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渊为什么袖手旁观呢?

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渊为什么袖手旁观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053 更新时间:2024/1/11 9:34:20

任何一个理智的君主,都应该明白一点:废长立幼,取乱之道。古代君主选择继承人其实能力在其次,最重要的是稳定,能够确保皇位平稳传承有序。所以,必须要尽可能遵守皇位继承的标准,那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常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司马炎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白痴儿子司马衷啊?朱棣这么喜欢朱高煦,为什么最后还是传位朱高炽了?曹操为什么最终没有选择曹植而选择了曹丕?刘备为什么不立另两个儿子而还是立了刘禅?这些问题原因或许多种多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并且是占最重要的关键点的原因——嫡长子继承制度。总有人觉得,选继承人就要选最优秀的那一个,立嫡立长不如立贤。

其实不错特错,因为“贤”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每个人都可能对某个皇子是否“贤”有不同的看法。这个大臣说大皇子贤,那个宦官说二皇子贤,又有个妃子说三皇子贤,到底怎么办?而皇帝本身看到的又往往很片面,更多是皇子们靠着背后的谋士集团刻意在皇帝面前表现出来的。所以,如果以“贤”的标准,永远不能服众。要定一个的皇位继承标准,必须是客观的,所有人都否定不了的。嫡长子继承制就是这样。嫡子地位高于庶子,长子地位高于幼子。若要政权长治久安,确保皇位传承可以服众,就必须这么继承下去。除非嫡长子真的犯下什么严重的罪行或者实在是有某方面缺陷不能继承,一般是不可以打破这个规律的,否则遗患无穷。

所以我们回来看李渊对两个儿子的态度。虽然李世民战功赫赫,但毕竟是次子,李建成嫡长子的地位无法撼动。何况,李建成没有什么明显的过错(作为太子,只有谋反之类的能算重大罪名),并且在李渊起兵过程中也出力不少,身边也有许多拥护他的大臣。如果无故废除李建成的太子之位而支持李世民,那就是开了个很坏的头,导致唐朝后面皇位的传承都不稳固。事实上,李世民后来依靠玄武门之变杀李建成登上太子之位进而称帝,确实给之后唐朝很长时间的皇位传承都埋下了祸根。李世民自己因为对第四子魏王李泰的恩仇,让李泰有了夺嫡之心,处处与太子李承乾针锋相对,以致逼得李承乾谋反。

谋反之人显然不能再做太子,而李世民也不能让李泰上位,而是另立了李治为太子。因为一旦李泰做了太子,就是告诉皇族,太子之位是可以争来的,今后每一个皇子都可能去用各种卑鄙手段夺位。同样的心态也出现在后来的明成祖朱棣身上,他自己通过靖难之役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但不能让子孙们也这么干,所以他再喜欢朱高煦,也还是让嫡长子朱高炽继承了皇位。但是,毕竟李世民发动政变夺位的影响还是在那里了。所以唐朝的太子们地位一直不稳固,太宗朝有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之争,高宗朝武则天先后或废或杀别人的或者自己生的几个太子(或皇帝)李忠、李弘(是否为武则天毒死存疑)、李贤、李显、李旦。

中宗朝也发生了太子李重俊被韦后所逼谋反,玄宗朝李隆基一日杀三子,等等等等,永无宁日。这时候就知道,李渊支持长子的做法绝对是正确的。只是可惜,一方面李世民实在太强,一方面李渊可能也不忍心对儿子下狠手,最终导致了李建成、李元吉和他们的儿子惨死,自己凄凉退位,唐朝太子成为最悲惨的职业。

标签: 唐朝李渊

更多文章

  • 董卓本来只是个边地官员,为什么能造成了汉朝的分崩离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董卓,东汉

    董卓,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董卓假如处在一个王朝控制力强的时期,他可以成为一方边境要员,再如果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政权政策得当,他可能也是一个地位相当的边地行政长官,但无奈汉朝已经病入膏肓,已经没有力气控制这个魔头,以至于让他挣脱了绳索,跑出来

  • 项羽攻进咸阳之后 项羽为什么不自立为帝而是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项羽,巨鹿之战

    很多人都不了解项羽称王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公元前206年,项羽攻入咸阳,杀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之后先是自立为西楚霸王,又大封刘邦、章邯等十八个诸侯王。这点令人非常奇怪,当时秦国统一六国已经十几个年头了,“皇帝”的概念既然已经出现,那风头一时无两的项羽为什么不选择自立为帝,

  • 赵国名将李牧为何会遭到小人诬陷?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牧,战国

    大家好,说起赵国名将李牧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战国时期的主旋律就一个字:战 ,各个诸侯国打来打去,一直打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秦灭六国之战中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就是隔壁的赵国,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后,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对抗的国家,后来我们都知道,长平之战

  • 吴起有哪些傲人的战绩?他是否称得上春秋第一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吴起,秦国

    吴起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首先说明,标题中所说的春秋时代,始于公元前770年,即周平王东迁的那一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也就是周威烈王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的这段时间。(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故而司马光将其列为《

  • 如果多尔衮强行称帝会是什么下场?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多尔衮,清朝

    你们知道如果多尔衮强行称帝会是什么下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在古代王朝中,皇位争夺历来都是十分激烈的,亦是残酷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当然也不是每个参与皇位争夺最后失败的人,都是落得不好下场的,也有成为了皇帝之下,万臣之上的摄政王,多尔衮便是大清历史上有名的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

  • 多尔衮身份高贵,他死后为何会被顺治清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多尔衮,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多尔衮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一代枭雄多尔衮,英年早逝。消息传回京城,顺治立刻下诏,命令大清臣民为多尔衮“易服举丧”。接着,清廷又以帝王之礼将多尔衮安葬,还追尊他为“义皇帝”,庙号“成宗”,并让其元妃“同祔庙享”。以多尔衮生前为

  • 光绪帝如若成功夺权的话,清朝会是另外一种结局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光绪帝,清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光绪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晚清时期,或许有着不少的官员和仕子,都期盼着慈禧太后能完全地退居二线,还政于光绪帝。因为他们大多都觉得,光绪帝有能力有魄力,可扶大清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但是百多年后的今日,我们再作回顾。倘若当年光绪真能成功夺权并废掉慈禧,是否就能

  • 赵匡胤向七品小官赔罪,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匡胤,宋朝

    历朝历代大多会设置史官,来记录本朝的历史。史官的职责就是秉笔直书,不过因为皇帝过问的缘故,许多史官大多不敢这样,他们怕掉脑袋。不过在北宋初年,武将出身的宋太祖赵匡胤却对史官非常尊重,贵为天子的他甚至不惜向七品小官赔罪,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

  • 万历皇帝长达28年不上朝,没人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万历皇帝,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万历皇帝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万历皇帝,可以说是明朝最具争议性的一位皇帝。他创造了多个明朝皇帝的记录:冲龄继位,在位长达四十八年时间 ,是明朝享国最久的皇帝,超过了他明太祖朱元璋;另外一个记录是长达28年不上朝,超过了这一记录的保持着他

  • 夏侯渊次子夏侯霸为什么要投靠蜀国?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夏侯霸,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夏侯霸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夏侯霸此时正在陇西与蜀军对峙。他与曹爽交情匪浅,两人算得上是死党,如果回到洛阳必是死路一条。现在是魏蜀吴三分天下,魏国肯定回不去了,到吴国又太远,而蜀国又有杀父之仇。夏侯霸左右为难,按理说,投降蜀国最方便,蜀国路途较近,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