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武艺超群的李世民玄甲军

揭秘武艺超群的李世民玄甲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566 更新时间:2024/1/30 14:40:59

关于李世民是一个政绩超群的成功皇帝,似乎大家没有多少异议,而说到李世民也是一个武艺高强的勇将,各位似乎又是一头雾水,不甚了解。突然想起了一位网友曾讨论的关于李世民的武艺问题,这位网友曾说小李的武艺也就是能骑马抡剑,要是单兵碰上战阵闯将,自然是落荒而逃了。虽然早早上阵,不过却并未见过亲王殿下如何武功过人的表现,被人执行斩首计划几乎得手的事也有好几次,洛阳之战差点给王世充的步兵斩首成功;攻打刘黑闼,更是差一点被刘黑闼的斩首计划改写历史,号称所历战事最险的一次……。而在一些史书里小李的武艺还是相当不错的(估计是被他的军事天才给淹去了光辉),这个谁是谁非?于是便萌生了要揭开李世民武艺的真面目之心。

如果说徐惠是一个文学天才的话,那么李世民无疑是一个实打实的军事天才(尤其是军事谋略方面),这个好像也没有多少人质疑,不然他以小小年纪在强敌环伺的恶劣环境下绝对没有打下李唐江山就已经“出师未捷身先死”了,他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遇强愈强、出奇制胜,从十六岁在雁门勤王,以缓兵之计和树上开花之疑兵计智退强大的突厥军队而崭露头角,经历多次的“空手套白狼”的绝妙战阵之后,也在唐朝的建立和巩固的事业中迅速打造自己的“战神”地位,以他那身先士卒“拼命二郎”的光辉形像辉映在大唐人的心中,受到了不是一般的爱戴和崇敬。

翻开史书,似乎李世民勤学苦练武艺的记载几乎没有,这只是一种基础性的本领,不足挂齿,因此也不会落入史官的法眼,只知道李世民从小喜欢弓马骑射,练就一身过硬的精湛武艺,估计就是家学渊源的原因吧。因为他的曾祖父就是北周开国元勋,自然是武艺过人,而他父亲李渊也是一个武艺高强的猛人,也肯定对儿子言传身教悉心辅导,他们兄弟几个又聪明过人,当然是一学就会,兄弟仨的武艺都很溜,还时不时技痒进行射箭大赛,看谁的猎物多谁就是笑到最后的人(这个在经典电视连续剧里也是很经典的镜头),最后自然武艺会突飞猛进。

每当打大仗,他总是骑射神技天下无敌,在最著名的几次和突厥佬的遭遇战中,总是喜欢和他们的可汗单挑比赛骑射,大有以牙还牙的味道。比如那次他刚经过玄武门之变上台政权未稳,突厥佬乘机来侵,号称百万雄兵已经到了渭河便桥西岸,拉弓搭箭虎视眈眈,朝中大臣十分惊恐,他居然大唱空城计,城门大开,还只率六骑就到桥东和十万敌军对峙,面无惧色。最出人意料的是,他居然要求大名鼎鼎的颉利可汗和他单挑骑射,你突厥佬不是以骑射勇武立国的吗?我就和你比这个,颉利居然怕了,这简直是中了邪了,和我在前文所说的大施连环计退敌的情形一模一样,后来嚣张的突厥佬又得讲和,这也侧面说明了李世民对自己骑射水平的自信,不然也不会口出狂言。

有人还进一步分析说,李世民之所以对尉迟门神青眼有加,除了他的忠心耿耿之外,还建立在李世民对骑兵部队的绝对重视之上,因为尉迟门神也是一员骁勇骑将,其他如另一门神秦叔宝以及秦门三杰之一程咬金都无一例外精通骑术,所以都受到李世民的重用,秦叔宝还曾是他的马军总管。他的令游牧民族以及隋朝军队和军阀割据势力闻风丧胆的玄甲队就是他重视骑兵的有力佐证。

说到他的神秘兵种玄甲队(或称玄甲军),历史的记载也是十分简单,历史牛书《资治通鉴》甚至只有寥寥百十字,比它所发挥的战争功用简直是不大成正比,我们只能从其他史料的片言只语中来重新拼凑玄甲队的历史形像。

据称玄甲队是中国古代最精锐的骑兵部队之一,也是李世民开国的一把锋利无比的神剑。李世民在全军中挑选了千余精锐骑兵,皆着黑衣黑甲,分左右队,由程知节、秦叔宝、尉迟敬德、翟长孙等骁将统领,号称“玄甲队”。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斩俘6000余人。而他老哥居然还亲自带领玄甲队冲锋陷阵,勇不可挡,自然是所向披靡了,难怪他手下性格十分粗犷的秦门三杰程知节、秦叔宝、尉迟敬德(都是打架天王)谁也不服却都十分服他老人家,因为他的骑射术绝对不在他们之下,你不服不行。他可以说是马上开国马下治国,文武双全,没本事就不会充这个大头。

综上所述,李世民的武艺绝对不是浪得虚名,虎牢关“秦王破阵”就连射数箭箭无虚发,几乎可以说是百步穿杨,他重视骑兵自有他的道理了。而且我们从他身先士卒,每战几乎都冲在前面的行为来判断,他本人的体力应该也是非常充沛,皇家体育尖子生啊,难怪那么喜欢和以勇武立世的突厥人叫阵单挑,连颉利、突利这样的猛将都十分忌讳他,他的武艺造诣深不可测,实力明摆在那里,加上足智多谋,善于用计,谁见谁都有点脚软啊!

总之,李世民绝对是一个武艺高强的勇将,据说他是堪与岳飞并驾齐驱的我国古代五员勇将之一,在大唐也是和尉迟门神堪可一比的数一数二的武艺高强的勇将(除了在著名的历史通俗小说里比如说《隋唐演义》他的武功才是被矮化到不入流,只是一个有军事谋略的政治人而已),他最主要的武艺就是把骑射术玩得出神入化神出鬼没,只要他弯弓搭箭,指谁打谁,箭起人落,弹无虚发,是一个十分了得的马上皇帝,这一点武功汉武帝未必能超过他。

标签: 李世民揭秘

更多文章

  • 探秘神秘飘渺的“万山之祖”昆仑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昆仑山,探秘

    昆仑山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山脉之一,关于昆仑山的范围有多种说法,但无论哪种说法,昆仑山都是高大无比、进入了冰雪圈的巨大山系。享有“万山之祖”美誉的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沿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南缘和柴达木盆地南缘向东延伸,至青海湖西南的鄂拉山断层为止,全长2500余公里,由昆盖山

  • 揭秘日本投降之后内务省很想销毁却未能销毁的一张照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照片,揭秘,日本

    俗话说,没比较就没伤害,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裕仁的故事。我们知道,当年日本人的个子是很矮的,所以被蔑称为小日本。然而,从这张1921年,作为皇储的裕仁访问欧洲时的照片看,他的身高,并不太落下风。这一张看起来,更是显得很威严。他身后的将领,都跟他差不多高;而旁边的人则低头敬礼,更让他意气风发。然而,日本投

  • 揭秘“狸猫换太子”的幕后主谋其实是宋真宗皇帝本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太子,揭秘,皇帝

    关于涉及到大宋皇族的民间传说,最出名的莫过于“狸猫换太子”了吧?根据评书演义等描述,这一事件的幕后主谋为真宗皇后刘氏,经包拯断案而大白于天下。据传说,刘皇后一直未能生育,便将李妃所生的皇子偷走,然后将一只狸猫剥了皮,顶替了过去。众人一看,皆惊呼李妃生了个妖物。真宗得知后勃然大

  • 揭秘乾隆时期小吏为什么敢索贿大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揭秘,乾隆

    ​乾隆五十七年(1792),刚刚从前线击退廓尔喀入侵、平定西藏战乱而凯旋的福康安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在回到京城以后,福康安照例按规定往户部递交了军费账册,以便能够早日报销军费开支,不料却遭遇户部书吏索要“部费”,也就是要“赏钱”。要知道,福康安从小由乾隆

  • 揭秘吴王刘濞为子报仇才挑起七国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揭秘

    “七国之乱”是西汉王朝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关于这次大规模叛乱的起因,一直有这么一种说法:吴王刘濞为了给被汉景帝打死的儿子报仇,才联络其他六个诸侯,发动叛乱。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够全面,也不够严谨,真正促使刘濞造反的原因,绝没有这么简单!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吴王刘濞和汉景帝的杀

  • 畸形的女官制度!看古代女官都为皇帝提供什么服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她们,皇后,就是,政治,女人,母亲,上官,武则天

    在古代几乎都是男人沉浮的官场宦海中,竟然还有一些数量少得可怜的女官。她们全都集中在宫廷里,陪伴在帝王的周围。她们身份特殊,有奇异的二重性,一重类似正常官员,担任某项宫内职务;一重几同嫔妃,可被帝王君主随时占有。宫廷女官一般具有嫔妃的身份,只要君主有闲情逸致,可以和她们任意交欢。宋朝李宸妃初入宫职任司

  • 别瞎想了,中国为什么不恢复一夫多妻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皇上,结婚,今天,皇帝,皇后,一夫,放假,一个

    恢复“一夫多妻”也是弘扬传统文化。与其当街撕逼,不如都娶回家,同是一家人,万事好商量。和谐!那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可行性的问题。一过去,一个男人可以有很多老婆,这源于周朝的“媵制”:男人娶媳妇儿时,可同时获得老婆陪嫁的妹妹或者侄女(难怪周朝存在了一千多年)。换言之,“小老婆”是打“小姨子”衍化来的。但即

  • 揭秘李莲英是坊间流传历史上唯一净身失败的太监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李莲英,太监,揭秘

    李莲英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陌生,在晚清时代,他可是个风云人物。李莲英是当时有名的太监,深受慈禧太后喜爱,就是他的名字也是慈禧后来给起的,他原本叫李进喜。有人说李莲英得到慈禧的宠爱,是因为他没有净身干净。那么事实是这样的吗?到了清朝,很多人叫慈禧太后老佛爷,这可是个很不错的称呼,慈禧听了肯定也是十分乐意

  • 历代王朝都信佛 唐武宗为何要灭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化,可以,当时,国家,经济,唐朝,政府,佛教

    应该说,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一直是我国人们的主要信仰。并且历代王朝都相信佛教,唐武宗在会昌五年发动的灭佛事件,影响非常巨大,那么他为什么要灭佛呢?国家经济和统治阶级权力受到威胁在唐朝的鼎盛时期,例如太宗玄宗时期,国力强盛,帝王对佛教的基本态度是既管理扶持又整顿,而且稍加以利用,佛教可以成为统治者的工

  • 揭秘李商隐的“巴山夜雨”是描写夜里下雨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揭秘

    巴山夜雨的美丽典故,今天都认为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李商隐来四川的幕府担任参军,与亲友通信,表达一种羁旅中的思念与寄托。诗歌中描绘“涨秋池”就是指因为下雨而涨水的池塘,但流传后世的经典俗语“巴山夜雨”,真的就是描写晚上下雨的朦胧浪漫景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