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高炽到底奇在什么地方,能将皇位握在手中?

朱高炽到底奇在什么地方,能将皇位握在手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621 更新时间:2024/1/2 18:27:58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朱高炽登基,是为明仁宗。你们知道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立自己的长子朱标为太子,又将其他九个儿子册封为王,并给予兵权和封地,以期藩王能够维护朱氏江山,防止大明重蹈元朝主弱臣强的覆辙。

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病逝。经过慎重考虑后,朱元璋决定把皇位继承人的位置交给朱允炆,并立他为皇太孙。公元1398年明太祖驾崩,朱允炆继承皇位。朱允炆登基后下令削藩,废黜他的几个王叔,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抢夺了侄子的江山。

靖难之役后朱棣登上皇位,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一方面极力宣传自己继承皇位是合法的,另一方面清除了朝堂上维护朱允炆的“顽固派分子”。等坐稳皇位后,朱棣也面临着选择继承人的难题。最终他放弃了朱高煦,把皇位传给了并不喜欢的朱高炽。

一、篡夺皇位

公元1398年,朱允炆继承了皇帝位,并于第二年改元建文。在朱允炆还是皇太孙时,就担心他的王叔们在藩地拥兵自重,不利于皇帝治理国家,想说服自己的爷爷朱元璋采取措施削弱藩王的势力,但是没有成功。

朱允炆登上皇位后,还没有完全把位置坐稳,就开始推行削藩的政策。他没有从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下手,而是先削了朱棣的同胞兄弟周王,之后代王、齐王、珉王和湘王相继被废黜。朱允炆的决策失误,给朱棣造反留下了充足的准备时间。

公元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为名,正式起兵造反,一场长达四年的权力争夺战开始了。年轻的建文帝不敌老道的王叔,多次决策失误,致使自己的主力军被朱棣大军歼灭殆尽。

最终这场战争以朱棣大军攻克南京,建文帝于战乱中失踪而告终。公元1402年,朱棣在南京登上皇帝位,宣布革除建文这一年号,将这一年变更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改元永乐,开了自己统治生涯。

在上位之初,朱棣首先就是要稳固自己的统治。为了不让自己篡位一事被人诟病,他大幅度地修改史书,将自己变成朱元璋嫡出的儿子,并暗示朱元璋临死前是要把皇位传给他的,是朱允炆窃取了他的皇位,以证明自己夺取皇位的合法性。

朱棣对朝堂上死忠于朱允炆的臣子进行了清洗,诛杀了方孝孺、黄子澄等多位大臣及其全族,又宽宥和任用王纯、郑赐等一部分建文旧臣,大肆封赏在“靖难之役”中有功的大臣。同时他还推翻了朱允炆在位期间所有的改制,宣布恢复太祖时期的旧制。

朱棣继续施行削藩政策,增强中央的集权统治,组建内阁和东厂等机构,完善文官制度。安抚百姓恢复民生,着手发展农业、经济、教育和文化等领域,为稳固大明江山,多年南征北战。在朱棣的励精图治下,大明迎来了盛世,我们在历史上把这一阶段称为“永乐盛世”。

二、继承人之选

在朱棣稳固了自己的江山后,该把大业交给谁来继承这个难题就随之而来了。当时朱棣有两个候选人,一个是他的嫡长子朱高炽,另一个是他的嫡次子朱高煦。

朱高炽和朱高煦都是朱棣的皇后徐氏所生,朱高炽天性仁厚,喜欢读书,在武学上没有显现出特别高的天分。朱高煦性格狂妄骄横,武力值高,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

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按照朱元璋定下的“立嫡立长”的规定,他毫无疑问应该是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但是在朱棣的眼里,这个长子性格懦弱得很像建文帝,而且还身形肥硕、不善骑射,所以朱棣是很不喜欢这个长子的。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朱高炽留守在北平,帮他稳定后方,而朱高煦则帮他在外征战,立下赫赫战功,也笼络了一帮武将。朱棣认为朱高煦是最像自己的一个儿子,最是器重他,而且也曾对他有过立其为太子的承诺。

朝中的很多武将为了自己的利益,支持立朱高煦为太子。而绝大部分的文官则坚定地认为应该遵循祖制,立朱高炽为太子。双方争论不休,文官们不断上奏请立朱高炽为太子。迫于压力,朱棣于公元1404年册立朱高炽为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

三、汉王谋逆

朱棣最后将朱高炽立为太子,其中的缘由对他来说挺尴尬的。他的皇位是篡夺来的,并且为了不被人诟病,他还篡改了历史,这都表明了他是嫡长继承制的忠实捍卫者。

如果他立了朱高煦为太子,很可能朱允炆的残余势力会出来搅混水,甚至有可能以不遵祖制为由发动叛乱,最终可能导致他这一脉绝后。所以朱棣不得不立朱高炽为太子。

朱高炽看似赢了这场储位之争,但是他当上太子后的日子并不好过。朱棣在立他为太子后,很快就处置了当初力谏他为太子的解缙、陈铭等多位大臣,使得他们蒙冤惨死,之后还时不时就处置跟太子走得近的大臣,并且还多次安排人监视太子,对太子非常严苛,动辄训斥。

朱高煦本来就在“靖难之役”中,笼络了一帮支持他的武将,而朱棣对太子明显的不喜以及对他的偏爱,也让一部分文臣倒向了他,这让原本就骄横的他行事更加的跋扈。在被封为汉王后,朱高煦一直以各种理由拒绝就藩。

朱棣终于开始怀疑朱高煦有夺嫡的想法,下旨催他前往封地,他仍然不走,甚至还背地里招募私兵,行各种不法之事。朱棣知晓他的这些不法行为后大怒,要将其贬为庶人,被朱高炽劝下了。接着朱高煦被赶到封地乐安,心怀怨怼的他紧锣密鼓地策划着谋反。

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在北伐归途中驾崩,太子朱高炽继承皇位。朱高煦趁机派遣心腹潜入京城,等待造反的时机。刚继位的明仁宗朱高炽却直接把他选入京,给他提高俸禄,还给了他大笔赏赐,再让他归藩,不久又加封了他的几个儿子,这一次朱高煦暂时没有反。

等到公元1425年朱高炽驾崩时,朱高煦在太子朱瞻基奔丧途中设下埋伏截杀他,没有成功。朱瞻基继位为明宣宗后,对朱高煦非常好,凡是朱高煦的要求他都会满足。

朱瞻基这么做,并没有让朱高煦感激和收敛,反而助长了其气焰,让他认为朱瞻基软弱可欺,行事更加的嚣张跋扈。公元1426年,朱高煦正式起兵发动叛乱。

四、总结

朱高煦的叛乱是不得人心的,在家守孝的御史李浚得知他要造反后,更名换姓赶到北京去告发他。而他想勾结的英国公张辅也没有理他,而是直接告发了他。朱瞻基在大臣的劝谏下御驾亲征,大军围城之后朱高煦不敌归降了他。

尽管朱高煦做了很多不法之事,甚至起兵谋反,但是仁德的明宣宗一直是想劝服他,不想对他赶尽杀绝,即便朱高煦后来兵败被擒,朝中大臣纷纷上疏请求将他处死,明宣宗也没有同意。

平叛成功后,明宣宗回到北京,只是收回了朱高煦父子几人的王位,将他们贬为庶人关在皇城,并没有取他们的姓名。可是朱高煦在明宣宗去探望他的时候,对明宣宗大不敬,最终给自己和儿子们招来了杀身之祸。

标签: 朱高炽明朝

更多文章

  • 武则天登基后,后宫妃子都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唐朝

    武则天登基后,后宫妃子都去哪里了?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她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她死后给自己立了一个无字碑,或许目的就是为了让后人评价她的功与过吧。先撇开她的功与过不谈,我们就谈一谈武则天的私生活。古代的皇帝,个个都是

  • 后世如何评价唐中宗?他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中宗,唐朝

    李显,即唐中宗,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第三子,唐朝第四也是第六任皇帝,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弘道元年(683年)李显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神龙元年(705年)在通天宫复位。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

  • 敬晖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曾拥立过唐中宗复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敬晖,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敬晖(?-7

  • 窝阔台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他又有哪些轶事典故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窝阔台

    孛儿只斤·窝阔台,即窝阔台汗,蒙古帝国大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225年受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继续父亲

  • 李自成攻城前提出了什么要求,崇祯帝为何不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自成,明朝

    李自成,小字硙生,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在华夏悠久的历史上,很多王朝都上演了由盛转衰的一幕,这就是所谓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每个朝代的末期都会有由于各种缘故而导致百姓过着惨不忍睹的生活,最后,他们由于农民起义的爆发而被推翻,明朝也是如此,在明末闯王李自成是

  • 历史上朱灵在曹魏是什么地位?为何不受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灵,三国

    朱灵,字文博,冀州清河国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曹操集团中,“五子良将”之外,朱灵算是“第六将”。然而,曹操却不怎么喜欢他,对他多次责备,甚至一度将他的部队归给于禁统领,连朱灵本人也一度成了于禁的部下督。这是怎么回事呢?“好将”《三国志》将张辽、乐进、于

  • 苏秦简介: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苏秦,战国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苏秦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苏秦(?—前28

  • 张仪简介:战国时期纵横家,和苏秦同为鬼谷子的徒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仪,战国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仪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仪是魏国公族支

  • 历史上真实的刘隐是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隐,唐朝

    历史上刘隐是个铁腕人物,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中国历史上很少很少有一个朝代,居然可以从开国到亡国的皇帝,全部都是狂徒暴君的。然而悠悠史河、漫漫史海之中真的是无奇不有,在五千余年华夏史当中,确实有这样一个名号“大气”的王朝,立国五世,四代为帝,三主

  • 曹植:魏武帝曹操第三子,曹操为什么会对他失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植,曹魏

    曹植,字子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