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延续了大明的寿命,最后却下场惨烈

此人延续了大明的寿命,最后却下场惨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199 更新时间:2023/12/7 23:04:03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于谦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在明朝的历史上,有一件事情让大明王朝的历史发生了巨变,不仅国力直线下降,连军队的战斗力也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威严不再不说,整个大明也从威服亚洲的强国,变得被敌人吊着打。而这件事情就是大名鼎鼎的土木堡之变,甚至被瓦剌军来到了大明王朝的首都前。

当时的情况是,明英宗朱祁镇对自己过于自信,加上王振的撺掇,他不顾大臣的反对,亲自带兵亲征瓦剌。结果呢,虽然他不仅带着朱棣留下的五十万大军,而且是装备优秀的大军,配备着神机营,还有大炮,火器等当时领先的设备。但是,问题是他们是远征,距离后方太远,加上朱祁镇是突然间的御驾亲征,所以,一切并未完全的准备就绪。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为,瓦剌离大明的腹地过远,加上准备不够充分,参考蜀汉时期的大将都知道提前。一年的时间准备军备物资,而土木堡之变则完全和兵法相违背。不方便运输物资,加上皇帝亲征,最高统帅从驻守边疆的大将,变成了朱祁镇自己。而他又是个耳根子很软的人,被王振撺掇着亲征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此一来,大明的军队完全没了胜算。后来皇帝被捕,大明的军队全军覆没,随行大臣全部被处死,瓦剌军,甚至兵临北京城下。原本整个大明就被因皇帝被捕,陷入了消极的状态中,更重要的是,朱祁镇亲征时,已经把大明的主力、精锐部队带出去了,留守在北京的军队并非主力不说,人数也不行。更恐怖的是,当时已经有大臣提出迁都南京避祸,来为大明保存实力。

于谦力挽狂澜

就是在这个时候,于谦横空出世。当时因为朱祁镇出征前,曾嘱托朱祁钰监国,当时的于谦虽然官职不低,但是,却并非受到重视的臣子。但是,在一片迁都的声音中,是于谦出来义正言辞的说:此时迁都,所有人都是大明王朝的不肖子孙,提出迁都的人应该立刻斩首示众,以安民心,因为宋朝恶例在前。

然后,在否定了迁都的说法后,他提出了应该主战,不仅仅是挽救大明的江山,更重要的是要挽回大明的尊严,而明朝的人,因为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气节方面根本不需要怀疑。于谦此话一出,立即受到了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外国官员的支持。紧接着,监国的朱祁钰也表示此法可行,然后众臣就将防守北京的计划定下来了。

于谦也因此被提升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

在他的带领下,北京军民一心,坚持答应了北京保卫战,使得瓦剌不远而来,原本打算以朱祁镇为交换条件的想法也落了空。加上,他们虽然兵临城下,但是和大明远征瓦剌一样,同样面临着军资运输不易的局面,加上大明的军民们,因为皇帝被捕,而产生的巨大凝聚力,以及大明臣子和太后,一致重新拥立了朱祁钰为帝。所以,大明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主持击杀王振残余力量

但是于谦并非仅仅功止于此。在北京保卫战爆发之前,虽然他提出主战,但是更重要的是,在群臣激愤之时,要求惩罚王振的党羽,以告慰被捕的朱祁镇时,朱祁钰当时尚未继位,也知道王振是他哥的心腹,一时难以抉择。是于谦,拉住他的衣袖,让他早下决断,以平复臣工的怒气。也是他在王振党羽被众臣群殴致死时,提出群臣激愤,但杀的却是罪人,不需惩处,双管齐下,安抚了朱祁钰,也维护了百官的利益,更让奸贼付出了代价。

拥立新君继位

另外,于谦还有拥立新君,安稳朝纲之功。当时朱祁镇被捕,虽然已经立有太子,但是大明当时正值多难之秋,如果少主继位,很可能会招致敌人的觊觎。于是,大臣们提出让朱祁钰继位的想法。原本,朱晨已经和太后谈好了条件,朱祁钰只需要继位就好了,但是,朱祁钰不愿意登基。此时是于谦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朱祁钰才勉强同意。

朱祁钰继位后,于谦还说服他将朱祁镇接回来,更重要的是,在朱祁钰为帝的十几年里,于谦一直兢兢业业,认真为大明的朝廷出力。并且,他从不贪污,即便是后来朱祁镇复位,下令将他家查抄,也是一贫如洗,没有不该出现的钱财。只有朱祁钰赐给的蟒袍、剑器。所以,于谦的案情是天下皆知的冤枉,但是为了立威,于谦还是被朱祁镇给杀了。

因为于谦虽然贤能,但是却在朱祁钰的手下干了多年。还深受重用,复位的朱祁镇即便是因他还朝,甚至明知他贤德,还是要杀他,警示其他人。因为于谦这样的贤臣都可以杀,何况其他人?同时,朱祁镇此举也的确效果斐然,无人敢有异议。

标签: 于谦明朝

更多文章

  • 宋高宗赵构被遮蔽的另一面!书法和文学功底深厚!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宋高宗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宋高宗赵构被遮蔽的另一面!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康王”赵构在宋徽宗的子嗣中并不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个,更谈不上得宠,但并不能因此将他的上位看作“捡漏”的小概率事件。并且,由于岳飞故事在民间的流传,宋高宗已经被定位成了一种昏君的脸谱化形象。宋高宗赵构但赵构作为一个政治家的

  • 张茂则和曹皇后是什么关系?历史上的张茂则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张茂则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的张茂则是个怎么样的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翻看电视剧《清平乐》的评价,很容易发现,曹皇后和张茂则的关注度相当高,甚至有网友戏称:太喜欢曹皇后和茂则了,真希望他俩能在一起!虽然他们俩的确很搭,但不得不说,这纯属傻话。张茂则是内臣,曹皇后是国母,一个地下,一个

  • 朱亥是什么人?老虎见了他都瑟瑟发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亥,战国

    每当一提起朱亥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 彼此攻打,而那个时代,君王和王公大臣对人才是非常的重视的。魏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带领赵国和韩国,向西攻打秦国,向南欺负楚国非常的厉害,后来由于秦国的崛起和魏王用人不当,魏国的实力大大减弱。虽然魏国没有以往

  • 傀儡皇帝元惠宗,两个权臣斗争都不敢插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朝,元惠宗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皇帝元惠宗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哦。元朝第八位皇帝元文宗去世前,非常悔恨当年为了皇权谋害哥哥——明宗和世琜,故而留下遗诏让哥哥的长子妥懽帖睦尔即位,以此弥补过失。当然,文宗这么做,还因为他笃信佛教的因果报应,他早先把大儿子阿忒纳答剌立为皇太子,结果第二年儿子就

  • 汉文帝:汉朝有名的孝子皇帝,一生崇尚节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文帝,汉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汉文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刘恒是谁?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即汉文帝,是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刘恒被封为代王。宽容平和,仁厚低调。汉高祖去

  • 为60岁康熙生下一子的静嫔,后来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静嫔,清朝

    康熙朝后期,大清后宫出现了一些汉妃,其中以顺懿密妃为代表,而且这些汉妃还都为年老的康熙生下了儿子,寿命还都不短,可以说是后宫中的有福之人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要讲的是为60岁康熙生下皇子的静嫔。史料记载,静嫔石氏生于康熙二十八年,父亲名为石怀玉。其实,静嫔父亲的相关信息已经在告诉我们,静嫔是一名

  • 项羽真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贵族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项羽,汉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说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贵族?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某种程度上项羽是最后一位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贵族。汉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布衣将相的时代,而在此之前,中国一直是贵族政治,秦朝实行军功爵制开始改变这种情况。贵族政治的特点是世卿世禄,即出身决定地位。项羽

  • 杨广是怎么成为末世之君的?他做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广,隋朝

    杨广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提及杨广其人,后世对于其看法,大多是比较的无能,昏庸,是末世之君,好好的一个大隋王朝,毁了在杨广的手里,他不是昏君,谁是?但是,杨广本身并不能被定义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昏君,这主要是因为在杨广刚刚做上皇位的时候,其实还是有着很大的功绩的,这

  •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 古代做到过河不拆桥的皇帝只有三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皇帝

    对皇帝过河拆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人人都说女人心海底针,可是皇帝的心比女人还要深沉,根本就捉摸不透皇帝在想什么,也许上一刻皇帝还在夸你,可是转眼就会翻脸,让你人头落地。皇帝是整个天下的主人,手里掌握着巨大的权力,为了巩固他们的江上,把帝王

  • 阴差阳错成为皇帝,刘宏最后是如何死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朝,刘宏

    中平六年四月十一日,即公元189年5月13日,汉灵帝刘宏驾崩,共在位21年,终年33岁。东汉第十一位皇帝折腾了一辈子,总算被自己的荒淫无度掏空身体,精力衰竭而亡。对于汉灵帝的死因,史书上描写得十分简略,只用驾崩两字就概括,既没有阐明是病死,也没有说是因为纵欲过度,不加以调理以致逝世。但从汉灵帝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