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中国古代食品不合格 商贩会被受到惩罚吗?

揭秘中国古代食品不合格 商贩会被受到惩罚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490 更新时间:2024/1/29 10:09:51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牵动着每个家庭的神经。那么,应该如保证食品安全呢?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中是否有可以借鉴之处呢?

悠悠的历史长河里,古人们早就想到保证食品安全的方法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人都是怎么做的吧。

一、唐代篇

大唐盛世之中,酒楼林立,商业兴隆,您看那牧童的手指随意一指,就是一片旷古未有的繁华璀璨。这令人沉醉的灯火阑珊之中,藏着的正是大唐对于食品安全的严格把控。

唐朝人早已有了他们自己的食品安全法《唐律疏议》。据记载,按照唐代的法律,如果食品发生了变质,经营者就必须立刻销毁食品,否则就会受到杖打九十的处罚。

唐代的保鲜条件远远不如现在,食物也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因此总会有些经营者心疼成本,抱着侥幸心理继续出售劣质食品。

针对这一现象,唐律也做了明确规定:如果经营者由于经营变质食品导致他人生病的,就罚流放一年,如果导致他人死亡的,就会被判处绞刑。

唐代政府重拳治理食品安全的决心是坚定的,因为古代医疗水平落后,一旦食品安全把控不严很容易发展成疫情,这样的后果对于古人来说非严重。

因此古人们也时刻把保证食品安全放在心上。

唐代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当时的法律条来体现,除了对售卖劣质食品的经营者严加惩处外,唐代人还将食物中毒细分成故意和无意两种,再制定相对应的律条分别管理,这些细节无一不说明唐代人对食品安全的严格要求。

不过,虽然唐代人严格把控食品安全,却还是有黑心的商家铤而走险坑害顾客,柳宗元就曾经不幸成为了受害者。

有一次,柳宗元身体不适去看医生,医生跟柳宗元说:“你这只是一点小病,买点茯苓来吃就会好的。”于是柳宗元非常听话的买了茯苓来每天按时吃,谁知道他的病不但没好,反而更严重了。

医生很奇怪,自己的方子没问题啊。柳宗元也很奇怪,强烈的探索心驱使着他去寻找问题的真相,结果几经波折之下,竟然让柳宗元发现原来是药店用老芋头冒充茯苓卖给他了。

柳宗元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卖假药的商人落在柳宗元手里也算倒了霉,不仅被判了一年流放,还被柳宗元写到《辩茯神文并序》一文中,千秋万世背着诚信的污点。

二、代篇

历史的风云瞬息万变,转眼间,汴梁取代了长安的繁华。《清明上河图》中空前繁荣的宋代我们走来。

宋代作为承袭唐律的朝代,它对于食品安全的把控在唐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除了如唐代对食品安全的严格要求外,宋代还想出了许多保证食品安全的新方法。

据《武林旧事》记载,宋代为了应对繁荣的商业市场以及众多的酒肆店铺,专门成立了各行各业的行会。官府要求所有的相关人员都必须加入行会,并且登记造册,否则就不许从事相关的行业。

这有些像现代的从业资格制度,不过宋代的行会还承担了一部分行政工作。

比如各种商品的好坏首先要由各个行会审核把关,行会的领袖有权根据商品的好坏制定售价。

行会的定价权可不是那么好拿的,如果商品出现问题,那么行会要承担连带责任。这促使行会从专业的角度先行确保售卖的商品安全无忧。

等到行会筛选过的商品流入市场后,宋朝政府就开始监督食品安全了,宋代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在唐代的基础上更为严格。

据《宋刑统》记载,宋代经营者哪怕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腐败食品卖给了他人,也会被杖打九十,除非这个经营者立刻将腐败食品销毁并且不产生严重后果。

不仅如此,宋代人还十分重视餐厨卫生。

宋朝政府规定,售卖食物的人必须把食物放在干净的器皿中出售,餐厨垃圾也不能直接往河里倒以免污染水源,这些措施都极大的保障了人们的食品安全。

同时,宋代茶叶贸易发达,常有不法商人试图将茶叶以次充好谋取暴利,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宋朝政府出台了“开汤审评”的检查法:

有专门的官员现场泡茶,然后通过检验茶汤的颜色以及是否有杂质来判断茶叶的好坏,一旦发现弄虚作假的人,立刻严惩不贷。

三、其他篇

其实,我国古代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早在《礼记》中就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的记载,意思是没成熟的果子不能售卖,以免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无独有偶,汉代也曾规定过:“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当燔弗燔,及吏主者,与盗同法”意思是有问题的肉类要立刻销毁,不然售卖者连同管理食品安全的主官都要受罚。

到了清代,食品安全的重视也一如既往,曾有酒楼掌柜在卫生检查时,被发现将食品堆放在厕所旁,结果就因为食品安全隐患受到了打四十下手心的处罚。

民以食为天。正是由于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因此历朝历代的官府无一不是将其当作生命线守护。或许我们日常生活中小小的一副碗筷,一碟小菜,就浓缩了几千年的历史。

标签: 中国古代揭秘

更多文章

  • 揭秘溥仪长达十年的改造生活:自己洗衣缝袜种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揭秘,溥仪

    1950年8月3日,在苏联被关押五年后,溥仪再次回到了中国。从苏联的闷罐车下来的那一刻,溥仪就被送到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从此刻开始,溥仪开始了长达10年的改造生活,直到1959年12月4日被特赦。图:抚顺战犯管理所,抚顺市新抚区宁远街高尔山下,原为“辽东第三监狱”,195

  • 揭秘美国使用细菌武器是最大的嫌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揭秘,武器,美国

    国际上通常把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和核武器统称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美国发动第二次对伊战争的借口,但是伊拉克拥有这些武器的有力证据至今没有找到。然而,有目共睹的是,美国已在两次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了会给平民造成大规模伤害的贫铀

  • 揭秘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为何要对标日本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揭秘,日本

    1958年3月17日,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通过验收。这台在天津生产的名为“北京”的电视机,“图像和声音质量与苏联电视机完全相同”;而在某网站上,是这样描述的此台电视机表明中国的研制水平,基本与日本在同一起跑线。“华夏第一屏”为何

  • 揭秘康熙皇帝皇太子允礽两度被废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皇帝,揭秘,康熙,太子

    ​清朝自开国以来,对于继承人的人选产生问题,一直采用的是汗位推选制,康熙帝采用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在清朝历史上是一创举。嫡长子皇位继承制以嫡长身份作为储嗣的惟一择选标准,从制度上严格排除不具备这一身份的其他皇子对储位的竞争,因而对皇位传承的平稳进行以及皇权统治的稳固,具有一定保证作用。嫡长子继承制度,

  •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为争取英国支援将一片疆域划到英属缅甸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抗战期,国民政府,英国,缅甸

    一、中缅边界线问题的由来:英国介入中国和缅甸有2000多公里长的边界线,清朝晚期,国力衰弱,加之疆域观念不强,以及云南边境地区交通不便,偏僻闭塞,清政府对这些地区的统治逐渐趋于软弱。1824年,英国入侵缅甸,此后缅甸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886年英国直接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这就使得这一地区的疆

  • 探秘千古大谜团:曹操真有七十二疑冢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探秘,曹操

    话说曹操是三国最具争议的人物,他一生亦奸亦雄,既雄才大略,又残暴狠毒,据说,他临死前为了防止后人挖掘他的坟墓而做了一个惊人之举。在出殡的时,百姓看到神奇的一幕,邺城里所有的城门同时打开,七十二具棺木分别从各个方向同时抬出,葬入事先准备好的墓室内。就这样,曹操的尸骨究竟葬于哪里也就成了谜团,从面诞生了

  • 西晋王朝为什么仅仅几十年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朝,西晋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利用曹魏权臣曹爽到高平陵祭祀的机会发动政变,成功夺取朝政大权,为子孙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础,十几年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皇位禅让给自己,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西晋王朝后来灭掉东吴,完成统一,并出现繁荣的盛世景象,但出乎所有人意料

  • 法医见到霍元甲尸骨后解开了其真正的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霍元甲

    提起晚清时期的民间武术高手,大家都能略知一二,像名满京城的大刀王五、广东十虎中的黄飞鸿、游身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自然门的杜心五等等。他们的名声和爱国精神可以说是国人的骄傲,但还有一位被后世称为一生狭义,盖世英雄,他就是出身在天津,名扬上海,被誉为武术“津门第一”的英雄大侠霍元

  • 朱元璋下葬时13个城门同时出殡到底葬于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是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开国帝王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孝陵”2字来缘于马氏“孝慈”的谥号。明孝陵于洪武十四年开工,直到永乐三年才建成,先后历时25年,动了10大军,动用财物数不胜数。明孝陵布局宏雄,规制严谨,具有很

  • 揭秘伪造的亚历山大大帝及其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揭秘,帝国,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Alexander theGreat(公元前356--323),是西方史学中一个谜一样的神话传奇人物。他被西方史家捧为战无不胜的天才,征服欧亚大陆建立了一个世界帝国的传奇英雄。但是真实的亚历山大,却是一个在历史中莫须有的幻影人物,一个没有真身的神话传说;而他的真实身份可能来自波斯或者阿拉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