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谡临死前大喊8个字,可惜诸葛亮听懂后已经迟了

马谡临死前大喊8个字,可惜诸葛亮听懂后已经迟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120 更新时间:2024/2/27 18:50:07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马谡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自古以来,很难有十全十美的人物存在,不管什么样的朝代,都没有过真正的完人,可是在一些演义故事中,却存在很多完人,比如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就几乎类似于一个完人,可是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有那么优秀厉害么?

今天我打算通过一个比较细节的故事来讲一讲诸葛亮不为人知的一面,这就是关于诸葛亮错信马谡导致失去街亭,以致于最终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在诸葛亮对马谡进行治罪的时候,马谡大声呼喊了8个字,诸葛亮听后后悔万分,但还是将其处决,这个故事的背后究竟可以看出真实诸葛亮的什么不为人知的一面呢?

01诸葛亮与马谡的交情

早在刘备尚且在世的时候,诸葛亮与马谡之间的私交慎密,刘备也看在眼中,他担心诸葛亮会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因此在即将去世之际,也要专门嘱咐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诸葛亮当时没有听刘备的话,在刘备死后依旧继续重用马谡,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第一次北伐,这个时候曹魏势力与蜀汉相差不远,要是抓紧时机进行一鼓作气的北伐,是很有希望将曹魏收拾一番的。

诸葛亮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在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准备发起北伐事宜,但是在面对北伐中谁去守护街亭这个重要位置的时候,诸葛亮内心有一个人选就是马谡,他其实希望马谡去镇守街亭,但还是虚情假意问一下其余将领有没有谁愿意去镇守街亭的。

众将领已经明白诸葛亮之意,都没有主动请求,只有马谡心领神会,站出来用全家性命担保自己可以镇守住街亭,诸葛亮也就答应让其去镇守街亭了。

眼看脸上有些挂不住面子,诸葛亮在刘备临行之时交代他说王平是个人才,值得重用,诸葛亮一想,自己不能违背先帝的意愿,况且对马谡的能力,诸葛亮还是有所怀疑,只是出于私交,才让他担此重任。诸葛亮左思右想,为了保险起见,又让一切看起来更加合情合理,还是将王平派去和马谡一起镇守街亭。

02马谡大意失街亭

马谡和王平两人一同前往镇守街亭,赵云等人则是去其他路线攻打曹魏军队,原本一切好好的,眼看胜利在望,后来马谡就是要在山上驻军,距离水源太远,一旦打仗出现长时间持久战的问题,士兵的水源供给就是一个大问题。

王平发现这个问题立即指正马谡,但他完全不屑一顾,继续一意孤行,果然战争残酷程度可不是他们想的那么简单,一打就是很久,曹魏知道他们在山上距离水源太远,就索性直接截掉水源,马谡军队口干舌燥,精力不足,最终不战而败。

由于街亭失守,蜀汉军队士气受挫,曹魏火力全部集中起来去攻打赵云,不久后赵云也失败,只能带着残余部下打道回府,第一次北伐宣布失败。

03诸葛亮治罪马谡

眼看此次准备充分的北伐大业就这样无疾而终,还失去一个关键地街亭,诸葛亮火冒三丈,一定要严惩负责人马谡,在临死之前,马谡大喊8个字“吾之死罪,实已难逃”。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已经知道自己的结局会是怎样的。

诸葛亮听说这8个字之后,后悔万分,但还是说了一句“夕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纷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意思就是不能徇私枉法,一定要严格惩治马谡方可。

军中有人前往求情,说当初关羽败走华容道,回去后刘备也没有杀掉关羽,诸葛亮不至于因为这件事情就把马谡杀掉,可是诸葛亮根本不听,最后还是将其处决。

那么诸葛亮在处决的过程中为何会后悔万分呢?实际上这里就可以看出诸葛亮一些不为人知的俗人心思了,一开始刘备其实就说过不要重用马谡,诸葛亮没有听,如今因为自己徇私枉法,被自己和马谡的私交所影响,指派马谡镇守街亭,最终的失败其实一开始就是诸葛亮埋下的伏笔。

但是作为当时的统帅来说,诸葛亮怎么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呢?他要是不杀马谡,那不是就说明自己已经默认街亭失守其实与自己有关系,这样一来以后自己在军中地位,不是受到影响了。

诸葛亮左思右想,在这种危急关头,他只能不惜代价把马谡杀掉,才是维护自己尊严的最佳方案,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个举动也在冥冥之中让蜀汉其余大将感觉心寒。

04结语

确实是人无完人,即使如诸葛亮一般被后人美化成神人的优秀人才,在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也是会不知多措或者因为自己私人利益和感情影响选择的。这也许就是人性使然,再优秀的人也无法做到真正战胜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种虚伪,而那种虚伪,很多时候就会害了更多人。

马谡在临死之前大喊8个字,诸葛亮听后后悔不已,却依旧处决他,这件事情从表面上来看只是一个叹息而已,实际上却又在冥冥之中凸显出了诸葛亮比较趋于常人的一面,他并非神人,也就自然不可能逆天而行,而街亭失守,难道仅仅是马谡的错误么?很明显诸葛亮也是难逃其责的!

标签: 马谡三国

更多文章

  • 刘备临死前为什么提醒诸葛亮小心马谡 刘备发现了什么秘密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马谡

    对刘备和马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3年,一代雄主刘备即将走到生命尽头了,此刻他创建的蜀汉江山,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就在诸葛亮自成都启程赶往白帝城不久,汉嘉太守黄元由于跟诸葛亮有矛盾,生怕刘备死后诸葛亮找自己算账。于是黄元便趁如今成都空虚,起兵谋反要直

  • 郭开在秦国和赵国之间起了怎样的作用?他最后因何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郭开,赵国

    说到郭开,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赵国是战国时期的一大强国,尤其是在赵武灵王变法,赵惠文王的励精图治之后,赵国成了唯一能正面对抗秦国的存在;秦国得“商鞅变法”? 之利,不仅综合国力强大,而且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将,除了白起和王翦这两位家喻户晓的绝世名将外

  • 关羽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正所谓成也忠勇,败也忠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关羽,三国

    对关羽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什么导致了关羽败走麦城,最后被杀?有人可能要说,关羽之死,责任在糜芳和傅士仁,这两个人背叛投降,这才间接导致了荆州的败局。但是这两个人可不是战事一开始,就想着投降的,而是关羽准备严惩他们时,这才迫不得已投降的。也有的人要说,关

  • 乾隆皇帝为什么会9次巡幸曲阜?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清朝

    大家好,说起乾隆皇帝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曲阜,是山东省的县级市,属济宁市代管。孔府、孔庙、孔林位于曲阜,合称“三孔”,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历朝皇帝为了维护统治,都高举儒学的旗帜,因而十分尊崇孔子。从西汉至清朝,先后有12 位皇帝19 次来曲阜祭祀孔子。其中,清朝皇帝来的次数最多,如康熙皇帝、乾

  • 历史上的惇妃汪氏有多狠毒?乾隆后宫中真正的狠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惇妃,清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中国历史故事网上的惇妃汪氏有多狠毒?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去年火爆的电视剧《如懿传》为我们讲述了清廷后宫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虽然这只是一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内容经过加工与正史有很大出入,但也可以从中窥见富丽堂皇的皇宫背后阴冷一面。其实,在小说中

  • 李世民为什么要整修洛阳宫?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世民,唐朝

    你们知道李世民为什么要整修洛阳宫,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李世民非常留恋江都的繁华,自武德初打下洛阳时就被其豪华的宫殿所震撼,贞观一朝有十多次巡幸江都;贞观末年备受李世民信赖的李大亮死前进谏,劝其以关中为意,以宗庙为重,不要效仿隋炀帝南巡。贞观四年,有关部门在没有巡幸计划的情况下征集百姓修缮

  • 多尔衮为什么会让位出来 多尔衮仅仅是为了孝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多尔衮,清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多尔衮让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历史向来都是扑朔迷离的,有很多事情的真相,都会被掩盖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其中就有很多事情是让人十分不解的,清朝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也有很多解释不清的事情,像是康熙到底把皇帝传给谁了,雍正到底是不是篡权得到的皇位,还有顺治到

  • 汉质帝刘缵在位时间有多长?东汉被毒死的幼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质帝,汉朝

    每当一提起汉质帝刘缵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东汉第九位皇帝汉质帝刘缵(138年—146年7月26日),一名刘续,汉族。于145年即位,在位时间不到1年,便被梁冀毒死,谥号孝质皇帝,葬静陵。刘缵,东汉第九位皇帝。145年即位,在位时间不到1年,谥号孝质皇帝。他是汉

  • 辽国萧太后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她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辽国,萧太后

    萧太后,原名萧绰,小字燕燕,契丹族。后族重臣萧思温的女儿,696年辽景宗继位后选为贵妃,之后被立为皇后。萧太后摄政期间,辽朝进入最鼎盛的时期。982年辽景宗耶律贤去世,由耶律隆绪继位,同时萧绰开始了长达27年摄政生涯。所谓的摄政就是直接代行皇帝职权的官职。一般只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新皇太弱或者太小情

  •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大肆屠戮功臣 徐达是如何逃过朱元璋的魔手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徐达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徐达善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自成为皇帝后就开始大肆的屠戮功臣,在朱元璋屠戮功臣的过程中有的却能够在血雨腥风之中保全自己,比如名将徐达。为何只有他避免了朱元璋的屠戮呢?第一点就是徐达非常注重君臣礼节。徐达在军中的地位非常高,但却从来不摆场面。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