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杀自己儿子是真的吗?允禄上的奏折还原真相

雍正杀自己儿子是真的吗?允禄上的奏折还原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826 更新时间:2023/12/21 17:26:15

1722年11月13日,康熙皇帝病逝,四胤禛荣登大位,也结束了多年康熙诸子皇位之争,一切尘埃落定。

雍正继位后,一方面按照自己思路治理国家,另一方面,为巩固皇权,开始打击那些与自己当年争位的兄弟,无论同母弟还是异母弟都在雍正的打击范围,这都在情理之中,否则雍正屁股没坐稳就会被篡位。

据有的史料记载,雍正不仅打击那些兄弟,而且对自己儿子也不留情。特别雍正的三儿子弘时,目睹了这场夺位之争,很同情那些叔叔们,本来有望接皇位,却被雍正给废了。有些史料记载,雍正把儿子杀死了。有的史料则认为弘时并不是雍正所杀。于是雍正杀子成为多年来人们争论不休的秘密。首先看看,那些认为雍正杀子的人是怎么说的。

清史官唐邦治提出杀子说。唐邦治是清末的一位史官,1914年在清史馆工作时,他在《清皇室四谱》书中写道弘时少年放纵,行事不谨慎,后来被雍正赐死。这一提法对于后来人们猜测雍正杀子之说有了基础。必竟是清朝的史官,很多人认为他掌握第一手资料。②

孟森的雍正杀子之说。孟森也是清末民初的一位史学家,他认为雍正皇帝在打压那些兄弟时,他的三儿子弘时与雍正意见相左,站在雍正的对立面,所以被雍正杀死。③

金承义还分析雍正杀子的原因,这就进一步证明了雍正杀子说。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更况人呢。不可否认历史上为了皇位,子杀父,兄杀弟的事。但就雍正来说,并没有可靠证据证明雍正杀子,都是靠着推理。必竟过去近三百年了,即使雍正杀子也应该留下证据。

但从另一些史料记载看,却并没有说雍正杀死三子弘时。1735年,刚登上皇帝宝座的乾隆给了三哥弘时一个名份,也就是收回雍正当初剥夺弘时宗籍的旨意。但在对弘时评价上,还是以“少年无知、性情放纵”做了定性评价。乾隆之所以为弘时平反,也说明弘时并没有做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如果是雍正所杀,乾隆刚当皇帝也不敢去平反。

而让乾隆颁发旨意的是因为康熙第十六儿子允禄上的奏折。这些奏折说了四点:一是弘时因为同情允禩而获罪。二是弘时被雍正逐出皇宫,去给允禩当儿子。三是削掉皇籍由允祹看管。这些待遇比当时允禩后代强多了,也没说明弘时被雍正所杀的事。这说明雍正对亲儿子还是手下留情的。

标签: 雍正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打败仗为什么不承认 这个锅为什么要臣子来背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李世民

    古代的帝王,是整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决策人,所以他们的安危是头等大事,而据说紫禁城的三大殿外之所以一棵树都没有,不仅是因为五行风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刺客潜伏。可以说,为了皇帝的安危,很多人都是操碎了心。可是总有皇帝喜欢御驾亲征,比如李世民,他亲征高丽却打了败仗,最后装糊涂不认账,背锅的臣子

  • 杨秀清明明掌控了军政大权,为什么韦昌辉还能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杨秀清,清朝

    1856年9月4日凌晨,北王韦昌辉率3000精兵突袭了东王府,将来不及逃走的东王杨秀清杀死,之后又把东王府上千人诛杀殆尽。那么韦昌辉为何要杀杨秀清呢?杨秀清掌控了军政大权,韦昌辉为何杀得了他?韦昌辉杀了杨秀清后,为何又要大开杀戒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先要搞清楚韦昌辉和杨秀清有什么过节。太平天国建立

  • 杀人狂魔查尔斯·曼森为什么这么多女粉丝 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美国,杀手

    美国人查尔斯·曼森曾经被形容为“现世最危险的男人”,这是因为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领导着一个臭名昭著的犯罪团伙杀人组织——曼森家族,曼森带领着一些年轻的女性(多数为年轻富有的中产女性)追随者,相继谋杀了七人,作案手段极其残暴,被封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杀人魔王,今天的消息报道称他已经死

  • 查尔斯·曼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美国,杀手

    2017年11月19日,美国连环杀手查尔斯·曼森在医院自然死亡,终年83岁,曼森不但是臭名昭著的杀人狂魔,邪教组织“曼森家族”的领导人,也可以说是人类社会中魔鬼的化身。不过,有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现象,虽然曼森被称为“最危险的杀手”,但他却拥有众多的崇拜者,有不少年轻的女粉丝甚至哭着喊着要嫁给他,直到

  • 理查德·瓦格纳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理查德·瓦格纳,德国作曲家

    值得一提的是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的崇拜。多年来,瓦格纳一直认为女性身上有救赎和毁灭两种特性。这种矛盾性使他创造的女性形象通常都是复杂的、怀着巨大痛苦的英雄女高音。表现在他的乐剧中,如《汤豪舍》中的伊丽莎白,《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中通过对爱情献身来拯救人类

  • 南宋文学家:刘过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过,宋朝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墓尚在 。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

  • 蜀汉后期这六位猛将独当一面!不知廖化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对于这句俗语,想必很多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都听过了。在很多人看来,蜀汉后期名将匮乏,所以才有“蜀中无大将”的说法。但是,在正史中,即便诸葛亮病逝后,蜀汉依然涌现出诸多的名将。正是因为这些名将的存在,促使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依然可以在三国时期坚持30多年。在笔者看来,就以下六

  • 李鸿章的成就为什么远远不及大久保利通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李鸿章

    早在十九世纪的东方,有两个人同被称为“东方的俾斯麦”,他们就是中国的李鸿章,和日本的大久保利通。两个大人同样身负着国家复兴和崛起的重担,不过虽然两人的称号相同,但是最终,李鸿章的成就却远远不及大久保利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当时我们国家和小日本其实都遭遇了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都遭遇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奥地利作曲家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译海登、海典、偕丁,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

  • 完颜亶在位期间的为证举措有哪些 有关于他的历史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女真,金朝

    为政举措政治金朝对女真旧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废除勃极烈制度,改行辽、宋的汉官制度,设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省(尚书、中书、门下)。天眷元年(1138年),正式颁行官制及换官格(即将原女真、辽和宋的官职依照新制统一换授),并确定封国制度,规定百官的仪制与服色,史称“天眷新制”,同时任命卢彦伦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