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满清名臣孙嘉淦的生平简介,孙嘉淦的人物事迹

满清名臣孙嘉淦的生平简介,孙嘉淦的人物事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524 更新时间:2024/2/19 8:29:44

初入仕途

孙嘉淦早年家境贫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孙嘉淦考中进士,自此步入仕途,任庶吉士,随后担任翰林院检讨一职。

敢言直谏

雍正帝性格喜怒无,登基之初,大臣们皆不敢直言进谏。孙嘉淦首先上疏建议他“亲近兄弟、停止纳捐、西北收兵”。孙嘉淦的上疏颇有含沙射影的嫌疑,雍正帝闻之,大怒,并斥责翰林院掌院学士。当时辅臣朱轼在旁边,委婉地说道:“孙嘉淦虽然狂妄,但我很佩服他的胆量。”雍正帝沉吟一会儿,大笑说:“朕亦佩服他的胆量。”雍正帝立即召见孙嘉淦,并升任他为国子监司业。

雍正四年(1726年),孙嘉淦担任国子监祭酒。六年(1728年)正月,署理顺天府尹一职。期间孙嘉淦父亲去世,回乡守丧,期限未满便被要求回京担任工部侍郎,仍兼任顺天府尹、国子监祭酒的职务。

新帝重用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驾崩,新皇帝乾隆登基。九月,孙嘉淦担任吏部侍郎一职,十一月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仍兼任吏部侍郎。他再次上疏,专论君主“三习一弊”,直言告诫皇帝。乾隆帝见到他的奏折,对孙嘉淦十分赞赏,孙嘉淦因此升任刑部尚书。

孙嘉淦《三习一弊疏》奏章拓片节选在刑部尚书任上,孙嘉淦能够做到秉公断案。河南郑州有疑狱冤案,皇帝曾派遣钦差前往查办,但结果不尽人意。乾隆皇帝命令孙嘉淦前往审理此案,孙嘉淦将涉案十人的冤情全部审理清楚,还百姓公道。

乾隆三年(1738年)四月,孙嘉淦升任吏部尚书,仍兼任刑部尚书。九月,直隶总督卫弹劾总河朱藻贪赃误工,皇帝命孙嘉淦和尚书讷亲前往审理此案,查实后依法对朱藻加以惩处。

心系百姓

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孙嘉淦任直隶总督。

清朝建立之初,为满足民众口粮的需求,曾颁布过极严格的法令以禁止民间酿酒。各地百姓以私酿获罪而犯法者甚多。孙嘉淦任直隶总督后,经过调查了解后上疏朝廷,指出酿造烧酒只用高粱、谷糠、豆皮等做原料,并不影响民生,且于民生有利。若一味地禁止百姓酿酒,则不利于民生之计。清廷接受了他的建议,解除了对民间酿酒的禁令。这对于激发民间手工业生产和改善民众生活都有很大益处。

兴修水利

乾隆四年(1739年),孙嘉淦兼管直隶地区的直隶河务工作,孙嘉淦首先提议治理永定河。提出在金门闸上下多建草坝,使河道逐渐恢复的意见。

同年,孙嘉淦、顾琮二人亲赴天津,勘察河道及众河交汇、入海之路。此后,他上疏朝廷,在奏书中他认为,“天津是南北运河与淀河汇合后入海之重地,建议在静海县独流镇开挖引水河,以防止年久淤垫,这是下游治水的关键。”

乾隆五年(1740年)九月,他又上疏陈述综合治理直隶境内永定河、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及东白洋两淀的具体办法,得到皇帝允许,并嘉奖孙嘉淦。奏疏呈递后,恰逢江南河道总督高斌进京,路过直隶地区,乾隆帝命令高斌会同孙嘉淦一并处理直隶河务工作。经过一阶段的修复整顿,永定河河道畅通,进而加固了保定城郊堤防,提高了抗灾能力,减轻了百姓的困苦。

人物晚年

乾隆六年(1741年)八月,孙嘉淦由直隶总督调任湖广总督。乾隆八年(1743年),孙嘉淦因处理谢济世案不当,包庇属下,被革职。乾隆九年(1744年),孙嘉淦担任宗人府府丞。乾隆十年(1745年),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乾隆十二年(1747年)孙嘉淦以年老乞求退休,得到批准。

两年之后,孙嘉淦回京,入值上书房。乾隆十五年(1750年)正月,担任兵部侍郎一职,同年八月升任工部尚书,不久后署理翰林院掌院学士一职。乾隆十七年(1752年),孙嘉淦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乾隆十八年(1753年)十二月,孙嘉淦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定”。

2主要成就

孙嘉淦孙嘉淦以敢于直言进谏而著名,他在乾隆帝即位之初上疏《三习一弊书》被誉为清代“奏议第一”。

孙嘉淦在任直隶总督期间,体察民间疾苦,主要致力于解除酿酒禁令,并奏请修改调整有关法规,安定民生,兴修水利,治理河流,发展生产,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标签: 清朝,乾隆

更多文章

  • 一个不识字的大老粗李嗣源最后为什么能坐上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嗣源

    李嗣源之所以能够当皇帝,那就是一部大戏。唐庄宗李存勖是一代战神,打下一片江山,称帝建立后唐。但是他当皇帝不久,就开始贪图享乐,宠幸宦官,并经常和优伶一起唱戏厮混,朝政渐渐变得非常混乱。比如有一件混乱事,就是派遣魏州军去戍守瓦桥关,戍守期满,士兵本来应当回魏州,却不让士兵回来。结果士兵不干了,以皇甫晖

  • 乾隆那么信任钮祜禄·讷亲,只因一句话就把他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钮祜禄·讷亲,清朝

    清朝名臣钮祜禄·讷亲,是乾隆最为倚重的大臣。虽然年轻,却排在顾命大臣张廷玉之前,可谓显赫之极。但为何乾隆听到一句话后,立刻将他赐死。这是怎么回事呢?讷亲是满洲镶黄旗人,他是清朝开国功臣、恩封一等公的额亦都曾孙,康熙四大辅臣之一遏必隆的孙子。父亲尹德,官居领侍卫内大臣。康熙的教昭仁皇后,是他的姑母。早

  • 叱咤风云一生的君王最后竟然是被饿死的?历史上被饿死的三位“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春秋;战国;齐桓公;赵武灵王;梁武帝

    饿死这个词语本来以为是百姓的专属,但仔细梳理历史,被饿死的王者、皇帝竟然多达数十位以上,这一数字实在让人瞠目结舌。起初我想尤其那些最后落得悲惨下场的皇帝无非都是些傀儡,或者毫无政治能力的青年或者儿童,但仔细一看完全不是这样。在饿死的王者之中,赫然写着“齐桓公、赵武灵王和梁武帝萧衍”的名字。这三个人无

  • 足利义满有过篡位的想法吗?足利义满是被暗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足利义满,日本

    田中义成、今谷明等学者认为足利义满有篡夺皇位的企图;而受到此说法的影响,作家海音寺潮五郎、井泽元彦等人认为义满是由于皇室为了阻止其篡位而被暗杀的。日本从平安时代到室町时代期间,曾长期流传着一首名叫《野马台诗》的预言诗。相传这首诗是由中国南朝梁时期的高僧宝志禅师所作,后来由遣唐使吉备真备带到日本。该诗

  • 为什么古代妃嫔就不能生双生子 不能生双生子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高欢,后宫

    看过《中华上下五千年》后,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在古代中国皇家很难发现双生子,史书里面基本上就没有有关妃嫔们为皇帝生下双生子的记载,这就后人非常奇怪了,因为在现代我们常常都能听到有关双胞胎,甚至是三四五胞胎,特别是三胞胎及以上的,总会受到大众们的关注。古代明明也有妇人生下双生子的记载,为什

  • 明朝皇帝的一道圣旨 为什么专家看了直呼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圣旨,明正德

    在古代,圣旨就是皇上下发的政策,而且是所有听到的人都要保持对皇上的尊重,都要下跪接旨。虽然这仅仅只是一样物件,但是却彰显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这见圣旨就像是见皇帝一样。我们在电视中就能够得知这圣旨的重要性,而且这圣旨不遵从的人,或者不接圣旨,或者毁坏圣旨的人都需要被处死,甚至满门抄斩。这样以来就知道

  • 张嫣:从五千美人中脱颖而出的明朝贤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张嫣

    张嫣这个名字,更多人应该都会首先想到汉惠帝刘盈的"处女皇后",其实,在这个张嫣的一千多年之后,还有个和她同名同姓的皇后,她就是从五千美女的海选中脱颖而出的明熹宗朱由校的懿安皇后。张嫣,字祖娥,小名宝珠。张嫣从小温柔娴静又能吃苦耐劳,七岁就开始打扫庭院,洗衣做饭,母亲去世后,她就开始亲自照顾弟妹,没事

  • 乾隆帝贵妃:庆妃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庆妃,清朝

    庆恭皇贵妃陆氏(1724年-1774年)陆士隆之女,雍正二年六月二十四日生。比乾隆小十三岁,乾隆五年被封为贵人,十六年封庆嫔;二十四年晋庆妃;三十三年晋庆贵妃。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五日薨,年五十一,无子女。葬于裕陵妃园寝第二行正中。嘉庆帝即位后念其养育之恩,关怀备至,继位四年后追尊为庆恭皇贵妃。庆恭皇

  • 清朝最长寿的太后:本是王府婢女,因伺候皇子而生下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孝圣宪皇后,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孝圣宪皇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清朝时期人们被分为了不同的等级,低等级的人想要和高等级的人通婚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清朝皇宫中,想要入宫为妃必须要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在当时有一个女子,她本是王府的婢女,却因为伺候皇子而生下了天子,最后还成为了清朝历史上最长寿的太

  • 夏侯惇在历史上的真的是能征善战的武将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夏侯惇,三国

    夏侯惇是高顺的手下败将,他在历史上的真的是能征善战的武将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夏侯惇的武力不如高顺这个应该是肯定的,因为在历史上夏侯惇其实更偏重是一员文官而不是武将其治理地方能力要远高于武功。至于夏侯惇为何后来能位居曹魏大将军其实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因为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