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手握30万重兵的秦朝名将蒙恬为何不造反

手握30万重兵的秦朝名将蒙恬为何不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923 更新时间:2023/12/6 13:43:38

作为大秦帝国后期最重要的将领,蒙恬手握秦国最为精锐的三十万长城军。这支部队,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是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部队。这支部队,跟谁蒙恬多年,中高级将领几乎都是蒙恬的人马。只要蒙恬假托皇帝诏令,拥护太子扶苏,打回京城,赵高胡亥必定死路一条。

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明明知道是假传诏令,太子扶苏自杀了。明明知道是假传诏令,蒙恬也拱手交出了兵权。实在让人不可解。

扶苏的缘由,我们另外再说。本文单说蒙恬。

蒙恬被赐死时,自己对自己做出了一番评价: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

蒙恬说,我的罪过本就应当被处死。为什么呢?因为我修建了一条横跨东西,长达万里的长城。修建长城的时候开山凿河,这中间或许有伤及大秦龙脉的地方?或许,这就是我蒙恬的罪过吧。

龙脉之说,虚无缥缈。况且,大秦只是将六国长城连贯起来,长城的主体工程,早在大秦一统天下之前就已经修成了。

很明显,这是蒙恬的托词。

在《史记·蒙恬传》中其实已经约略透漏蒙恬真正的死因。

司马迁评价蒙恬说:“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司马迁说,我到过北疆,从大秦时代修建的直道回归。沿途观看蒙恬修筑的长城关隘。发现工程确实浩大。这体现的,是大秦王朝对百姓的奴役不遗余力。在秦国刚刚平定天下的时候,各地百姓还没有真心归附。在那个时候,,身为大将的蒙恬,本应当向秦始皇进谏,让百姓休养生息。可是,蒙恬“阿意兴功”,如此,才落得兄弟被诛杀的下场。

那么,司马迁说得阿附秦皇获得功勋是什么事情呢?当然是说北击匈奴。

当时的匈奴很强大,但是,并没有强大到需要秦朝倾国远征的地步。我们结合历史就可以发现,匈奴在冒顿单于时达到极盛,开始犯边。在前几十年,匈奴还不足以威胁到大秦帝国。

蒙恬掌管大秦兵马的时候,天下已经接近一统。身为一国统帅的他,没有一场拿得出手的灭国级战役。这样蒙恬和前代诸如白起王翦比起来自惭形秽。于是,当小部匈奴扰边时,蒙恬建议修竹长城,大举征讨。一来满足秦始皇好大喜功的脾气,二来也可以趁机建立功勋。

而修竹长城,大举征讨,正是激起天下民变的导火索。

史书有这样一段记载:(秦二世)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

当使者来到长城大寨,宣读诏令要赐死扶苏时,蒙恬或许很吃惊,却并没有怀疑之心,也就是反抗之心。等到扶苏已经死了,他听说使者也要杀死他,这才有所怀疑,并且上书朝廷询问缘由。也就是说,在蒙恬看来,即便秦二世时伪造诏令称帝,杀掉太子扶苏,也必须仰仗他蒙恬。于是,扶苏死的时候他没有动手。等到自己有危险了,他才着急了。

蒙恬一着急,情况很可怕。使者不敢下手了,连忙请示秦二世。秦二世接到了蒙恬的上书,“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还真的想要释放蒙恬。是赵高从中作梗,害死了蒙恬。

胡亥为何原谅蒙恬,赵高又为何要还是蒙恬呢?

因为蒙恬还有一个弟弟叫做蒙毅,两人一内一外,深得秦始皇信任。两人都是将军,掌握京城和地方的主要兵力,于是“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既然兄长扶苏已经死了,蒙恬也表示了诚意,于是,秦二世胡亥想要召回蒙恬,委以重任。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担任宰相。可那样一来,赵高精心设局想要掌控朝政的计划就要泡汤。

于是,赵高诬陷蒙恬,说当初始皇本就想让胡亥继位,是蒙恬劝阻才立扶苏为太子。胡亥想到最近几年蒙恬和大哥的关系都很亲密,就怀疑蒙恬在欺骗自己。最终,胡亥下达了赐死蒙恬的诏令。

到这时,蒙恬还不肯死。他告诉使者,要面见二世,并且强调”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自己为什么没有背叛呢?就是因为顾念先帝厚恩,并且举了周公辅佐周成王的例子,表示自己一定会对新君效忠。

到此,蒙恬邀功贪生的嘴脸已经一清二楚了。

可是,使者告诉蒙恬,皇帝不可能见你,你死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蒙恬才慨叹自己挖了龙脉,不得不死!

标签: 已经长城自己没有二世匈奴使者时候

更多文章

  • 朝鲜战争中,刘伯承对中哪一场战斗破天荒打了满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一个,美军,防线,突破,指挥,作战,南朝,志愿军

    突破临津江防线的重任,是由四野的精锐39军116师承担的。116师师长汪洋和政委石瑛在进攻前将地形摸个一清二楚,回去后经慎重考虑,决定走一着险棋,将突破点选在临津江对岸易守难攻、弯向敌方的地段,理由是地形对我不利,敌必防范疏忽。更大胆的是,116师还提前一天将7,500人和70门火炮潜伏在距敌阵地前

  • 揭秘卡斯特罗真的曾被暗杀过638次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卡斯特罗,揭秘

    卡斯特罗长期以来,在中文互联网上,流传着很多关于卡斯特罗的故事,这些故事真假参半,与事实有着很大的差距。本期短史记针对一些流传度比较广的说法,逐一辨析。▼流行说法1▼菲德尔·卡斯特罗是世界上遭遇暗杀次数最多的人。据统计,他被暗杀的次数达638次之多,居各国领袖之

  • 古代官员被抄家 官员女眷该何去何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如果,官员,还要,犯罪,一些,应该,小姐,一般

    “抄家”一词,大家应该很熟悉,在古装电视剧里应该有不少这样的镜头,作为朝廷官员,如果犯了重罪,除了本人性命不保外,往往还要连带遭受抄家的惩罚。抄家也称为“籍没”、“抄没”。抄家的对象为犯罪官员本人和他的家庭。如果罪刑过于严重,还要牵连到整个家族。抄家不仅仅只针对财产,还决定了犯罪官员家眷甚至族人的命

  • 杜月笙和蒋介石的关系到底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蒋介石

    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杜先生,原型为杜月笙在近日上映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中,因“陆先生”、“王先生”、“二哥”分别对应杜月笙、黄金荣和张啸林,使上海青帮一下成为热议话题。在所有这些讨论中,青帮和当

  • 惊天秘闻:宋美龄拿了慈禧的夜明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秘闻,慈禧,宋美龄

    1943年5月宋美龄访问旧金山1928年7月,小军阀孙殿英用炸药盗掘了清东陵的慈禧、乾隆墓,引发举国哗然。但事后,孙殿英并未受到任何惩处。坊间传言,乃是因为孙携带盗墓得来的珠宝,分送南京政要,宋美龄亦收了孙赠送的一颗“慈禧夜明珠”作为鞋饰,故蒋介石对孙

  • 揭秘二战中美国拘禁国内十万日裔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二战,真相,美国,揭秘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到访的日本首相安倍共同参观了珍珠港亚利桑那号纪念馆,并一同向死者献花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到访夏威夷,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一起参观了珍珠港亚利桑那号纪念馆,并向死者献花。随后,安倍对珍珠港事件中阵亡的美军士兵和其他二战遇难者表示“衷心和永久的哀悼&rd

  • 史上只有这三人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中兴之主,挽狂澜于既倒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一个,由于,中国,皇帝,历史,王朝,中兴,就是

    一个朝代,越到王朝末年的皇帝越是昏庸无能、宠信奸臣,导致朝政荒废,一个王朝可能就会这样垮掉。但是有的王朝却有个别皇帝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实现王朝的中兴,让王朝再度焕发新的生命力。所谓的中兴,就是中途振兴王朝,通俗来说就是把前任或者前几任皇帝所积累的烂摊子收拾好,给王朝注入新的生命力。对于历史

  • 结束清王朝的不是孙中山也不是袁世凯,而是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大后,南方,清朝,袁世凯,决定,太后,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南方多省独立,并成立民国临时政府。大清重用袁世凯剿灭南方,虽北方军队优势,并已经在前方攻城略地,但袁世凯却让军队停止进攻。希望通过要挟双方以获利。后期的民国单方宣传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是缺乏历史依据的。就当时的形势,清朝真的没退路吗?非也。不但中原北部还在清朝手中,清朝还领有满洲地区、蒙

  • 九一八事变之前的东北到底有多富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北大学,相当,东北,工资,如果,家庭,民国,当时

    清朝末年,满清政府开禁封闭了两百年的东北,允许民众进入东北生活,开发东北。由此“闯关东”的大潮形成了。随着大量人口进入东北。东北的自然资源得到开发,当年著名的北大荒成了北大仓,人们形容它“棒打狍子瓢舀鱼”。清政府灭亡后,民国成立,东北在民国政府的管理下继续发展。到了张作霖统治东北以后,东北的交通、教

  • 《锦绣未央》中的李未央实为南北朝时的千古一后冯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剧中,自己,未央,兴平,北魏,历史,公主,太后

    唐嫣饰演的女主角李未央号称“史上最高能女主”,原为北凉公主的她天性活泼,聪明伶俐,在国破家亡之际误入敌府,肩负起自己和李未央双重身份的国恨和家仇。天资聪颖的她内心被仇恨充满,性格坚毅不屈,谨小慎微,即便身在仇恨之中,李未央依然保留着本性中的善良和正义,恩怨分明,重视承诺。在终于可以复仇的时刻,她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