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三国历史上连卧龙诸葛亮都推崇的名人是谁?

揭秘:三国历史上连卧龙诸葛亮都推崇的名人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008 更新时间:2024/1/8 11:30:45

提起诸葛亮,在中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存世不多的作品《出师表》、《诫子书》等都是影响世人的名篇。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君主三顾茅庐邀请出山救民于水火的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未出茅庐就能够预测天下大势并能按照他的意愿改造整个世界的人。在他的身上,有着太多太多的神话与传说,并被后人冠以“智圣”的封号。然而,即使是诸葛亮这样的传奇人物,也曾有十分钦佩的人。那么,这些被诸葛亮钦佩的人都有谁呢?

诸葛亮曾说过:“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他所赞的这位“子初”便是当世名臣刘巴。刘巴,字子初,荆州零陵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刘曜,曾任苍梧太守。父刘祥,曾任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刘巴因为战乱曾百般避祸,最终流落益州。当时,刘璋邀请刘备同守西川,刘巴极力阻拦,刘璋未从后,他闭门不出。而刘备也曾数次想延揽他为幕僚,刘巴却因为“家庭出身”而瞧不起刘备,始终不肯为刘备服务。就是这样,最终在成都城破之时,刘巴最终以“囚徒”的身份而成为刘备的座上宾。

虽然做了刘备的臣子,但刘巴心中似乎总有一股怨气。张飞因为羡慕刘巴的才学,想和刘备结交,但刘巴却百般讥讽让两人的关系势同水火。刘备也曾因为刘巴的脾性想“弃用”他,但诸葛亮对刘巴是百般推崇。刘备对诸葛亮说:“刘巴这个人才智超人,如果无人替代,那么就用他,如果有人替代,那么就不必用他了。”但诸葛亮回答刘备说:“刘备的聪明才智和治国策略远远超过我。”最终,刘备彻底消除了弃用刘巴的想法。那么,被诸葛亮百般推崇的刘巴究竟有何值得让人称颂的地方呢?原来,刘备入住益州后,刘巴先后被授以尚书、尚书令等职,蜀汉的所有文诰策命都出自他的笔下。而蜀汉的律法“蜀科”也是刘巴、诸葛亮、法正李严伊籍的杰作。当然,刘巴最大的贡献并非在此,《三国志》曾记载刘备占领益州后,国库空虚。刘巴献策铸钱、统一物价,实行公卖制度,就这样,顺利帮助刘备平抑了物价,稳定了经济。

不过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天妒英才”的厄运总是在历史上不断重演。刘备称帝的第二年,刘巴病逝,年仅三十九岁,真可谓是天妒英才,一位被诸葛亮百般推崇的高士的生命就这样落下了帷幕。当然,不仅仅是“英年早逝”的刘巴被诸葛亮所推崇,还有一位“英年早逝”的能臣同样被诸葛亮所推崇,并且在他死后曾让诸葛亮发出感叹道:“假如法孝直还在世的话,夷陵之战必定不会失败呀。”那么,这位法孝直又是谁呢?

法正,字孝直,扶风郡人。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初为刘璋部下,刘备入蜀时归于刘备帐下,屡献奇策,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第二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让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他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依附刘备仅仅数年,但是他却为蜀汉帝国的开创立下汗马功劳,他善于奇谋,曾被陈寿比作魏国的郭嘉程昱。在军事战略上,刘备对法正言听计从,法正是刘备夺取汉中、稳定益州的第一谋士。然而就是因为法正的短命,让刘备在发动夷陵之战时没有能独当一面的谋臣,方才遭受大败,以至于诸葛亮无比伤感,为法正的早逝哀叹不已。

还有一位被诸葛亮推崇和钦佩的人也曾载入史册,但是他的下场不是“天妒英才”,也不是名垂千古。他因为自己的恃才傲物最终惹恼了一向推崇他的诸葛亮,终至被贬为平民。他就是廖立

廖立,字公渊,荆州武陵郡临沅县人。因为才名在尚未出仕时就被诸葛亮称赞为能与庞统齐名的人物。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曾被水镜先生司马微认为“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而诸葛亮认为廖立能与庞统相当,其意实际上是认为廖立能与自己才堪匹配。果不其然,廖立在刘备时期历任长沙太守、长水校尉、侍中。但是在刘备去世后,廖立认为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顶替李严,担当诸葛亮的副手。可事实并未能如他所愿,因为被封为闲职而不满,又因贬低蜀国政策和要员而惹怒诸葛亮,最终被流放汶山,落寞而死。

诸葛亮推崇的当时俊杰还有很多,比如凤雏庞统,“马氏五常”的马谡。但在笔者看来,刘巴、法正和廖立是最具代表性的,诸葛亮从对刘巴极力保举,以及对法正的无比怀念,到对廖立的弃之不用。从中或可窥见他为人品格以及治国方略。

标签: 三国诸葛亮法正

更多文章

  • 明末忠臣黄得功:农民工出身的南明四镇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末,忠臣,南明,

    明末,想找个适合正面宣传报道的人,比找雷锋都难。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黄得功,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黄得功(1594-1645),字虎山。《明史》认为黄得功是开原卫人,《石匮书后集》认为他是顺天人,《明季南略》拿他当凤阳灵璧县人。至于他到底是哪里人,没个准,实在要较真,自己扔硬

  • 宸妃海兰珠是清初第一宠妃 却在33岁就早早殒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宸妃,海兰珠,清朝

    宸妃海兰珠的到来,庄妃布木布泰原本是很高兴的,当初也是她在皇太极面前力主的。很显然,凤凰楼下高台五宫的五大福晋中,她们亲姑侄就占了三位,后宫还不就是科尔沁博尔济锦氏蒙古格格的天下?谁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宸妃海兰珠竟夺去了皇太极的全部爱恋。每当高台五宫的后妃们凝目风凰楼,等待着随驾侍

  • 慈禧最害怕的事:怕死后被人知晓“守宫砂”已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慈禧

    慈安皇太后死了,慈禧最终登上了权利的高峰,能够肆无忌惮地以皇帝的名义颁旨,在圆明园的清漪园原址之上修建颐和园,同时增葺西苑为本人吃苦之用。就清王朝当时的经济实力而言,建造这么一个在康乾盛世之时看来缺乏一提的园林,曾经非常费劲了。但国度的动乱不安,经费的严重缺乏,并没有阻止慈禧一味吃苦的念头。她在下旨

  • 张丽华虽出生寒门却做事得体大方的倾国后庭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丽华,南北朝

    今天我们要说的古代女子名叫张丽华。张丽华是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宠妃,陈后主的贴身秘书。跟那些出生就带着富贵之气的妃子相比,张丽华的出身比较寒酸,其父兄以织席为生。张丽华很小就初召入宫中 当一名宫女,因其貌美聪慧,后被陈后主封为贵妃。太建二年(569年)陈叔宝立为太子,年仅十岁的张丽华入宫,充当太子宫龚良

  • 解密:道家创始人老子为何会苛刻的批评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孔子,老子,道家,

    道家学派和儒家学派在战国之后一直彼此攻击,于是有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可是,大都数的学者都认为,儒学思想中,有一部分的思想是来源自道家的思想。而孔子本人,也确实曾经向老子问道。那么,在孔子向老子求学的时候,作为老师的老子,对这位名满天下,号称博学的孔丘,有什么特别的教诲呢?孔子既见老子,老子告曰

  • 历史上踏着手足骨肉的鲜血登上皇位的十大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拓跋嗣,王延钧,刘晟,宋太宗,赵光义,李世民,杨广,胡亥,刘聪

    说起杀兄夺嫡的篡位皇帝,人们就会想起刀光剑影的唐朝玄武门事变。其实,纵观二千多年来的中国帝王史,杀兄夺嫡的篡位皇帝何止李世民一人。千百年来,父子反目的大戏轮番上演,兄弟成仇的故事俯首可拾。“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道是,自古皇宫之内无亲情,一部二千多年的中国帝王史,就像一

  • 解密:落寞英雄光绪一生唯一一次大笑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光绪,皇帝,笑,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生病卧床。这时慈禧也生病了。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指慈禧)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不料这段日记被李莲英获悉,他立即报告了慈禧,说:“皇上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慈禧听了,恨恨地说:“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 秦赵番吾之战的相关人物:赵国最后的名将李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番吾之战,李牧,秦军,

    李牧,(前?—前229)战国末年赵国的良将。李牧曾经久居赵国北边代、雁门,防备匈奴。他有自行置吏的方便,税收都归幕府,为士卒的费用。每天杀几头牛飨战士,练习骑马射箭。他制订约束说:“匈奴入边来劫掠,赶快将畜产收入堡垒,有敢于捕虏匈奴的人斩首!”匈奴每次入侵,皆防守严密,而不敢战。这样连续几年,赵王责

  • 揭秘乾隆皇后遗体至今不腐之谜!面目如生令人惊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乾隆,孝贤纯皇后

    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历经了这么上百年的遗体竟然面目如生!她就是孝仪纯皇后——乾隆帝妃嫔、嘉庆帝生母。她的遗体到底为什么能历经这么久还不腐?孝仪纯皇后遗体经久不腐之谜直到现代还没有办法给出科学解释,每每谈起总使人惊叹不已。一起来看看吧。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本是汉族人,以宫女的身份进入皇

  • 溥仪:最后一个皇帝 容貌出色却被癌症折磨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溥仪,慈禧,光绪

    溥仪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他一生坎坷,在61岁的时候离开了人世,夺取他生命的是疾病,这个疾病很厉害,是癌症并发尿毒症,这在当时根本无法被治愈,于是溥仪就这么离开了人世。溥仪的本命叫爱新觉罗·溥仪,他曾经是清朝的一个皇帝,但是他在位的时间还没多长时间就被迫退位了,他的命运也和中国当时的情况一样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