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文帝立储疑云:杨广真的好于原太子杨勇?

隋文帝立储疑云:杨广真的好于原太子杨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441 更新时间:2024/2/27 7:32:01

由于独孤皇后的挑拨,宰相高熲被隋文帝革职为民,这使得太子失去了一把巨大的保护伞。改立太子的机会终于到了。可是,太子杨勇虽然不讨父母喜欢,但毕竟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废黜的事情会如何进行呢?可以说隋文帝找到了太子的各种罪状,但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当隋文帝把自己改立太子的想法公之于众的时候,得到的回应却很让他吃惊。

高被革职,太子的保护伞没有了。朝中认识高度一致了,废太子势在必行,这时小人物姬威起了大作用。开皇二十年,杨广下命令,“东宫过失,主上皆知之矣,已奉密诏,定当废立;君能告之,则大富贵。”你如果能挑头,富贵就唾手可得。姬威马上举报太子图谋不轨了。这时隋文帝在避暑,赶回大兴城,上朝问大臣,“我新还京师,应开怀欢乐,不知何意翻然愁苦”。

网络配图

他这样问其实是因为这几年,他天天听独孤皇后讲太子坏话,他就认为太子不才是朝中共识了。他这样问是给朝臣一个表达的机会。如果说出太子劣迹,就直接废掉太子。可是,好多是假象朝臣不知道。大臣没直接感受,愣了,皇帝表达什么他不知道。牛弘说话了,“臣等不称职,故至尊忧劳”。隋文帝不需要这样的回答,直接对东宫官员发话,“仁寿宫此去不远,而令我每还京师,严备仗卫,如入敌国。我为下利,不解衣卧,昨夜欲近厕,故在后房恐有警急,还移就前殿,岂非尔辈欲坏我国家邪?”。

我每次回来,如临大敌,你们难道不知道我为什么紧张吗?我本住后殿,我觉得不如前殿安全,我不敢解衣服睡觉,说完拿下这些东宫官员。让杨素宣布太子的罪状。他宣布,刘居士纠集一些人为非作歹,我请太子缉拿他的手下,太子吼叫,不是被你们捉拿了吗?还要什么人呀?跟我有什么关系呀?这不是违抗吗?他还亲口说过,我父亲当年多危险呀,不是长子跟着,当了皇帝就把我当成了眼中钉哪。这不是怨恨吗?说了这两罪状,大臣想这也不是大事呀。隋文帝也觉得这样说不太对劲。

网络配图

他就自己补充,不孝,皇后也劝我废掉他,我考虑是嫡长子,一直希望他从善,没想到越来越不象话,四大罪状:一是指着皇后侍女说这以后都是我的,这不是不孝吗?我疑心他毒死了元氏,分明威胁了;三是与云氏在外边生了儿子,我们不计较,没想到他们认为我们不怀好意,与我们离心离德;四是云氏,肯定跟别人也不检点,就算这个是他生的,龙生龙,这样的母亲生的,如果将来成了正统,不能忍受。想来想去,负责起见,另立太子,大家同意吗?左右一听,更糊涂了。这样的琐事不登大雅之堂,太没水平了,这样废太子,也太轻率了。大臣们沉默着,元旻说话了,“废立太子,诏旨若行,后悔无及,谗言罔极,惟陛下察之”。建议三思而后行,免得后悔无及。大臣们并不支持呀,相当怀疑甚至反对呀。隋文帝也意识到自己想简单了。他还以为是所有人都反对太子,巴下高就够了。现在看,远远复杂多了,大臣们并没有认识到太子的过失,甚至公开支持太子。

大臣们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认同此事,甚至还有人公然反对。这其实暴露出隋文帝此前得到的情报有很多误差,理应重新评估才是。那么隋文帝会怎么做呢?

这时,隋文帝可以两种选择:重新评估,再考虑一下是不是偏听了;既然做了做到底。他选了第二种,他对太子有长期积累的不满,与太子的矛盾公开化了,不如索性废掉。就得解决两个问题,怎么让大臣了解太子过错,让了解的人揭发吧,还得靠姬威,内部人了解情况。不能只讲琐事,家庭过结不行,得讲对大臣造成什么危害。姬威说了,他曾说,当了皇帝到处修离宫别馆,谁进谏,我就宰掉,就不害人不怕死。这不是昏君吗?还说,太子请人算卦,说陛下活不过开皇十八年,天天算日子,这样的不孝,谁能忍受呀?隋文帝说了,“谁非父母生,乃至于此,我有旧使妇女,令看东宫。奏云:‘勿令广平王至皇太子处。东宫憎妇,亦广平王教之。’”我是忍痛割爱,为国除奸呀。一唱一和,反正至少算是交待一点了。第二个问题,元旻的公开支持,这是最高武官的支持,左卫大将军呀。如果他这儿出问题,甚至会引发兵变。杨素来负责了。没几天,司法部门向元昱发难了,与太子有不正当的交往。这时元旻还正宿卫呢,拿下来了。解决得干净。杀一儆百了。压服了朝廷。两步走完了,太子的罪状还不明,还得有明确的事件,才显得名正言顺。

网络配图

从隋文帝的态度上来看,他已经是铁了心一定要废黜太子。但是尽管如此,他也意识到太子罪状还不足以服人。那么到底要怎样的罪状才能搞垮一代太子呢?隋文帝又会让谁去罗织这些罪状?

让杨素找罪状,难事得他办。杨素彻查东宫,搜寻证据。结果是真搜出了两件新玩意。一是几千根槐树棍,好几斛艾绒。太子的这些东西让人纳闷。两种东西有什么用?当时的人都知道是点火用的,古人用燧石划出火星,用艾绒引火,再用槐树棍当成火把。太子囤积这些东西是偶发事件,几天前,他回到东宫,路上看到一根老槐树,他没见过什么生活,觉得好奇,问这树还能有用吗?左右说点火有用,太子说弄回去吧,砍成木棍,分给卫士点火吧。破成木棍,还没来得及分下去,隋文帝发难了,只得囤积下来了,被杨素发现了。杨素觉得新鲜有文章可做,找来姬威,问他。姬威是叛徒,比任何人都希望太子倒霉,说这是与造反有关的事,还有一千多匹马呢,想在夜里去包围仁寿宫,想把皇帝困死在宫中。杨素马上去对质了。太子也生气了,我贵为太子,这也是造反?你家不是养着一万多马,不也是?不过,这些作为证据呈给了隋文帝,抹黑完成了,只差最后的摊牌了。

有了谋反的嫌疑,杨勇这个太子也就再难当下去了。那么对于太子杨勇,隋文帝会如何处理呢?一直躲在背后的晋王杨广,又将因此获得怎样的利益呢?

网络配图

开皇十十年十月九日,召见太子。皇帝正装,士兵间是百官与皇亲国戚。废太子是国事与家事,双方代表都来了。让宣读诏书:“皇太子勇,地则居长,情所钟爱初登大位,即建春宫,冀德业日新,隆兹负荷。而性识庸暗,仁孝无闻,昵近小人,委任奸佞,前后愆衅,难以具纪。但百姓者,天之百姓,朕恭天命,属当安育,虽欲爱子,实畏上灵,岂敢以不肖之子而乱天下。勇及其男女为王、公主者,并可废为庶人。”

太子一定要选一个好人,可是当今太子不仁不孝,我为天下百姓考虑不得不割恩正法,杨勇及儿女被废为庶人。我废你也不得已。杨勇本以为要杀了,现在甚至有幸福感,赶紧连连磕头,怎么会怪您呢。就这样,二十年太子就是浮云了。杨广笑了,一个月后,十一月初三,杨广被册为皇太子,十年久的太子储位之争尘埃落定了。杨广知道是太子不艰苦不谦虚得罪了隋文帝。他特地向隋文帝提出两项请求,一是降低礼服等级,二是从此后,东宫官员不再对太子称臣,都只对皇帝称臣。隋文帝太高兴了。大兴城当时是长安与大兴县,他请太子去大兴县,你住进去是沾这两字的兴气。

许多人会认为这事太错了,这是亡国根源。古人也这样想,像李世民说,“隋太子勇抚军监国,凡二十年,早有定分,杨素欺主罔上,贼害良民,使父子道灭,逆乱之源,自此开矣。”

网络配图

对吗?今天,我们评价,这是从结果推源头,不客观。客观看,一是有一定的合理性,杨勇与杨广比较一下,杨勇的二十年太子就是一个热衷享乐个性比较任性的人,是中人,有中人之资,是个一般人,杨广却是功勋卓著,少年老成,提前想几步的人,性格能力上都突出,隋文帝希望国家越走越好,希望更优秀的儿子接班,这有合理性;二是给政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人为制造了朝中的分裂,像高与杨素都是优秀的人才,造成了君子道消小人道长的政治局面,支持杨勇的人是正人,而让杨广当是不合政治传统的人,都是野心家投机分子,结果是小人得志了;三是开了家庭间儿子间的骨肉相残的局面,其他儿子也不满,会引发新的政治动荡,越来越多疑越来越冷血,骨肉相残马上就会开始了。

标签: 隋文帝立储疑云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因何放弃北伐匈奴修长城:战争的成本太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刚刚统一天下的秦军士气正旺,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然而,凯旋的秦军得到的命令却不是再接再厉,攻占漠北,而是转攻为守,30万大军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

  • 揭秘:秦始皇为何能够一统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

    导读:秦始皇是如何一统帝国的?战国六雄是如何一步一步被秦国馋食的?本期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秦国的一统天下之路。网络配图第一:因为秦国发展时没有被其他国家所关注。在建国之初,处在西戎之地的秦国是不受人关注的。各国都在进行侵略战争,今天少了这个国家,明天那个国家的领地又大了一点。但他们始终都没有注意到秦国

  • 揭秘:司马光为何要将这一女子置之死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司马光

    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67岁的北宋名臣司马光终于当上了宰相。司马宰相上台后,将一起陈年老案翻了出来,重新进行审理,审理的结果是,将案中原来已经释放回家的一名乡下女子改判死刑,并立即斩首示众。网络配图此时距案件发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7年。身为宰相的司马光与这名乡下女子有何仇怨,为何已经

  • 朱元璋为何杀印度和尚:认为他在辱自己无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

    俗话说“爱情无国界”,然而在明朝时期则是“文字狱无国界”。文字狱作为中国的一个土特产,在明朝进入高产期,很多规规矩矩的读书人因为一两个字,稀里糊涂就突然上了断头台。不仅连政府官员不能幸免,就连外国人都不能幸免,这其中就包括印度高僧释来复。说起文字狱,就不能不提朱元璋,明朝的文字狱之所以闹那么凶,和他

  • 清朝著名大贪官和珅的府邸叫什么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和珅

    和珅入仕是在乾隆三十四年,那时他参加了科举,但不幸名落孙山。三年之后,和珅22岁,他被授予了三等侍卫。后来没过多久,和珅在乾隆帝面前因展现才学而获得赏识,当了其仪仗队的侍从。从此,和珅开始了自己平步青云的为官之路。和珅在朝为官二十多年,深受乾隆皇帝的宠信,升官、封爵达到了五十多次,其中重要的官职就有

  • 难以置信!李唐皇帝竟是赵将李牧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牧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此诗说的是秦始皇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一举灭了六大诸侯国建立秦朝。但是在攻打赵国的时候却在赵将“李牧”身上吃了亏。关于李牧,人们都知道他是“战国四大名将”,是赵国的柱石,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后裔十分显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世家大族之一,其家族中不少宰相,甚至连李唐皇帝也是李牧的

  • 他是拯救汉族的千古一帝也是被辱骂多年的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千古一帝

    三国后期,司马家族取代曹氏集团建立了西晋,在经过八王之乱后,中原军事实力变得异常薄弱。各种原因搓合之下,北方、西域、中亚地区等各种外族,趁机入侵中原,是为“五胡乱华”。网络配图当时侵略中原的主要以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等外族为主,这些部落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在当时属于“野蛮人”,文明

  • 他因写诗受宠成状元 却为何因写错字差点砍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嘉庆

    嘉庆皇帝过生日,百官按照规矩都要上贺礼,这本来也没有没有什么,但是嘉庆对一份奇特的贺礼产生了兴趣。这份贺礼是从康熙和乾隆的御制诗中挑出了二百句组成一首长诗。康熙和乾隆都喜欢写诗,作品多,好的坏的都有。但是水平实在上有限。当时的人普遍认为康熙的诗还能算的上是中上等,但是乾隆嘛,除了养成乱涂乱画的毛病,

  • 如果秦始皇不死,那么刘邦项羽会是他的对手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

    其实回达这种假设的问题太多了,有时候也觉得没有意义,毕竟历史没有如果,也不可能假设,但是也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其实秦始皇不死刘邦项羽绝对不是秦始皇的对手,也没有作乱的可能,至于以后秦朝会不会灭亡,我们今天暂且不论,我们只谈一谈今天的问题,以下仅是个人看法而已。网络配图1、秦始皇不死,

  • 揭秘:史上唯一一个被做成"腊肉"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皇帝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辽国,国号为"契丹"。十年后,耶律阿保机病逝,他的次子耶律德光继承了皇位,也是辽国第二位皇帝。今天我们要讲述,就是耶律德光的事迹。耶律德光能征善战,深得他老爸耶律阿保机的信任,在二十岁的时候就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在南征幽州、西征吐谷浑、回鹘期间,战功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