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惊人的猜想:说说关羽败亡的的史前幕后

惊人的猜想:说说关羽败亡的的史前幕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434 更新时间:2024/1/9 17:34:54

看过很多有关吴蜀荆襄战役的评论,作者大多采取直观的态度去看待这场战役,往往认为错不在关羽的刚傲自负就是孔明的疏忽大意。但如果忽略掉理应考虑在内的战略构想、军事运作、以及政治目标的话,换一种主观的思路,可能会产生千万种认为的理由。演义把魏晋一统天下、乃至蜀汉的任何一场大败都说成是“天不乍汉”把失败归结与天,那是为了尊刘,所以拿出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战争胜败与否,的确很大程度上要靠运气,但主要还在于人,人谋、人格、人性,这些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下面先结合一下孔明的个人因素来说一下致使关羽败亡的真正原因,以及孔明用关羽来守荆州的隐藏目的。

孔明常以仙风道骨、超凡脱俗的姿态示人,以显处己之高、淡泊名利,而骨子里确是相当自信而且渴望功名的,身世背景和知识分子的身份都逼迫他必须有所成就才能立足与世,平日里和石广元几位朋友阔谈天下大事,谓人家可以当什麽官做什麽差,说到自己却笑而不语隐然在说:唉,我的志向岂是你们能够了解的。一者显示自己知人,不会有什麽事逃出自己的掌控。二者显示自己多麽的淡泊名利。躬耕南阳时,除了司马徽、徐庶庞统几位和自己属同一级别的人外,大多时清高冷傲,少与人交往,人们不能够了解他,所以把他看成一般的书呆子,评价也不高。这种半似封闭的生活给他日后的人事工作造成障碍,所以在对待人才问题上总是处理欠妥。孤傲有时虽是天才的象征,但兴邦立业、搞政治并不需要达芬奇、爱因斯坦之类专搞学术研究的天才,而是需要有有远大战略头脑、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前者孔明已经有了,而后者,也可以说是拉拢人才的能力,他却很不在行。刘备说过一句话:成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这算是帝王之术,孔明不是帝王料,搞不懂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他的才略使他认为当今世上无人在他之上,管仲乐毅不过也是“小可之比”,所以自然的认为所有人应该听他的安排,受他的管制。尽管他知道自己的缺点,有时会说些“胸中才学胜亮十倍”的违心话,但如同曹操好色的毛病一样,改的了的话就不叫毛病了。这种思想或多或少会侵蚀他辨别人才时的清晰度。

是凡人就会有私心,既然喜欢让别人服从自己,那对于不服从的人想必是没多少好感了。屈指一算蜀汉后期受其重用的几位,那个不是对自己言听计从?除了死性不改的魏延。蜀汉的将军里,能称的上刚袄、不肯下人的主要是关羽、魏延、马超几位,魏延马超在刘备死前相当活跃,二人在汉中之战曾数度大破曹军。而刘备死后。一个被远戍边疆,一个到头来死的不明不白。还有一个叫刘封的愣头青,自樊城被收后,随刘备转战各地,西取巴蜀,北攻汉中(刘备取蜀时身边只有黄魏,关平、刘封四将,所以刘封的功劳也算不小)也算是位比较活跃的二流战将,而孔明却说他刚勇难制不如早除。有人说刘封居心不良,想抢皇位,而法律上可没有因为怀疑某人有杀人可能而先把他抓起来枪毙的规定。况且有没有反心,耍些小手段就可以试出来,这点诸葛真应该向他的老板好好学习。还有一位性格刚勇的廖立,有个性,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奇怪的是,宗上几位有相同之处的人,到头来不是不被重用就是不得善终,各自在孔明的掌下过完各自的悲剧人生。这不可能仅是巧合,用通俗的解释是:孔明对此类刚勇有主见的人怀有近似病态的憎恶感。

刚勇有两层意思,“勇”仅仅指战场上的勇猛善战,而“刚”的意思要更广一些。指挥调度、纪律服从、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有体现。有勇无刚的人比较容易控制,像张飞、典韦之辈。而刚勇兼备的人则难以掌控,孔明一手紧抓军政大权,要的是完全服从,当然容不得身边有性刚的人。而关羽要算是让他最头疼的一题了,论刚傲关羽是三国第一人,魏延马超等人皆死的没气没力,惟有关羽死的轰轰烈烈,败的世人皆知,这算是孔明比较聪明、无奈、怀柔的一举了。关羽仗是刘备的义弟,日惯骄横,幸亏刘备有帝王度量,知道只有关羽才能镇住魏国,而孔明却会想:身为人臣都不给主人面子,那他有什麽理由会给我面子?于是很可能会出现类似杀刘封的秘密谈话,刘备为了苦心经营的仁义形象肯定是不答应。

明的不成于是就来暗的,让关羽守荆州这个冲要这之地,就凭关羽那直肠子、政治能力低下的人,想不和孙权搞砸关系都难。于是把荆州这个烂摊子扔给了关羽。《三国志先主传》里说刘备之所以要和曹操一直这麽死缠烂打的斗,不仅为了争利,也是为了避害,缩居两川观天下可能是他最大的愿望。庞统劝他取川时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不可久恋”有趣的是,荆州在刘备集团治理的几年内不但没有气色反而“荒残”起来,固然反映出刘备治国无能,然而从侧面也反映出作为三国交界地的荆州,战事、政治斗争等种种敏感问题会给这个地区的发展造成巨大的阻碍。谁能说荆州的荒残仅仅是由于刘备的无能造成的呢,长期的战乱也是有影响的。所以政治中心的西移也是势在必行的。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刘备入川为什麽把重量级的将领统统带走,仅留下关羽早期率领的荆州军团和常年跟随他的部曲来守卫了。此时的荆州也变成刘备眼中的鸡肋,而谁也保证不了关羽不会铺上夏侯渊的后尘。当然,这些原因都成为孔明光明正大的理由的条件。

孔明除掉关羽也许是为刘备着想,但他个人狭隘的人才观就这样把蜀汉的人才一个个推向泥潭。想想关羽死后他安慰刘备的话“关公平时刚而自持,故今日有此祸”话里话外透着对关羽的不满,似乎被孙权斩杀是罪有应得。再者,像荆襄战役这种关系到蜀汉北伐胜败的重大战事,西蜀方面怎麽可能会不进行大量密集细致的情报搜集工作?战火分飞的三国时代,各国细作几乎步满每个角落,不进行情报作业的战争是绝对要吃亏的。赤壁战役时,周瑜就是凭借其惊人细致的情报掌握才能将曹军一举击败,而向来重视情报工作的诸葛亮按常规推理是不可能对自己北伐的第一步如此的冷淡、掉以轻心的。既然客观原因找不到,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孔明想放弃荆州,放弃关羽。其实三个国家中魏尽管时常受到吴蜀两国的共同敌视,但由于实力强大,总的来说受伤也是皮外的,触及到筋骨的基本没有。东吴凭借长江天堑和强大水军的优势,加上几代军事统帅的积极防御,短期内令曹魏无法挺进,说的难听点就是苟延残喘也能喘上个好几十年,这点历史也最终证明了。而鲁肃提出结刘抗曹的动机是为东吴争霸天下而制定的,如果单是防守就用不上了。加上东吴一贯奉行“没有永恒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的外交理念,依形势而定,没有强硬的立场,所以也结不下什麽死敌。最惨的要属从一而终高举“复兴汉事”旗帜的蜀汉了,跟魏斗的你死我活,东吴又看不上眼,它跟魏热乎了也并做汉贼,得一块打,可怜拿这区区两州之兵来对抗大半个中国,这纯属没事找抽。幸亏孔明看透这点,所以外交上必须得灵活行事,不能和东吴往死里整,必要时可以牺牲荆州(关于荆州的不重要性前面一段已经说过了)所以当他料到吴蜀所围绕的荆州问题已经赖到死胡同的时候,选择只有两个,一是痛快的干仗一场,这会让曹魏坐享渔利,显然和自己乃至整个蜀汉的战略方向不符。二是拱手让出荆州,了却东吴多年来想吃奶酪的心愿(公瑾、子敬皆死矣!东吴得到荆州也不过是在自家大门前盖堵墙而已,接下来就剩下喘了)但这方案具体实施特别困难,别说关羽死咬着不放,刘备拉不拉得下脸都是个问题,然而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关羽的问题,其死与魏手,将来让出荆州也有所托词,不太丢面子。死与吴手,正好借此除掉自己多年来的心病,这个心病是指关羽和荆州问题的总合,关羽战死,东吴得城,理所当然,对战争而言并无对错之分,事实上东吴也不存在背信弃义等道德上的责任,战争是一定能找得出理由的,不然刘备当年从曹叛曹,从袁叛袁,依刘表便占荆州,借荆州便赖帐,这些事情仔细推敲似乎都能找到合理的理由,但绝不是道义上的。遗憾的是刘备短浅的政治目光、称帝后的发热脑袋,以及对东吴长期催帐的厌恶,造成了另一个不可挽回的毁灭,这都是后话。

政治排挤在任何年代任何地区都有,当有些爱听桃园结义的人或许接受不了这种论调时,我只有冷冷的说:朋友,这就是现实,你紧闭双眼,它依然存在。我们看惯了英雄坏蛋美人,看惯了刘备的仁,曹操的奸,孔明的忠,然而这不是机器零件,永远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反复运作,人是复杂的动物,所以才是高级的,能统治世界的。

标签: 说说,关羽

更多文章

  • 街亭败仗:马谡为何要主动请战并立下军令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马谡,军令状

    马谡原本是可以不请那街亭之命的。司马懿数万精兵直取那街亭,想那形式的险恶,要不怎么会连诸葛丞相也深感“大惊”!面对如此险役,自由熟读兵书的参军马谡绝对不会不知“干系甚重”,掂不出那先锋印的分量。然而,当丞相问道“谁愿去守街亭”时

  • 刮骨疗毒:浅析关羽中毒箭未亡的几点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羽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有这样的叙述,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此后就上演了华佗给关公刮骨疗毒的千古绝唱。陈寿的《三国志》里面也提到刮骨疗毒,只不过动手的是关羽军中的医生。乌头,属于多年生草本药物植物,含有剧毒乌头碱,只要零点几毫克就可以要人性命

  • 三国中两位极其神秘的男人:徐庶、关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徐庶,三国,神秘,关索

    读了几遍三国。突然发现其中有2个男人好神秘。一个是徐庶。先说他吧,堪称熟悉的陌生人。当刘备走投无路的时候,凭空出现在刘备面前。打了2个胜仗,就被曹操骗了过去。把自己老娘也害死了。发誓终生不为操献一计,但,为什么后来不学关羽返刘?他是有机会的啊?难道是曹操扣着他老娘的尸首不还,以至徐庶不敢动作么?他最

  • 曹操从匈奴赎回蔡文姬,在她身上究竟捞到了哪些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匈奴,曹操,蔡文姬

    远在曹魏时代,著名才女蔡文姬,堪称一位婚姻极度不幸的“流浪女人”。她一生三嫁,却离不开曹操和匈奴的“左贤王”。最终,曹操卖力气,把蔡文姬赎回中原,的确很令人感慨,后人很想知道,曹操在蔡文姬身上究竟捞到了哪些好处呢。毫无疑问,蔡文姬是个中原“

  • 中国古代皇帝,为何戒不掉长生毒药“仙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古代,皇帝

    很难想象,富有天下、权倾一时的皇帝陛下,竟然迷恋上了最昂贵、最难得的毒药。比如,播放电视连续剧或者电影的时候,很多名满天下的中国皇帝,居然跟夺人心魄的毒药紧紧地绑在一起。赶到紧关节要的时候,往往会有大臣绝望地喝下皇帝赏赐的“毒酒”。无论是谁,无论地位怎么尊贵,只要吧&ldqu

  • 神秘的八阵图:仅仅是诸葛亮创造的一种“模拟训练”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神秘,训练,诸葛亮,八阵图

    在《三国演义》中,八阵图被描绘得十分神奇奥妙。早在亭之战时,当诸葛亮在西川看了马良绘制的蜀军七百里扎营的地图之后,便料定蜀军必败无疑。他对马良说道:刘备若败,可速往白帝城中躲避,我已“伏下十万兵在鱼腹浦矣。”马良听后大惊,他曾数次往来鱼腹浦”未尝见一卒,怎么突然来

  • 三国中最爱哭的男人其实不是刘备,而是枭雄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三国,曹操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哭鼻子应该算是女孩子的专利。曹雪芹老先生早就说了,“女人是水做的”,像林黛玉那样整日泪眼婆娑的,也许才是良家闺秀的典型代表吧。至于成天在泥巴堆里摸爬滚打的男人,似乎总被看做是眼泪的绝缘体。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老祖宗教给我们的文化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从&ldq

  • 揭秘中国古代如何鼓励人口生产:创造一切条件让你生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揭秘,中国,古代

    ​现在教科书上形容中国,大概是“地大物博”。但在古代很长时间里,恐怕得换个词,叫“地广人稀”。道理其实也简单,古时候多以农耕为主,生产力有限,时不时还发动一两场战争。人口少,是必然的。人少,自然得鼓励生育。当然,这种风气从人类社会形成伊始,早已存在。譬

  • 揭秘刘备心目中的头号英雄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英雄,刘备,揭秘

    在历史上,刘备曹操有个酒局是很出名的。青梅、桃花、半面琴弦,清茶、小酒、三两蛙声,这的确是个聊天的好去处。不过,这场青梅煮酒论英雄,尽管谈得是热闹,但似乎并未有结果。袁绍、刘表虽说养马带甲,但终究是酒囊饭袋,自然算不上英雄的,天下英雄,经过如此筛选,竟“只有使君和操耳(曹操语)&rdqu

  • 揭秘一代雄主隋文帝一生中,究竟经历了哪两次重大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文帝,揭秘

    若非败家儿子杨广的胡作非为,兴许隋朝在历史的长河里会更加耀眼。可即便这个王朝最终跑偏脱轨了,却丝毫也掩盖不了隋文帝杨坚身上的光芒。在诸多文献记载里,杨坚都是以一个“高、大、上”的雄主存在着,譬如突厥人尊他为“圣人可汗”,而到了现代,一些美国学者更将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