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个不识字的大老粗李嗣源最后为什么能坐上皇位?

一个不识字的大老粗李嗣源最后为什么能坐上皇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747 更新时间:2023/12/27 5:55:55

李嗣源之所以能够当皇帝,那就是一部大戏。

唐庄宗李存勖是一代战神,打下一片江山,称帝建立后唐。

但是他当皇帝不久,就开始贪图享乐,宠幸宦官,并经常和优伶一起唱戏厮混,朝政渐渐变得非常混乱。

比如有一件混乱事,就是派遣魏州军去戍守瓦桥关,戍守期满,士兵本来应当回魏州,却不让士兵回来。结果士兵不干了,以皇甫晖为代表的士兵想找个人承头造反。于是就抓到一个都将杨仁晸。杨仁晸不干,士兵们一刀把他砍了。又抓到一个小校,小校也不干,士兵们又把小校的头砍了。拿着这两个头去找裨将赵在礼。赵在礼吓得想翻墙逃跑,结果被士兵从墙上拖下来,拿两个头给赵在礼看。赵在礼怕了,只好造反。

李存勖知道后,派他最得力的干将之一元行钦去平乱。元行钦去以后,久攻不下。李存勖没法,又派李嗣源去接替元行钦平叛。李嗣源是李存勖他爹的养子,在建立后唐中立下过赫赫战功。李存勖当皇帝后,任命他为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相当于总司令,但是又猜忌他,让他去守边关。最后没去成。这时候李存勖没法了,只好又用李嗣源。

李嗣源去后,调度元行钦。但是元行钦被李嗣源替代,本来就不高兴,于是就不听调度。不久,赵在礼联合李嗣源的部下抓到李嗣源,让他来承头造反。李嗣源当然不想造反,于是设法逃了出来,逃到魏县。然后让元行钦一同去平叛。不料元行钦不但不同意,还上书唐庄宗李存勖,说李嗣源造反了。李存勖不相信,就派李嗣源的儿子去了解情况。结果元行钦怕诬告李嗣源的事情败露,就把李嗣源的儿子给杀了,同时怂恿李存勖亲征李嗣源。李嗣源被迫和李存勖打起来。

李存勖打不赢,退兵回京都洛阳的时候,被宦官郭从谦给杀了。于是李嗣源一路打到洛阳。本来他只答应当监国,但是在他的女婿石敬瑭、宰相安重诲的轮番劝说下,最后当了皇帝,他也就是唐明宗。

李嗣源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当了皇帝以后,连大臣的奏折都看不懂,于是封一个叫冯道的很有学问的大臣为端明殿学士,负责给他念奏折。他也就从冯道那里,学到了很多道理。

相对来说,李嗣源算得上是五代十多个皇帝中,最好的皇帝之一。他上台后,做了好几件事为后世所称道。

第一,进行了政治改革。一是他改变了唐庄宗时期,任用官员看门第的传统,不看门第看才能。二是他建立了人才推荐选拔制度。并且为了确保推荐的人才的质量,实行了连坐责任制。也就是说,如果被推荐人今后犯错,推荐人要负连带责任。三是李嗣源惩治了不少贪官污吏,表彰了不少清正廉洁的官员。这使得唐明宗的天成年间,成为五代少有的一个政治清明的时期。

第二,进行了经济改革。李嗣源的经济改革包括三方面:一是查地主富户逃税的现象,实施重处。二是取消了许多苛捐杂税,减免了贫困农户拖欠的一些税收。三是改变酒和铁只能国家专营的方式,允许民间也经营,这样也就搞活了经济。四是削减政府编制,精简机构,艰苦朴素,节约开支。

第三、进行了军事改革。主要体现在李嗣源针对五代前期藩镇作乱严重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的军事改革。一是实施移镇,也就是对各大军区司令员进行轮换,避免藩镇做大。二是加强中央禁军的力量,在原先蕃汉内外马步军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司,把一些藩镇的权力收归到中央禁军。三是把地方军官的任命权,收归中央,地方上不允许自行任命军官。四是严厉打击作乱的地方藩镇。

总体上,在担任皇帝的七八年时间里,李嗣源这个一字不识的大老粗,还是做得不错的。不过,他也有很多明显的失误。一是对朝中大臣缺乏节制,造成五代除了藩镇割据外,又开始出现权臣,把五代搞得更复杂。二是对前蜀的孟知祥没有进行坚决的打击,造成领土的分裂。三是没有教育好后代。他本人是在次子李从荣的造反中,惊惧而死的。后期的混乱,比如养子李从珂代替儿子李从厚当皇帝,女婿石敬瑭又代替养子李从珂当皇帝,都是他没有把后代教育好,没有把权力分配好的表现。

标签: 李嗣源

更多文章

  • 乾隆那么信任钮祜禄·讷亲,只因一句话就把他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钮祜禄·讷亲,清朝

    清朝名臣钮祜禄·讷亲,是乾隆最为倚重的大臣。虽然年轻,却排在顾命大臣张廷玉之前,可谓显赫之极。但为何乾隆听到一句话后,立刻将他赐死。这是怎么回事呢?讷亲是满洲镶黄旗人,他是清朝开国功臣、恩封一等公的额亦都曾孙,康熙四大辅臣之一遏必隆的孙子。父亲尹德,官居领侍卫内大臣。康熙的教昭仁皇后,是他的姑母。早

  • 叱咤风云一生的君王最后竟然是被饿死的?历史上被饿死的三位“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春秋;战国;齐桓公;赵武灵王;梁武帝

    饿死这个词语本来以为是百姓的专属,但仔细梳理历史,被饿死的王者、皇帝竟然多达数十位以上,这一数字实在让人瞠目结舌。起初我想尤其那些最后落得悲惨下场的皇帝无非都是些傀儡,或者毫无政治能力的青年或者儿童,但仔细一看完全不是这样。在饿死的王者之中,赫然写着“齐桓公、赵武灵王和梁武帝萧衍”的名字。这三个人无

  • 足利义满有过篡位的想法吗?足利义满是被暗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足利义满,日本

    田中义成、今谷明等学者认为足利义满有篡夺皇位的企图;而受到此说法的影响,作家海音寺潮五郎、井泽元彦等人认为义满是由于皇室为了阻止其篡位而被暗杀的。日本从平安时代到室町时代期间,曾长期流传着一首名叫《野马台诗》的预言诗。相传这首诗是由中国南朝梁时期的高僧宝志禅师所作,后来由遣唐使吉备真备带到日本。该诗

  • 为什么古代妃嫔就不能生双生子 不能生双生子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高欢,后宫

    看过《中华上下五千年》后,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在古代中国皇家很难发现双生子,史书里面基本上就没有有关妃嫔们为皇帝生下双生子的记载,这就后人非常奇怪了,因为在现代我们常常都能听到有关双胞胎,甚至是三四五胞胎,特别是三胞胎及以上的,总会受到大众们的关注。古代明明也有妇人生下双生子的记载,为什

  • 明朝皇帝的一道圣旨 为什么专家看了直呼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圣旨,明正德

    在古代,圣旨就是皇上下发的政策,而且是所有听到的人都要保持对皇上的尊重,都要下跪接旨。虽然这仅仅只是一样物件,但是却彰显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这见圣旨就像是见皇帝一样。我们在电视中就能够得知这圣旨的重要性,而且这圣旨不遵从的人,或者不接圣旨,或者毁坏圣旨的人都需要被处死,甚至满门抄斩。这样以来就知道

  • 张嫣:从五千美人中脱颖而出的明朝贤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张嫣

    张嫣这个名字,更多人应该都会首先想到汉惠帝刘盈的"处女皇后",其实,在这个张嫣的一千多年之后,还有个和她同名同姓的皇后,她就是从五千美女的海选中脱颖而出的明熹宗朱由校的懿安皇后。张嫣,字祖娥,小名宝珠。张嫣从小温柔娴静又能吃苦耐劳,七岁就开始打扫庭院,洗衣做饭,母亲去世后,她就开始亲自照顾弟妹,没事

  • 乾隆帝贵妃:庆妃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庆妃,清朝

    庆恭皇贵妃陆氏(1724年-1774年)陆士隆之女,雍正二年六月二十四日生。比乾隆小十三岁,乾隆五年被封为贵人,十六年封庆嫔;二十四年晋庆妃;三十三年晋庆贵妃。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五日薨,年五十一,无子女。葬于裕陵妃园寝第二行正中。嘉庆帝即位后念其养育之恩,关怀备至,继位四年后追尊为庆恭皇贵妃。庆恭皇

  • 清朝最长寿的太后:本是王府婢女,因伺候皇子而生下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孝圣宪皇后,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孝圣宪皇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清朝时期人们被分为了不同的等级,低等级的人想要和高等级的人通婚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清朝皇宫中,想要入宫为妃必须要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在当时有一个女子,她本是王府的婢女,却因为伺候皇子而生下了天子,最后还成为了清朝历史上最长寿的太

  • 夏侯惇在历史上的真的是能征善战的武将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夏侯惇,三国

    夏侯惇是高顺的手下败将,他在历史上的真的是能征善战的武将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夏侯惇的武力不如高顺这个应该是肯定的,因为在历史上夏侯惇其实更偏重是一员文官而不是武将其治理地方能力要远高于武功。至于夏侯惇为何后来能位居曹魏大将军其实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因为夏

  • 萧望之是什么样的人?是社稷重臣,还是弄权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萧望之,汉朝

    还不知道大儒萧望之到底是社稷重臣,还是弄权小人?死于道还是死于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一旦成名,成了大人物,就需要追根溯源,拼命往高门上靠,于是汉代大儒、一代帝师萧望之就成了萧何第六世孙。这到底是真是假?很多人争论不休,但这其实无关紧要。未必你是就真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