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东坡是陶渊明“死忠粉” :曾作无数篇模仿作品

苏东坡是陶渊明“死忠粉” :曾作无数篇模仿作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844 更新时间:2024/1/8 2:10:27

南朝诗人大多穿着华贵的衣服,游走在园林亭台,在胭脂气味里,听着琴瑟悠扬、笙箫吹断。但有一个诗人,穿着粗服布鞋,漫步在田野垄埂,在菊花清香里,看着炊烟升起、麦浪千重。最大的乐趣是喝酒,不醉倒不停杯。

生前,天下人只知道他有骨气;死后,他写的诗名气越来越大,成超一流的诗人。千古大才子苏东坡也是他的“死忠粉”,有无数篇模仿作品。

他就是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死在宋初,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东晋,所以一般称他为东晋诗人。他是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是大名鼎鼎的陶侃。小时候家境还不错,但到8岁时,父亲去世,渐渐穷困。

20岁开始走进仕途,他的领导有桓玄刘裕,两个人都登基称帝,他如果跟在后面好好混也会出人头地。但他终究不是当官的料,在哪里都做不长,不停地跳槽。到了405年,他40岁左右,浮沉官场20年,越混越惨,最后一次出来做官,任彭泽县令。

一天,上级派督邮下来检查工作。这些人都是吃拿卡要惯了的,每次回去满载而归。一到彭泽县,就让人通知陶渊明,穿好官服、备好礼品,否则等着吃苦头。陶渊明忍无可忍,留下了千古名言:“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随即交出官印,飘然回乡种田去了,离他上任才过了8个月。

稍稍插播一下:这一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普通解释是:陶渊明做“县长”的月薪是五斗米,他不能为了这点可怜的工资向小人屈服。

但也有其他解释,只说一种。有人考证出:东晋地方官的俸禄含米和钱,如果全部折合成米,一年大概是四百斛,即四千斗。月薪绝不可能是“五斗米”,日薪也超过十斗。同时考证出:南朝士大夫的食量,大概每月五斗米(折合现在大概是16斤)左右。所以陶渊明的意思是说:我一个月有了五斗米就能吃饱,其他可有可无。我回家种田也能赚到五斗米,何必当官受气呢?

随即,写下了著名的辞职报告《归去来兮辞》,大意是:田园那么美,还是回去吧。

他回到浔阳后,过了3年,他家失火,房子全烧了,被迫搬家,生活的困难进一步加剧。又过了3年,朝廷下诏让他复出,职务是著作佐郎,陶渊明说身体不好,委婉拒绝。直到去世,再没有回到官场。

427年,也就是文帝除掉三个顾命大臣的第二年,刚刚调到江州做刺史的檀道济听说他的名声来拜望,这时陶渊明已经病重,卧床多日,穷得没有饭吃。

桓道济对他说:贤明的人处世,如果天下无道就归隐山林,如果天下有道就出世为官。现在天下昌明,你何必自苦到这种地步呢?

陶渊明答:我哪敢说自己是贤人。

桓道济赠送给他肉,陶渊明没有收下,同年,病逝。

他为人特点是真性情

陶渊明为人最大的特点是:真性情、不做作。

他一生离不开的是酒,无论贵贱来做客,他只要有酒,就拿出来一起喝。如果他先喝醉了,就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意思是我喝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

一次他在酿酒,一个当官的来看他。陶渊明顺手取下头上葛巾滤酒,滤完之后,仍然把葛巾罩在头上,然后接待他。

陶渊明有一张琴,不仅破破烂烂,还没有琴弦。但每到饮酒聚会的时候,他就拿出来,一边喝酒,一边做出弹琴模样,陶醉其间,自得其乐。周围的人都击节附和,似有琴声。

他的朋友当中,有三个名人。

第一个是高僧慧远,他当时在浔阳庐山,不管什么达官贵人,送人不过东林寺前的虎溪。传说有一次,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来拜访他,三人谈得非常投机。慧远送别时,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突然听到山中似有虎啸声起,慧能一惊,原来已经越过虎溪界限了,三人相视大笑。后人就在他们分手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三笑亭”。

第二个是王弘。他做江州刺史的时候,一直想去拜访陶渊明,但又担心陶渊明不肯见,想出一个办法。

他打听到陶渊明一天要去庐山,让手下带着酒菜半路上等候。两个人相遇后,就在路边的亭子里喝酒,喝到微醉时,王弘才出来相见,开开心心聊了一天,王弘又邀请他去官府做客,陶渊明也不推辞。

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酒喝,采了一把菊花闲坐。过了一会,看到一个穿白衣服的人过来,知道是王弘给他送酒来了。两个人当即畅饮,大醉而归。

第三个是大才子颜延之。他们前后有两次来往,都在陶渊明弃官以后。

第一次在东晋末年,颜延之30岁出头。他在浔阳做官,来往密切,约有一年。第二次已到了刘裕晚年,颜延之被贬为始安(今广西桂林)太守,中途经过浔阳,两人交谈了很多天,天天喝酒,每喝必醉。临走时,颜延之留下了2万钱给他,陶渊明把钱全部送到酒家,便于以后去拿酒。

颜延之被召回京城后不久,陶渊明去世。颜延之非常悲痛,为他写了《陶征士诔并序》。

他的诗别人都学不来

中学课本里有篇《桃花源记》,那是陶渊明做的一个宁静温馨的梦。士大夫看不起的农村生活,在他心中是真正的桃花源。在如水的行文里,轻快愉悦、安逸祥和,心灵得到了彻底的静化。

在他之前,诗歌多是说教、玄言、宫廷、游仙等为题材,他开辟了一个新领域:田园诗。

他的《归田园居其一》中几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农村画面是如此的恬静幽美、清新喜人。

《饮酒》中的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是闲逸而自在,山是静穆而高远,人和自然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他的散文也一样,情真意切,优美自然,比如《归去来兮辞》的第一段: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超评价陶渊明时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他的诗在当时不太被重视,南朝一个诗评家叫钟嵘,评论汉至梁的100多名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陶渊明只列为中品,陆机、潘岳等列为上品。到了唐宋以后,陶渊明的地位渐渐高不可攀。

他的诗文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宋代苏东坡的评价是:“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

后世像江淹、苏东坡都模仿他的诗,可是经专家鉴定:外表像,神韵不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都没有陶渊明的真实。陶渊明是真的不想做官了,真的喜欢农村生活,而后代的人身里山林、心在庙堂,所以最多只能成“高仿”,与正品总是有那么一点点差距,无法弥补。

标签: 苏轼陶渊明晋朝

更多文章

  • 长平公主悲惨的最后结局:死时尚有五个月的身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长平公主,崇祯,明朝,

    “汝何故生我家”这句中国历史上惨痛的名言,是崇祯皇帝说给长平公主的。1644年本来应该是长平公主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年。这一年公主十五岁,正值豆蔻华年。史载她“喜诗文,善针饪”,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女子。皇帝已经为她选定了翩翩佳公子都尉周世显为驸马,可惜天翻地覆的局势让婚礼一推再推。农民军攻占北京城的

  • 古代皇帝究竟怎么吃饭 揭秘皇帝吃饭的御膳流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皇帝,吃饭

    皇帝贵尊人间天子,穿的是龙袍,住的地方是金鸾宝殿,行以辇代步。食,自然也不同寻常。皇帝如何吃饭,是不是如普通人家那般,一家老小围坐一桌?吃的是不是山珍海味、满汉全席?这个问题在过去是皇家机密,秘不示人。皇帝怎么吃饭,各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的吃法。饭菜的丰盛程度和搭配方法,也因皇帝们口味和喜欢的不同而有异

  • 著名反贼之弟宇文士及为何深受隋唐四代皇帝器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宇文士及,名将,反贼,

    唐太宗一代雄主,虽然经历过不光彩的玄武门之变,但是继位之后的他对大唐,对中国历史都是有贡献的,所以总体来说,他还是一个不错的甚至可以说是极好的君王。不过再好的君王,也都有敢于,乐于去拍马逢迎的臣子。这个臣子或许并没有太多的实干才能,但是他会判断形势,也特别会揣摩君王的心思,尤其是皮厚,是典型的官场老

  • 历史上的“华妃”:为人和蔼 四个儿女全部幼年夭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妃,年妃,年羹尧,

    年贵妃的父亲是湖广巡抚、后加太傅、一等公的年遐龄。她的哥哥则是大名鼎鼎、战功卓著的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年羹尧。年氏于康熙五十年,由康熙皇帝指婚为当时的雍亲王胤禛为侧福晋,并于四年后为胤禛生下一个女儿。在之后的康熙五十九年五月和康熙六十年十月,年氏先后为雍亲王胤禛生下第七子福宜和第八子福惠。雍正即位当

  • 揭秘:三国名将赵云被饭桶将军击败抑郁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赵云,五虎将

    在赵云辉煌的一生中有一个挺没有面子的结局,因吃了败仗,而被贬官,然后抑郁而死。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223年,任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225年,又随诸葛亮驻汉中。后与邓芝拒曹真,失利于箕谷,贬为镇军将军,退回汉中,病卒。相对于三国男神赵云来说,这位打败了他的曹真名气会小不少,也没有多少人会喜

  • 解密:晏子为何谢绝成为自己国君齐景公的女婿?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晏子,齐景公,相国,

    如果要从春秋时期齐国君臣中排出一对最佳搭档的话,那么非齐景公和晏子莫属。古代文献《晏子春秋》中,记载了很多关于他们君臣二人的奇闻异事,但最令人对晏子刮目相看的,还是晏子谢绝当齐景公女婿一事。说来也巧,齐景公是一位相当糊涂且十分爱玩的国君,而晏子却是一位心思异常缜密、机智灵敏的大臣,君臣二人在性格上的

  • 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朱棣,皇帝

    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王朝不同,明朝的皇帝中,亲自指挥甚至亲临战阵次数最多的,不是开国君主,而是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尽管出身于草莽,崛起于行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击败劲敌陈友谅之后,不再亲临战阵,甚至不再御驾亲征直接行使战场指挥权。有意思的是,他的儿子朱棣生于帝王之家,长于安乐年代,却十分热衷于战

  • 为何说北宋名相寇准不学无术?四起四落凄凉客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宰相,寇准

    在历史上,北宋名相寇准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小人不待见他,君子也不喜欢他,这是怎么回事呢?对此,他的朋友张咏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秘密。起先,张咏在成都,听说寇准当了宰相,曾对自己的僚属感慨地说:“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后来寇准被贬为陕州知州,张咏回朝经此路过,寇准热情款待,临别时,寇准送他到郊

  • 一代明君宋太祖为何要怒责宋白 宋白做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太祖

    宋太祖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个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的人,更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可以说对于很多事情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认识,想要欺骗一个这样的君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宋太祖属下的臣子们都忌惮宋太祖,很多事情都不敢做的出格,《宋太祖怒责宋白》就讲述了宋太祖如何责备妄图贪污受贿的宋白,使其改过的故事。《宋太祖

  • 王阳明为何被称为圣人?一代圣人王阳明的处世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阳明,

    王阳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曾国藩曾这样评价他:“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他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思想,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在他看来,人活于世,烦恼苦闷皆由心生,而他提出的处世五法则是引导众人以心之力抵御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