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

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288 更新时间:2024/2/12 3:54:07

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王朝不同,明朝的皇帝中,亲自指挥甚至亲临战阵次数最多的,不是开国君主,而是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尽管出身于草莽,崛起于行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击败劲敌陈友谅之后,不再亲临战阵,甚至不再御驾亲征直接行使战场指挥权。有意思的是,他的儿子朱棣生于帝王之家,长于安乐年代,却十分热衷于战争,不仅亲临矢石夺取帝位,而且五次亲征大漠,最终死于征途。

朱棣对战争的痴迷和对军旅生涯的热爱,是明朝的皇帝中绝无仅有的,而他的经历更像是一位罗马帝国的将军皇帝,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端坐朝堂的中国天子。朱棣以镇守一地的藩王起兵,四年而夺取帝位,此后南征安南,北讨大漠,屡下西洋,“此明一代之侈言国威者无不归功于永乐之世”。

朱棣的辉煌武功载之史册,这里不必细说,需要讨论的则是一个大家常常忽略的问题,如此能征善战的朱棣,他打仗的本领究竟是谁教的?虽然史无明言,但是根据其经历仔细探求,朱棣的军事导师,应该是父亲朱元璋、岳父徐达和头号谋士姚广孝。即使《明史》上说,成祖朱棣“智勇有大略”,但是这种皇帝天纵奇才、英明神武的套话只能信一半疑一半,人还是需要老师来蒙领进门的。

朱元璋给太子和诸位皇子们选的文化课老师是名儒宋濂,政务老师是左丞相李善长,这两个都是长居京城的,就算不能事事躬亲,也可以履行教导职责。但是,朱元璋给太子和皇子们配的军事老师就不太靠谱了,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冯胜、廖永忠等一班武将兼东宫官员,这些将领在洪武朝前期纷纷领兵在外,后期不是早亡就是被清洗,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和机会能够教授军事课程。那么皇子们的军事启蒙老师是谁呢?其实是皇帝朱元璋本人。

朱元璋在郭子兴起义军中从小兵做起,自己武功出众,既当过冲锋在前的小卒,又当过小头领、中头领和大头领,有极为丰富的战争经验;不仅勇敢,而且熟悉底层士兵和中层军官的心态,既能凭着情感带动人,又能靠着权利激励人。朱元璋把自己“善战”而“知兵”的本领潜移默化地向王子们传授,并多次组织军事演习让王子们操练。洪武八年十月,皇太子朱标、秦王、晋王、燕王、吴王、楚王等年长诸王在中都凤阳第一次进行军事演习,现场操练。此时,排行第四的燕王朱棣大约15岁。对于在战火中出生的年长诸王来说,战场对他们并不陌生,但是亲自指挥调动军队还需要锻炼学习。

洪武九年十月,秦王、晋王、燕王、吴王、楚王、齐王在凤阳再次操练军队。洪武十年春天,朱元璋将自己的亲军卫队“羽林军”及一部分卫所军兵划拨给排行第二秦王、第三晋王和第四燕王,增加三个王府的护卫军数量。

面对着几个20来岁的大儿子们,朱元璋还处在年富力强的阶段,精力和时间都很充足,不仅将练兵的方法传授给儿子们,而且还把自己身边的亲兵交给他们,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军事才能传递下去。太子、秦王、晋王、燕王以及略小一点的谷王、宁王、安王、辽王都能亲自领兵出征,足见明朝初期皇室军事教育的成功。

对于燕王来说,此后能够以王爷甚至皇帝的身份,吃苦耐劳、顽强彪悍,亲临战争第一线,甚至是直接与敌人正面格斗,并且能够将一大批中下级军官团结在自己身边,屡战不退、败而不乱,与青少年时期父亲朱元璋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洪武九年,朱元璋将14岁的徐达长女许配给16岁的燕王朱棣,册封为燕王妃。历代王朝建立之初,皇室与功臣联姻是常见现象,这种将国家公共事务与精英私人关系相结合的模式,直到现代社会仍然屡见不鲜。

朱元璋将帝国头号猛将常遇春的长女许配给太子朱标,此后,冯胜、蓝玉、常茂、常升等常遇春系将领先后执掌帝国主力部队;将蒙元残余势力的领袖、仍然威胁帝国西北部的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的妹妹许配给二子秦王朱樉,让镇守西安的秦王重点做“统战”工作;而将大明帝国最有威望的徐达之女许配给燕王,则有深远的政治考虑。徐达是朱元璋的同乡,是最早追随朱元璋参加起义的一批人,是朱元璋翦灭群雄、定鼎天下的头号功臣,而且是朱元璋嫡系部队——淮西军事集团的首领。

标签: 明朝朱棣皇帝

更多文章

  • 为何说北宋名相寇准不学无术?四起四落凄凉客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宰相,寇准

    在历史上,北宋名相寇准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小人不待见他,君子也不喜欢他,这是怎么回事呢?对此,他的朋友张咏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秘密。起先,张咏在成都,听说寇准当了宰相,曾对自己的僚属感慨地说:“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后来寇准被贬为陕州知州,张咏回朝经此路过,寇准热情款待,临别时,寇准送他到郊

  • 一代明君宋太祖为何要怒责宋白 宋白做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太祖

    宋太祖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个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的人,更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可以说对于很多事情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认识,想要欺骗一个这样的君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宋太祖属下的臣子们都忌惮宋太祖,很多事情都不敢做的出格,《宋太祖怒责宋白》就讲述了宋太祖如何责备妄图贪污受贿的宋白,使其改过的故事。《宋太祖

  • 王阳明为何被称为圣人?一代圣人王阳明的处世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阳明,

    王阳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曾国藩曾这样评价他:“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他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思想,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在他看来,人活于世,烦恼苦闷皆由心生,而他提出的处世五法则是引导众人以心之力抵御外界

  • 五代十国前蜀后主王衍的生平及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王建,王衍,严凝月

    前蜀后主王衍生平立为太子王衍的父亲王建共生十一子,分别是卫王王宗仁、简王王元膺,赵王王宗纪,豳王王宗辂,韩王王宗智,莒王王宗特,信王王宗杰,鲁王王宗鼎,兴王王宗泽,薛王王宗平和王衍,王衍在王建诸子中排行最小。王衍初封郑王,因其母徐氏得宠而被立为皇太子。开设崇贤府,设置官属,后来更名天策府。王衍长得方

  • 年少继位前蜀后主王衍如何败光一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建,王衍,严凝月

    说起王衍,不得不交待他老爹王建。王建,字光图,许州舞阳人。此人隆眉广面,状貌不俗。但王建年少时是个远近有名的无赖之徒,以杀牛、偷驴、贩私盐为生(很像黄巢,不过规模不如黄巢大,文化修养方面更比不上这个给唐王朝致命打击的强盗头子),当时,邻居都送给王建这位“混混”一个绰号:“贼王八”,可见当时他是多么地

  • 明成祖生母是谁 朱棣为何大修大报恩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朱元璋,马皇后

    2008年,南京的大报恩寺地宫被打开,揭开尘封的地宫大门,惊人的发现展现在世人面前,地宫中发现世界唯一一粒“佛顶真骨”。未毁前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高达78.2米,琉璃烧制通身,塔内外常置长明灯。堪比皇宫奢华的大报恩寺隐藏着明初惊天秘密,此秘密与明成祖攫取大统密切相关。朱棣父亲朱元璋在投奔郭子兴时,表现

  • 刘邦和王莽 天生自带不要脸天赋的帝王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王莽

    相传事业要想成功,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我是相信这个道理的,尤其是在中国这个不大讲道理的国家,不要脸———据说正属情商的一种———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不要脸是一种天分但不要脸是一种天分,未必每个人都具备。这种天分必须细心呵护,否则真叫暴殄天物。这方面,王莽就是一个典型的败家子。我认为王莽具备和刘邦一样的

  • 武圣关羽有多大的威慑力?雄主曹操一生独惧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曹操,关羽

    小时最喜长辈说三国,但逢讲到关羽走麦城,跌下了绊马索,总会平添了忧伤。又闻头颅送至曹营,曹操开匣视之,见关公面如平日,笑曰:“云将军别来无恙!”言未讫,只见关羽口开目动,瞪了曹操一眼,操惊倒。忽然又觉解气。后来也看了《三国演义》,大概知道了蜀臣头上隐隐的神明光环,如有“死诸葛吓走生仲达”,而起前这出

  • 卫子夫传奇的一生 从出生歌姬到晋升皇后再到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卫子夫

    卫子夫,西汉河东人氏。汉武帝刘彻第二任皇后。她出身歌妓,却机缘巧合成为皇后,最后被诬陷自杀卫子夫出身卑贱,早年为为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建元二年,汉武帝刘彻去霸上祭祖。回宫路上一时兴起,前往姐姐平阳公主府上玩乐。平阳公主为讨这个皇帝弟弟欢心,便找来一帮府中歌女服侍。不过都不对武帝胃口,直到吃饭时,卫子夫

  • 李世民竟是乱伦的始作俑者 娶弟媳、后妈、儿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

    在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中,汉朝和唐朝被后人当作两个顶峰。国势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所谓“汉唐盛世”。所以,我们把自己称为“汉人”,国外华人把自己聚居的地方命名为“唐人街”,都是这种心理的折射。可是,还有一个不太光彩的说法,叫做“脏唐臭汉”。这个词语,主要说的是唐朝、汉朝皇帝的私生活比较混乱。具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