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蒋琬为何不走诸葛亮的北伐之路

揭秘蒋琬为何不走诸葛亮的北伐之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566 更新时间:2024/1/30 10:13:55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按照他生前的建议嘱托,任命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紧接着,还给蒋琬加官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的官职权限,又在不久后升任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至此,蒋琬已经成为蜀汉国的宰相,第一行政大臣。延熙元年(238年),魏国讨伐在辽东反叛的公孙渊,蜀汉国认为魏国大军向东,一时不能西顾,觉得有机可乘,于是让蒋琬总帅诸军,屯驻汉中。蜀汉国的意图,一旦东吴有所行动,必然会造成魏国顾此失彼,蜀汉国大军出动,一定会有利可图。由于魏国在东吴方向防守严密,吴国并没有行动,蒋琬在汉中也没有对魏国发动进攻。但是,大将军离开首都来到魏蜀两国边境地区,总不会就是为了当一个地方官吧?可是,蒋琬在汉中住了六年竟然没有一次军事行动!人们总是把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和姜维的“九伐中原”联系在一起,原因无非是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战略思想,但是,蒋琬这个诸葛亮的直接接班人,为什么却没有像姜维一样走祁山,伐中原呢?或者说,蒋琬为什么不走诸葛亮的北伐之路呢?

蒋琬认为诸葛亮的这条道路走不通。

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方针是什么呢?平取陇右,也就是先夺取安定、南安,天水这几个郡,切断关中与凉州的联系,然后利用羌人和胡人,从而夺取凉州。假如魏国失去凉州,蜀汉国得到凉州,两国的版图就会发生变化,蜀国灭魏就会增加资本,而这样的削弱魏国还不会引起东吴国直接的恐慌,可以说是有利无害。只可惜,诸葛亮并没有成功。诸葛亮没有成功原因是什么呢?蒋琬认为是道路险阻,运输困难。

那么,蒋琬的战略方针又是什么呢?

蒋琬认为,应该从汉水和沔水顺流东下,袭击魏兴和上庸,为此他还修造了很多船只,可以说是做了战前的准备。但因为两件事让他的这个计划没有实施。首先是众人的反对,大多官员认为这条路非常艰险,一旦不能成功,必定是有去路没回路,太冒险。这倒也不要紧,封建社会本来就是一言堂,只要皇帝信任你,再多的人反对也挡不住,但蒋琬身体不好,所以他驻守汉中六年也没有实行这一计划。刘禅这个人自己没有什么主见,后方的人议论纷纷,刘禅就派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等人前去转达后方人的意见。

蒋琬就此上书后主刘禅,修订了自己的战略方针,那就是联合羌人和胡人,夺取魏国的凉州。在他看来,魏国已经横跨九州,国势强盛,不可能简简单单就能剿灭。应该联合吴国,让他们在东边行动,这样东西形成掎角之势,即便是不能很快消灭魏国,蜀汉国也可在西边一步一步的蚕食魏国。因此建议,任命姜维为凉州刺史,他自己则回到涪县驻扎。如果姜维得手,他就率大军跟进接应;假如东北方向有事情,他就从涪县出兵,不可能有什么麻烦。

可以说,这个修订后的战略方针,又回到了诸葛亮的战略方向上,只不过一个是集中力量,全力以赴,一个是小打小闹,逐步蚕食。不过,蒋琬回到涪县后病情加重,已经不能视事,大将军一职则由费祎接任。

蒋琬修订自己的战略方针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还是认识到了东出的危险,这个已经很难下结论,但他前面一直坚持了六年的进攻路线却是和诸葛亮不相一致。那么,蒋琬为什么要走一条大家都不赞成的路线呢?

蒋琬在汉中驻守六年,一直没有行动,恐怕并不仅仅是身体不好这样一个原因。诸葛亮在建兴五年北上驻守汉中,第二年春天就对魏国发起了进攻,两相对比,蒋琬的这个准备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一点。再说身体,诸葛亮是病逝在前线,蒋琬不可能一开始驻守汉中就病倒干不了事情吧?这只能说明,蒋琬只是一个行政性事务人才,在军事上并不擅长,即便是他提出的这条走上庸的进攻路线,恐怕也不过是别出心裁的标新立异罢了,于军事上并没有可行性。不是说刘封当年走过这条路吗?但这有两点根本不同,一是刘封当年是南北夹击,就是孟达已经从南部的秭归北上进入上庸;二是当年上庸相对独立,它只是名义上属于魏国。六年没有行动,是他只是说给蜀国皇帝和大臣们听的,还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从而一直犹豫不决,也已经难以知道了。不过,蒋琬后来把大军屯驻涪县,倒是可以看出他或许根本就不想大规模用兵。

通过蒋琬不走诸葛亮的进攻路线还可以看出,蜀汉国的战略进攻方向是一直在变化的。刘备的进攻方向在东部,自己发动了夷陵之战不算,就是临死指定了一个“统内外军事”的托孤大臣,也让他驻守在东部边境。诸葛亮五次北伐,走的都是祁山路。蒋琬这条路尽管是一条“捷径”,但却更加艰难。通过这种进攻路线不断的变化可以看出,蜀汉国自从失去了荆州南郡以后,决定了他就是一个偏处一隅的格局,唯一能够改变这种格局的时机就是诸葛亮的初次北伐,因为那时候魏国根本就没有准备,结果却是被马谡所断送。

标签: 蒋琬诸葛亮揭秘

更多文章

  • 解密慈禧陵里究竟藏着什么宝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解密,慈禧

    中国3000年封建王朝历史,500余位帝王。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而且布局严禁、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其中,慈禧陵是极为特殊的一个,慈禧一生爱珍宝如命,她的陵墓里会藏有哪些稀世珍宝呢?慈禧陵地宫第一道石门世人所以对陵寝感兴

  • 探秘抗战中比战场还残忍的虐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探秘,战场,抗战

    ​战场,似乎是战争之残酷的最直接表现。在抗战期间,却有一只恶魔部队,制造了一处残忍程度远超战场的人间地狱,在这里每日都会有泯灭人性的虐杀......悄悄地残酷杀掉731部队的器材部里,备有大量的棉被、毛毯和铁甲,这些东西都是供以“马鲁太”为对象的实验使用的。战时,有一种叫做&

  • 李自成为何热锅开水炖福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自成

    俗话说“快刀热水一突噜一个”,这是说的剃头理发,热热儿的水、锋利的剃头刀,又舒服又刷(音:SHUA读四声)利。但是,把李自成和明朝的福王朱常洵与快刀、开水、人和葱、姜、蒜、花椒、大料放一堆儿,听着、看着都那么糁的慌。甭卖关子了,有胆儿的您就往小瞅。话说崇祯十四年,也就是164

  • 揭秘阎锡山何以成为民国割据最久的军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军阀,揭秘,阎锡山,民国

    阎锡山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内部始终是军阀割据、四分五裂,从未实现过统一,其中阎锡山在山西当“土皇帝”长达38年之久。在风云变幻、政坛人物如走马灯式更替的民国时期,阎锡山可谓创造了割据一个省时间最长的纪录。在近代军阀纷争中,阎锡山率先总结出所谓的&ld

  • 对华夏影响最大的少数民族:鲜卑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鲜卑族,少数民族,华夏

    华夏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后来发展到长江流域等平原地区。在中国四周有很多少数民族,尤其是西方和北方的游牧民族对华夏民族影响最大。有一个来自北方民族曾经入主中原,建立了很多朝代和国家,这个民族就是鲜卑族。“鲜卑”一词,《史记索隐》引张晏云:“鲜卑郭落带,瑞兽名也,东胡

  • 探秘南宋钓鱼城为何能阻挡蒙哥的蒙古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宋,探秘,钓鱼城,蒙古

    合州钓鱼城(今重庆市合川区),巴东山地一个并不起眼的地方,位于嘉陵江边的山崖之上。今天如果亲临现场,钓鱼城可能都不算是一座城池,一个山顶范围并不太大的军事要塞。可是700多年前,这里曾经惊骇世界。蒙古大军纵横天下,偏在这里被阻挡长达30多年;距今整整760年前(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更是战死

  • 晚清部分官员不了解日本 竟请求征讨而闹出的笑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日本,晚清

    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有很大一批中国人自信满满,认为凭大清国力可一举战胜日本。这种自信并非源自自身的强大,而是来自对对方的不了解,用一个成语形容叫“无知者无畏”。就像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已经打了两年了,道光皇依旧没搞懂英国是个什么国家,他曾反复追问大臣说:&ldq

  • 揭秘武艺超群的李世民玄甲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世民,揭秘

    关于李世民是一个政绩超群的成功皇帝,似乎大家没有多少异议,而说到李世民也是一个武艺高强的勇将,各位似乎又是一头雾水,不甚了解。突然想起了一位网友曾讨论的关于李世民的武艺问题,这位网友曾说小李的武艺也就是能骑马抡剑,要是单兵碰上战阵闯将,自然是落荒而逃了。虽然早早上阵,不过却并未见过亲王殿下如何武功过

  • 探秘神秘飘渺的“万山之祖”昆仑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昆仑山,探秘

    昆仑山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山脉之一,关于昆仑山的范围有多种说法,但无论哪种说法,昆仑山都是高大无比、进入了冰雪圈的巨大山系。享有“万山之祖”美誉的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沿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南缘和柴达木盆地南缘向东延伸,至青海湖西南的鄂拉山断层为止,全长2500余公里,由昆盖山

  • 揭秘日本投降之后内务省很想销毁却未能销毁的一张照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照片,揭秘,日本

    俗话说,没比较就没伤害,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裕仁的故事。我们知道,当年日本人的个子是很矮的,所以被蔑称为小日本。然而,从这张1921年,作为皇储的裕仁访问欧洲时的照片看,他的身高,并不太落下风。这一张看起来,更是显得很威严。他身后的将领,都跟他差不多高;而旁边的人则低头敬礼,更让他意气风发。然而,日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