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降臣吴三桂和洪承畴的官职不一样?原因是什么

明朝降臣吴三桂和洪承畴的官职不一样?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489 更新时间:2024/1/24 10:09:08

你们知道都是明朝降臣 吴三桂封平西王 洪承畴为何才封都尉?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在明末清初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等人投降清朝以后,被清朝册封为王爵。尤其是吴三桂,被册封为平西王,坐镇清朝的西南地区。洪承畴也是明朝降臣,而且地位比吴三桂、孔有德高得多。但是,洪承畴投降清朝以后,为何仅仅被册封为三等轻车都尉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复杂的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清朝册封的4位异姓王爵,分别是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和吴三桂。其中,孔有德、尚可喜和耿忠明早在清朝建立之前,就已经投靠后金政权了。属于后金在企业崛起中,兼并的三个小公司,而且对于集团发展很重要的“小公司。”后金政权在崛起的过程中,在野战中屡屡击败明朝军队,自身的骑兵和步兵战斗力都在明朝军队之上。

但是,后金军队缺乏攻城技术,还非常缺乏火器。面对明朝新建立的“守坚城,用红衣(大炮)”策略,后金政权曾经一筹莫展。但是在登州之变中,孔有德和耿精忠带着明朝一支精锐的火器部队,投降了后金政权。对于后金政权的火器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就等于企业遇到发展瓶颈的时候,突然融入了很有利的合作伙伴。因此,在后金大汗皇太极称帝以后,册封孔有德为恭顺王,后来改封为定南王。册封耿忠明为怀顺王,后来改封为靖南王。至于尚可喜,与上述二人的情况不同,但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就是皮岛投降。

明朝丧失了辽东大部分地区以后,只能苦苦经营松锦防线。此时,孤立海外的皮岛至关重要。成为了牵制后金军队的重要支点,并且确实让后金政权很头疼。但是由于明朝内部内讧严重,最终,镇守皮岛的尚可喜决定投降后金。公元1634年,尚可喜率领广鹿、大小长山、石城、海洋五岛军民万余人,辖下五岛军资器械投降后金。由于尚可喜的投降至关重要,大汗皇太极亲自出城30里迎接。皇太极称帝以后,册封尚可喜为智顺王,后来改封为平南王。

至于吴三桂的平西王,与清朝建立时的三王不同。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20万农民军攻入了京城,明朝崇祯皇帝自杀。由于整个华北地区被李自成所控制,此时,吴三桂率领3万多关宁军精锐,成了南明政权在北方的孤军,根本没有撤退到南方的可能,当时可没有辽沈战役的渡海装备。吴三桂其实已经打算投降李自成,并且已经在出发的途中。突然听说,自己的家产被查抄、父亲被殴打、小妾陈圆圆被霸占等一系列消息。吴三桂勃然大怒,立刻掉头攻下了山海关,并且向关外的清朝求援。

当时,皇太极已经去世,年仅6岁的儿子福临登基,摄政王多尔衮负责辅政。多尔衮率领八旗精锐日夜兼程,开赴山海关。在著名的山海关大战中,吴三桂和多尔衮联合作战,几乎全歼了李自成的精锐部分,以至于李自成仓皇向关中撤退。如果说尚可喜、耿忠明和孔有德,由于后金兼并小公司的话。那么,吴三桂投降清朝,则是两个集团的合并,二者根本不是一个等级。毕竟吴三桂麾下有3万多关宁军精锐,拥有谈判的资本。因为,初来乍到的吴三桂,直接被册封为平西王,地位迅速上升。

在孔有德被李定国将军“两厥名王”之后,吴三桂成为了顺治朝三大藩王之首和核心。最后,我们看看洪承畴。其实,在为明朝工作的时候,吴三桂、尚可喜等人,最多算小部门主管。洪承畴的地位则远高于这些人,洪承畴先后担任了三边总督和蓟辽总督,属于明朝董事会的决策层成员之一。在1640年,国内农民军力量暂时转入低谷的时候,明朝崇祯皇帝,计划与清朝进行一场大决战,从而一决雌雄。为了这场大决战,明朝集结了九边重镇几乎所有的精锐力量,总计13万大军,交给了洪承畴指挥。

但是在耗时两年的松锦大战中,明朝13万大军全军覆没,洪承畴被俘。按照清朝对松锦大战的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明朝历史文献则痛心疾首的描述:“九塞之精锐,大明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其实,到了这一步,洪承畴即便回到了明朝,也是死罪难逃。尤其是崇祯皇帝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性格,注定了这个结局。

洪承畴在清朝的劝说下,最终选择了投降,被皇太极册封为三等轻车都尉。历史惊人的相似,乾隆朝宠臣和珅在崛起之前,爵位就是三等轻车都尉。三等轻车都尉属于什么官呢?属于从三品爵位,与超品的王爵相比,差距非常明显。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请注意,吴三桂、尚可喜等人,都在带着队伍来的(尤其是吴三桂和孔有德),有自己的实力和资本,属于企业之间的联合兼并。洪承畴则是败军之将,属于员工个人跳槽。其实,清朝高层对于投降的洪承畴并不看好。但皇太极欣赏洪承畴,专门从自己的部众中,拨出了2个牛录分给了洪承畴管理。

清朝入关以后,洪承畴先后负责管理东南、西南等地,官职在吴三桂等人之上,但爵位远不如吴三桂、尚可喜等人。我们顺便聊聊清朝历史文献对于降臣们的分类,洪承畴、尚可喜等人,被编入了清朝贰臣传甲编,承认他们的功绩和左右。吴三桂由于发动了叛乱,被编入了逆臣传。至于钱谦益等人,由于各方面原因,被编入了贰臣传乙编。最后,作者想到了明末清初夏完淳的《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标签: 洪承畴明朝

更多文章

  • 李隆基: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隆基,唐朝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垂拱

  • 功劳大死得惨,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魏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魏延,三国

    一说到三国,蜀汉的赵云,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三国演义》之中堪称是常胜将军,未曾一败,在军中更是号称“虎威将军”,连刘备都赞叹其“子龙一身是胆也!” 是蜀汉上将之中,唯独善终的。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然而,今日小编要说的一大将,功劳比赵云大,死得比张飞惨

  • 诸葛亮每天吃3升米,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三国

    公元234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再次伐魏,他率大军出斜谷道,与和魏国的司马懿僵持于渭南。期间诸葛亮既屡屡遣使者下战书,甚至还送巾帼妇人的饰物,来激怒司马懿,但司马懿以不变应万变,坚守不出高挂免战牌,同时采取“千里请战”的妙计平息了众将的怒气。最后诸葛亮也没有办法,只得在五丈原与魏军对峙。在这期间,诸葛亮

  • 汉代好人皇帝刘盈的一生有多悲惨?虽为一朝天子,也不能治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盈,汉朝

    刘盈(前210年-前188年9月26日),徐州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西汉第二位皇帝,汉高帝刘邦嫡长子,母为汉高后吕雉。刘盈幼年时,刘邦还只是混混吕雉和鲁元长公主在那个时候也时常要下地去做农活。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四月,刘邦东攻项羽于彭城。项羽发现后,舍弃了齐地,反过来开始攻打刘邦。刘邦打不过项

  • 狄青有着怎样的战绩?他最后为什么会被冤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狄青,北宋

    狄青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很多人心中,岳飞的死一直都是很冤的,岳飞作为南宋时期抗金大将,最终却被自己的皇帝所杀,不得不说很多人还是觉得很寒心的。岳飞被杀之后,虽然最终得到了平反,但是那时候岳飞已经死了很多年了,平反对于他而言,只是恢复名誉而已,却不能恢复

  • 吴三桂反清最初一路高歌猛进 吴三桂为什么打不过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吴三桂,清朝

    对吴三桂反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就算明末清初在战场上声名狼藉的吴三桂倒也算一个枭雄,只不过他前有几个儿子,先背叛大明,后背叛李自成,最后跟随清政府行事,不久又因政府要削弱他而开始反清。就是这种三番五次的背叛,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声名狼藉的人物,即使他年轻时确

  • 周培公平定三藩有功 最后为什么会被康熙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周培公

    很多人都不了解周培公之死,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不管是历史还是电视剧中周培公没有被康熙处死而是病死在了任上。周培公可谓是康熙的肱骨之臣。周培公在清军入关时就已经在清军中谋生,周培公自身也是一个谋臣,能够看清乱世之关键,多次为康熙出谋划策,给康熙带来了希望,周培公去世后,康熙为周培公守

  • 胤祥的生母是谁?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兆佳氏,清朝

    胤祥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熟悉清史的读者都知道,不管是皇室宗亲,还是王公大臣,都得避讳皇帝的名字,比如说雍正皇帝继位后,便令其他兄弟将名字中的首字由“胤”改为“允”,然而,有一人却没有避讳,他就是怡贤亲王胤祥。胤祥是康熙人气非常高的一个儿子,有侠王之称,不过我

  • 赵匡胤能当上皇帝要感谢姐姐?他姐姐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匡胤,宋朝

    在五代十国的时代,大家都知道,在那时,朝代的更新换代是很快的,只要你有兵力,有人拥护,那个时候拥兵自重的武将们,起兵造反是常有的事情。那个时候都是,谁的拳头硬就谁来当皇帝。这也是,在当时的五代十国时代,仅仅五十三年时间里,这群丘八就换了十二个皇帝和五个朝代,这也让今天的我们感到难以想象。下面中国历史

  • 他是曹魏四朝心腹重臣,晚年却帮着司马懿断送曹魏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蒋济,曹魏

    他是曹操倚重的谋臣,陈寿说他的计谋不输于荀攸。曹丕赞他“兼资文武,志节慷慨”、曹叡则说他是“骨鲠之臣”。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大忠臣,最后却帮着司马懿断送了曹魏江山,这是为什么呢?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公元249年,三国末年, 曹魏 内部发生巨变,已经潜伏多时的司马懿动手了。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