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谣言流传甚广。笔者搜索到的最早的源头,是这篇2015年发表于今日头条的自媒体文章
大约从2015年开始,网络上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日军正在与中国军队激战之时,蒋介石居然很守‘诚信的忙着向日本归还满清庚子赔款。……不但当时到期的庚子赔款要如数支付给日本,以后即将到期的庚子赔款也要全部支付。……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的子弹和刺刀,是否有蒋介石向日本归还的庚子赔款?”①
当时的中国政府,真的是一面抗战,一面向日本赔偿庚款吗?
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布承认并偿还庚款,是为了重建外债信用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公开宣布继承并偿还晚清、北洋时代所欠下的一切外债,庚子赔款也包括在内。
1、战前,国民政府一面向各国偿还庚款,一面推动各国“庚款退还”
之所以承认并偿还这些外债,美国财政专家杨格(Arthur N.Young)说得很清楚:
“1928年中,中国全部外债,除去以关税作担保的之外,几乎都拖欠未还。……政府也感到,为了国内的复兴和发展,需要外国债款和投资的协助。当时看不到友邦政府给予贷款的前景,而私人贷款者在旧账长期未偿之前也心灰意懒。”“二十年代,中国财政的崩溃使外国债权人和他们的政府,特别关注债务的拖欠失信。……国民党人在1928年接管政权后,……(意识到)除去公平地偿还债务以外,恢复信用也是要紧的。……否则是没有办法借到外国资本的。”②
简言之,如果南京国民政府不承认、不偿还庚子赔款,就无法重建国家的财政信用,就无法从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得借款和投资;国家无力走出财政崩溃的困境,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也全都无从谈起。故此,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一面向各国偿还庚款,一面推动各国“庚款退还”。
美国财政专家Arthur N.Young,曾受聘帮助国民政府整理外债,恢复财政信用
2、日本打着“庚款退还”的幌子,实则是在挪用庚款
日本当时也公开宣布参与“庚款退还”。但和美国宽松的退还政策不同,日本牢牢把控着庚款资金的使用权,将其作为“对华文化事业”的主要经费。资助对象主要是日本在华团体、在华学术研究机构以及留日学生尤其是在选拔“庚款补给留学生”时,日方抛开中方,制订了许多单独的政策,培养亲日知识分子的用意非常显著。所以,国民政府成立后,即认定日方此举,乃是“藉发扬文化之名,为文化侵略之实”“收买学生,为害兹深”,于1930年提出抗议,要求收回庚款的管理、分配大权,废除日方控制下的的留学生选拔制度。但未有结果。在中方以停止选送留日学生作强硬表态后,日方反变本加厉抛开中国政府,以庚款为经费,大量选拔、资助留日学生。③
七七事变后,继续对日偿还了两个月庚款,有特殊目的无可厚非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前,南京国民政府未曾停止偿还对日庚款,日本也未曾停止以“退还”名义挪用庚款。④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继续偿还了7月份和8月份的对日庚款。至9月份才改变既定政策。
1、7月份的偿还,与中方高层对战事的判断有很大关系
7月份,中方尚无意对日全面抗战。在蒋介石看来,卢沟桥事变并不意味着日本有意全面侵华,故中方若表现出强硬立场,有可能逼退其蚕食野心7月20日,蒋在日记中判断日军“志在华北局部而不敢扩大”、“战争最多限于局部”;21日又判断,“如过今日(日方)尚无最后通牒或坚强动作,则我国精神战胜者十分之八”。蒋的判断不能说错,卢沟桥事变时,日方志在华北,确实没有对华全面战争的计划。然而,蒋寄望于用强硬立场逼退日方;日方也同样认为,只要足够强势,按以往惯例,国民政府必会屈服。⑤如此,迟至8月4日,蒋才下定决心全面抗战。7月份的庚子赔款,则已偿付给了日本。
2、8月份的偿还,只是一种避免更大损失的权宜之计
8月份的赔款,国民政府本拟停止偿付。但海关总税务司梅乐和(F.W.Maze,英国人)在8月26日致电财政部长孔祥熙,请求允许照惯例继续偿付(包括庚款在内,大多数外债以中国的关税收入为偿还担保);在另一份给财政部次长的电报中,梅乐和认为,在两国并未正式宣战的情况下,如果国民政府率先毁约,停止偿还庚款,日军很可能以此为借口出兵直接占领、掠夺津秦一带沦陷区的中国海关。所造成的损失,将远超过对日偿付的款项。27日,孔祥熙复电,指示“月款可照议暂付”。⑥
在国民政府的角度,8月份继续偿还庚款,只是一种避免更大损失的权宜之计。梅乐和从英国利益出发(英国政府当时判断:英日关系比英中关系重要),则迫切希望能够将这种继续偿还,变成一项长期的政策。所以在9月7日,他又给财政部关务署去了一份函电,希望以后的对日偿付,“仍照向例按月于到期时照拨,以全债信”。
3、从1937年9月起,对日庚款偿付,存入了伦敦的特别银行账户,日本人无法染指
抗战爆发时,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梅乐和(F.W.Maze,英国人)
鉴于8月份的偿付已引起了国内舆论的不满,国民政府拒绝了梅乐和的意见。9月28日,关务署指示梅乐和,从9月份起,应拨交给日本的庚子赔款,一律自动拨存至开设在英国汇丰银行的“备付日本庚款”专用账户。⑦
开设这样一个专用账户,有三重目的。一是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政府讲究外债信用,在中日两国没有正式宣战的情况下,不会对日赖账;二是这个专门帐户,控制在财政部和汇丰银行手中,两国交战期间,日本人无法染指,足以回应国内舆论。三是国民政府当时还寄望于总税务司梅乐和能利用其英国人身份,继续维系沦陷区的海关,使其免遭日军控制和掠夺。故未直接停止偿付,以免给日军控制中国海关提供借口。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允许梅乐和仍留在沦陷区上海,也是因为尚有这层期望。
自1939年9月起,日本再未收到来自中国的任何一笔庚款偿付
自1937年9月起,国民政府共向汇丰银行的“备付日本庚款”专用账户拨付了16月的赔款,共计存入525196英镑2便士。
1、梅乐和未能阻止沦陷区关税被日军控制,1939年1月,中国停止向特别账户偿付庚款
这16个月期间,梅乐和作为中国政府的雇员与英国在华利益的代言人(梅氏认为这两种身份同时存在于自己的身上),更多地迁就后一身份,没有能够维护住沦陷区中国海关的主权。先是关税被迫存入了日本银行,且不允许被用来支付中国的内、外债;后又修改了海关税则,使其有利于日本的对华贸易;甚至抛开中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关于中国海关问题的协定》。有鉴于此,1939年1月21日,财政部致电梅乐和,命其停止向“备付日本庚款”专用账户拨款;同时宣布,因日军截流中国关税,所有以关税为担保的外债,中国政府将暂停偿付。⑧
2、特别账户中的50多万英镑,未流入日本人口袋,而是用作了海关的“特别养老金”
1941年12月,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两国之间的一切条约作废,包括庚款在内的各项未偿款,也一并取消。至于伦敦“备付日本庚款”专用账户中的50多万英镑存款,1943年10月,新任总税务司李度(L. K. Little,美国人)征得国民政府财政部的同意,将其转用作裁减、遣返洋员的“强制退休”费用。1944年1月,这笔钱被正式存入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特别养老金账户。⑨
综上,所谓“日军正在与中国军队激战之时,蒋介石居然很守‘诚信的忙着向日本归还满清庚子赔款。……不但当时到期的庚子赔款要如数支付给日本,以后即将到期的庚子赔款也要全部支付”,实乃一知半解、谬之千里之辞。
海关最后一任总税务司(1943-1950)美国人李度(Lester Knox Little)。李个人非常廉洁,任职海关期间曾拒绝高薪
注释
①《脑洞大开 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还忙着向日本归还满清庚子赔款》,今日头条号“勇哥读史”,2015年7月8日。②杨格,《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 中国财政经济情况》,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P27;P128-129。③徐志民,《本政府的庚款补给中国留日学生政策研究》,《抗日战争研究》2012年第3期。④(台)王树槐,《庚子赔款》,中研院专刊,P512。⑤杨奎松,《七七事变后蒋介石的和战抉择》,收录于《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⑥1937年8月26日梅乐和致孔祥熙电;1937年8月27日孔祥熙致梅乐和电;1937年(无日期)梅乐和致财政部次长函。⑦1937年9月7日梅乐和致关务署第11969号呈;1937年9月28日关务署致梅乐和关沪字第176号代电。⑧1939年1月21日财政部致梅乐和渝公字第6890号训令。⑨1943年10月5日总税务司李度(L. K. Little)致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郝乐(B.E.F.Hall)第13号密令;1944年1月19日郝乐致李度第116号密呈。以上各函电,均收录于《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 第10编 中国海关与庚子赔款》,P196-204。
- 上一篇:隋唐猛将李元霸怎么死了 民间有三种不同的传说
- 下一篇:时代悲歌,北洋海军的兴亡史
更多文章
隋唐猛将李元霸怎么死了 民间有三种不同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自己,说法,历史,这一,隋唐,记载,关于,手中
关于李元霸这一人物,我们最初对他的了解也是通过电视剧《隋唐英雄传》。关于李元霸的历史真实原形应该是李玄霸,他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儿子,母亲则是窦太后。在隋唐大业十年的时候,这位英雄少年就去世了。因此人们对他的死感到很是疑惑,当然民间对于李元霸怎么死的说法大概三种。被雷劈死这一说法的来源是根据《瓦岗英
绝代佳人杨贵妃最后的归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贵妃,日本,说法,杨贵妃,没有,认为,可能,长恨歌
作为一代佳人,杨贵妃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然而,这位国色天香的美女究竟归宿如何呢?史书记载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阳沦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狼狈地与众臣逃跑,其爱妾杨贵妃死于马嵬驿。可是,文人赋咏与史家记述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因此杨贵妃的最后归宿,至今还留下许多疑问。一种观点认为,杨玉
手握30万重兵的秦朝名将蒙恬为何不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已经,长城,自己,没有,二世,匈奴,使者,时候
作为大秦帝国后期最重要的将领,蒙恬手握秦国最为精锐的三十万长城军。这支部队,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是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部队。这支部队,跟谁蒙恬多年,中高级将领几乎都是蒙恬的人马。只要蒙恬假托皇帝诏令,拥护太子扶苏,打回京城,赵高和胡亥必定死路一条。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明明知道是假传诏令,太子扶苏
朝鲜战争中,刘伯承对中哪一场战斗破天荒打了满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一个,美军,防线,突破,指挥,作战,南朝,志愿军
突破临津江防线的重任,是由四野的精锐39军116师承担的。116师师长汪洋和政委石瑛在进攻前将地形摸个一清二楚,回去后经慎重考虑,决定走一着险棋,将突破点选在临津江对岸易守难攻、弯向敌方的地段,理由是地形对我不利,敌必防范疏忽。更大胆的是,116师还提前一天将7,500人和70门火炮潜伏在距敌阵地前
揭秘卡斯特罗真的曾被暗杀过638次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卡斯特罗,揭秘
卡斯特罗长期以来,在中文互联网上,流传着很多关于卡斯特罗的故事,这些故事真假参半,与事实有着很大的差距。本期短史记针对一些流传度比较广的说法,逐一辨析。▼流行说法1▼菲德尔·卡斯特罗是世界上遭遇暗杀次数最多的人。据统计,他被暗杀的次数达638次之多,居各国领袖之
古代官员被抄家 官员女眷该何去何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如果,官员,还要,犯罪,一些,应该,小姐,一般
“抄家”一词,大家应该很熟悉,在古装电视剧里应该有不少这样的镜头,作为朝廷官员,如果犯了重罪,除了本人性命不保外,往往还要连带遭受抄家的惩罚。抄家也称为“籍没”、“抄没”。抄家的对象为犯罪官员本人和他的家庭。如果罪刑过于严重,还要牵连到整个家族。抄家不仅仅只针对财产,还决定了犯罪官员家眷甚至族人的命
杜月笙和蒋介石的关系到底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蒋介石
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杜先生,原型为杜月笙在近日上映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中,因“陆先生”、“王先生”、“二哥”分别对应杜月笙、黄金荣和张啸林,使上海青帮一下成为热议话题。在所有这些讨论中,青帮和当
惊天秘闻:宋美龄拿了慈禧的夜明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秘闻,慈禧,宋美龄
1943年5月宋美龄访问旧金山1928年7月,小军阀孙殿英用炸药盗掘了清东陵的慈禧、乾隆墓,引发举国哗然。但事后,孙殿英并未受到任何惩处。坊间传言,乃是因为孙携带盗墓得来的珠宝,分送南京政要,宋美龄亦收了孙赠送的一颗“慈禧夜明珠”作为鞋饰,故蒋介石对孙
揭秘二战中美国拘禁国内十万日裔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二战,真相,美国,揭秘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到访的日本首相安倍共同参观了珍珠港亚利桑那号纪念馆,并一同向死者献花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到访夏威夷,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一起参观了珍珠港亚利桑那号纪念馆,并向死者献花。随后,安倍对珍珠港事件中阵亡的美军士兵和其他二战遇难者表示“衷心和永久的哀悼&rd
史上只有这三人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中兴之主,挽狂澜于既倒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一个,由于,中国,皇帝,历史,王朝,中兴,就是
一个朝代,越到王朝末年的皇帝越是昏庸无能、宠信奸臣,导致朝政荒废,一个王朝可能就会这样垮掉。但是有的王朝却有个别皇帝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实现王朝的中兴,让王朝再度焕发新的生命力。所谓的中兴,就是中途振兴王朝,通俗来说就是把前任或者前几任皇帝所积累的烂摊子收拾好,给王朝注入新的生命力。对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