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分别是什么官职?谁的职位大

三国时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分别是什么官职?谁的职位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919 更新时间:2024/1/20 17:26:07

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汉末天下的大乱,跟这些太守、刺史、州牧的职责、关系混乱也是分不开的。

太守

太守,是一个古老的官职了。

自战国各国设置郡县制以来,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就是郡守了。

西汉景帝时,将郡守更为太守。

既然是郡县制,顾名思义,汉末大乱之前,郡就是最高级别的地方行政单位了。太守头上没有什么“州”一级的领导,直接对中央负责。

所以,太守的级别一直很高,轶二千石,仅次于“三公九卿”。

不过,秦、西汉时,太守主要职责是治民事。

当时,郡中设了都尉一职,协助太守掌管地方军事。

虽然是协助,但是,都尉治所别立,自己配了班子,与太守并重。

所以,秦、西汉时的太守,一般是不掌兵的。

刘秀建了东汉后,觉得还是不放心。

造反期间,无论是刘秀兄弟,还是隗嚣、翟义这样的豪强,都曾试图利用地方军都试之机起兵。

因此,刘秀觉得,地方军本来就是威胁中央集权的存在,遂罢郡国都尉,罢“都试”,罢“郡国起车、材官、骑士、楼船士”,基本上把地方军都罢除了。

此后,地方有事时,就让各地太守临时募兵,归朝廷任命的将军指挥。

如此,地方军对中央的威胁一时消失了。

然而,却留下了隐患:郡一级主管军事的都尉被撤销了,太守在郡内军政合一。

太平时,太守临时募兵,归朝廷的将军统一指挥,事毕后解散兵马,太守自然闹不起来。

然而,汉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后,朝廷管不过来,遂让太守们便宜行事,自己募兵,自己安排镇压。

如此,到汉末时,太守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军队,具备了成为军阀的条件。

他们和州刺史又是什么关系呢?

州刺史

刺史,所谓“刺”,就是检查问事,所谓“史”,就是“御史”。

顾名思义,刺史,就是天子委派的,专事监察的官员。

汉武帝时,将天下分为十三部,各部分别设一刺史。

所以,“州”,原本只是监察区而已,不是一级行政单位。州刺史,也只是监察官,不能领兵。

西汉时,州刺史只有六百石。以六百石的官员,监察二千石及一下的官员,“以卑治尊”。

刘秀建立东汉后,进行了改革。

原本,刺史只是巡查、监督,年终回到京城,向三公汇报,三公另派人查明情况后,再作处置。

刘秀为了加强皇权,削弱三公权力,“权归刺史”,将州刺史也提升了轶二千石,刺史有弹劾的奏章就进行处置,不经过三公。

如此,州刺史的权威就重了起来。

在地方有事时,州刺史与太守一样,也会奉命募兵作战。

总体来说,州刺史的权威要重过太守,但是,州刺史与太守都是轶二千石的官员,彼此也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

到了天下大乱时,州刺史、太守各自募兵。

然而,州刺史与太守彼此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其所募之兵也各不统属。

因此,一段时间内,地方军队不能统一指挥,无法高效平叛。

如此,州牧也就呼之欲出了。

州牧

汉灵帝时,刘焉指出:天下大乱,就是这些刺史、太守不靠谱,“刺史权轻”,没什么用。应该任命清廉有名望的人担任州牧,统一领导各州的军政事务。

汉灵帝采纳了刘焉的建议。

由此,大汉的行政机构由郡、县两级,发展成了州、郡、县三级。

112个郡国,发展到了郡、国之上的13个州。

州牧,则成了各州的军、政首领。

所以,理论上来说,州牧高于州刺史、太守。

然而,仅仅理论上是如此。

既然已经到了乱世,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实际情况1:兵力互不统属

看“讨伐董卓联军”的情况,会发现很奇特的现像。

讨董诸侯中,有冀州牧韩馥,还有兖州刺史刘岱,还有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另有济北相鲍信、后将军袁术

袁绍,只是渤海太守,理论上是冀州牧韩馥的下属。

可是,袁绍盟主。

陈留、东郡,都是兖州的地盘,不过,兖州刺史、陈留太守、东郡太守都与兖州刺史并列为诸侯。

由此来看,州牧、州刺史、太守,在当时各有实力,并没有明显的从属关系。

这是由当时的“兵”决定的。

地方官员的兵,都是自己募的。

募兵,如果这里募一个,那里募两个,一盘散沙,肯定是打不了仗的。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招募宗族、乡里子弟,他们天然就有凝聚力。

因此,当时募兵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有名望的豪强地主,以宗族、乡里为纽带,组建军队。

所以,无论是州牧,还是太守、刺史,力量来源都是豪强地主的支持,而不是朝廷的任命(当然,朝廷的任命对豪强地主也有号召力,如刘表就以朝廷任命得到了蒯、蔡的支持,但根本上仍然是要豪强地主的支持)。

所以,无论是州牧,还是太守、刺史,兵都是自己的兵,将也是自己的将,有兵有将,即便没有地盘(如当时的曹操),都是独立的诸侯,彼此互不统属于。

实际情况2:官职大小与实力往往不成正比

汉末还有一个奇特的现像。

渤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按理都是没有资格任命其他太守、刺史的。

渤海太守袁绍任命的豫州刺史周昕与后将军袁术任命的豫州刺史孙坚,曾激烈地争夺豫州···

太守任命刺史,这可谓是乱世中的奇葩现像了。

这还不过瘾,袁术甚至为自己创了一个官职:徐州伯···

可谓乱得莫名其妙!

这是因为:自讨董战争爆发后,关东群雄都认为天子已为董卓所控制,其任命已经不合法。

所以,天下事,完全按照大家的意思自己来!

朝廷任命的州牧、刺史、太守,都不作数,谁有实力,谁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任命官吏。

二袁尽管当时的官职不算最高,但凭借老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家族资本,在天下极有号召力,可以任命刺史等高级官员。

另一方面,大多数的州牧、刺史,都是名士出身,本身不具备军事斗争的才能和经验。

因此,他们大多镇不住场子,只能任二袁这样的顶级大族和曹操这样的军事天才所欺了。

后续发展

进入三足鼎立阶段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首先,州牧之职,一般不假手于人了。

州牧权势太重,一般由于军阀自己兼任,不让下属作。

除了曹休曾被拜为扬州牧外,其他的州牧,多是“遥领”了(如文钦逃入吴后,被东吴任命为幽州牧)。

而刺史一职,则出现了分化。

刺史,此后分后“领兵刺史”和“单车刺史”。

即,领兵的刺史,为四品,不领兵的刺史,叫“单车刺史”,五品。

一般来说,内地的刺史都不领兵,而在边境的刺史,则多加以将军号,为都督,领兵。

不过,即便是领兵刺史,其所统之军也多由朝廷统一安排,紧急时可以自行募兵,但规模、用途,需严格向朝廷汇报。

因此,三国时期的刺史,无论是否领兵,都已失去了独立性。

东汉末年,州牧权位最重,州刺史与太守基本相当。

不过,由于天下已经失去了正常的秩序,因此,一切靠实力说话。

太守可以表某人作刺史,州牧也可能被太守所驱逐···

三足鼎立后,虽然天下尚未一统,但基本秩序已经恢复。

因此,权位太高的州牧一般就没有了。

州刺史则为一州的长官,无论是否领兵,其权位都在太守之上。

当然,这一切,实际上,即便在这个时候,官职大小也不是最紧要的。

在那个豪族时代,门第的高低,才是社会地位高低,影响力大小的关键所在。

标签: 太守三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太穆皇后窦氏是什么出身?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太穆皇后窦氏,隋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太穆皇后窦氏的故事。太穆皇后窦氏(569年-613年),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女性历史人物,北周文帝宇文泰外孙女,神武郡公窦毅之女,母为襄阳公主宇文氏。聪慧刚毅善于书学

  • 开国皇帝李渊为什么存在感这么低?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渊,唐朝

    开国皇帝李渊为什么存在感这么低?李渊很有能力,但是他儿子李世民的光芒实在太过耀眼,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隋炀帝即位后,历任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后升卫尉少卿。617年,又拜太原留守。隋末天下大乱时,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次年,接受

  • 汉桓帝刘志:拥有众多妃子,却没能生下一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志,东汉

    刘志,即汉桓帝,字意,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生母是匽明,东汉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共21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老百姓如此,对于皇帝来说,更是最大的悲哀。历史上,有的皇帝虽然嫔妃不多,儿子却有一堆;而有的皇

  • 武元衡风光的一生,最后为何被刺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唐朝

    武元衡风光的一生,最后为何被刺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武元衡的一生算得上是辉煌灿烂的,作为武则天的从曾孙,可以说是标准的官二代,再加上武元衡自幼聪明好学,而且仪表堂堂,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标准的美男子,在学业上考中了进士榜首,再加上颇有诗才。在仕途上曾主政西川,颇有政绩,二度

  • 历史上李善长被处死时,为何不用免死铁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善长,明朝

    洪武年间的免死铁券,以钱穆铁券为参考原型而制作。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古代,有一句话叫做“伴君如伴虎”。确实,人都是有喜怒哀乐的,即便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也依然有性子急的一刻,而如果哪个大臣正巧撞上了这个“枪口”,那么,赐死也不过只是一句话而已。而这篇文章所要讲述的故事

  • 葛尔丹对清朝的威胁很大吗 康熙为何三次御驾亲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清朝

    对康熙和葛尔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为何三次御驾亲征对付葛尔丹?葛尔丹真的有那么大威胁吗?说起清代,就不能不说康熙这位有着“千古一帝”之称的英主。其实康熙之所以能被称为“千古一帝”与他做的这么三件事是分不开的,那就是灭三藩、收复台湾以及灭了葛尔丹。了解清

  • 诸葛亮真的是布衣吗 诸葛亮的家族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三国

    还不了解:诸葛亮身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究竟是不是布衣?他的家族到底是有多厉害?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有着很多精彩的表现,在帮助刘备匡扶汉室的过程中,他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为匡扶汉室倾尽自己一生的心血。诸葛

  • 高湝:北齐神武帝高欢第十子,年少聪明且明察秋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高湝,北齐

    高湝(538年~577年),字子道,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北齐宗室大臣,北齐政权奠基者高欢之第十子,母亲小尔朱氏,曾名义上成为北齐皇帝。天保元年(550年),封为任城王,负责镇守晋阳,总理并州事务,迁检校司徒、太尉公、并州录尚书事。天统三年(567年),迁检校太保、并州刺史,明察秋毫。位任宰

  • 唐朝宰相李峤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峤,唐朝

    李峤,字巨山,唐朝时期宰相。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国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在这里面,很多东西都是前辈们呕心沥血整理出来的心血,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但是,在这所有的文化体系中,有一门特别玄乎的,那便是玄学。玄学又可以分为风水、相术和星象多个分支,

  • 历史上陆贽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陆贽,唐朝

    陆贽是唐朝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出生于754年,逝世于805年。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的明君贤臣,在他们的带领下,王朝走上了正途,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这些人的存在,是国家的一件幸事。在唐朝之时,便出现了一个很有名的大臣,此人名为陆贽,他天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