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拓跋宏与冯太后的关系怎么样?表面一团和睦

拓跋宏与冯太后的关系怎么样?表面一团和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735 更新时间:2024/1/16 20:14:1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拓跋宏冯太后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皇帝魏孝文帝拓跋宏而言,冯太后恐怕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妖婆。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冯太后与西汉吕太后、西晋贾皇后也没有什么区别。(注:此时的冯太后应该是太皇太后,她是拓跋宏的奶奶。为方便书写和记忆,我在后文统一用冯太后称呼她。)

据史书记载:冯太后觉得魏孝文帝拓跋宏太聪明,将来会对自己不利,所以就想往死里整拓跋宏。在寒冷的冬天,把穿着单衣的拓跋宏关在屋里三天三夜,不给饭吃。但冯太后的行为遭到了拓跋丕、穆泰和李冲的坚决反对,所以她只能终止行动。

初,太后忌帝英敏,恐不利于己,欲废之,盛寒,闭于空室,绝其食三日;召咸阳王禧,将立之。太尉东阳王丕、尚书右仆射穆泰、尚书李冲固谏,乃止。——《资治通鉴》·齐纪三

这段史料记载应该有夸大之处,但冯太后对魏孝文帝拓跋宏的确不算好。

而冯太后之所以无法得逞,主要也是因为冯太后并不具备独步朝堂的实力,她的权势来源于皇权。上层社会仅仅是希望冯太后能够牵制皇权,而绝不会给冯太后取而代之的机会。

如果冯太后可以随意操纵皇帝,那冯太后就有可能真正实现大权独揽。一旦出现这种结果,冯太后恐怕会取代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千万不要以为只有武则天想当皇帝,权力达到一定程度,无论男女都会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冯太后这种强势人物成为了女皇帝,就极有可能对皇族进行毁灭性打击,进而把整个上层社会修理一遍。

西晋贾皇后也遇到重重阻碍,但她排除万难克服艰险,终于杀死了愍怀太子司马遹。可等待着贾皇后的,却是全家老小一起上刑场的命运。

冯太后比贾皇后聪明,当她发现自己无法废杀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时候,立刻终止了这种行为,这才算是保住了自己全家老小的性命,也保住了自己的身后名。

很多人读史书,永远都是流于表面的。因为根据史书记载,冯太后与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关系非常和睦,至于什么穿着单衣饿三天,应该只是司马光胡说八道。

其实冯太后与魏孝文帝拓跋宏之间的关系,远不止蒙上了这一层阴影。拓跋宏生母的死亡,就有冯太后的功劳;拓跋宏的父皇拓跋弘,据说也是被冯太后毒死的。

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太子元恂出生后,拓跋宏希望废除“子贵母死制”,不希望太子的母亲被杀。但冯太后不同意,于是元恂的生母林氏被赐死。从名义上讲,林氏死于“子贵母死制”;可实际上,林氏死于冯太后的专横。

后容色美丽,得幸于高祖,生皇子恂。以恂将为储贰,太和七年后依旧制薨。——《魏书》·卷十三·列传第一·皇后列传

那些说冯太后与魏孝文帝拓跋宏子孙和睦的人,麻烦你们好好想想,拓跋宏的胸怀得有多宽广,才能容得下冯太后这样一个“北魏好奶奶”?

冯太后的身后名之所以没有臭大街,只因为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个非常隐忍的政治家。冯太生前,拓跋宏从来没有与冯太后发生过正面冲突。

冯太后去世之后,拓跋宏依然高举冯太后的大旗做事。

魏孝文帝拓跋宏之所以会在冯太后去世之后,依然高举冯太后的大旗做事,完全是因为这样做对拓跋宏有利,可以使冯太后时代的既得利益者继续支持他,绝不是因为拓跋宏有多爱冯太后这么一个所谓的奶奶。

而当魏孝文帝拓跋宏消除了冯太后的影响之后,他就更不能否定冯太后了。因为这样做只是可以让他出一口气,却会损伤他苦心营造的好形象。

但这口气憋在心里,魏孝文帝拓跋宏始终会念头不通达。所以在他坐稳皇位之后,就对着冯太后的党羽开刀了。

拓跋丕、穆泰和李冲曾经救过魏孝文帝拓跋宏,避免他被冯太后冻死饿死。但这三个人却不是拓跋宏的人,冯太后非常重用这三人,他们在冯太后执政期间也一直是位高权重的。

冯太后去世之后,这三人的命运就不太好了。

穆泰直接卷入叛乱被杀;拓跋丕的两个儿子直接卷入叛乱被杀,拓跋丕间接卷入叛乱,丧失政治前途;李冲更是命运不济,竟然被人活活气死。

高祖幸代,亲见罪人,问其反状,泰等伏诛。——《魏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五·穆崇

诏以丕应连坐,但以先许不死之诏,躬非染逆之身,听免死,仍为太原百姓,其后妻二子听随。——《魏书》·卷十四·列传第二·神元平文诸帝子孙

从这个三个人的结局来看,魏孝文帝拓跋宏对于冯太后余党的打击绝对是不遗余力的。拓跋丕等三人救过拓跋宏,尚且落得如此下场,冯太后的其他党羽命运会如何?实在是不容乐观。

我们当然可以用一种轻松的语气来解释:穆泰和拓跋丕的不幸都是他们自找的,魏孝文帝拓跋宏对拓跋丕等人可谓仁至义尽了。

但我们必须清楚一个客观事实:穆泰和拓跋丕造反的动机,就是希望另立一个皇帝。如果他们在魏孝文帝拓跋宏手下混得十分如意,又何苦要冒这个险呢?连救命恩人都混得不如意要造反,要说拓跋宏没有针对冯太后余党,谁信呢?

我们当然可以用一种表面的理由来解释:穆泰和拓跋丕之所以会遭遇不幸,是因为他们反对迁都和汉化造成的。

但我们必须清楚一个客观事实:如果迁都和汉化能够使他们获利,他们又何苦反对呢?

关于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的事情以后我明天会详细说明,这里简单提几句:在迁都之前,北魏上层社会的主角是豪门士族;在迁都之后,北魏上层社会的主角是皇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论古今中外,几乎都逃不出这十六个字的范畴。

李冲的死非常具有戏剧性,在魏孝文帝拓跋宏执政之后,李冲却受到了另一位大臣李彪的排挤。很多人说李彪是小人得志,这个话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显然是因为李冲的身份。

据史书记载,李冲是一个性情温和敦厚的人,但在面对李彪时,那经常是气得失态。他曾有机会把李彪收监,并向魏孝文帝拓跋宏请示,杀死李彪,但拓跋宏就是不同意。

在这种背景下,李冲的表现非常失态:他乱吼乱叫、掀翻案桌、摔碎凳子,又因过于生气导致神经失常、言语错乱,十多天以后就因病去世了。

冲素性温柔,而一旦暴恚,遂发病荒悸,言语乱错,犹扼腕叫詈,称李彪小人。医药所不能疗,或谓肝藏伤裂。旬有余日而卒,时年四十九。——《魏书》·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李孝伯等

还有冯太后的亲信太监苻承祖,冯太后去世不久,他就被魏孝文帝拓跋宏逼死了。

由于冯太后曾赐苻承祖免死金牌,所以魏孝文帝拓跋宏不便公开处置苻承祖。但没关系,拓跋宏通过各种方式,一再打击和侮辱苻承祖,令苻承祖感到生不如死。在这种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打击下,苻承祖还是不明不白的死了。

初太后以承祖居腹心之任,许以不死之诏。后承祖坐赃应死,高祖原之,削职禁锢在家,授悖义将军、佞浊子,月余遂死。——《魏书》·卷九十四·列传阉官第八十二·宗爱

而冯太后所属的冯氏,在魏孝文帝拓跋宏执政初期还是有些影响力的。但随着拓跋宏的地位逐渐稳固,冯氏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魏孝文帝拓跋宏革俗汉化之后,颁布了十二大姓为一等贵族。其中有鲜卑族八大姓和汉族四大姓,但这十二大姓中并没有冯氏。

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资治通鉴》·齐纪六

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自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宫,一同四姓。——《资治通鉴》·齐纪六

上述种种事迹,在冯太后时代都是不可想象的。可当魏孝文帝拓跋宏亲政之后,这些事情全部发生了。

魏孝文帝拓跋宏没有朝冯太后的身上泼污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冯太后虽然曾数次想置拓跋宏于死地,但总地来说,冯太后对于北魏朝堂的稳定是有贡献的。

出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看到的冯太后,就是一个英明神武的女强人,而不是一个贪婪残忍的毒妇人。

标签: 拓跋宏南北朝

更多文章

  • 盘点三国时期六位“镇军将军”,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主要分为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这两个类型。其中,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由于重号将军的名额相对较少,所以自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

  • 出身于草根阶层的杨行密,是如何创建了南吴国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五代十国,杨行密

    南吴是十国之一,它的创建者叫杨行密,史称南吴太祖,是今天的安徽合肥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出身于草根阶层的他,虽然条件很差,但杨行密属于喝凉水也长肉的主,长得很壮实。史书记载他除了“长大有力,能手举百斤”还能“日行三百里”,典型的超人体魄,这也是他乱世称雄的资本。十国第一人、南

  • 令妃为什么能专宠这么多年?她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令妃,清朝

    你们知道令妃的身份卑微,却被乾隆专宠多年,她是怎么做到的?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都知道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个多情的帝王,其实,乾隆一生中也有钟情的妃子,此人就是他的嫡妻,富察氏。只可惜富察在乾隆称帝几年之后就因为连续失去两个嫡子抑郁而死了。在富察离世后,乾隆也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令妃(之

  • 姜维为什么守不住汉中?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姜维,三国

    姜维为什么守不住汉中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汉中这个地方对刘家汉室来说,是个意义非常的地方,是刘姓王朝的发源地。刘邦当初被封为汉中王,在这天府之国的地方,积蓄实力,然后出关一统江山。刘备也是在占领汉中之后,才得以进而建立蜀汉。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驻守汉中的都是

  • 汉宣帝真的是被历史低估了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宣帝,汉朝

    对汉宣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华2000多年的历史之中,一共出现了1000多名称帝的人,而封建正统王朝的皇帝一共有494位,而在这么多皇帝之中,有一位皇帝最不为大家所熟知,也最被大家所低估,那就是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他是汉朝的第9位皇帝,他没有开国皇帝汉

  • 令人敬重的孝庄太后,她的长女雅图一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孝庄太后,清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孝庄太后,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自芈月之后,也出现了多位亲自执政或垂帘听政的皇太后或者皇后,然而,有这样一位皇太后,明明足够有能力执掌朝政,却默默守护在她所爱的男人身旁,悉心帮助他们在各方面得到学习和成长,坚决拒绝垂帘听政,她就是清朝第一位皇太后—

  • 朱温是什么人?晚唐时期的他权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温,唐朝

    朱温是什么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皇位交替历来动荡,贼臣篡国更是血腥异常。宇文化及为专权逼死隋炀帝,宋太宗毒杀南唐后主李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死于权利之争。南北朝时期曾有一傀儡皇帝,面对狼子野心的贼子,只得大声哀叹"愿生生世世,不复生帝王家

  • 大唐名将李勣本名是徐世勣,徐懋功和他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徐懋功

    《隋唐演义》里的瓦岗军师徐懋功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是了不起的大人物,他就是位居凌烟阁24功臣之列的李勣,那徐懋功怎么变成了李勣?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原来徐懋功的本名叫徐世勣,懋功是他的字。后来因为功劳大,唐高祖李渊赐姓为李,徐世勣就变成了李世勣。再往后,李世民登基,为避皇帝的名

  • 隐蕃是什么人?他是怎么在死前拯救数万魏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隐蕃,三国

    说到隐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汉末三国是一个超级大乱世,与局势动荡不安相伴而生的,是层出不穷的奇人异士,他们宛如一颗颗流星,在历史的天空中划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辉。在这些奇人异士当中,曾在东吴潜伏1年多、备受孙权信任,死前拯救数万魏军的间谍隐蕃,堪称典型代表。隐蕃,汉末魏初青州人,出身和早期经历不明,但依

  • 杨贵妃来自什么地方?杨贵妃是什么出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贵妃,地方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杨贵妃是哪里人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杨贵妃生于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由于其父杨玄琰曾任蜀州司户参军,世人以为杨玉环生于四川,其实她是山西蒲州永乐人。蒲州镇位于中条山下,黄河岸西,总人口4.16万人,占地12.9平方公里,唐代曾做为府地,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