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伯温和李善长的对决,足见智慧远没有实力重要

刘伯温和李善长的对决,足见智慧远没有实力重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515 更新时间:2023/12/27 22:03:07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中央行政机构效仿元朝中书省,并在此基础上略作了一些改革。

元制:中书省设左、右两丞相,平章政事若干,以及左右丞等职务,其中左、右两丞相是正职,右丞相略高于左丞相,平章政事是副职,左、右两丞是具体执行者。朱元璋取消了平章之职,以左职高于右职,其余的照旧。

由于李善长在战争年代一直是群臣之首,因此立国后左丞相的位置非他莫属。朱元璋起于淮西,功臣勋贵也大多来自淮西,朱元璋封公爵六人,全都是淮人;候爵二十八人,绝大多数也是淮人,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淮西集团。

朱元璋做上了皇帝以后,与诸将自然拉开了距离,原本负责调和诸将的李善长就成了朱元璋与诸将沟通的桥梁,淮西勋贵们不能再和朱元璋勾肩搭背,就转而依傍李善长这棵大树。淮西勋贵紧密团结在李善长的周围,对朱元璋来说是一个威胁。

朱元璋曾打算用“张良”(刘基)来制约“萧何”(李善长),因为刘基不属于淮西集团,而且与李善长有很尖锐的矛盾。洪武元年,明军攻下开封,朱元璋前往开封督战,并考察在洛阳建都的可能性。

在临走之前命御史中丞刘基与李善长辅政太子居守南京,在留守期间,刘基和李善长产生了矛盾。当时,刘基认为宋、元以宽政失天下,当前应吸取教训严肃纲纪,令所有御史大力监察群臣,然后禀报皇太子处理,这样就搞得人人自危,得罪了许多人。

中书省都事李彬贪污犯法,依律当斩,李彬是李善长的亲信,为李善长做了许多不法之事。李善长找到刘基,请他暂缓治罪,然而刘基没有给这个面子,将李彬逮捕入狱,并派人驰报正在开封的朱元璋,不久,朱元璋批准处死的文书发回。

李善长不甘心,他企图拖延行刑时间,等到朱元璋回来后再当面讲情,于是对刘基说,当前正在求雨,不宜杀人。刘基却说,杀了他,天必定下雨。于是就杀了李彬,李善长十分生气,朱元璋从开封回来后,李善长立刻控告刘基在祭坛下杀人,大不敬,因此老天不下雨。李善长的其他亲信和仇恨刘基的人也纷纷跟进告状。

上天似乎也不向着刘基,处死李彬之后,一直没有下雨,刘基关于“杀之,天必雨”的预言没有兑现。

为了求雨,刘基给朱元璋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解散安置阵亡士兵妻子的寡妇营,听任改嫁,或送还回乡与家人团聚;二是死亡工匠官府代为安葬;三是原张士诚手下将吏免于充军。

朱元璋对此一一照办,但雨还是没下,为此朱元璋迁怒于刘基。这时恰好刘基妻子去世,他借机回乡办理丧事,朱元璋批准了他的请求,同时把他手下的一些御史、按察司官员贬往开封,李善长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直到这年冬天,朱元璋才将刘基召回。

李善长和刘基的矛盾并没有结束,李善长随时准备要刘基付出更大的代价。

大明立国后,李善长和刘基都处于半退休状态,但是两人似乎并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也不愿意看到对方复出后取得对自己的优势地位,矛盾仍在发酵,蓄势待发。

而刘基显然不是李善长的对手,李善长不仅树大根深,实力雄厚,还拥有一大批手握实权的亲信,而刘基除了与朱元璋关系密切外,再也找不到一个外援。两人实力的差距,也体现在洪武三年那次封赏中,李善长位列功臣之首,刘基则不在功臣之列,两人的差距何止一光年。

洪武四年,李善长和刘基正式退休,事实上两人都是退而不休。李善长推出了他的亲信胡惟庸,间接掌握了中书省大权。刘基虽处江湖之远,但仍不断透过特殊管道保持和皇上的联系,从而对政局施加影响,他随时都有复出的可能。

虽然刘基隐藏的很深,但那只是表面现象,其实质很可能是大员在野的清高,作为皇帝的近侍,他不屑于和中下层官员打交道,这也是他在朝中没有势力的原因。

洪武七年,朱元璋任命李善长的亲信胡惟庸为左丞相,刘基得知这一情况非常忧虑,预言这将会造成一场灾难,他愤懑地说道:“使我言不验,苍生之福也。”他的忧虑也不完全出自公心,他看低胡惟庸的真实原因是不愿李善长进一步扩大对自己的优势地位。

这句话传到胡惟庸的耳朵里之后,胡惟庸等人十分愤恨,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于是他们决心报复。

浙江和福建的交界处有一块地方叫谈洋,历来是盐盗的老窝,也是方国珍以前的地盘,刘基上书朱元璋,请求在这里设巡检司加以管理,然而当地老百姓不愿搬迁,产生了矛盾。

胡惟庸得知此事后,指使他人控告刘基,说谈洋地有王气,刘基想霸占这块地方作为自己的墓地,但当地老百姓不给,所以刘基才请立巡检司驱逐老百姓。

这一指控击中了刘基的命门,朱元璋最大的忌讳就是大臣图谋不轨,无论是付诸言行还是思想上的意淫,都是不可接受的。刘基精通风水,这一控告将刘基的特长和朱元璋的禁忌巧妙的结合起来,简直就是为两人量身定做的。

朱元璋听后,十分生气,罚了刘基的俸禄,刘基自然很害怕,进京向朱元璋解释,后留居南京。没过多久,刘基生病。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御医前往探视,据说刘基喝了御医的药后病情加重。

洪武八年三月,朱元璋亲制文赐刘基,并派人护送他回老家,到家不久,刘基就死了,年六十五。

胡惟庸对刘基的诬告是一脉相承的,这一事件是洪武初年李善长与刘基因“李彬案”交恶的延续,是一次典型的报复杀人。这个被世人认为智比诸葛、神机妙算的军师刘伯温,最终还是敌不过李善长。

标签: 没有开封亲信洪武丞相朱元璋矛盾这一

更多文章

  • 揭秘中国人民银行当年为何发行“3元人民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银行,人民币,揭秘,人民,中国

    人民币委托苏联代印,苏方提出增加符合苏联文化传统的3元钞票近日,网友在微博上贴出一张“三元人民币”纸钞,引起媒体关注。其实,四九建政后,仅第二套人民币出现过3元面值。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于1948年12月,面值大、种类多,且防伪性差。1950年,政务院着手

  • 平阳公主虽然工于心计,但她的利己从来不损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后,这个,太后,平阳,自己,一个,权力,公主

    汉成帝有一名妃子班婕妤,温良贤德,才情出色,非常美貌,成帝一度非常宠爱她;为了能够时刻与她形影不离,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不过,班婕妤不领这个情,她只想辅佐自己的夫君成为盖世明主,说:“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而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座,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你就

  • 揭秘国军褒奖了多少基层抗日士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抗日,国军,士兵,揭秘

    国军将士抗战最高荣誉乃“青天白日勋章”,170余人获此殊荣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修订《陆海空军勋赏条例》,规定国光勋章、青天白日勋章、宝鼎勋章、云麾勋章、勋刀和荣誉旗6种为三军通用“勋赏”。①空军待遇特殊,另外专有大同勋章、河图勋

  • 解密国军仅有的一次海外对日受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解密,国军

    扶植、援助越南独立运动,是国府1940年以来在越抗日的主要方式其一,国军确曾在“在抗战最后一年出征越南”,但规模甚微,战果亦不大。不过,自1940年以来,国民政府一直以支持越南独立运动的方式,牵制在越日军。1940年6月,法国在欧洲战败,对德投降。随后

  • 解密日本史学界如何看南京大屠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解密,日本,南京

    战时,南京大屠杀产生世界影响,与国民政府“国宣处”有关南京沦陷后第三天,已有部分外媒,如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报》、《纽约时报》等,开始报道大屠杀事件。但总体上,这些报道比较零碎,产生的国际影响很有限。①田伯烈著《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在事件的对外传播中

  • 揭秘国军官兵抗战每月拿多少工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国军,揭秘

    抗战准备时期,底层二等兵年收入,相当于拥地50亩之半自耕农抗战14年,简略言之,可区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自1931年至1937年,乃“抗战准备时期”,期间虽有局部抗日战事,但当局的主要精力仍集中于交通、金融、赋税、军制改革、秘密国防线构筑等事务。第

  • 历史真相:影响近代中国最深的三大谣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真相,中国,历史,近代

    例一:形容政改的“Sick Man”,曲解成嘲讽体质的“东亚病夫”近日,原新华社记者李竹润出面澄清称,国内流传多年、影响甚广的谣言“西点军校学员学雷锋”,是他在1981年一时不察,以笔名“黎信

  • 揭秘抗战中处决了多少高级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揭秘,抗战

    就职衔而言,被处决的杂牌军将领级别普遍比较高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战时军律》及实施条例,规定了会被处以极刑的罪名。如“不奉命令无故放弃应守之要地,致陷军事上重大损失者死刑”“降敌者死刑”“主谋要挟或不利于

  • 揭秘国军是否真的破译了“珍珠港事件”情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揭秘,事件,珍珠港

    池步洲自称破译的日军情报,无最关键的时间和地点,价值很有限一直以来,网上都有关于池步洲的神话。如一条流传甚广的微博说,“1941年12月3日,中国谍报人员池步洲破译由日本外务省致驻美大使野村的特级密电,内容包括:立即烧毁一切机密文件等。池步洲判断这是日美开战先兆,

  • 二二八惨案:历史真相不能只讲一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真相,历史

    二二八惨案,不止本省人受害,外省人也同样遭到残酷的暴力侵犯近日,马英九在出席“二二八事件”68周年纪念仪式时,再次表态要“努力弥补家属的创痛”;与此同时,一些“独派”人士,则跑到台北的“中正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