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融四岁让梨,后来长大成了个什么样的人?

孔融四岁让梨,后来长大成了个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753 更新时间:2024/2/20 1:52:53

你真的了解孔融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以孝治国”的汉朝,孔融无疑是超级大明星!

“孔融让梨”大家应该都了解,讲的是为小辈者当有的“尊老爱幼”之德,在当时也是火得不行。至于老师为何不讲后面的,第一是没那个必要,第二是这种故事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名人镀金”,往往那些历史名人,总有些不得了的东西,但其一生,并不是太如意。

比如说历史上“凿壁借光”的匡衡,“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其长大后的名声都不咋地,匡衡虽然坐上了高位,但却是弄臣一名,最后因贪污获罪,晚节不保;司马光那更是王安石的死对头,妥妥的守旧顽固派。至于孔融,虽然比他们好点,但身处三国乱世,最终结局也是悲惨!

孔融并不是一个善于另辟蹊径的天才少年,而是一个知书达理重视伦理道德的彬彬儒生。这也就决定了孔融的一生并不是像天才那样挥斥方遒,而是以坚贞忠诚为自己的丰碑。话说孔融与儒家那可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孔融是儒家祖师爷孔夫子的后裔,为孔子二十世孙。

孔子二十世孙也。七世祖霸,为元帝师,位至侍中。父宙,太山都尉。融幼有异才。

而他自幼也是饱读儒学经典,因而在孔融心中,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

在孔融之后的仕途之中,他也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初心,面对权臣董卓,他不露阿谀奉承之态,而是以激烈之言辞匡正直言,最终为董卓记恨,被发配到黄巾军甚为猖獗的北海国任国相一职,所以孔融在三国故事里又被称为“孔北海”,就是源于此。

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同举融为北海相。

孔融在任上可以称得上是“为政有方”,他重视教化,践行仁义,安抚百姓,以致一时间富有盛名。但是在那种乱世,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兵啊,孔融一介文人,打仗用兵是真的不行。很快袁绍的儿子袁谭领兵来攻,孔融不敌,北海落入袁绍的手中。

孔融虽然志向高远,甚至打定主意匡扶汉室,但是为人迂腐,不懂得随机应变,当袁谭来攻的时候,城中已经有士卒短兵相接了,孔融仍然端坐大声读书,后来仓皇逃命,更是连自己的妻儿也顾不上。

而到了袁绍与曹操并立之时,孔融不愿取媚于权臣,直到曹操挟持汉献帝,才不得不在曹操手下任职。

及献帝都许,征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

此时曹操已经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但孔融仍不服曹操,视之如无物,常常抨击时弊,可谓入木三分,而且还广交名士,举荐贤才,让孔融一时间名声大噪,武的不行来文的,孔融果然弄得风生水起。除了为汉室正统而频频辱慢曹操,孔融在日常的建言献策之中也是恪守礼数,践行仁义。

孔融虽写的一首好文章,但大多是与曹操唱反调,多次或是讽刺挖苦,或是以激烈的言辞抗辩,使曹操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

孔融曾极力反对曹操征伐北方,讽刺曹操,既然打乌桓,不如把不进贡的肃慎以及偷盗苏武牛羊的丁零也一起讨伐了吧,曹操听后大为光火。曹操觉得酿酒浪费大量粮食,不如禁酒省下粮食以资军民,孔融却说禁酒无用

……嘲之曰:“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

曹操虽爱惜人才,但无奈孔融终不愿折节为曹操所用。最后,曹操处死了孔融。

大逆不道,宜极重诛。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

正如其儿时有让梨之举,孔融以一生践行着儒家的伦理纲常,无论是长幼尊卑还是天命正统,他始终坚守本心,但正是因为如此,最终使得他在这属于枭雄的乱世中丧了性命。

值得一提的是,以孝著称的孔融居还有个不孝的名声!这应该是源于他的父母无恩论: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 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了之于母,亦夏奚为?譬如物寄缻 中,出则离矣!

原文翻译过来就是“父与子,有什么恩?论其本义,不过当时情欲发作而已”,“子与母,又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就什么关系都没有了”。咋一看,这说法出自孔融可真是不敢相信,曹操也是借这个理由杀了孔融。

但是这种话且不说是否真的是孔融亲口所言,即使从本身来看,也不无道理。个人理解孔融的无恩论乃是生而不养无恩,即父母因为一时情欲生下了孩子,却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给予其应有的照顾的教育,从而导致他的失败人生。这还不如不生呢!

标签: 孔融东汉

更多文章

  • 春秋争霸吴国本有机会,为何在鼎盛时期灭在夫差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春秋,夫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吴国是怎么灭亡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夫差是吴国最后一位君王,当时吴国国力强盛,在夫椒之战中大败越国,使其臣服。后来夫差又在艾陵之战击败齐国,歼灭数十万齐军,成为南方一霸。但吴国此后却逐渐走衰,因为夫差在位期间极其好战,导致国力空虚,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 历史上的和珅虽是贪官,但也有能干的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和珅,乾隆,清朝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和珅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事实上,不仅仅是和珅,历史上那些奸臣弄臣,或多或少都有两把刷子!比如东汉大外戚窦宪,虽然心术不正,但打仗厉害的很,当年把匈奴追得怀疑人生,还留下了“勒石燕然”的佳话!还有唐朝奸相李林甫,虽然都说

  • 刘备重视赵云吗?为什么刘备托孤暗指“赵云不可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刘备,赵云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重视赵云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赵云身为三国一代名将,其知名度做到了家喻户晓,但赵云一生在蜀汉的地位一直得不到突破,甚至有种说法,称刘备并不重用赵云,那真的是这样吗?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临死前称赵云不可重用,实际上这只是传谣,以刘备的情商来说他是绝不

  • 秦始皇为什么说话会发出豺狼的声音?秦始皇的死跟这个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朝,秦始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秦始皇为什么说话会发出豺狼的声音?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公元前211年,在深秋季中一个平静的一天,出开使关东的使者骑着马在官道上行驶着。此时在这支队伍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人,整个队伍都因此停止了前进的脚步。那个人手中拿着一块玉璧,并且将玉璧塞给了使者,并且说到:“

  • 杨贵妃唯一传世的一首诗,你读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玉环,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杨玉环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杨玉环擅长歌舞、通晓音律,是唐代宫廷的音乐家和舞蹈家。史书上记载,她精通胡旋舞,身段飘摇,翻跃如风,令人眼花缭乱。除了在舞蹈音乐上的艺术之外,杨玉环还会写诗,《全唐诗》收录了一首杨贵妃的诗,从这首诗中,可以一窥她的温柔与才华。《赠

  • 《明朝那些事儿》为何将朱祁镇黑成昏君?朱祁镇究竟是怎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朱祁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英宗朱祁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科普明朝历史的好读物,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然而也确实有一桩明显的白璧之瑕。便是在描写成化年间历史时,将主要笔墨,放在了大肆批判明宪宗朱见深如何昏庸无道,如何痴恋比自己年长一辈的万贵妃,如何宠信奸妃、宦官和奸

  • 韩成穿衣帽替朱元璋赴死,拯救了大明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成,明朝

    韩成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明太祖朱元璋兴起于元末大乱时期,于濠梁率子弟兵起义,一路靠自己的浴血拼杀才开创了大明朝数百年基业。但在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也曾深陷重围,甚至被逼的差点自刎,就在这生死时刻,朱元璋手下一位大将穿了朱元璋的衣帽,甘愿替朱元璋赴死,这才使他活了下来。这

  • 前秦丞相王猛有哪些成就?王猛是如何一路开挂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北朝,王猛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前秦丞相王猛的生平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王猛人如其名,在十六国时期是一位著名的猛将。王猛虽然出生一般,但从小就喜好各种兵书,能够熟练掌握兵法和谋略。后来同苻坚结识,两人一见如故,最后王猛辅佐苻坚一统北方,立下显赫战功。王猛一生拥有多项成就,但在厉害

  • 韩世忠为什么葬在苏州?韩世忠的生平经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宋,韩世忠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世忠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南宋名将韩世忠骁勇善战,多次率军抵抗西夏和金国的进攻,为宋朝稳定立下赫赫战功,也是当时的中兴四将之一。不过韩世忠生于延安,是今天的山西省绥德县人,但他死后却是被葬在苏州,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韩世忠的墓碑矗立在苏州市灵岩山麓,碑文

  • 刘备一共有四个儿子 为什么他会选择如此平庸的刘禅当皇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刘禅

    还不知道:刘备为什么让刘禅继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三国时期刘备建立了蜀汉王朝,在临终前他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长子刘禅。而刘备总共有4个儿子,如果传给其他儿子会不会好一些呢?因为后主刘禅从表面上看起来实在是不是一个好皇帝,人们都以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