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董卓本来只是个边地官员,为什么能造成了汉朝的分崩离析?

董卓本来只是个边地官员,为什么能造成了汉朝的分崩离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610 更新时间:2024/1/11 9:33:46

董卓,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董卓假如处在一个王朝控制力强的时期,他可以成为一方边境要员,再如果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政权政策得当,他可能也是一个地位相当的边地行政长官,但无奈汉朝已经病入膏肓,已经没有力气控制这个魔头,以至于让他挣脱了绳索,跑出来作乱。

且看董卓是如何从一个边地官员成为乱汉罪魁祸首的。

董卓是陕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汉桓帝末年以六郡良家子被选为羽林郎。董卓有才能,勇敢,力大无比,左右手都可以在马上射箭。当了军司马以后,跟随中郎将张奂在并州作战立功,升任为郎中。董卓得到了九千匹细绢的赏赐,他全部都分给了士兵。后来董卓又升任为广武令、蜀军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被免职。又任命他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升任为中郎将,在讨伐黄巾军时打了败仗,被免职。韩遂等人在凉州造反起事,董卓又恢复了中郎将职务抵御韩遂。在征讨过程中,董卓在望垣硖的北面被几万羌胡人所包围,粮食也没有了。他假装要捕鱼,在往后的路上修筑堤坝,把要渡过的河流拦成池塘,使得河水在几十里内停流涨满,在军队过河以后,再把堤坝掘开。等到羌胡人听说后追来,河水已经很深,不能渡河,董卓安然无恙脱离了危险。当时到陇西的军队共有六支,五支军队大败,唯有董卓的军队全部返回。董卓因此被升任为前将军,封为斄(音:tai)乡侯,同时被任命为并州牧。

董卓能够为害国家,是从大将军何进召他进京开始。汉灵帝死后,刘辩继位皇帝,是为汉少帝。大将军何进想除掉擅权干政的宦官,太后不听,何进就招董卓等人进京,想以此来胁迫皇太后。但是,没等何进下手,他先让宦官给杀了,宦官们还把小皇帝劫持逃到小平津。董卓迎接皇帝回宫,收编了何进的部队,又杀了丁原,吞并了原属于丁原的并州军队,一时军势强大,作威作福,为害朝廷和国家。

董卓先是废了汉少帝,另立刘协为皇帝,史称汉献帝。然后给自己加封为相国,封为郿侯,还有了一个带剑穿鞋上殿的待遇。后来更是淫乱宫中,杀伐普通百姓以充军功,随意任命各级官员。当遭到各地的武装反抗后,董卓竟然强行迁都,将天子迁往长安并烧毁了洛阳的宫殿。到达长安后,董卓自封太师,号称尚父,还让公卿百官给他下跪,到他那儿汇报工作。修建了和长安城一样高的城池,称作郿坞,俨然就是另一座皇城,而他就是另一个皇帝。

董卓还破坏货币制度,毁坏了五铢钱铸成小钱,导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老百姓无以为生。当他被司徒王允等人设计杀死后,他的属将们又为害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的部将先是在长安城中相互攻伐,长安几乎成为一座空城,然后又在京畿地区烧杀抢掠,长安周边的三辅地区又有十几万人被杀,几乎成为无人区。直到他们自相残杀,势力衰竭,汉献帝这才得以逃归洛阳。

看董卓的经历,何进调他进京无疑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董卓主要就是一个边境统兵的将军,因为在西北部边境,地方行政长官也是以军事任务为主的。在这个时期,董卓的仗打得虽然不说多好,但总归是有胜有败,和其他人相比,还算要好一些。尤其是,他还有奖励兵士的举动,远不是后来那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奉调入长安,这一切好像都变了,原来虽然说不上是多么好的一个董卓,但至少也不能算是一个坏人,何进一死,就好像揭去了伏魔殿上的帖子,董卓彻底变成了一个魔鬼!封建社会官员的一切恶行都在他身上集中表现了出来,好像有一项罪恶不具备都不是他董卓似的。我们可能永远都想不明白,何进要对付一帮子不出宫门的宦官,还用得着调动边关部队吗?但事实正是如此,何进调了董卓,他又被宦官杀了,董卓这个魔头挣脱了樊笼,再也没有人能够限制他了。所以说,三国的乱源正是董卓。

说董卓是三国混乱的源头,是他的篡逆之举造成了诸侯的反叛,而诸侯们又以讨伐他的名义割据自立,这就造成了汉朝的分崩离析。这就像是一个远支的族人,从一个很远的地方赶来,进门就把家里管事的赶走,全部换上自己的人,有谁会看不出他马上就要夺取这个家的财产?而那些所谓的关东诸侯,名义上说是咱们应该联合起来把这个魔头赶跑,实际上他们也同样在干着劫掠这个家庭家产的勾当,所以他们抢地的抢地,占房的占房,抢不到土地占不到房屋就从店铺里抢两个钱财。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则皆因董卓。

我们不好设想,董卓不进京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不过有一点可以明白,黄巾军之起已经动摇了汉朝的统治基础,汉朝之乱已经形成,韩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乱局形成,在边境手握重兵的董卓,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另一个马超、韩遂,所以说,董卓这个魔头,正是统治者自己放出来的。

标签: 董卓东汉

更多文章

  • 项羽攻进咸阳之后 项羽为什么不自立为帝而是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项羽,巨鹿之战

    很多人都不了解项羽称王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公元前206年,项羽攻入咸阳,杀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之后先是自立为西楚霸王,又大封刘邦、章邯等十八个诸侯王。这点令人非常奇怪,当时秦国统一六国已经十几个年头了,“皇帝”的概念既然已经出现,那风头一时无两的项羽为什么不选择自立为帝,

  • 赵国名将李牧为何会遭到小人诬陷?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牧,战国

    大家好,说起赵国名将李牧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战国时期的主旋律就一个字:战 ,各个诸侯国打来打去,一直打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秦灭六国之战中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就是隔壁的赵国,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后,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对抗的国家,后来我们都知道,长平之战

  • 吴起有哪些傲人的战绩?他是否称得上春秋第一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吴起,秦国

    吴起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首先说明,标题中所说的春秋时代,始于公元前770年,即周平王东迁的那一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也就是周威烈王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的这段时间。(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故而司马光将其列为《

  • 如果多尔衮强行称帝会是什么下场?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多尔衮,清朝

    你们知道如果多尔衮强行称帝会是什么下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在古代王朝中,皇位争夺历来都是十分激烈的,亦是残酷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当然也不是每个参与皇位争夺最后失败的人,都是落得不好下场的,也有成为了皇帝之下,万臣之上的摄政王,多尔衮便是大清历史上有名的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

  • 多尔衮身份高贵,他死后为何会被顺治清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多尔衮,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多尔衮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一代枭雄多尔衮,英年早逝。消息传回京城,顺治立刻下诏,命令大清臣民为多尔衮“易服举丧”。接着,清廷又以帝王之礼将多尔衮安葬,还追尊他为“义皇帝”,庙号“成宗”,并让其元妃“同祔庙享”。以多尔衮生前为

  • 光绪帝如若成功夺权的话,清朝会是另外一种结局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光绪帝,清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光绪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晚清时期,或许有着不少的官员和仕子,都期盼着慈禧太后能完全地退居二线,还政于光绪帝。因为他们大多都觉得,光绪帝有能力有魄力,可扶大清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但是百多年后的今日,我们再作回顾。倘若当年光绪真能成功夺权并废掉慈禧,是否就能

  • 赵匡胤向七品小官赔罪,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匡胤,宋朝

    历朝历代大多会设置史官,来记录本朝的历史。史官的职责就是秉笔直书,不过因为皇帝过问的缘故,许多史官大多不敢这样,他们怕掉脑袋。不过在北宋初年,武将出身的宋太祖赵匡胤却对史官非常尊重,贵为天子的他甚至不惜向七品小官赔罪,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

  • 万历皇帝长达28年不上朝,没人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万历皇帝,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万历皇帝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万历皇帝,可以说是明朝最具争议性的一位皇帝。他创造了多个明朝皇帝的记录:冲龄继位,在位长达四十八年时间 ,是明朝享国最久的皇帝,超过了他明太祖朱元璋;另外一个记录是长达28年不上朝,超过了这一记录的保持着他

  • 夏侯渊次子夏侯霸为什么要投靠蜀国?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夏侯霸,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夏侯霸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夏侯霸此时正在陇西与蜀军对峙。他与曹爽交情匪浅,两人算得上是死党,如果回到洛阳必是死路一条。现在是魏蜀吴三分天下,魏国肯定回不去了,到吴国又太远,而蜀国又有杀父之仇。夏侯霸左右为难,按理说,投降蜀国最方便,蜀国路途较近,然而

  • 司马懿敢不敢反司马懿 曹丕为什么没有杀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丕,司马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司马懿和曹丕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大家都知道,司马懿在曹操的时候就已经供职于曹魏集团。但是,司马懿真正成为曹魏集团的重臣却是在曹操晚年的时候。那时曹操已经是魏王,三国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这个时候,曹魏集团的文臣武将一大堆,司马懿也并不起眼儿。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