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蒋介石的死亡与宋美龄的一个决定有关

蒋介石的死亡与宋美龄的一个决定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85 更新时间:2024/1/7 5:31:07

蒋介石最后岁月中的侍从副官翁元清楚记得,1972年在日月潭涵碧楼(日月潭宾馆),有天夜里,蒋介石上床就寝,日月潭夜里气温低,翁元好意为蒋介石盖上一张薄被单,以防着凉。谁知道第二天早上醒来,蒋介石全身汗湿,内衣全湿透了。显然他流的是盗汗或虚汗,说明蒋介石的身体情况已亮起红灯。

蒋介石的真实死因究竟是怎样的呢?“洋御医”执行手术后,病情立即失控,这与宋美龄的决定逃脱不了干系,究竟当时情况如历史上的今天带你探秘。

......医生建议休养半年,但蒋介石久未公开露面,特别是庆典场合,总是不见“总统”主持,而由严家淦“副总统”代表,难免留给外间种种揣测的空间。在蒋夫人深思苦虑之下,“政策性”地安排了几次公开场合,让蒋介石出现在电视镜头或是摄影镜头面前,借此昭告天下,外界的谣传,纯属无稽。

从1972年9月到1974年12月1日之间,蒋介石固然仍在病中,但病况大致仍在医疗小组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但是,官方版的《蒋介石治疗报告》中指出:“医疗小组因感蒋介石之慢性摄护腺炎时发时愈,此对蒋介石之健康有极不良影响,又蒋介石之血管硬化及心脏肥大症,亦可随时产生并发症,因此曾邀请泌尿、心脏等科专家会诊,几经商讨后,咸认为不宜施用过激之治疗方法,只有增加营养,增进体力,随时施用药剂,控制发炎等保守疗法。 ”

上述《蒋介石治疗报告》这段字,正是攸关蒋介石生死之谜的关键字句。

1974年11月间,根据历次肺部X光摄影显示,蒋介石肺部积水仍然未见改善,但是,未因肺积水感觉任何不适。当时医疗小组的说法,截至1974年12月1日以前,蒋介石已搬回士林官邸,蒋介石心情极为愉快。

医疗小组分析,蒋介石肺部积水的肇因,是心脏功能较差而引起。医疗小组认为,肺部积水问题,短时间里不致威胁蒋介石性命,唯一麻烦的,因只剩下1/3的肺脏正常运作,势必24小时插上氧气管。尽管肺部有浸润问题,身体及生命现象均称稳定。医疗小组主张暂时按兵不动,不宜贸然抽取肺部积水。

蒋介石卧病期间,官邸重要事务唯宋美龄马首是瞻。宋美龄宠信外甥女孔令伟,溺爱有加,孔二小姐和孔令侃并称为宋美龄的两大金童。

1974年11月底,孔氏兄妹把美国名医千里迢迢从美国请到台湾。这位名医是美国某知名大学外科主任兼教授哈医师。他认为,应该在蒋介石病情尚称稳定的此刻,赶紧施行肺部积水抽出手术,以便做进一步的治疗。但是,蒋介石的医疗小组成员,认为抽肺积水是一种“过激之治疗方法”,只会适得其反。

心心念念认为“远来和尚会念经”的宋美龄,对医疗小组提出的反对意见,完全不当一回事看待,仍执意要听从洋医师的意见,作背部穿刺手术抽取肺脏积水。这群台湾的“御医”们只有私下跑去见蒋经国。蒋经国当即答应去找宋美龄“敬禀”、劝告。哪知道蒋经国不去还好,去了士林官邸,老太太一顿好比连珠炮的抱怨,迎面而来。

1974年12月1日中午,宋美龄召集全体医疗小组,加上哈医师和蒋经国,一起开会的人将近20人,在士林官邸的大客厅开会。会议首先由宋美龄讲了一段洋文客套话,赞美了哈医师一番。接着,宋美龄让哈医师发言。

蒋经国完全无从判断哈医师是不是真能救自己阿爹一命,明白宋美龄早已心有定见,自己根本无从在专业上反驳哈医师什么,他只好说,一切请母亲决定吧!

为了配合哈医师匆促的行程,宋美龄主持开会的当天下午,就由洋医生在士林官邸动手术。

1974年年底乃至1975年年初的蒋介石,由于长期卧病和衰老等因素,连身体有些部位的痛感,都几乎丧失了。据亲眼目睹手术进行的人士指出,那天的手术并未施行麻醉。哈医师手持一管50CC的长针筒,请副官和护士协助将原本仰卧在床上的蒋介石,翻转身体成侧躺姿势,哈医师即用那管长针筒,从背部刺进蒋介石的肺脏,再把针筒外抽拉,从蒋介石肺部抽出好几针筒的脓血液体。

施行手术当天,宋美龄怕见血,不敢在床边看,蒋经国另有政务,到“行政院”办公去了,医疗小组的医师们,则在一旁眼观察。手术之后,蒋介石的病情立刻完全失控。当天夜里,蒋介石体温急剧拉高,高烧飙升到41℃,原本拍板决定施行肺部刺穿手术的宋美龄,也慌了手脚,至于那位洋华佗,已经收了巨额的诊疗开刀费,搭乘飞机飞往新大陆。

一位高级侍卫官员,日后不讳言地引述“御医”们的说法称:“虽然夫人与孔二小姐都是好意,但却是蒋介石病况恶化的主要原因。”即使蒋经国明白内情,也不敢追究这两位“女强人”的责任。只能凭借日记抒发感怀和对父亲病情的忧急。1975年4月5日,蒋介石撒手人寰。

标签: 手术医师肺部宋美龄医疗小组积水蒋介石

更多文章

  • 古代延年益寿10大秘诀:捶背可强身防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血液,促进,唾液,认为,增强,功能,循环,人体

    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慢慢的提高以后,人们不再是追求温饱,而是慢慢的追求延年益寿的生活。那么,如何才能延年益寿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延年益寿的10个秘诀。五禽戏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

  • 历史上真有花木兰这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记载,明代,将军,木兰,花木兰,古代,一统,亳州

    说起花木兰,人们便会想起民间传说故事中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在后世影响深远。但是历史上有无花木兰其人?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木兰的名字最早见于《木兰诗》,正史无记载,辞典无条目,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并非实有其人。一种认为古代文学作品描写真人真事有之,木兰

  • 中国历史上十大最具个性墓志铭,排名第一的竟然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墓志铭,墓碑,一个,这是,萧何,自己,韩信,先生

    择取中国历代名人中最具个性的墓志铭十则,或浪漫,或幽默,或哲理,以飨各位。那么,问题来了,你打算给自己写些什么作为墓志铭呢?No.1 韩信:十字一生“生*一知己,存亡两夫人。”这是韩信修墓祠旁的一副对联,寥寥十个字,概括了韩信一生中的重大经历。“生*一知己”,指的是萧何。当年韩信一直未得项羽重用,负

  • 李隆基为何不封杨玉环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得到,儿子,皇后,唐玄宗,一直,杨贵妃,没有,玉环

    《长恨歌》中白居易用“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宫粉黛无颜色”形容杨贵妃受宠的程度;既然唐玄宗这样迷恋杨玉环,为什么杨玉环一直没有成为皇后呢?从史书记载中的蛛丝马迹来看,唐玄宗之所以没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可能与他得到杨玉环的卑下手段有关。贵妃杨玉环:杨贵妃(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是我国古代

  • 古代货物是怎么运输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出现,时期,航运,已有,技术,活动,我国,人类

    并非当今社会才有的产物,物流快递其实早在明代的时候就已经诞生了。古代货物是怎么运输的?又通常会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首先,舟、车、路。远古人类从事狩猎、采集活动,以及频繁的 迁徙活动,都是凭借人的体力。古代人们大都是沿河而居的。随着火和石斧 的应用,适应捕鱼和渡河的需要,便创造出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

  • 为何明朝官员戴乌纱,清朝官员插花翎,仍自称“乌纱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眼,明朝,官员,大臣,服饰,清朝,可以,皇帝

    在有关明清两朝的古装电视连续剧中,人们看到,明朝的官员和清朝的官员除了服装不同,而且戴的帽子也不相同。明朝官员头戴有两个翅子的乌纱帽,而清朝官员的红顶子的官帽上都要插上一束花翎。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迥然不同的的装饰呢?其实,明清两朝虽然都是坐镇北京,手握乾坤,掌控天下,但是这两个朝代的最高统治者身为不同

  • 张学良的个性让西安事变成为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张学良,东北,自己,中东,蒋介石,西安事变,收回,苏联

    民国少帅张学良尽管在民国的历史舞台上为时甚短(满打满算也就15年),但张学良愣是干出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如东北易帜、收回中东路、中原大战挥师入关,此后的“西安事变”更是人所皆知。今年是“西安事变”八十周年。作为本次事件的主角,少帅张学良的一生可谓多姿多彩、不同凡响。古人云:“偶然一曲亦千秋”,张学

  • 曹操为何将三个女儿一起打包送给汉献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自己,女儿,一个,现在,皇后,皇帝,三个,公主

    曹操乃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枭雄,曾高调放话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表现出了极端自私自利的人生态度。但纵观曹操的一生,不管是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中,还是“挟天子令诸侯”的政治生活中,曹操大多数时间还是表现得极为豁达大度的,好像正应了那句“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古语。当然,最能表现曹操襟怀大度的事

  • 武则天追随唐太宗12年为何没有怀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当时,女人,武则天,唐太宗,后宫,李世民,杨氏,皇帝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既有为人熟知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背后秘密。其中的第一个秘密就是,武则天从走进大唐王朝皇宫到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她跟随唐太宗身边做才人整整十二年,为何没有怀孕?贞观十一年,即公元637年,年仅十四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正五品的才人。当时,武

  • 为何清朝皇室子女多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以前,子女,年龄,他们,皇帝,长子,生育,康熙

    清代自顺治帝建立统一的全国政权,到宣统帝灭亡,共经历十个君主,宣统帝在童稚之年退位,可以不考虑他的生育问题,其他九帝的生育状况。15岁以前夭逝者,共74人,而清代9个皇帝共有子女146个,殇亡数是出生数的一半,其中皇女60人中竟夭37人,夭亡率高达61.7%。应该说龙子龙女在保育方面不会有大问题,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