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四维是如何崛起的?他对于明朝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张四维是如何崛起的?他对于明朝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509 更新时间:2024/4/28 19:05:32

说到张四维,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万历十年,万历亲政,万历帝亲政之初对师傅张居正可谓极度赞美,给其无限荣誉,但一年后,张的荣誉全部被剥夺,再一年,张家被抄家,短短两年张家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一般都认为当时的首辅、张居正的政敌张四维发挥了重要作用,张四维只当了一年首辅就离职,但实际他对万历朝、明朝政局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张四维的崛起

张四维,1526年出生于山西盐商之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553年中进士,步入朝堂,但存在感不强。张四维这个名字第一次响彻朝堂是在隆庆时期的“俺答封贡”事件。

张四维是山西运城人,这里离蒙古近,他对蒙古问题深有研究,而防卫蒙古的宣大总督王崇古是张四维的舅舅,二人私下关系极好,经常互通信件。1571年王崇古上了《封贡八议》就是由张四维“封贡六议”演化而来。

但英国公张溶、户部尚书张守直等十七位京城高官反对封贡。此时只是吏部侍郎的张四维在京中积极斡旋,他成功忽悠了首辅高拱,最后促成了俺答封贡,而招安俺答后,边境果然和平,对俺答封贡最热心的张四维一战成名,张四维由此深得高拱青睐。

高拱十分喜爱张四维,二人亦师亦友,关系十分要好,“拱益才四维,四维亦干进不己,朝士颇有疾之者”。高特别想把张四维拉入内阁,但殷士儋却先入内阁,实际排挤了张四维,为此高拱和殷士儋还打了一架,全然无文人之礼。而宰相打架事件最后以殷士儋辞职结束,而引发二人打架的根源张四维也被罢免。

此后张四维回到运城老家,但张高二人私下信件不断,给高拱出谋划策,实际成了高拱的在外秘书。到了1572年初,隆庆帝下令组建太子朱翊钧(后来的万历帝)的东宫班底,高拱便通过关系将张四维弄了回来,张四维充当太子府侍班官。

通过以上行为我们可以看出,张四维实际深受高拱恩惠,而且张也是高拱派的坚定力量。

二、二张恩怨

高拱在隆庆朝十分受宠,权势极大,但好景不长,1572年5月隆庆帝驾崩,万历继位。次辅张居正则拉拢司礼监太监冯保进行反高活动。在1572年8月,高拱被罢免,而高拱派都受到打压,见势不妙的张四维宣布带病休假返回山西,张居正忙于争权,就暂时放过了这个“病人”。

到了1574年初,已经完全掌握朝堂的张居正为了显示无私和大度,将山西的“病人”张四维召了回来。张四维接到诏书后不知所措,一方面他不想得罪权臣张居正,一方面赶紧给高拱写了一封表明心迹的信《寄高相公九》,希望高拱知道自己永远是高拱忠实的小弟。然后张四维就复出了。

复出的张四维被授予詹事府长官职位,所谓詹事府主要负责太子事务,当时的皇帝还是个小孩呢,哪来的太子,所以实际就是个空衔。此时正是万历二年(1574),万历啥也不懂,两宫太后完全相信张居正,张居正叱咤风云,实际就是帝国最高决策者。而在詹事府的张四维不干实事,毫无作为,默默无闻,对张居正的恣纵行为听之任之,不加反对,不上书弹劾,张四维圆滑的行为很快让张居正对这个高拱派骨干放松了警惕,史书评价此时的张四维“其出虽不尽由张居正,非其所恶也”,虽然张居正不待见他,但也不厌恶。

到了1575年,首辅张居正为了防止天下人说内阁是张居正的一言堂,就请求扩编内阁,增加阁员,万历和两宫太后就让张居正自己挑人,最后张居正把啥也不说的张四维提拔上来。可实际上,张四维入阁后,内阁依旧是张居正的一言堂,“吕调阳莫敢异同。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次辅吕调阳不敢反对张居正的任何意见,三辅张四维更是跟张居正的秘书一样,不敢以张居正的同僚自居。“四维由居正进,谨事之,不敢相可否,随其后,拜赐进官而已”,俨然就是张居正的跟班。

1578年(万历六年)发生了夺情事件。当时张居正父亲去世,按惯例,大臣要离职回家守孝三年,这三年间啥事不能干,就得老实待着,但张居正居然要“夺情”!所谓夺情就是张居正只需回家三个月,而且还要戴孝办公,内阁“有大事毋得专决,驰驿之江陵,听张先生处分”。围绕能否夺情,朝臣两分,清流派秉持儒学正道,坚决反对这种不孝行为,但张居正的后台是皇帝。邹元标、赵用贤、吴中行等清流冲锋陷阵大骂张居正“贪位忘亲”,结果被罢官。通过夺情事件张居正看出了自己在皇帝、太后心中的分量,遂更加肆无忌惮,此后张居正以考成法为武器,顺张居正则进,逆张居正则退,“居正自夺情后,益偏恣。其所黜陟,多由爱憎。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贿赂”俨然一代权奸,此举加剧了张居正和天下士人的对立。

张四维在夺情事件扮演了一个幕后角色,不站队,但内心已经动了要彻底清算张居正的心思。

三、十月宰相

1582年,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病逝,万历帝在当时可是痛心疾首,给其一大堆荣誉。但到了1583年,万历就剥夺了张居正的全部荣誉,1584年,张居正被抄家。短短两年张居正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张四维促成的。

张居正死后,次辅张四维升首辅,张四维彻底摆脱了束缚的大山后,终于开始实践自己的抱负,但到了1583年,只当了十个月的首辅张四维就因为回家守孝离开了朝堂,十个月的执政却对明朝政局影响极其深远。

1582年9月,首辅张四维就已经拿张居正的盟友冯保开刀,在张四维授意下,张四维的学生御史李植劾冯保十二罪条死罪,此事迎合了正欲重振皇权、显示皇帝威仪的万历的心理,冯保被发配南京养老。此事也给张四维等反张居正派一个信号就是万历对张居正也是存在隔阂的。以冯保被罢免为开端,反张居正派迅速聚集在张四维手下。

张四维顺势将张居正时期罢免的官员全部召回,而张居正派的骨干户部尚书殷正茂、湖南巡抚陈省等多位高官被罢免,不是张居正派但和张居正关系密切受到张居正提拔的人也遭到株连,比如戚继光。清除张居正派势力是张四维清算张居正的关键一招,也是日后清算张居正如此顺利的重要原因。张四维离职后,申时行为首辅,申时行对张居正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但面对汹汹的讨张舆论,他只能中立,在申时行时期,朝臣对张居正的清算已经激烈化,甚至要给张居正开棺戮尸,其根源就在张四维清退张居正派,专用恨张派。

总结

张四维虽然只当了十个月的辅臣,但对清算张居正政治影响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天评价张四维都说他是对张居正改革的反动,但实际不如说他是对张居正改革的革新。推行新政中,张居正“法令苛急,如束湿薪,海内汹汹”,故《神宗实录》评张居正“功在社稷,过在身家”。张居正改革的高压手段弄得人心惶惶,对此张四维采取了宽松政策。

考成法虽然有督促官员办事的作用,但鉴于张居正将之作为打击政敌的武器,所以张四维主政时期放弃了考成法,这不能说就是抛弃了张居正改革。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查田丈量土地,在张四维时期还在进行,这也是张四维的努力。张居正时期,张居正大事小事一把抓,俨然权臣;而到了张四维时期,张四维主动出让内阁权限,将张居正时期内阁剥夺的权限还给六部,史称“阁臣自不相扰,事归六列、言归台谏”,旬月间人心安定、政府处理事务如常“人望毕收朝,宁改观焉”,极大地安定了张居正时期的慌乱。如此张四维才被评为救时宰相。

标签: 张四维明朝

更多文章

  • 孙尚香被骗回到江东之后 刘备为何不去接回自己的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孙尚香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和孙尚香,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老婆跑了,丈夫就上门去接,这是一般小户人家的常态。但是如果这丈夫是皇帝,或者后备皇帝、准备当皇帝,还能照这样子吗?就像一般结婚,新郎都要到丈母娘家迎娶新娘。但是皇帝结婚,只有派大臣、内侍去迎亲的,你听说哪个皇帝被堵到丈母娘

  • 刘法是北宋末年名将,他为何会有着“天生神将”的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法,北宋

    刘法是北宋末年名将,有着“天生神将”的称号。在宋夏战争期间,刘法立有多项关键战功,令敌人闻风丧胆,只可惜刘法最终是被奸臣童贯害死。当时童贯命刘法率军进攻西夏统安城,但刘法认为此举太过冒险,童贯不听强行让刘法出军,最后宋军是被西夏包围,而刘法也战败身亡。事后童贯还把一切责任都推到刘法身上,简直无耻至极

  • 崇祯如果听取魏忠贤遗言明朝灭亡就会推迟 魏忠贤到底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魏忠贤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魏忠贤遗言,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如果是一个太监,他能够做到自己的地位在所有的臣子上面,那么先不说他对于民众,是否有利还是有害,但是我们首先能够知道的就是这个人一定是非常有能耐的。而从古至今,这么多年以来,能够在太监这个职位上做到极致的人并不多,数一数也根本

  • 刘义隆为何无法模仿宋武帝刘裕的丰功伟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文帝,南北朝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稼轩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既抒发了自己对江东射虎的孙仲谋那般英雄的向往,又借元嘉年间宋文帝北伐失利映射当时韩侂胄草率对金用兵,言语中不无忧虑。那么,当年文帝刘义隆的北伐为何会屡次失利,战争

  • 白马之战中,曹操没有派出许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白马之战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白马之战中,袁绍手下第一上将颜良,先后斩杀曹操手下猛将宋宪和魏续(原吕布八健将中的两位),接下来二十回合战败徐晃,吓得曹操手下“诸将栗然”。此时,曹操和大谋士程昱第一下想到的“武圣”关羽,而不是“虎痴”许褚。曹操为何没有派出自己

  • 华夏第一相管仲被奉为青楼的祖师爷,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管仲,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被誉为“华夏第一相”的管仲,为何又被奉为青楼的祖师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凡是对中国历史有所了解者,对于管仲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的他,与乐毅并称“管乐”,乃是后世很多名臣的奋斗目标。然

  • 司马懿不是已经识破空城计了吗 司马懿为什么不乘胜追击攻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马懿,三国

    你真的了解司马懿撤军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空城计大家都很熟悉,在《三国演义》中出现在第95回。话说曹操派司马懿率兵出击蜀汉街亭,这边诸葛亮派去镇守的是马谡,马谡失守了,司马懿乘胜追击,一路攻到了西城。诸葛亮在西城,此时城内说兵力空虚多太客气了,是根本就没有兵,身边就一些随从

  • 司马家族掌权后,曹魏经历过几位皇帝?他们分别是怎样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魏末代皇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曹魏末代皇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知道从高平陵之变后,曹魏的大权就掌握在司马家族手上了,那么一直到司马炎称帝之前,曹魏经历了几个皇帝,他们命运怎么样。今天我们来看看曹家这几个末代皇帝。一、曹芳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魏明帝曹睿养子

  • 明朝官员张紞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有什么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紞,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朝官员张紞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1402年(建文四年)六月,靖难之役到了最后阶段,燕王朱棣的大军来到南京城外。建文帝朱允炆本以为只要死守城门,等南方的援军到来时,还有希望打败朱棣。没想到,六月十七日,李景隆和朱橞在私自打开了金川门,北军如潮水一般

  • 吴璘这位南宋名将,为何能占据一方并拥兵数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璘,南宋

    1141年四月,宋高宗赵构将岳飞、韩世忠、张俊三人召到临安,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削去了三人的兵权。不过,宋高宗却仍然没有放过岳飞,将其害死。然而,当时有一位与岳飞、韩世忠齐名的将领,非但没有被夺取兵权,反而依然占据一方,拥兵数十年的时间,最后得以善终,那么这位名将到底是谁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