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允常做了什么事情差点导致越国亡国?

允常做了什么事情差点导致越国亡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32 更新时间:2024/1/15 15:28:53

还不知道因为允常没有听勾践的一句话,越国差点亡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起春秋时期的英雄人物,勾践算是一个,不过需要介绍的是勾践不姓勾,姓姒,勾践只是他的名,从勾践的族谱往上数二十几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夏禹。相传禹的后代中有个叫于越的,被封在会稽,号称无余,负责看守供奉禹的祭祀,他的后代就一直居住在当地,并征服了当时此地的土著,成了那里的首领。

高贵的血统注定了勾践会含着金汤匙出生。事实也确实如此,大约在公元前520年,勾践降生于越宫,他父亲是越是越王允常。在这样一个诸侯之家,勾践的富贵生活可想而知,要吃的有吃的,要喝的有喝的,而且在“家诸侯”的时代,如果不发生意外,勾践就是那绝对的越地王者,在越国可控的范围内,没人能和他争,也没人敢和他争。

少时的勾践找不到任何出彩之处,因为史书无载,相信除了锦衣玉食之外还是锦衣玉食,勾践应该就是这样“平淡”而无聊地生活着,一直到他大约十五岁时止。稍微熟悉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勾践是春秋时期有数的几位英雄之一,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能生出勾践这样的儿子,越王允常自也不是等闲之辈。

春秋时期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但在诸侯争霸之初,越国却几乎连分一杯羹的机会都没有。当时,中原的几个大国都是富翁,像江南这样“穷乡僻壤”出来的主,都只能算是乡巴佬。没办法,越国离中原太远,生活习俗落后,生产力跟不上,军队建设不达标,如果不出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拿什么去跟别人争?好在,允常渐渐认识到了越国的不足。允常登基之后,顺应民意发展生产,鼓励百姓耕种,开拓疆土,使越国疆域“南至句无,北至御儿,东至鄞,西至姑蔑,广运数百里,定都于会稽”,可以说,在当时的南方,越国在允常治下,已蔚为南方大国。

春秋时代是一个典型的弱肉强食的时代,国与国之间为了抢钱抢粮抢地,爆发战争那是家常便饭,谁强大了谁就会成为挨整的对象,这在“邻居”之间表现得更为抢眼,当时没有联合国,作为诸侯“共主”的周王室也早已江河日下,无力维护江湖格局了。因此,诸侯之间往往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天下大势怎一个乱字了得。

越国的崛起,就引起了邻居吴国的注意。其实,吴国是个比越国更加强大的国家,论地理距离,他隔中原比越国要近得多,而且与中原的交流也频繁,因此,很久以前吴国就已经成了江南首富。但是,因为允常,越国显示出了强大的后劲。于是,吴王阖闾坐不住了。本来在这之前,两国还算友好,签订有互不侵犯条约。只是可惜越国窜得太快,签订的条约还没热乎多久,吴王阖闾就悍然撕毁了条约,准备起兵讨越。

越国初兴,论军事实力,绝对抵挡不住已经中原化的吴军的进攻,允常也有自知之明,打仗不靠谱,谈和还有希望。于是,允常派出大臣诸稽郢使吴,请求罢兵。阖闾一心伐吴,哪听得进诸稽郢那一套说辞,不光继续厉兵秣马,还把诸稽郢的头给砍了。允常闻之,唉声叹气,整天怨自己命不好,惹上了吴国这么一个恶邻居。

那时候的人都讲究占卜,平时出个门娶个媳妇都要占卜问一下吉凶,更别说是军事行动这样的大事了。阖闾伐越之时,也请了巫师来占卜。老天见怜,允常得到了最想要的结果,因为阖闾卜的是凶卦。阖闾本是个以战争为乐的君主,既然不伐越了,也就打起了楚国的主意。不久,他就应伍子胥之请,以孙武为大将军,伍子胥、伯嚭为副将,各领兵二万,分三路攻伐楚国。

吴国大举伐楚的消息传来,允常心中绷着的那根弦也就放下了。可是,就在允常欣喜雀跃之时,他那宝贝儿子,十五岁的勾践站了出来。十五岁的勾践,样子已经定型了。据史书记载,勾践的相貌是比较寒碜的。他“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就是说勾践脖子细长,嘴巴尖尖像鸟嘴,目光像鹰一样锐利狠毒,走路的姿态像狼一样气势汹汹,让人望而生畏。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勾践,心智却非常成熟。

俗话说,居安思危,越顺利的时候往往就越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是春秋时代,可以说没有哪一个诸侯不是建立在鸡蛋之上的大厦,只要稍不注意,就会被跌得粉身碎骨。浩瀚的大海上没有不带伤的船,世界上一马平川的通途压根儿就不存在。坎坎苛苛,曲曲折折,没有永远的顺境,只有顺境之中潜藏的危机,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直面的实际情况。

勾践,就以他敏锐的眼光看到了这一点,他告诉允常:“上次吴国没有伐越,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占卜不吉,我看阖闾伐楚归来时,必然将枪口对准我越国。父王何不趁吴国大军在外,吴国空虚,一举起兵拿下吴国了。”从这一段对话可以看出,金汤匙、锦衣玉食都没有腐蚀掉少年勾践,相反,他应该是一个少年智者,英主允常都没看到的机会,勾践却看到了。

然而,允常不想冒险,他揪住面前血气方刚的儿子,沉思半响后说道:“我已得到消息,吴王阖闾并没有随军出征,还留在吴国都城。阖闾有勇有谋,能征善战,如果我们贸然进攻,有可能偷鸡不成还蚀把米。”大好机会,就这样被允常放掉。

不久,吴军在楚地大胜,吴王阖闾欣喜若狂,又亲自率兵两万与其弟夫概赶往楚地,趁势痛打落水狗,只留下儿子夫差、姬地守卫都城。允常听到这个消息,才如梦初醒,认为这次机会比先前勾践提的还要好,吴国都没人了,不打白不打。因此,他搜集粮草,准备攻代吴国。可就在允常积极准备之时,勾践却又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勾践找到父王允常,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儿臣以为这次不宜于出兵伐吴。”

允常糊涂了:“你上次不是说要伐吴吗。现在吴王阖闾领兵在外,吴国连君王都不在了,你反而却又不主张伐吴了。这是怎么回事?”勾践当然有他的理由。现在的勾践已经具有了足够的审时度势的能力,较之允常,勾践已经更加沉稳,做出这个决定也不是他个人的喜好定的。勾践有个嗜好,就是喜欢找人商量,也听得进意见,更重要的是他也没有架子,对于大臣,尤其是那种头脑精明,判断力强的大臣勾践更是喜欢,凡事都会与之商议。此番伐不伐吴,勾践就是找来大臣文种等人商议的结果。

面对允常的质询,勾践沉声答道:“上次伐吴,我们很有可能会得到楚国的相助,齐国早就在打吴国的算盘,因此齐国也可能出兵相助,有这两个帮手,我们的胜算就大多了。但是,这次不一样了,吴国伐楚,楚军大败,不可能来援。况且吴国都城,经过伍子胥的苦心经营,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如果我们一时攻不下来,吴国大军杀来回马枪,我们腹背受敌,不败也得败,那时越国可能就有亡国之祸了。”

这番话有理有据,无懈可击。但是,一根筋的允常却怎么也听不进去,命勾践守国,他自己则亲率大军讨伐吴国。战争的结果已经可想而知,允常与勾践,现在与未来的两代越王,眼光、识见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分出高下。

越军一入吴境的同时,还在楚国的吴将孙武、伍子胥就在力劝吴王阖闾班师。倒不是吴人的情报工作做得有多好,实则完全是孙武和伍子胥的远见卓识。楚国要亡了,秦国坐不住了,秦国也是争霸的种子选手,现在吴国这么一闹腾,眼看快成一家独大之势,秦国当然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出现,于是出兵援楚。楚得秦援,战事变为胶着,孙武、伍子胥就半到越国有可能在吴国后院烧火,因此打起了回军的主意。不过,两人的打算却暂时未能实现。因为以前老住“乡下”的阖闾这次进入楚都了,眼见开阔了,宠臣伯嚭也怂恿阖闾享乐,阖闾开心了,天天住在楚昭王的内宫,和没来得及跑掉的楚昭王嫔妃饮酒游玩,乐不思蜀。这样过了些时候,吴人的情报人员终于侦得越王允常要伐吴的消息,报告与阖闾。阖闾这才如梦方醒,让其弟夫概率两万大军分水陆两路,日夜兼程,回救姑苏。

吴国有人才啊,这夫概虽为王弟,同样不是一个被酒色财气掏空身子的主,其人英勇非常,在当时他可算得上是第一骁将,没人能够战胜得了他。夫概领兵回到姑苏时,刚好允常领兵前来,双方就在城外列阵而战,只一战,越军就被打得大败,仓皇而逃。

就这一仗,勾践的才能已经完全的展示出来了,不过他也没有办法,谁叫现在不是他当王啊,估计这允常也是后悔的不轻,当初不如听儿子的一句话,害的差点亡国。其实允常还要感激夫概,因为他要追击,越国就惨了,之所以他不追击是因为他想趁哥哥阖闾不在家自立为王。

标签: 允常战国

更多文章

  • 斗子文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清正贤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斗子文,春秋

    清正贤相——斗子文!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面对钱财的诱惑,人们往往很难保持清廉的作风,除非有着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毅力,我国东周时期的斗子文就是一个廉洁的典范。斗子文是楚国贵族斗伯比的儿子。斗子文出生并成长于贵族家庭,从小就过着富贵无比的生活,但是,他长大后并没有因为非凡的

  • 司马夫人终身未孕,司马光为什么不纳妾?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宋,司马光

    司马夫人终身未孕,司马光为什么不纳妾?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司马光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在国内也是家喻户晓。司马光一生经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还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对史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像司马光这种地位的人,在当时

  • 晋襄公为什么执政执政七年却几丧霸业?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晋襄公,春秋

    对都说晋襄公垂拱而治,执政七年却几丧霸业,也许是这一因素导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627年,父亲过世后,晋襄公继位。晋襄公,名欢,秦女穆嬴为他夫人。对于晋襄公,史书中多表现他的垂拱而治,史学家也大多对他评价甚高。学者全祖望,在他的《鲒崎亭集外编》中,就

  • 郑子亹是怎么死的?他的盲目自大,更因为齐襄王的心胸狭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郑子亹,春秋

    君王郑子亹之死:因为他的盲目自大,更因为齐襄王的心胸狭隘,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古时帝王很少有心胸狭隘的,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一位,这个被我称之为心胸狭隘的君王便是当时的齐国第十四代君王齐襄王。齐襄王可谓是一个“名人”了,他的故事流传至今的也不少,最有名的莫过于他与自己的

  • 郑昭公:远离心胸狭隘的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郑昭公,春秋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郑昭公是怎样死去的,远离心胸狭隘的小人,他们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郑庄公死后,他有很多的儿子,除了太子外还有三位公子十分优秀,而且他们的母亲也很受宠。这时候就容易出现夺权的问题,这便导致了郑国内乱的产生。太子忽是一个杰出的人,在郑庄公在位期间,他曾经当做质子去往周

  • 郑庄公为什么会把皇位传给世子忽?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郑庄公,春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郑庄公之死——临终前听祭足建议,传位于世子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繻葛之战后,郑庄公声威播于天下,各诸侯都对郑国顶礼膜拜,佩服之极,郑国俨然称为诸侯之首,所以郑庄公又被称为“春秋小霸”,也有史料将郑庄公列为春秋五霸之首,而不承认宋襄公的地位。郑庄

  • 孙皓登基前后为何变化如此之大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亡国之君孙皓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的故事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不过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后三国时期的故事。人们对于三国的了解可能仅限于前三国,因为前三国的确比后三国精彩。而且前三国当中有许多英雄豪杰,这些人都是几百年才出一个的人杰。所以前三国自然比后三国更

  • 东汉的“十常侍”是怎么来的?“十常侍”之一的宦官张让权力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东汉,张让

    东汉的“十常侍”是怎么来的?“十常侍”之一的宦官张让权力有多大?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张让是东汉末年宦官,早年任小黄门、中常侍等官职,后来得到汉灵帝的宠信,因此利用自己的职位之便,开始搜刮暴敛,甚至到了权倾朝野的地步。《三国演义》中,张让为“十常侍”之一,但朝野都十分痛恨他们,汉灵帝驾崩后何进

  • 如果卫元君去刺秦的话,结果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卫元君,战国

    荆轲刺秦漏掉一个人,如他同去,嬴政则无生还可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很多人都知道荆轲刺秦的故事。嬴政继为秦王后,相继灭了韩赵两国,就在兵临易水,威胁燕国之际,燕太子丹不听大臣们联盟齐、楚、魏等国的建议,执意派遣刺客去胁迫嬴政,命他承诺退还侵略的土地。卫国人荆轲

  • 鲁哀公射杀麒麟后,孔子为什么停止编写《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鲁哀公,春秋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鲁哀公射杀麒麟后,孔子为何停止编写《春秋》,并很快忧伤逝世。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齐国攻打鲁国,孔子的弟子冉求率领鲁军迎战齐国,大获全胜。战后,鲁国权臣季康子问冉有,为何能指挥军队打败强齐?冉有回答说:都是从老师孔子处学来的。以此为契机,已经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