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蒋介石为何要建立特务组织?

蒋介石为何要建立特务组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664 更新时间:2023/12/10 0:50:20

蒋介石为巩固其统治,通过“中统”、“军统”等特务组织来对外镇压中共及其他反对势力,对内剪除国民党内异己力量的史实,已人所共知。1932年,是国民党特务组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军统”的前身是1932年4月成立的三民主义力行社(复兴社)特务处。“中统”的前身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科虽成立于1928年初,但其成规模也是在1932年将调查科扩编为特工总部之后。为什么蒋介石在1932年会如此重视特务组织建设,他是如何认识特务组织重要性的,又是如何亲手缔造特务组织的?蒋介石这一年的日记中透露了许多的秘辛,能帮助我们解开这些谜团。

一、蒋介石为何要建立特务组织

蒋介石建立特务组织,与其早期经历与性格有关。蒋早年家境一度不错,但因丧父而迅速中落,又受乡吏欺侮,体验了世态炎凉。这形成了他复杂的性格:固执、倔强、多疑与以自我为中心。他年轻时留学日本,接受过粗浅的军国主义教育,与陈其美交谊,这些经历铸成了他蛮干、注重情报搜集和效忠个人的特殊心态,这是他组织特工机构的思想根源。辛亥革命后,蒋介石在上海暗杀了光复会首领陶成章,并未留下把柄,这次成功的经历让其过了把“特工瘾”。

然而,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崛起后的头几年,并未立即着手建立特务组织,他在1932年才付诸行动,与当时的蒋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处境及国内外形势有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的权力始终受到了来自党内反蒋派系的挑战,1931年底,蒋遭胡汉民、汪精卫与两广地方实力派的联合逼迫,被迫下野。这次下野经历使他对各级党部的组织能力、干部对其个人的忠诚均怀疑虑。痛定思痛,如何在党内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核心组织,成为了摆在蒋介石面前的课题。恰在此时,后来成为复兴社核心人物的刘健群、康泽等向蒋介石建言,主张在保留国民党旧躯壳的前提下,重建一个新的政党形态的秘密组织。

刘健群在《贡献一点整理本党的意见》中提到,当前的国民党“不仅与民众相脱离,党与党员亦日趋隔膜。党的领袖与党员的关系只有互相利用,党的领袖根本看不清谁是忠实的党员。”刘健群向蒋提出,要在国民党内另建一种新的组织,“以充实党的内容,建造党的灵魂。”康泽则在研究了苏联的“格伯乌”(即克格勃)的结构后,非常推崇这种“挑选最忠实的党员来参加工作的,它和党有密切的联系”的组织,他向蒋介石建议“我们需要一个意义更广泛足资号召的组织,‘格伯乌’只能是当中的一部分。”

蒋介石对刘健群和康泽的建议持十分肯定态度,鼓励他们放手去实行。1932年蒋介石重新上台后,组建特务组织的工作就提上了议事日程,他的日记中不时有相应的记载,而此前的日记中并无太多关于特务组织的内容。蒋介石建立特务组织,在当时有两个最直接的需要:

一是推行“攘外安内”政策。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其建立特务组织,就是要推行这一政策。蒋介石认为,国内反对其“攘外安内”政策的人颇多,不能集中意志与力量以完成统一国家与对日作战的准备。他在对励志社的演讲中强调要“攘外安内”,为秘密组织制订的誓言中,也有“抗日除奸,为党牺牲”等语:

下午, 与妻回陵园居住。往励志社与各同志会晤,自觉忍痛不堪也。余对大局贡献以外交问题非先统一国内不可。(《日记》,1932 年1 月22日)晚,与贺(衷寒)、康(泽)等生谈组织事,必欲组织一秘密奋斗、人尽其才,控置全国之机关,方得完成革命。如仅普通组织,则必腐化消灭也。乃得数语,曰“抗日锄奸,为党牺牲,实行主义,革命革心,矢勇矢勤,严守秘密,服从命令,愿受极刑。(《日记》,1932 年2月21 日)

康泽回忆说,1932 年3月下旬,蒋介石召集他们开会时说:“现在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剿匪,我们以‘攘外必先安内,安内必先剿匪’为我们的方针,历史上无有不是‘内安’才能‘攘外’的。我们决定这样做,并且也就这样宣传。”

二是要剪除党内政敌。蒋介石复职后,对党内的反对派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他日记中多次将政敌称之为“反动派”:

下午与(宋)子文、(汪)精卫谈话,汪有以允许其他政党存在之意,余谓此事非开全国代表大会不能解决。余决力争,不顾反动派之反对也。(《日记》1932年3 月28 日)

在蒋介石看来,对党内的反动派,必须加以监视、制裁,以致消灭。他在日记中明确表示要利用侦探特工组织剪除政敌、加强个人权力:

组织政党彻底革命,必先组织侦探队,防止内部叛乱,制裁一切反动,监督党员腐化,宣传领袖主张,强制社会执行,此侦探队之任务。而侦探队之训练与组织指挥运用则须另订也。(《日记》,1932 年2 月17 日)

日记解密:蒋介石为何要建立特务组织?

蒋介石建立特务组织,还与当时流行的“德国模式”与法西斯主义有关。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但其短期内迅速崛起,再度成为世界强国,这引起了国人的注意。蒋介石对德国经验相当有兴趣,他采用“亲德”政策,聘请德国军事顾问对军队进行整训,自己也时常听取顾问的各种建议。或许是受德国顾问的影响,1932年初他一直在读《俾斯麦传》,在1932年3月3日、5日、7日、9日、15日、18日、30日及5月4日的日记中,都有读《俾斯麦传》的记载,如

“下午,来汤山休息,看《俾斯麦传》,视察学校。”(《日记》,1932 年3 月7日)“上午,批阅,会客,看《俾斯麦传》,到参部传见部员。”(《日记》,1932 年5 月4 日)。

该书对俾斯麦“铁血政策”的渲染及对普鲁士精神的颂扬,深入蒋氏心中,对其思想不无影响。从日记看,蒋介石对法西斯主义有所研究,内心钦佩。蒋希望的是建立秘密的、效忠个人、听命于自己的组织。他在日记中写道:

今日革命军人同志会开成立大会,结论以“亲爱精诚”之外,加以“礼义廉耻”四字,方足以医今日青年之病也。而“铁血”二字,尤未提出。(《日记》,1932年4 月16 日)

二、蒋介石支持力行社成立

为了解现代特务组织的特性,蒋介石身体力行,认真研读情报学的理论书籍,与陈立夫等人研讨,每有心得,便随笔记录:上午,看情报书,会客。(《日记》,1932年4 月22 日)

上午, 看情报。情报之学,一言以蔽之,曰利用对象中之现象之现象而已……此时插人于目的敌中,乃为唯一之要件。志之。晚,与(陈)立夫谈情报事。(《日记》,1932 年4 月24日)

五时起床,看情报学。下午,与(宋)子文谈话,会客,看情报学完。修正讲演稿。(《日记》,1932 年4 月25 日)

蒋介石后来支持戴笠等人改善电讯设备、鼓励特务活动注入警察系统、开办政训班等,都与他的情报素养有关。

蒋日记中反映出,他直接推动了复兴社特务组织的建立,包括选拔干部、多次亲临训话、拨款资助等。蒋十分注重特务人才的选拔,在日记中常提到对一些“可造之才”的观察,甚至将特务人才作为其干部人选的主要来源,提出“选人以情报班、军校侍卫宪警为基。”(《日记》,1932年4 月28 日)他在1932年日记中提到的复兴社骨干,包括刘健群、李士珍、邓文仪贺衷寒、康泽、郑介民滕杰、戴笠、乔干梁、蒋坚忍等,这些人日后都是国民党特工的要角。他对刘健君的评价是“有见解之青年”,对李士珍的评价是“可造之才”。读过蒋日记的人都对其论人之苛有深刻印象,他对刘、李的评价之高,实属难得。这与刘健群等对他个人的极度忠诚有关。

在力行社成立前后,蒋介石不断地对其干部及成员训话,听取工作报告,督促其组织的发展:“

下午,与力行社干事谈话。”(《日记》,1932 年3 月8日)“晚,与力行社干部谈话。”(《日记》,1932 年3 月21 日)“问康泽与(刘)健群谈话情形,转约郑校教官,戴约何浩若谈话,约徐谟谈话。求人不得,只有建立团体,集中建立团体,集贤聚才以代之。”(《日记》,1932 年4 月8 日)力行社成立时,蒋亲自出席,并“训话一时余。”(《日记》1932 年3 月29 日)

有个细节可以证明蒋介石对力行社工作的格外重视,蒋的作息时间较刻板,通常晚11时前后睡觉,但他有几次对力行社干部的训话,持续到了午夜12 时,有几天日记中记道:“

晚,宴客,对力行社听取报告,训话,至十二时。”(《日记》,1932 年4 月9日)“晚,力行社干事来会议,至十二时完。”(《日记》,1932 年4 月25 日)

特务组织与工作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蒋情绪的起伏,日记中有:“

与力行社谈话,组织无甚进步也。”(《日记》,1932 年4月4日)“与康泽、戴笠谈话,……各地特务组织亦有研究,较有进步也。”(《日记》,1932 年4 月9 日)“与训练班讲话,情报人员与组织无甚进步,焦急之至也。但自嫌无进步,而实或有进步也。”(《日记》,1932 年4 月26日)

据力行社成员回忆,其总会的全部经费除所收会社员的会费外,都由蒋介石在军事委员会的特别费项下拨给,特务处的特务经费则不在总会经费预算之内,而由特务处长戴笠自行造具预算,直接报经蒋介石核拨,其经费总额,据说较之总会的全部经费,至少约在10倍以上。这在蒋介石日记中得到了印证,他在4 月13日中就记了“发力行社经费。”

日记解密:蒋介石为何要建立特务组织?

蒋介石还十分注重特务组织的扩大。复兴社特务处成立后不久,就取得了杭州警官学校训练特务化警官的权力,蒋介石提出要“组织杭州警察班”。(《日记》,1932年5 月14 日), 并在1932年6月派戴笠为杭州浙江警官学校政治特派员。戴笠以“培训警官”为名,将该校作为培养特务的摇篮,开设了甲、乙、丙三种特训班及电讯班,使之成为特务系统最早的培训基地,在“军统”特务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这与蒋介石的鼓励与支持是分不开的。国民党军队中的特务系统也由蒋一手打造,他提出亲自确定,“

军队党务特派员之人选与组织,在高级班与力行社中挑选之。特务组织以徐恩曾、陈希曾、戴笠、郑介民、竺鸣涛为干部,蔡动军亦可入选。”(《日记》1932年4月13 日)

蒋介石一度考虑将特务训练扩大到全社会的层面上,在日记中异想天开地写道,要“对军队以政治训练,对社会以特务训练”。(《日记》,1932年4 月8 日)

尽管日记内容有些琐碎,却也明白无误地显示出国民党内特务组织是在蒋介石授意与支持下建立起来的。

1938年初,蒋介石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陈立夫担任局长,“中统”正式诞生。而这时徐恩曾管理的调查科,成了该局的第一处,戴笠组建的特务处则是第二处,第三处邮检处则由丁默邨负责。

标签: 建立谈话组织情报日记特务力行蒋介石

更多文章

  • 万历帝:是什么把他变成史上最抠门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达到,珠宝,没有,所以,万历,其实,而且,但是

    明朝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是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虽说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当过和尚又要过饭,但不能否认的是登记后的朱元璋也创造一个稳定的帝国。而且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有过全盛是四个阶段: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和弘治中兴等,当时的商品经济是空前的繁荣,而且国力达到全盛,疆域辽阔。但盛久必衰是历史长河中亘

  • 西方人对晚清处决刑犯的详细记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凌迟,没有,刽子手,行刑,罪犯,他们,一个,我们

    晚清处斩死囚的场景。这可能是西方好事者雇人做出的“摆拍”之作,仔细看两边的“观众”,可知他们许多人并没有看行刑,而是在看镜头,若真是在砍头,应不会如此。现场没有监刑官员,也令人生疑。但即便是“摆拍”,还是能反映出清代实行斩刑时的大致情形。西人绘画中表现的“处斩”(资料图)很多年前,曾上映过一部电影《

  • 解读“绿帽子”:绿色何以遭此诋毁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绿色,正色,颜色,头巾,卑贱,因为,古人,这是

    绿色之所以总是在正色之下,这是因为绿本身是由黄和蓝组成的,是间色,古人贵正色而贱间色,这是千载不变的,虽然有时也会用绿色作为对比色,但决不能僭越正色,而“绿”字本身常与卑贱相关联。在色彩的认知上,古时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古人眼里,绿色是一个“卑贱”的颜色。举几个例子:前些年有一电视剧《狄仁杰断案传奇

  • 历史上汉高祖非贤君 吕皇后也非贤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虽说,皇后,后来,皇帝,一个,王朝,女人

    刘邦和吕雉大家都很熟悉,他们一位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一位是大汉王朝母仪天下的吕皇后。然而,刘邦虽说是打下天下的开国皇帝,去很难说是一位明君,而吕后虽说是曾经帮助刘邦打天下的精明女人,但很难说他是一位贤明的皇后。吕后并非贤后,刘邦也非明君,真可谓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其实,刘邦所建立起来

  • 古人如何享受假期?节目比现代丰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节假日,重阳节,宋朝,休闲,流行,假日,登高

    古人节假日怎么安排?从史料来看,古人真正的节假日是从唐朝开始的。唐代之前,节令习俗大多都充满浓厚的迷信色彩,唐朝时,古人才开始真正地享受假期……随着国庆长假的到来,很多人已制定出各种各样的假日安排。古人节假日怎么安排?从史料来看,古人真正的节假日是从唐朝开始的。唐代之前,节令习俗大多都充满浓厚的迷信

  • 为什么中国的历史朝代都不长久,最长的也就两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土地,中国人,越来越,差距,王朝,存在,所以,问题

    为什么中国的历史朝代都不长久,最长的也就两百多年(两汉四百多年,但是中间断了,宋朝也中间完了,严格意义说,北宋南宋分开的话,都未满两百年)。这其实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历史周期律的问题。中国的历史周期律一般是这样子的,一个新王朝通过战争推翻了旧王朝,然后新王朝为了维护统治则需要与民休息,对民众施行宽容的

  • 残酷至极 满清十大酷刑之抽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酷刑,明朝,一条,使用,一端,犯人,石块,做法

    满清十大酷刑之抽肠,抽肠十分的简单,而且易行,抽肠最早应该是在明朝使用。小编觉得这种酷刑非常恶心,他们怎么下得了手。明初,朱元璋曾对死刑犯人施行抽肠。具体做法是把一条横木杆的中间绑一根绳子,高挂在木架上,木杆的一端有铁勾,另一端缒着石块,像是一个巨大的秤。将一端的铁勾放下来,塞入犯人的肛门,把大肠头

  • 生性多疑的刘邦为什么会如此的信赖张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始皇,刘邦,故事,张良,这个,自然,老人,一个

    刘邦生性多疑,对功臣屡下杀手,唯独对张良例外,他对张良的评价是决胜千里之外。张良的一生计谋又是怎么来的呢?刘邦为什么会如此的信赖张良呢?下面跟随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网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张良出身韩国贵族世家,祖父祖父张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的韩昭侯、宣惠王、襄王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也继任韩国二朝的宰

  • 梁山最没心没肺的女人,却被我们尊为女神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天然,梁山,家庄,一个,好人,女人,大嫂,没有

    原著中对顾大嫂的描写那是“眉粗眼大,胖面肥腰”,对孙二娘的描写是“眉横杀气,眼露凶光”,唯独对三娘的描写颇有几分“偏宠”:第四十八回中写道‘天然美貌海棠花’,六十三回中也有‘玉雪肌肤,天然摸样,有天然标格’的赞美。由此可见,与其它两位女将相比,三娘是有着天仙之容的。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可人,最后却嫁给

  • 揭秘毛主席北大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经历,与旧友窑洞相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没有,国家,毛泽东,我们,北大,他们,图书馆,一个

    毛泽东、朱德在延安与民主人士考察团成员亲切聚谈。左起:傅斯年、毛泽东、章伯钧、冷遹、黄炎培、褚辅成、左舜生、 朱德1945年7月1日,褚辅成、黄培炎、左舜生、章伯钧、傅斯年、冷遹一行六人,乘专机到达延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亲自到机场迎接。7月2日下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在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