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太后很时髦,爱送自己的照片

慈禧太后很时髦,爱送自己的照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973 更新时间:2024/2/18 8:16:53

慈禧虽然是个守旧派,但是,老太后的个人生活中却十分“时髦”。

收集衣服是女人的天性,慈禧也不例外,相传,慈禧太后的锦衣华服数不胜数,足可填满一节车厢。

并且,慈禧对西方流传过来的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袁世凯曾送给慈禧一款奔驰二代汽车,慈禧对汽车先是很感兴趣,在其乘坐后更是叹为观止。有段时间,慈禧整天乘着汽车在紫禁城中游玩,直到慈禧太后发现司机坐在前面驾驶对自己“大不敬”才不再乘坐汽车了。

现代女孩都喜欢拍照,慈禧也不例外。早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法国便已有了摄影技术,在鸦片战争时期,照相机作为舶来品传入清朝。1885年,德国人来兴克被皇帝请进宫中,替醇亲王和光绪摄像。慈禧看到照片上的人栩栩如生后,对相机这种新鲜玩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朝廷中的老臣眼中,照相只不过是外国人的“洋把戏”,是“奇技淫巧”,更有甚者,觉得拍照的原理就是将人的魂魄取出印在纸上。慈禧听这些大臣说完,被吓了一跳,打消了请洋人拍照的念头。

光绪二十九年,在海外学习照相技术的裕勋龄回到祖国,被光绪召见。裕勋龄带着一套摄影设备,向众人展示拍照的过程并讲解照相的原理,慈禧这才恍然大悟。之后,她命裕勋龄替自己照相。

裕勋龄的妹妹德龄曾在慈禧的身边当御前女官,某次,她回忆慈禧照相的细节时说道:“慈禧问我姐妹二人会不会拍照,她想在画像之前,先看看自己的照片,但是,从宫外请摄影师来拍摄很麻烦。我的母亲告诉她:女儿们不懂如何照相,但是,裕勋龄会这门手艺。慈禧非常高兴,当即让勋龄第二天进宫,替自己照相。”

裕勋龄也曾说起替慈禧太后照相的事,光绪时期,裕勋龄和两个妹妹与母亲一同进宫伺候慈禧,所有慈禧太后的相片,都出自裕勋龄之手。故宫博物馆中有一本相簿,叫《圣容账》,这本相簿中收集了慈禧一生中大部分相片,相簿中的慈禧穿着各种各样的服饰,总共有一百多张,并且,每张照片都保留着底片。

出身名门的裕勋龄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裕勋龄的长相端正、气质儒雅。慈禧对相貌十分挑剔,之所以选择裕勋龄作为御用摄影师,这也不排除欣赏裕勋龄相貌气质的可能。其实,裕勋龄为慈禧拍照的时候还不到三十岁,但其目力很差,从这张除去眼镜的照片来看,其容貌和气质绝对属于当时的宫廷美男子。

裕勋龄与两个妹妹都曾在西方留学,两个妹妹在回国后进宫伺候慈禧,都被封为御前女官。裕德龄后来远嫁美国,定居海外,写了许多关于深宫生活的回忆录,当时受到许多人的关注。

这期间,她“应亲友的要求和催促”,用英文写下了她在宫廷内两年生活的所见所闻——《清宫二年记》。可以说,她的众多回忆性质的作品,因其亲历亲见的特定身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了清宫生活珍贵的史料,也为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提供了佐证和参考。

裕德龄不但容貌出众,还十分聪明好动,从西方带来许多稀罕玩意。裕德龄经常陪在慈禧身边,向太后展示各种各样新鲜事物,勾起了慈禧对“潮流”的向往。裕勋龄的两个妹妹曾在后宫侍奉慈禧,并且,为她翻译各种法文著作,裕勋龄则是因替慈禧摄像而名动一时。

慈禧觉得拍照马虎不得,特地让人从颐和园里搭了一个凉棚,用手绘的布景屏风作为衬托,再在棚子里摆上各种各样奢华的装饰品。慈禧在拍照前,总会先翻翻当时的历书,选个好日子好时辰。拍照片的时候,裕勋龄往往得连拍几张,以供慈禧挑选。往往闪光灯刚灭,慈禧就催着裕勋龄赶快冲印相片,有些时候,底片泡在药水中还没显影,慈禧就急不可耐的要看照片。

慈禧曾拍过一张“艺术摄影”,某日,慈禧乔装打扮成“观音大士”的模样,贴身太监李莲英则扮作菩萨身边的护法,公主们扮作龙女,营造了一幅极乐世界的“盛景”。裕勋龄从旁拍摄,用相机拍下这张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张“艺术照”。

满清皇室将这次盛大的摄影活动收录到档案中:“七月十六日海里照相。乘平底船,不要莲。四格格(指庆亲王奕之女)扮善财,穿莲花衣,着下屋绷。莲英扮韦陀,想着带韦陀盔、行头……”从这段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慈禧的安排的摄影计划就像是剧本一样,既周全又详细,条理分明。

裕勋龄替慈禧拍过许多照片,其中,绝大部分是肖像照和生活照。那么,慈禧的照片是怎么流传到民间来的呢?原来,慈禧平时除了将自己的照片挂在后宫各处外,还喜欢将照片赏赐给功臣。就这样,慈禧的照片被传出宫外,越来越多的人得以看到慈禧太后的面孔和她的日常生活。

标签: 清朝

更多文章

  • 载漪差一点就让自己的儿子取代了光绪皇帝,为什么还要煽动慈禧对列强宣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载漪,清朝

    1920年底,一位前清王爷从兰州返回北京,引起了京城各界的 关注。1921年初,这个已是垂暮老人的王爷回到了昔日生活过的北京城,民国官员和前清遗老都做到了礼节意义上的欢迎。但是一些谣言不胫而走,有人说他进京之后,进了紫禁城,朝觐了废帝溥仪。按辈分,他是溥仪的叔叔,叔侄二人抱头痛哭,说他不甘心 大清就

  • 溥儁的生平如何?此人差点当上太子,后来却靠拉三轮维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溥儁,清朝

    清朝历史上有位王爷,经常被人戏说为整个大清最凄惨的王爷,此人名字叫毓巍,排资论辈算起来他的父亲也是溥仪那一辈的同辈兄弟。为什么要说他是清朝最倒霉的一位王爷呢?当然这一切是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位像是触了霉头的王爷相比较其他同辈的人们确实比较惨,这些达官贵族在清朝覆灭之后,纵然许多同族都失去了昔日令人

  • 爱新觉罗·溥伟的出身如何?他这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爱新觉罗·溥伟,清朝

    1880年(光绪六年)12月13日,溥伟出生于北京,系第一代恭亲王奕訢的嫡孙。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承袭王爵。历任官房大臣、正红旗满洲都统、禁烟事务大臣等要职。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曾被列为光绪皇帝继嗣人选。慈禧太后死后,与摄政王载沣策划诛杀袁世凯未遂。组建宗社党1911年(宣统三年),武

  • 奕劻的出身如何?晚清第一贪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奕劻,清朝

    爱新觉罗·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9日),晚清宗室重臣,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满洲镶蓝旗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曾孙,庆僖亲王爱新觉罗·永璘之孙,不入八分辅国公爱新觉罗·绵性长子。道光十八年(1838年)三月二十四日(农历二月二十九日)奕劻出生于北京,过继庆郡王绵慜为嗣子,初封辅

  • 奕劻的生平如何?将巨额财富全部败光,孙辈后人靠捡破烂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奕劻,清朝

    清廷垮台后,奕劻和三个儿子——载振、载搏、载抡都先后逃到天津,寓居在天津租界。父子四人基本上再没做过什么事,最后基本上败光了家产,都死在天津。清末最富有的王府,最终不过是镜花水月。奕劻(1838—1917)是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永璘的孙子,本来他年轻时已经落魄到就剩下一个贝勒的头衔,后来却因得到慈禧太后

  • 南宋时期频繁出权臣,现在就来盘点一下哪几位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宋,权臣

    历史上的宋朝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被分为北宋和南宋两朝,北宋时开创的天子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传统虽然让皇族少了一些独断的权力,但在士大夫这个群体的集体互相监督下,也少了不少狗屁倒灶的权力斗争,比如权臣,在北宋是没有的,任何一个宰相只要在位时间过长,就会被其它同僚集体攻击,以贪恋权位之名或其它理由逼迫下台,

  • 张镇芳是谁?清朝最后一位直隶总督,清灭亡后力主复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镇芳,民国

    总督是清朝一个位高权重的官职,是地方官员,拥有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实权。直到清朝末年,在全国一共设立了九位总督,包括: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东三省总督,其中东三省总督设立时已经是光绪末年,时间非常晚。清帝溥仪退位后,总督这个官职也随之

  • 邓尼茨做了20天总统 却换来了10年的牢狱之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德国,二战

    二战进行到后期,希特勒感觉自己有点坚持不住了,但是他的“事业”进行到这一步着实不容易,所以,他决定给自己找一个接班人——被选定的这个人名叫卡尔·邓尼茨,他对希特勒十分忠心,对法西斯事业同样忠心,所以,希特勒在遗嘱中认命他为下一任总统和军事统帅,认为这个接班人一定会把自己的事业发展壮大。邓尼茨幼年丧母

  • 朱棣为什么这么害怕沐英这位王爷,要是沐英在世,朱棣绝对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棣,沐英

    朱棣是一位成功的造反者,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王爷造反成功的人。得到姚广孝帮助的朱棣当上了皇帝,他的内心是激动而又后怕的,因为他成功了所以激动,但是当他回想到自己这一路是怎么走来的就有点后怕,几次差点全军覆没,这还的得益于朱棣没有遇到真正的对手,加上朱棣也能征善战,跟随着名将常遇春等人成长起来的,可以说

  • 康熙打赢了与沙俄的战争,却为什么要将土地送给对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康熙

    提起清王朝,我们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清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给我们留下了一系列负面印象。我们的认知中,清朝皇帝,尤其是当时的慈禧太后,面对外来侵略者一直退让,导致我国领土主权被破坏。这一切都是因为清王朝的落后,面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一直都在失败,很少成功抵抗侵略者的进攻。而战败后,侵略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