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生涯最强一战是什么战役?让他一战封神

项羽生涯最强一战是什么战役?让他一战封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480 更新时间:2024/1/17 5:33:35

项羽生涯最强一战是什么战役,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战争中,以少胜多的例子不是没有,但像彭城之战这种3万人屠杀56万人的例子,那还真不好找。这可和赤壁之战那种大火攻心不同,这是3万人迎着56万大军硬上啊,不仅仅是战士勇猛,更是项羽的临场战术指挥得当。

关于此战,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觳(音鼓)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早上开始进攻,中午就将刘邦大军击溃,然后就是单方面的屠杀。用楚云飞的话说,就是五十多万头猪,他项羽三天也抓不完啊。

那么刘邦为何败得这么惨?

第一:乌合之众,军心不稳。

刘邦军团虽然号称五十六万,但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外来势力的融合,属于诸侯联军。

比如说军团中的河南王申阳、魏王魏豹、韩王郑昌等势力,他们在之前全部都是跟项羽混的,只是刘邦势大,才选择了归附。典型的墙头草,各自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大家心里想的就是出工不出力,面对项羽的进攻,全部都是畏首畏尾,生怕自己受了损失。而看到其他诸侯军队挨打,也是没多大心思救援,幸灾乐祸。各怀鬼胎的一群人聚在一起,没有统一的部属,各自为战,哪里能不败。项羽就是看到这一点,才敢以3万人直击刘邦大军。

就算是愿意听从刘邦调遣的这帮人,其实还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磨合时间太短。刘邦出了四川以后,便匆匆忙忙地征服各路诸侯王,所以这些人马都是临时加入到联军里来的。

他们彼此之间的磨合期太短了,这就造成了在战场上他们不能统一协作作战。一支配合十分凌乱的队伍,能够打胜仗吗?我很怀疑他们的战斗力。

反观项羽的军队,那可都是训练有素的人马。他们人马虽然不多,可是却懂得配合,这就是刘邦这支大军所完全比不了的。

第二:联军指挥协调不当

第一个反对项羽的,并不是汉王刘邦,而是身处齐地的田荣,田荣和项羽之间很早就结下了恩怨,项羽分封天下之后不久,田荣就杀掉了项羽封在齐地的三个王。再加上齐地与楚国相接,田荣的爆发迫使项羽前往齐地作战。

而刘邦和诸侯的五十六万联军也正是趁着齐、楚二国开战的时候从关中出发,向东攻取楚都彭城的。刘邦这一路上基本没有遇到有效的抵抗,就是带着大军走了一圈,轻而易举的就把项羽的根据地给一窝端了。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次东征,那就是“轻松”,实在是太“轻松”了。

如此情况下,刘邦难免有些志得意满,不把项羽放在眼中,一方面,虽然田荣已死,但项羽的屠杀政策让齐人激烈反抗,项羽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脱身而出,另一方面,诸侯联军毕竟是有五十六万人,整个灭秦战争中也没人统率过这么大的兵团,这样强大的硬实力让刘邦根本没有想过防御项羽的攻击。

当时的形势就是,刘邦所部拿下了彭城之时,项羽主力军团都在齐地,想要短时间内回援进入彭城地界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齐国尚未平定,项羽若贸然回师救楚,则腹背受敌。所以刘邦与众诸侯,大都懈怠,沉浸在夺取西楚王都的胜利喜悦之中。

可这时候的项羽并没有按照常规出牌,他从军队中挑选出三万名骑兵队伍,以最快的速度杀入彭城,来个奇袭。而对面的刘邦完全没有料到这一点,毕竟自己也有五十多万的军队,他更想不到项羽会来得这么快。

所以他在对方军队到来之前并没有准备的特别充分,只是在齐地返回彭城的主干道上(彭城外围)布置了一些防御力量,而正在路上赶路的项羽听说了这样的消息以后,马上就制订了严密的突袭计划,他告诉部队加快速度,避开敌人在外围的防御力量,直接绕到彭城后方发起突袭。

由于后方的防备力量不够充足,彭城后方很快就彻底失守了,再加上刘邦军队的组成比较复杂,在危机的时候不能很快的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特别是是项羽避重就轻,采用直接进攻刘邦指挥中枢的战术,咬定刘邦追着猛打。联军虽然面对敌人具有数量优势,但是指挥不协调。在项羽的追击下刘邦的指挥系统瘫痪,至始至终无法组织军队抵抗。

这样一来他们的失败就像滚雪球一样发展了起来,而后项羽带着自己最精锐的部队直冲入敌军阵营之中,五十六万大军在这时完全失去了抵抗的欲望,战役也变成了单方面屠杀。

第三:军心涣散,溃不成军。

如果只是在防卫战役中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那么刘邦在败退出来以后也能很快组织起反击兵力,借着人数方面的巨大优势,重新夺回彭城也是很有可能的。

可是此时的项羽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项羽所率的三万精兵均是骑兵,机动性大,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封对敌突袭,顷刻间造成敌军的惊惶混乱,然后于乱中取胜。

所以项羽要的是混乱,越乱越好,他借着自己大胜的威势,他带领着军队不断地对刘邦残余势力进行冲击,刘邦所部边撤退边组织反击,不过每当军队快要集结成型之后,及时赶来的项羽军团就会将它们重新冲散,在这样猛烈的追击之下,刘邦也只好带领手下一路西逃,将彭城彻底的送给了对方。

综上所述,此次战役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刘邦的预算失误以及军队磨合期太短,都是造成本次失败的基本原因。而项羽的突袭策略又是那样的恰到好处,在双重因素的作用之下,刘邦也只好让出彭城了。

不过,很可惜,刘邦还是跑掉了。而项羽也并没有乘此机会,一举消灭刘邦,最终刘邦东山再起,卷土重来,项羽没有第二次翻盘的机会了。

所以毛主席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讲的就是不犯项羽在彭城之战中的错误。

标签: 项羽秦朝

更多文章

  • 和珅作为一个聪明贪官和权臣 和珅为什么不早点归顺嘉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嘉庆,和珅

    对和珅与嘉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在清朝乾隆皇帝的身边,有个集权臣和贪官身份于一体的人物存在。此人非常聪明,不仅能揣摩出乾隆的心意,而且还能哄得乾隆越来越离不开他的辅佐。想必介绍到这里,大家一定都已经猜出此人的身份了。没错,他就是我们大家很多熟悉的

  • 孝昭仁皇后是什么身份?与两辅政大臣关系亲密 坤宁宫最后一位主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孝昭仁皇后,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孝昭仁皇后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孝昭仁皇后是康熙皇帝的第二个皇后,与孝诚仁皇后同时间嫁进康熙后宫的,赫舍里氏成为了皇后,钮祜禄氏却只是皇妃,这样的差距应该算是不小的打击,幸运的是,她熬到了那个时候,赫舍里氏去世,钮祜禄氏成为第二任皇后,但是她并未在皇后的位置

  • 富察·丰绅济伦是什么身份?乾隆为他首先开了特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富察·丰绅济伦,清朝

    富察·丰绅济伦是什么身份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乾隆是个特别宠爱女儿的皇帝,他本来女儿就不多,因此几乎每个女儿都得到了他的特殊照顾,比如历史上有名的固伦和敬公主(乾隆嫡公主)与固伦和孝公主(和珅儿媳妇)都被乾隆视为掌上明珠。除了这两位固伦公主之外,乾隆还对另一位和硕

  • 本是宠妃的惠妃,曾是四妃之首,为何后来一直没能再获尊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惠妃

    惠妃叶赫那拉氏,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随着清宫影视剧的热播,大家对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后宫嫔妃也越来越感兴趣,大家都知道,康熙帝的后宫嫔妃是最多的,他大概娶了50多个妃子,一共生下55个子女,可以说是清后宫之最。康熙帝一共册立了3位皇后,分别是嫡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 蒙古帝国大将拖雷生平简介,拖雷的军事能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蒙古帝国,拖雷

    孛儿只斤·拖雷(Tului,蒙古语意为镜子,1193—1232年),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第四子(幼子),尊号“也可那颜”(大官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吉思汗生前分封诸子,拖雷留在父母身边,继承父亲在斡难河和怯绿连河的斡耳朵、牧地和军队。成吉思汗留下的军

  • 无赖皇帝刘邦是怎么让冒顿单于接受“和亲”的?他用了什么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汉朝

    大家好,说起汉高祖刘邦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陈胜、吴广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鼓舞士气,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封侯拜相。从夏王朝开始‘家天下’之后,出于私利,所有诸侯都延续了家族传承,将权利限制在血缘亲疏,以维持统治的长久,直到刘邦建立汉王朝,才打破这个上千年的魔咒。刘邦出身农家,喜好江湖侠

  • 孙尚香与刘备决裂回到东吴之后,她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尚香,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孙尚香回到东吴之后嫁给了谁?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时期,天下三分,局势不是那么的稳定,这时候政治家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联姻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古代两个国家为了促进两国的友好关系。会通过种种方法来进行联系,从而促进两国的友好发展。因为联姻

  • 解缙曾官至内阁首辅,为什么朱棣后来那么厌恶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解缙,明朝

    解缙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我们都知道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然而这四大才子比起“明朝三大才子”来可就小才见大才了,明朝276年,三个大才子最博学多才,他们三人分别是解缙、杨慎和徐渭,而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大明一代奇才、《永乐大典》总编纂

  • 刘珝是什么人?明宪宗时期内阁三大学士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珝,明朝

    刘珝是什么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众所周知,在明清之前,除皇帝之外就属丞相权势最大,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因而在朝堂之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有感于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为避免重蹈覆辙,便借“胡惟庸案”趁机宣布废除丞相职位。为巩固君主权势,朱元璋甚至

  • 东王杨秀清为什么没有取代洪秀全的天王之位?是不敢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秀清,清朝

    每当一提起杨秀清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晚清时期的太平天国绝对是一个神奇国度,且不说它立国理论基础是中外思想文化混血儿“拜上帝教”,以及“男馆”、“女馆”之男女分离、夫妻分居、父子别居制度。其“军师负责制”便是一大特色,在该制度下,天王是“虚位”元首,是国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