹魏。他奉献给曹魏的“投名状”,就是将孙吴使者张弥、许晏等悉数斩首,将其首级送至曹魏京师洛阳。

在给魏明帝的奏表中,公孙渊“慷慨激昂”地向魏明帝表示: “臣门户受恩,实深实重,自臣承摄即事以来,连被荣宠,殊特无量,分当陨越,竭力致死。”公孙渊还恬不知耻将他此前与孙吴串通,受孙吴封赏的行为,自诩为“甘言厚礼,以诱吴贼”。并洋洋自得的向魏明帝汇报了自己“诱贼”的辉煌“战果”:除张弥、许晏的首级外,“斩首三百余级,被创赴水没溺者可二百余人,其散走山谷,来归降及藏窜饥饿死者,不在数中。得银印、铜印、兵器、资货,不可胜数。”魏明帝虽心知肚明公孙渊所作所为,但还是“论功行赏”,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持节、领郡如故。

三、孙权的雷霆之怒与公孙渊的“报应”

自视甚高的孙权,却被公孙渊这宵小之徒以如此卑鄙无耻的手法,结结实实地坑了一把!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老羞成怒,誓言与此贼不死不休,誓不两立: “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涌如山。不自载鼠子头以掷于海,无颜复临万国。”在大臣们极力劝谏下,孙权才勉强咽下了这口窝囊气。

恰如老话所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公孙渊虽巧舌如簧,先蒙骗孙权,继而蒙骗曹叡,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似乎成为人生赢家。但随着曹魏国力的增强,自然不会允许辽东这个“国中之国”的存在。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年),“遣幽州刺史毌丘俭等赍玺书徵渊”。

在名利场中摸爬滚打一辈子的公孙渊,深知这套明升暗降、名予实夺手法的厉害,遂与曹魏兵戎相见,与俭等战辽隧(今辽宁省海城市一带)。俭败还。渊自立为燕王,派使者授鲜卑单于玺,诱鲜卑侵扰北方。

直至此时,公孙渊首鼠两端的本性依然不改:他一面遣使至吴谢罪,乞求出兵援救;一面给魏明帝上奏,历陈祖、父和自己对曹魏的忠诚与功绩,“守死善道,忠至义尽,为九州表。”希冀曹魏保持自己的禄位。

孙权最初虽欲斩公孙渊使者泄愤,后虽基于国家利益,“勒兵大出”,为公孙渊声援。孙权还信誓旦旦地表示: “必与弟同休戚,共存亡,虽陨于中原,吾所甘心也。”但纯粹是做做样子而已。因为在公孙渊集团被司马懿所率魏军围困、覆灭的过程中,我们没有见到孙吴或自陆路,或自海路给予公孙渊丝毫的真实援助。

孙权之所以不顾以张昭为首的众臣僚的极力劝谏,甚至甘冒与张昭等撕破脸皮彻底闹翻的风险,给予公孙渊极高规格的封赏,除孙权自恃纵横江湖多年,阅历无数;加之自视甚高、刚愎自用帝王本性使然外,或更与孙权谋划与盘踞辽东的公孙渊南北呼应,夹击曹魏,进而实现一统华夏的伟大战略,密切相关。或许正是这一宏伟战略的愿景,使孙权利令智昏,竟将遣使封赏的潜在风险,自动归零;对公孙渊政治操守的评估,予以满分!以至于酿成使团被公孙渊“团灭”的惨剧,成为公孙渊向曹魏邀功请赏的口实,这可真是孙权平生唯一的奇耻大辱!公孙渊首鼠两端的做派,却也因颇吻合古往今来很多国人奉行的“中国式聪明”,而大行其道。奉劝有此念头和做派的人:小心象公孙渊那样,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标签: 孙权东吴

更多文章

  • 司马懿杀曹爽三族的时候 曹氏中人为何没有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懿,曹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司马懿和曹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自古以来政治权利的斗争都是十分残酷的。而司马懿夺取魏国权柄的一系列操作,可以说是神机妙算。那么当司马懿杀曹氏宗亲夺权的时候,为什么他们不选择反抗?本文将依据相关资料,分析这究竟是为什么。首先了解一下司马懿进入曹魏势力政治中心的过程

  • 孙传庭一生几乎没有败仗 孙传庭是怎么败给李自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孙传庭

    很多人都不了解孙传庭败给李自成,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李自成农民军包围开封,焦头烂额的崇祯帝,只能将牢房里的孙传庭放出,命他再度出任三边总督,扛起“剿灭李自成”这口大锅。大概直到这时,崇祯帝依然没弄明白:这位之前三年里,被他折腾得死去活来,连耳朵都失聪

  • 盘点历史上五位著名外交官,他们有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外交官

    说到古代外交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说起外交,从古至今,对于一个国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次成功的外交可能就会避免两国无端的战争,带来互惠互利的好处。历史上不乏那些能言会道的人,但是外交就不一样,不仅要能言善辩,还要考虑到多方因素,给两国达到一个

  • 忽必烈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分别有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忽必烈,元朝

    说到忽必烈,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孛儿只斤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作为元朝的开国皇帝,他完成了祖父的心愿,实现了蒙古帝国与中原的大一统,结束了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战争之殇,让百姓在战乱中逐渐稳定下来。政治上忽必烈并没有实行一刀切的政治制度,相反他很

  • 岳飞取得了哪些成就?他为什么能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岳飞,南宋

    说到岳飞,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岳飞是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的事迹一直在广为流传,岳飞是人们敬佩的大英雄。岳飞不仅善于大涨,而且岳飞的文化水平还很高,写出了一些著名的诗词。岳飞19岁的时候就投军抗辽了。他的军龄还是很长的。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

  • 关羽和诸葛亮曾违抗刘备的重要命令,能说明他们有二心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羽,三国

    对关羽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云长义薄云天,诸葛亮忠昭日月,这是我们大家公认的事实,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一代枭雄刘备眼里,任何人都不可以百分之百的信任——丁原董卓要不是太相信吕布,也不会一个身首异处,另一个被做成了油灯。曹操跟荀彧分道扬镳,孙权跟

  • 一场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 建文帝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建文帝,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建文帝下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1402年,朱棣率军杀入南京城,结果蹊跷的事情发生了,皇宫突然火光四起,被烧得面目全非。等扑灭大火后,朱棣连忙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结果只发现了一具烧焦的尸体。而这尸体被烧得连男女都难以分辨,更何况辨别到底是不是建文帝。这种结

  • 抛夫弃女的王娡,为何能入宫为妃,最后母仪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王娡,汉朝

    孝景皇后王娡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中国古代,女子如果一旦改嫁,在社会上会受到很大的非议与舆论。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女子,她甚至已经生过孩子,但是却入宫成为了皇帝的宠妃,最终母仪天下。这位传奇的女子就是汉景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景皇后王娡。王娡的母亲是一个十分

  • 虎豹骑的统帅分别都是哪些人?他们都有哪些过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纯,三国

    你们知道虎豹骑的统帅分别都是哪些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曹操征战四方,少不了精锐之师的帮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作战时像虎豹一样勇猛的“虎豹骑”了。“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在别处都能够担任指挥百人的将领,而在虎豹骑中仅仅只是一个大头兵,其实力可见一斑。据《三国志》记

  • 后世史官为何认为再让宇文邕活一两年,他必定使天下一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宇文邕,天下一统

    众所周知,是隋文帝杨坚一统天下而结束了乱了将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但我们却忽略了这样一位拥有着雄才大略的皇帝,即使他是鲜卑族人,而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后世史官为何认为再让宇文邕活一两年,他必定会天下一统?宇文邕是北周第三位皇帝,他年仅十七岁就被立为了皇帝,但在当时,他却是很低调,没有因为大权在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