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仪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自杀

杨仪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自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657 更新时间:2024/1/20 3:23:35

杨仪劳苦功高,为什么会自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蜀国政治家中军师,起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建安十二年(216年),杨仪背弃傅群,投靠关羽,被任命为功曹,于是关羽就派他做信使,去见刘备。杨仪因独到的政治主张和观点,滔滔不绝的言论,深受刘备喜爱,于是刘备就任命杨仪为做将军兵曹椽,建安二十四年,杨仪被升任为尚书。诸葛亮北伐期间,杨仪被任命为曹军,代行相府事宜。后转任长史,加绥军将军。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因怀疑魏延会造反,死前召集杨仪除去魏延。杨仪依计行事,魏延死后不久杨仪也在愤闷中自杀而亡,杨仪功不可没,为何会自杀身亡呢?笔者以下做简要分析。

首先分析一下杨仪的功劳。

其一杨仪能够被诸葛亮和刘备赏识,能力才干自然屈指可数。经常与刘备一起讨论军国大事,也是由关羽介绍刘备才得此大才。《三国志》记载:先主与论军围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椽。

其二诸葛亮北伐后,杨仪开始担任丞相长史,帮助诸葛亮一起处理日常军政事物,杨仪恪尽职守,把本职工作做的出类拔萃。深受诸葛亮赏识,诸葛亮愈发信任杨仪,就把军队的日常琐事、行军调度的具体细节事情都交给杨仪于是杨仪也就成了诸葛亮的心腹。《三国志》记载:亮数出军,仪常规划部分,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死前,召见杨仪,秘令杨仪除掉魏延,诸葛亮认为魏延飞扬跋扈,无人能管制,日后必反。杨仪依计行事,魏延果然不听调遣,赶在杨仪大军前面,焚烧桥梁,阻碍道路。于是杨仪与魏延都上书控告对方谋反,但由于魏延势大,又有诸葛亮秘信,因此刘禅坚决坚持除掉魏延。于是在马代的配合下,魏延被杀,杨仪也就除去了一个死对头。

其次分析一下杨仪的死因。

其一杨仪因不受重用,心中愤闷不平。杨仪成功斩杀魏延后,回到成都,本以为从此就身居要职,封官加爵。但不料诸葛亮有密函给刘禅,说杨仪因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不堪重任,因此刘禅拜蒋琬为丞相,军权全部交给姜维,而杨仪只得到了中军师的职位,并没有什么实在的权利。杨仪自然心中打抱不平,诸葛亮北伐期间杨仪出谋划策,筹集粮草,安排部署,兢兢业业,又遵照诸葛亮遗命杀掉魏延,为何没有的到应有的待遇。于是看别人的颜色都不对,貌似大家都得罪他了,逢人就说自己劳苦功高,众人碍于杨仪的职位也都不敢讲,离他远远的。

有天,杨仪实在忍不住了,便跑到费祎的府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郁闷,便对费祎说: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今人追悔莫及。可见杨仪是因为没有受到重用,有投靠曹魏的打算,费祎转身便告诉了刘禅,刘禅勃然大怒,要斩杨仪,但费祎苦劝:杨仪虽然有点过错,但毕竟劳苦功高。于是刘禅将杨仪贬为庶民。

其二杨仪心胸狭窄,与众人不和。杨仪小肚鸡肠,眼里面容不得沙子,性格狭窄,没有受到的重用。《三国志》记载:“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刘备伐吴时,杨仪就与刘巴不和,被改任弘农太守。刘备去世后,杨仪和魏延就成了死对头。魏延因自恃战功卓著,飞扬跋扈,经常欺负别人,其他人都让着魏延三分,唯独杨仪,就是不服魏延,经常吵吵骂骂,魏延经常拿剑指着杨仪的脸比划,气的杨仪哭着向诸葛亮禀报,诸葛亮也是暗中协调二人的关系,但没什么大用。魏延死后杨仪心里也就舒服多了。

诸葛亮死后,杨仪经常计较蝇头小利,私欲膨胀,因自认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导致心态失衡,终日怨天尤人,是个十足的怨妇。杨仪本来有机会一展才华,但因为性格限制了自己的发展,最终导致他不得善终。

其三不知悔改,上书诽谤他人。杨仪被贬为庶民后,并不知道悔改,怨声载道,看谁都不顺眼。他痛恨魏延,嫉妒蒋琬,昔日的毛头小将都得到了重用,杨仪开始觉得朝中有很多人都有问题,于是上书给刘禅,控告官员,史书记载:上书诽谤,辞指激切。刘禅看后,大为震怒,彻底对杨仪绝望,于是派人捉拿杨仪,杨仪自知得罪了众人,大势已去,最终自杀身亡。《三国志》记载:

“杨仪以当官显,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杨仪因心胸狭窄、好大喜功而死,虽然可惜,但也说明,审时度势,知足常乐,才是生活的真谛。你是如何看待杨仪之死的?

标签: 杨仪三国

更多文章

  • 李严是什么结局?他最后为什么会含恨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严,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的他才智堪比诸葛,武力比肩黄忠,为何最后含恨而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知道历史上的蜀汉在刚建立的时候是很强的,但是却因为一场夷陵之战而受到沉重的打击。那一场战役可以说将蜀汉的老底都弄没了。虽然说蜀汉有诸葛亮这样有智谋的人在,不过对于刘备这样挥霍,就算是诸

  • 周文王的爷爷古公亶父是个怎么样的人?古公亶父生平做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商朝,古公亶父

    周文王的爷爷古公亶父是个怎么样的人?古公亶父生平做了些什么?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亶父是上古周部落的领袖人物,周文王的祖父,也是周朝的奠基人之一。因为公亶父距离现在实在太久远,而且那个时候也没有专门负责记录的史官,所以关于公亶父的事迹多为后人杜撰。据说公亶父是一位非常出色的

  • 揭秘司马懿为何命不该绝 诸葛亮火攻之下为何会被大雨所救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司马懿

    还不知道:为何司马懿命不该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中,诸葛亮火烧司马懿,差一点就烧死了司马懿老儿,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浇灭了诸葛亮最后的希望,令我们这些看官们惋惜不已!难道真的是司马懿命不该绝,还是其中有什么隐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其中的奥

  • 诸葛瑾为什么不出名?他跟诸葛亮相比谁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瑾,三国

    三国的奇才诸葛瑾,能力不在诸葛亮之下,为何却不出名?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三国中人人都知道诸葛亮,但是有不少人都不知道诸葛亮的亲哥哥诸葛瑾。有人会说诸葛瑾的才能比不上诸葛亮,所以也就没有诸葛亮有名了,其实非也。诸葛瑾的才华其实并不在诸葛亮之下,他和弟弟诸葛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为什么会限制他的发展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汉献帝

    还不知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虽然天子软弱,但是既然他敢发衣带诏,就说明事有可成。曹操不是没有想到这个局面,可是曹操也没有办法。北方豪强众多,曹操不像四世三公的袁绍,曹公的威望镇不住这些土豪,只能用天子正统来威服。我觉得曹操最大的败笔就

  • 太史慈是什么结局?他真的是被张辽射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史慈,三国

    太史慈真的是被张辽射杀的吗?正史上太史慈结局如何?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张辽将太史慈射杀时在演义当中。那是在合肥之战之时,太史慈献计里应外合偷袭张辽,即先派内应混入城中,再到晚上于城中制造混乱,打开城门,策应大军。但内应却被张辽发现并识破,张辽于是将计就计打开城门引太史慈入

  • 张纮是什么样的人?到头来却是货不对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张纮,三国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张纮,历史上堪有经天纬地之才,可到头来却是货不对板!“经天纬地之才”的人物,在我国古典小说里出现比较普遍,主要用来形容谋略高超之士,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被如此形容的角色一共有四位,这其中既有一代奸雄曹操,也有智圣诸葛亮,还有江东第一谋士张昭。前二者不必多

  • 刘氏家族出了261个官竟然没有一个贪官?刘墉只是其中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刘墉

    刘氏家族出了261个官竟然没有一个贪官?刘墉只是其中一个!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孟子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将这句话用在山东诸城刘氏家族身上最合适不过了。刘氏家族即刘统勋、刘墉家族,他们家一共出了两百多个做官的,更让人不可思

  • 内史狄仁杰只是一个三品官员 为什么他的地位如何之高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狄仁杰

    还不知道:狄仁杰的权利为何那么大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著名的大臣,从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狄仁杰即使在致仕(暂时退休)的时候依然对于地方官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而狄仁杰在职的时候权力非常大,不仅对于地方封疆大吏能够随意吓止,还能随

  • 诸葛恪为什么会被杀?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恪,三国

    托孤重臣诸葛恪因何被杀,邓艾说过一番话,道出了关键原因,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诸葛恪围合肥新城,不克,退归。艾言景王曰:“孙权已没,大臣未附,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恪新秉国政,而内无其主,不念抚恤上下以立根基,竞于外事,虐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