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斯被“腰斩”时,就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吗?

李斯被“腰斩”时,就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639 更新时间:2024/1/9 5:20:02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当过管理文书的小吏。小吏地位卑微,做事稍有不慎,便会被上级责骂。加上楚国屈、景、昭等贵族揽权,下层人士很难升迁。于是,不甘现状的李斯遂辞了职,选择了一条镀金路,即跟随名师学习帝王之术。他拜的师傅,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儒学家荀况,著名论点“人性本恶”的发起人。据说,荀子早年曾去秦国考察过,完事后下了一个论断:秦国的法制成熟完美,各级官吏执法严明、办事效率高,中央权力集中且无掣肘之累,这些均是关东六国所不具备的。因此,日后统一天下的非秦莫属。也许,这个判断在荀子教学的过程中深深影响了李斯,故而学成后的李斯在拜别师傅后,便踏上了去往秦国的道路。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当时,秦国正值庄襄王病逝、十三岁的幼君嬴政即位,总揽秦国军政大权的,是丞相吕不韦。他承袭战国时贵族养士的传统,招徕了大批门客。搭着这股风,李斯也报名进了相府。在相府,舍人李斯能言善辩,学问又好,很快便从吕不韦的三千食客里脱颖而出,得到了吕不韦的青睐。不久,李斯被吕不韦推荐进宫,当了一名郎官。郎官职务是低些,但碰到秦王的几率比较大。故而,李斯可从一定程度上了解这位年轻君王的思想言行并及时展示自己的才能。他的首篇雄文《论统一书》,就是在这期间写就并呈送给秦王的。简而言之,这篇文章先是认真分析了秦与六国的总体形势,然后又提出了秦应该趁六国疲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全部兼并的观点。秦王政读罢奏疏,大有同道中人之感,遂将其提拔为了俸禄千石的长史,也即是秦王宫廷的秘书长。

史料记载,长史之后,李斯获得的官职是客卿,也就是大臣级的顾问。就在李斯担任客卿期间,秦国政坛发生了许多变故。先是嫪毐叛乱被诛,紧接着吕不韦又被牵连罢相,此二事期间,韩人郑国的疲秦计也被告发。于是,在秦国猛然掀起了一股驱逐外客的浪潮。史载,“宗室大臣议,‘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李斯入秦就是为了求功名富贵的,怎能如此灰溜溜地离开?于是,他用尽平生所学,给秦王政上了一篇《谏逐客书》,充分阐明了外客在秦国由弱变强的百余年里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有理有据,秦王读了恍然大悟,赶紧取消了驱逐外客的诏令。李斯呢?不但被请回了秦国,还被提拔为了掌管全国刑狱的廷尉。自此,李斯成为了秦王政主要幕僚之一,积极参与了秦统一六国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秦帝国建立后,李斯又辅佐秦始皇完成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影响持续至今的大手笔。秦朝能建立东至大海、南达岭南、西至甘肃、北至内蒙和辽东的广袤疆域,李斯可谓劳苦功高。史料记载,大约在公元前217年,李斯再次升官,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左丞相。他的大儿子李由出任三川郡守,其他的儿子娶了公主为媳,女儿也都嫁给了秦公子为妻。位极人臣四个字,当是李斯此时权势的最好注解。但盛极必衰,李斯也没能逃过这个铁律。耳熟能详的沙丘之谋,便是李斯跌落神坛的开端。

在这场政治博弈中,李斯头一次被他以往瞧不起的宦官赵高牵着鼻子走,乃至心甘情愿地和赵高、胡亥同流合污,背弃了始皇帝遗言,赐死了贤明的公子扶苏以及忠心耿耿的蒙家兄弟。最终,胡亥成了皇帝、李斯也保住了功名富贵,但收获最大的,还是精明的赵高。史料记载,胡亥登基后,便将赵高委任为统领秦朝宫廷所有侍卫的郎中令。也就是说,皇帝和百官的一举一动都可被赵高掌控。实际上,因为胡亥年少且无行政经验,军国大事的决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他老师赵高的意愿。“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又作阿旁之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戍徭无已”,这些都是胡亥和赵高两人的杰作。不久,大泽乡的一声呐喊,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起义爆发了。但更令人震惊的还在后面,因为起义军竟然突破了函谷关,打到了骊山脚下。好在,此时秦朝还有始皇帝时代遗留的军事能人章邯,他用临时组织的囚徒军最终击溃了这支起义军。可关内义军被驱逐了,关外还处于烽火连天的状态呢!

李斯亲手搭建起了帝国基石,怎能坐观秦朝毁灭?于是,李斯遂给胡亥上了一道奏书,旨在提醒这位二世皇帝:宽刑减徭,及时转换治民政策才能消弭叛乱。但胡亥回复的却不是帝国的命运,而是如何随心所欲地尽情享受!末尾,胡亥还加上了这么一句,丞相“身居三公位,如何令盗至此!”史料记载,李斯听到责难后,先是恐惧,然后是惊慌失措,最后在富贵爵禄的贪恋中,顺从了二世的意愿,给二世递呈了长达千余言的《劝行督责书》。

和《谏逐客书》那种气贯长虹的进取精神不同,这份奏书里面只有畏首畏尾的阿谀和谄媚。它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严刑酷法加独断专行,以便钳制臣民,达到胡亥想要的那种随心所欲的终极目标。二世皇帝读了文章,大为高兴,“行督责益严,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秦民益骇惧思乱。”总而言之:朝堂之下、都城内外,臣民们均被胡亥愈加苛严的统治搞得人人思乱。于是,秦朝失去了最后一次挽救败亡的机会。而李斯,虽然暂时缓解了和秦二世的矛盾,却在无形间掉进了自己挖的火坑。因为赵高在胡亥大搞督责统治期间,也频繁借故滥杀发泄私愤。为防止罪行败露,赵高别出心裁地给胡亥重新解释起了“朕”字,即“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秦二世听了有理,从此隐居深宫,将一切政务推给了赵高。也就是说,这时的赵高终于有足够的权力来收拾李斯了。

史料记载,赵高先是假意去拜访李斯,将其诓骗入宫劝谏胡亥理政。如此三番两次,赵高总是挑胡亥玩得高兴的时候叫李斯进谏,终于引起了胡亥的反感。赵高趁机煽风点火,说李斯早就对有沙丘之功而不得裂地称为王不满。另外,李由是三川郡守,掌控关中和关东的战略通道,若没有私通义军,周文又怎么能攻到骊山脚下呢?二世皇帝将信将疑,遂派人核查李由和盗贼勾结的具体情况。李斯在秦宫里有眼线,当他知道中了赵高的圈套后,大为震怒,遂通过内廷的关系绕过赵高,将弹劾书直接递给了胡亥,陈述赵高专权堪比擅权弑君的宋国丞相子罕和齐国权臣田常。但此时的赵高已完全取得了胡亥的信任,因此二世皇帝不但不信,还将李斯的攻击和怀疑之辞全部告诉了赵高。赵高则巧妙地拾起李斯谏书里田常擅权弑君的那些话,一股脑还给了李斯。“丞相所患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田常所为。”于是,秦二世做了决定性的选择,将李斯下狱,由赵高审讯。

赵高以精通法律获得始皇帝的青睐,对如何审讯李斯自然有盘算。开始,他并不追究李斯之前打击自己的事,而是重提陈胜军穿越三川郡攻入关中的旧事。于是乎,李斯的家族成员和宾客随从通通被当成了嫌疑人收监入狱。接着,赵高又派人用酷刑拷问李斯,硬逼着他承认长子李由通盗谋反。年老体衰的李斯被打得皮开肉绽,只好暂且认罪。赵高也狡诈,他担心李斯利用管理漏洞上书申辩,便派人严密控制李斯和外界的联系,轻松截获了李斯的上书。然后,赵高的杀招来了。他秘密派了十余批亲信假冒秦二世的使者前往狱中复审李斯。李斯不知就里,遂以实情相告,结果却换来了一顿更甚一顿的毒打。李斯彻底绝望了!于是,当皇帝派的真正使者前来询问时,李斯对供词再无申诉,成了真的“谋反者”。按秦律,李斯被判处腰斩之刑。而他的家族,也遭牵连而被夷灭!

标签: 李斯秦朝

更多文章

  • 刘贺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只在位27天就被废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贺,汉朝

    对刘贺被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欲速则不达。昌邑王刘贺的心太急了,如果他想和当年的代王刘恒一样,采取温水煮青蛙的策略,也许最后的结局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不汲取教训,不吸收经验。导致刘贺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如果做个纵向对比,刘贺相当于刘恒的话那么霍光就相当于平定了

  • 李自成侄子丢失延安后,怎么不找李自成汇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自成,明朝

    公元1644年,对于李自成来说是大起大落的一年,这一年正月,他在西安登基称;这一年三月,他攻进北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人生可谓达到了顶峰;这一年四月,他率领十余万大顺军在山海关惨败给清军八旗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只能黯然从北京撤离;而这一年底,他更是连根据地陕西都丢了,再一次成了一个流动作战的“流寇”

  • 董平能成为五虎将,张清为什么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清,宋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清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董平是东平府兵马都监,善使双枪,外号双枪将。宋江打东平府时,被宋江用计生擒,后看宋江义气深重便投降宋江,转而与宋江一起打下东平府,成为梁山头领。张清是东昌府守将,最厉害的武器是石子,打得又狠又准,没羽箭就是这么来的。卢俊

  • 崇祯在位期间杀了7个总督,他为何要这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崇祯,明朝

    崇祯皇帝作为明朝的亡国之君,却留给后世一种假象——很多人都认为崇祯皇帝是一个勤政的好皇帝,为了挽救积重难返的明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无力回天,又以身殉国,亲身实践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理念,明朝的灭亡都是因为大臣的罪过,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崇祯皇帝真的毫无责任吗?答案是否定的,崇祯皇

  • 曹芳登基后做了什么?他为什么没能阻止司马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芳,曹魏

    曹芳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古代想要有一个稳定的王朝,对于皇帝来说立好太子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曹魏之所以能被司马懿架空,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曹睿没有孩子自己死的又太早,所以只能让一个小孩继承皇位,自然是斗不过司马懿。当时曹芳也有想过办法除掉司马懿,只是最后都没能成功

  • 在武则天之前,中国历史上还有以女子之身登上皇位的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武则天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武则天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皇帝之一了,因为武则天是唯一一位女皇帝,还是还是出现在盛唐时期。不过要是仔细算的话,在武则天之前也有两位女皇帝,只是没武则天这么正式而已,而且也不怎么出名。在中国古代,男女地位差距还是挺大的,别说皇帝

  • 孙权强调不能杀关羽 吕蒙为什么执意下杀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吕蒙,关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吕蒙杀关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事实上,对于关羽的死,历来很多人的看法都并不准确!很多人认为关羽是被俘虏后,遭下令处死,然而根据正史来看,根本没有孙权下令处死关羽的记录,所以本文根据众多史料推测,关羽根本就不是被抓住后杀害的,而是直接战死沙场了!至于说孙权

  • 关羽杀了一个庞德,降了一个于禁 关羽怎么就威震华夏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关羽,于禁

    很多人都不了解关羽和于禁,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很多人都说,关羽打了一个樊城,还没打下来,相当于就降了一个于禁,杀了一个庞德就能威震华夏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简单来说,襄樊之战是关羽封神之战,若没有这场战役,关羽的历史地位不会这么高,甚至来说还不如自己兄弟张飞。程昱:“刘备有英名,关

  • 关羽和黄忠不是五虎上将吗 关羽为何看不起黄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关羽,黄忠

    对关羽和黄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虽然“五虎上将”是民间的说法,但既然有这个说法,就肯定有其出处;其实这个出处还是来自于《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三国志》中,陈寿是这么评价刘备麾下的五大猛将的:“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马超阻戎负勇……黄忠、赵云

  • 刘伯温隐居后,他的晚年生活过得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伯温,明朝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正月,南京城寒风瑟瑟,一群人行色匆匆前往一位大臣家里,这位大臣正是辅佐朱元璋一路走来的开国元勋刘伯温。这一天,朱元璋听说刘伯温生病在家休养,念及曾经共苦的恩情,派当朝宰相胡惟庸带着太医前去照看。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伯温见到胡惟庸,略带沧桑和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