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霍去病为何要射杀李敢?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霍去病为何要射杀李敢?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240 更新时间:2024/1/19 6:48:35

霍去病射杀李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没有付出代价,而且史传所谓霍去病因为杀了李敢而死,这纯属是牵强附会。

总说霍去病射杀李敢,这体现了霍去病的残暴本质,但实际上,李敢之死一事,主要责任还是怪李敢和他的父亲李广

开篇先说明,为什么公元前119年还跟着霍去病建功立业的李敢会被霍去病在一年后射杀?

因为李敢击伤当朝大将军、大司马,卫青

以下犯上,自古以来,哪一个时代都不可能被容忍,军有军法,国有国规,李敢作为卫青和霍去病的属下,以暴力伤害了卫青,这和谋反的罪行已经没有区别。卫青必然是受了伤,才被霍去病看出来,但是卫青没有把李敢打他的事情说出来,还是为了包庇李敢。

试问不杀李敢,何以正军规?

而且卫青还是霍去病的舅舅,两人同属当朝大将,位列大司马,卫青对霍去病有着提携之情,即便不说提携,以霍去病善待那个没有养过他的生父霍仲孺的事迹就能看出,霍去病很重亲人感情。所以李敢打伤卫青,血气方刚的霍去病如果真的忍了那才是见了鬼,这也是为什么霍去病射杀了李敢没有被朝臣弹劾的原因,因为李敢之死完全没有毛病可以挑。

说完霍去病动机,以下再说说李敢击伤的卫青的动机,作为汉武帝时期的中流砥柱,陇西李家和卫家本来就很应该和谐以待,而且事实上他们之前也没有发生过冲突,李敢反常的以下犯上事件必然有着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就是“李广自刎”。

李广,西汉三朝老将,自汉文帝时代起就拉开了抗衡匈奴的序幕,因为战争特点十分活泼,不走寻常路,没有兵法可依,打仗时随心所欲,于是便有了“飞将军”之名。

在卫青和霍去病还没横空出世的时代,李广是大汉的重要国柱,因为李广是名将之后,有着深厚的武风渊源,即便是战术被他人评价为毫无兵法逻辑的打法,但是李广治下有道,为人大方,因此每每打仗,将士和他的配合度极高,往往能建立奇功。

汉景帝时期,李广从周亚夫平定七王,在周亚夫死后,李广和程不识成为了西汉的屏障。而说到程不识,有趣的是,当年李广之祖李信(秦朝将领)和王翦就是两个兵法的极端,王翦追求稳,但凡是大战,便以人数占优,但几乎不会失败。而李信则是追求快精准,以少人数的兵马打出闪电战,可也遭遇过伐楚大败。

而李广和程不识两人的差距,也是这样的。

程不识极为稳重,或许难以获得大胜,但必然不会大败,可李广不同,李广可能会建立奇功获得大胜,但也可能因为太过冒险而大败。而程不识如此评价过李广,事实上,李广一生的战争中,损耗比非常地高,而且败绩并不少于胜绩,正是这个原因,汉景帝和汉武帝都没有给李广封很高的爵位和官位,就是怕李广发挥不稳定,忽然失常。

这便是“李广难封”的来源。

但即便李广难封,李广都依然是汉朝的重要将领,镇压匈奴必不可少。而后来李广的“毛病”的逐渐放大,其实是对比出来的。

公元前129年,卫子夫的弟弟卫青第一次出征北伐,独领一路队伍,而李广也独领一路队伍,除了这两路之外,还有两路队伍总共四路进行北伐。本来卫青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北伐,可谁知道就卫青做到了大胜,直捣龙城,赢得了汉匈对峙中的第一次大优势。

李广和另外两路军队皆是无功而返。

就是因为有卫青这样的天才人物,李广的“战绩”就显得难看了。

汉武帝有了卫青,大汉面对匈奴强势了很多,屡次征伐都可以获胜。但卫青还不是西汉武帝朝的军事巅峰,因为被汉武帝带着身边培养的外甥霍去病,未满二十岁的年纪,随着卫青出征,再创天才的威能,如果说卫青对于李广来说是萤火和米粒之光,那么霍去病对于李广而言就是萤火与月光,差别太大。

虽然李广是猛将,武力值很高,但已经被汉武帝逐渐剥离出了重要的将领位置,李广的晚年大多数都是在当太守,轮值地方,没有大战。

本以为李广就会这样过完一生,可是李广不服。

六十多岁的李广,他对自己没有被封侯耿耿于怀,他手下跟着他打仗的数十个人,都被封了侯,但是他却没有,他的儿子李敢崭露头角,眼看着就要建功封侯了,他也还是没有。当年汉文帝为他叹息,若是在汉高祖时期,那么李广肯定是万户侯,没想到竟一语成谶。

所以在公元前119年,这一场对匈奴预谋已久,大汉出动十万骑兵,数十万步兵和辎重的北伐就要打响,这便是史上著名的“漠北之战”。为了这场战争,汉武帝给战马喂上了小米,前所未有,可以说是国运之战。

李广数次请命,也要参与大战。

汉武帝知道他老了不服输,但是汉武帝太了解李广了。李广老年时难免有些自负,可是若说闪电战术,李广又比不上霍去病,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汉武帝实在是不想李广出征。但却禁不住李广天天请命,看在李广这么坚持的份上,汉武帝勉强答应了。但另一方面,汉武帝提醒了卫青,不要给李广安排重要的位置,不要出差错。

很显然,汉武帝信不过李广的能力。

卫青事实上也是认同汉武帝的看法,虽然李广被任为前将军,但是卫青给他安排东路进军,为的就是防止匈奴单于从东路逃跑,这个安排也意味着李广不是北伐的主力,只是增援部队。

李广对这个安排有怨气,说他自年轻以来就和匈奴对战,现在老了,想要最后一次活抓匈奴。其实李广说这个话非常自负,因为他的潜意识觉得他肯定能够击败匈奴单于,而卫青心里想的是,汉武帝与他说的,李广本来就是老了,而且他这一辈子运气不好,别给他重任。

于是卫青还是没有改变策略,直接北上了。

这次漠北之战,卫青和霍去病两路夹击,打得匈奴崩溃,最终号称扫荡得匈奴再无南庭,匈奴的歌谣对漠北之战后有歌曰:

“失我焉支山,令我嫁妇无颜色”

可是这场大战,还是被伊稚斜单于跑掉了,也没有人能拦住。

但究竟是不是跑向李广这一路,没人知道。因为李广在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大战中,犯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错误,那就是“迷路”了。

后来卫青询问李广带着部队去了哪,李广很坦诚地说迷路了。李广其实酿成了大错,延误了战机,伊稚斜单于很有可能就是在他本来该坚守那条路线跑掉的。李广本来还一副不满卫青安排的样子,但事实上被汉武帝说中了,李广的运气真的太差了。

卫青没有说太多,公事公办,把情况如实上报朝廷,也没有包庇李广。

李广自叹上天薄待他,他说他年纪大了,不愿意也不能再承受文官们的“口诛笔伐”,于是回去之后,李广自尽而亡,为的就是保住名声。

而这一次大战,李敢跟随着霍去病建立大功被封侯,实现了李广的愿望。

本来李广之死没有太大的悬念,为了保住名声,李广如此做等于是赎罪。李广之死更不可能说是卫青导致的,除非卫青包庇瞒报,李广才不会自杀,但这样做,显然是不可能中的不可能。可是后来李敢知道了其中的细节,自己就觉得是卫青逼死了李广。

于是找到卫青,打伤了卫青。

卫青或许心里也过意不去,虽然李广之死和他真的没关系,可是李广一家子只剩下李敢,而且都是忠臣之家,面对李敢做的这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卫青选择了不声张,吃哑巴亏。

可是就如上文所说,李敢这样做已经是以下犯上,更何况他只是为了出一口气才迁怒卫青,道理和道义上都说不过去。

所以在甘泉宫的狩猎中,霍去病也干脆直接暗杀了李敢,算是他擅作主张为舅舅报仇了。

汉武帝是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他直接对外宣称李敢是被鹿撞死的,没有说是霍去病杀死的。其实严格来讲这算是包庇,但也不算,因为李敢打了卫青,卫青选择不声张,这就没办法通过军法渠道解决,所以霍去病杀了李敢,算是用非常方法解决这件事情。

所以说霍去病杀了李敢报仇,完全没有付出代价。

而后来有人说霍去病因为杀了李敢而死,这其实是将霍去病在一年后死于北伐之事联系起来了。说为了惩戒霍去病,汉武帝让霍去病带兵再次北伐残余的匈奴势力,而霍去病死于途中。

但汉武帝本来就做好准备再次北伐,而北伐必然不可能少了霍去病,再者来说,没人会想到一代天才霍去病竟然会在途中病逝,所以这个说法太过牵强了,连边都沾不上。

标签: 霍去病汉朝

更多文章

  • 探索辛弃疾的一生,壮志未酬郁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辛弃疾,南宋

    对辛弃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南宋的金国有一个熊孩子,名叫辛弃疾,别看他生长在金国,却处处看金国不顺眼,时常想着攻打金国。他的祖父在金国为官,可是跟他一样,身在曹营心在汉,时常想着回到南宋。辛弃疾的祖父经常带着辛弃疾登山望远,指点江山。看着金国强大,祖孙俩

  • 北宋功臣赵普:一生三次拜相,最后为何被贬?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赵普,北宋

    赵普是北宋的开国功臣,可以说赵普对赵匡胤能够建立宋朝和之后宋朝的平稳运行有着不可磨灭贡献。在赵匡胤所做的很多事情事情上都可以看到赵普的身影。如陈桥驿兵变、杯酒释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等,赵普都参与其中,而且还是好的事情的“总导演”。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

  • 清河公主,被乱兵掠卖为奴,恢复身份后完美复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河公主,晋朝

    在我们印象里,古代的公主是尊贵的象征,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平日里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生活幸福的不得了。但是面对乱世,女子的遭遇又全然身不由己,比如两晋期间的临海公主,其遭遇便是典型,只能说落难的凤凰不如鸡。那么,清河公主在亡国前后都有哪些遭遇?她最终的结局如何?临海公主司马氏,名无载,晋惠帝第四女,生

  • 拓跋健:智勇双全的北魏皇子,一生战功赫赫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拓跋健,北魏,拓跋嗣

    他是明元帝拓跋嗣的儿子,一生征战四方屡立军功,此人究竟是谁呢?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他的故事,一起看看吧!拓跋健,明元帝拓跋嗣之子,太武帝拓跋焘的弟弟,母亲是尹夫人。拓跋健智勇双全能文能武,他的一生究竟是怎样的?拓跋健的出生年月不详,只知422年他被封永昌王,加任抚军大将军。皇帝的儿子一般都

  • 刘禅很恨关羽?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羽,三国

    大家应该都听过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和张飞是刘备最早的追随者,对刘备而言意义非凡,他们不仅是为刘备卖命的属下,还是刘备的结义兄弟,苦难时还经常同吃同睡,每当刘备要做什么时,这两人都后站在他身后保护他,其情义非常人可比,在多年征战中,这两人数次救刘备与危难中,替他带兵打仗,攻城守城,立下了赫赫战

  • 历史上的孙亮,东吴第二位皇帝,是如何继承皇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孙亮,三国

    东吴第二位皇帝孙亮是如何继承皇位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建立的国家,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占据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孙吴是三国里存在时间最久的国家,

  • 古代等级制度森严,揭秘清朝繁琐的侍寝流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代,清朝

    由于古代封建王朝的家天下的性质,皇帝是天下之主,没有制约的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征召天下美女充实后宫。除了享受外后宫妃嫔的主要任务是为皇家延续血脉,为了保证皇家血脉的纯正性,各朝各代都设立了一些侍寝的规矩。清代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集各种封建制度于顶峰,以下我们就了解下清代嫔妃的侍寝流程规矩,感兴

  • 子婴的身份到底是什么 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还是秦二世的侄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朝,子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子婴身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207年,那个毁掉大秦帝国的奸臣赵高死在了子婴的手中。子婴是秦国宗室中人,手中并没有实权,之所以能够杀死赵高这个丞相,是因为采用了寡不敌众的方法,将赵高独自一人引诱到他的地盘上,不管赵高是丞相,还是秦王,到了这里就是孤身一人,任

  • 将军功高震主请求回家种田,皇帝却拒绝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翦,战国

    历史上有很多功臣都死于功高震主,最有名的如韩信,虽然他从未有过不臣之心,但最终还是难逃一死。谁让他的存在让皇帝寝食难安呢!秦国的大将王翦也有过这样的烦恼,他自觉已经功高震主,就在一次打胜仗归来时,主动向秦始皇请求解甲归田。然而,秦始皇却拒绝了他这一请求。这是为什么呢?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跟白起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简介:他正式亲政后推行了什么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北魏,拓跋宏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汉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李夫人。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皇兴三年(469年),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