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隆基: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李隆基: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740 更新时间:2024/2/4 9:34:02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知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别驾。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1]。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载(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人物评价

柳芳:“玄宗以雄武之才,再开唐统,贤臣左右,威至在已。姚崇、宋璟、苏颋等,皆以骨鲠大臣,镇以清静,朝有著定,下无觊觎。四夷来寇,驱之而已;百姓富饶,税之而已。继以张嘉贞张说,守而勿失。”[38]

崔群:“玄宗用姚崇,宋璟、卢怀慎、苏廷、韩休张九龄则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轻。人皆以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为乱之始,臣独以为开元二十四年罢张九龄相,专任李林甫,此理乱之分也。”

郑畋:“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元稹:“昔我玄宗明皇帝得姚元崇、宋璟,使之铺陈大法,以和人神,而又益之以张说、苏颋、嘉贞、九龄之徒,皆能始终弥缝,不失纪律。”

崔植:“明皇守文继体,尝经天后朝艰危,开元初,得姚崇、宋璟,委之为政。此二人者,天生俊杰,动必推公,夙夜孜孜,致君於道。”

熊与龢:”巍冠攒叠碧雪花,坐阅山中几岁华。莫把金丹轻点化,正愁生死困安家。“

何去非:“明皇以英果之气,起平内难,遂袭大统,可谓谊主矣。然狃于承平晏安之久,府卫之制一切废坏,尽推其权以假边将。禄山虎视幽蓟,横制千里,而军中之吏凡三千人。故范阳之变一起,天下大震,徒驱市人以婴其锋。”

司马光:①圣人以道德为丽,仁义为乐;故虽茅茨土阶,恶衣菲食,不耻其陋,惟恐奉养之过以劳民费财。明皇恃其承平,不思后患,殚耳目之玩,穷声技之巧,自谓帝王富贵皆不我如,欲使前莫能及,后无以逾,非徒娱己,亦以夸人。岂知大盗在旁,已有窥窬之心,卒致銮舆播越,生民涂炭。乃知人君崇华靡以示人,适足为大盗之招也。

②太宗鉴前世之弊,深抑宦官无得过四品。明皇始隳旧章,是崇是长,晚节令高力士省决章奏,乃至进退将相,时与之议,自太子王公皆畏事之,宦官自此炽矣。

苏辙:“唐玄宗、宪宗,皆中兴之主也。玄宗继中、睿之乱,政紊于内,而外无藩镇分裂之患,约己任贤,而贞观之治可复也。宪宗承代、德之弊,政偾于朝,而畿甸之外皆为畔国,将以求治,则其势尤难。虽然,二君皆善其始,而不善其终,所以失之者一道也。”

邱濬:“后世人主若唐玄宗、德宗、宋之徽宗皆恃其富盛而不谨於几微,遂驯致於祸乱而不可支持之地,谨剟於篇以垂世戒。”

王夫之:”若唐玄宗之晚节,未尝安危而利灾也,特以沉湎酒色,而卒致丧败,则虽知张九龄之忠,而终幸李林甫之能宽假以征声逐色之岁月,故言之而必不听。“

蔡东藩:”如玄宗之待杨贵妃及安禄山,正中此弊。贵妃一再忤旨,再遭黜逐,设从此不复召还,则一刀割绝,祸水不留,岂非一大快事!何至有内盅之患乎,唯其当断不断,故卒贻后日之忧。禄山应召入朝,尚无叛迹,设从此不再专阃,则三镇易人,兵权立撤,亦为一大善谋,何至有外乱之逼乎?惟其当断不断,故卒成他日之变。且有杨妃之专宠,而国忠因得入相,有国忠之专权,而禄山因此速乱,追原祸始,皆自玄宗恋色之一端误之。天下事之最难割爱者,莫如色,为色所迷,虽有善断之主,亦归无断,甚矣哉色之为害也!“

标签: 李隆基唐朝

更多文章

  • 功劳大死得惨,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魏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魏延,三国

    一说到三国,蜀汉的赵云,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三国演义》之中堪称是常胜将军,未曾一败,在军中更是号称“虎威将军”,连刘备都赞叹其“子龙一身是胆也!” 是蜀汉上将之中,唯独善终的。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然而,今日小编要说的一大将,功劳比赵云大,死得比张飞惨

  • 诸葛亮每天吃3升米,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三国

    公元234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再次伐魏,他率大军出斜谷道,与和魏国的司马懿僵持于渭南。期间诸葛亮既屡屡遣使者下战书,甚至还送巾帼妇人的饰物,来激怒司马懿,但司马懿以不变应万变,坚守不出高挂免战牌,同时采取“千里请战”的妙计平息了众将的怒气。最后诸葛亮也没有办法,只得在五丈原与魏军对峙。在这期间,诸葛亮

  • 汉代好人皇帝刘盈的一生有多悲惨?虽为一朝天子,也不能治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盈,汉朝

    刘盈(前210年-前188年9月26日),徐州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西汉第二位皇帝,汉高帝刘邦嫡长子,母为汉高后吕雉。刘盈幼年时,刘邦还只是混混吕雉和鲁元长公主在那个时候也时常要下地去做农活。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四月,刘邦东攻项羽于彭城。项羽发现后,舍弃了齐地,反过来开始攻打刘邦。刘邦打不过项

  • 狄青有着怎样的战绩?他最后为什么会被冤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狄青,北宋

    狄青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很多人心中,岳飞的死一直都是很冤的,岳飞作为南宋时期抗金大将,最终却被自己的皇帝所杀,不得不说很多人还是觉得很寒心的。岳飞被杀之后,虽然最终得到了平反,但是那时候岳飞已经死了很多年了,平反对于他而言,只是恢复名誉而已,却不能恢复

  • 吴三桂反清最初一路高歌猛进 吴三桂为什么打不过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吴三桂,清朝

    对吴三桂反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就算明末清初在战场上声名狼藉的吴三桂倒也算一个枭雄,只不过他前有几个儿子,先背叛大明,后背叛李自成,最后跟随清政府行事,不久又因政府要削弱他而开始反清。就是这种三番五次的背叛,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声名狼藉的人物,即使他年轻时确

  • 周培公平定三藩有功 最后为什么会被康熙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周培公

    很多人都不了解周培公之死,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不管是历史还是电视剧中周培公没有被康熙处死而是病死在了任上。周培公可谓是康熙的肱骨之臣。周培公在清军入关时就已经在清军中谋生,周培公自身也是一个谋臣,能够看清乱世之关键,多次为康熙出谋划策,给康熙带来了希望,周培公去世后,康熙为周培公守

  • 胤祥的生母是谁?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兆佳氏,清朝

    胤祥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熟悉清史的读者都知道,不管是皇室宗亲,还是王公大臣,都得避讳皇帝的名字,比如说雍正皇帝继位后,便令其他兄弟将名字中的首字由“胤”改为“允”,然而,有一人却没有避讳,他就是怡贤亲王胤祥。胤祥是康熙人气非常高的一个儿子,有侠王之称,不过我

  • 赵匡胤能当上皇帝要感谢姐姐?他姐姐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匡胤,宋朝

    在五代十国的时代,大家都知道,在那时,朝代的更新换代是很快的,只要你有兵力,有人拥护,那个时候拥兵自重的武将们,起兵造反是常有的事情。那个时候都是,谁的拳头硬就谁来当皇帝。这也是,在当时的五代十国时代,仅仅五十三年时间里,这群丘八就换了十二个皇帝和五个朝代,这也让今天的我们感到难以想象。下面中国历史

  • 他是曹魏四朝心腹重臣,晚年却帮着司马懿断送曹魏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蒋济,曹魏

    他是曹操倚重的谋臣,陈寿说他的计谋不输于荀攸。曹丕赞他“兼资文武,志节慷慨”、曹叡则说他是“骨鲠之臣”。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大忠臣,最后却帮着司马懿断送了曹魏江山,这是为什么呢?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公元249年,三国末年, 曹魏 内部发生巨变,已经潜伏多时的司马懿动手了。当时

  • 李廷机身为明朝宰相,为何会住在破庙?连写123封辞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廷机,明朝

    李廷机身为明朝宰相,为何李廷机,晋江人,少年时家中贫寒,却一心向学,乡试时名列第一(解元),会试时也是第一名(会元),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廷机参加殿试,原以为这状元也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不成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时任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的申时行觉得所有考生中就数朱国祚长得比较好看,就让他当了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