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国军仅有的一次海外对日受降

解密国军仅有的一次海外对日受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515 更新时间:2023/12/25 9:03:09

扶植、援助越南独立运动,是国府1940年以来在越抗日的主要方式

其一,国军确曾在“在抗战最后一年出征越南”,但规模甚微,战果亦不大。不过,自1940年以来,国民政府一直以支持越南独立运动的方式,牵制在越日军。

1940年6月,法国在欧洲战败,对德投降。随后,法越当局与日本签订协定,允许其派遣军队登陆法属越南,并对华关闭印支通道。由此越南成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抗日大后方的前沿根据地。作为因应,国民党中央党部及驻守中越边境的第四战区,开始采取一系列对越策动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组织专门的对越情报机关;开办各种训练班为越南独立运动培训干员;从财政上接济、援助越南革命团体;庇护避入中国境内的越南革命人士……等。及至太平洋战争爆发,越南被划入中国战区,上述策动遂更显积极,且脱离半秘密状态,完全公开化。尤其以扶植越南独立运动,开展最为深入,其支持对象,不但包括越南国民党,也包括越共在内。①…[详细]

至于国军“入越作战”,一直由第四战区筹备,但始终未能付诸实施。其大略情形,据该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回忆:

“当时(1940年7月)中国对越南做出了‘积极备战措施:我命令准备食米、医药、通讯与运输设备,简言之,准备进军越南。如此整军备战,是由最高统帅部下令。……我没有就有关进军越南的计划,同印度支那法国当局的代表做过任接触。……据我回忆,法国政府从未希望中国军队进入越南。”②

尽管“四战区始终一贯计划对越南采取军事行动”,但重庆在外交层面的考虑显然更为复杂与慎重,故1943年10月份,蒋给张发奎的指示是:四战区“防御第一,进攻第二”。张说:“我当然想入越作战,但蒋先生感觉时机不成熟,理由很简单:我们没有足够的兵力。……我感觉到蒋先生与最高统帅部的成员不想在越南作战。倘若他们的真的愿意,他们会调派给我必要的兵力。”③…[详细]

直到1944年5月,四战区仍在筹划入越作战,但重庆始终没有下达入越的命令。稍后,日军对华发动“一号作战”,“我们自顾尚且不暇”,入越作战计划,就此无疾而终。④

另,据原第一方面军参谋长马锳遗稿《第一方面军入越接受日军投降纪实》,“1945年4月第一方面军扩编(辖第一、第九两个集团军,总司令卢汉,副总司令关麟征)后,奉陆军总部电令支援第二方面军作战,侵越日军反攻。各军遂以主力固守既设阵地,以有力之一部向日军进攻(只作小规模的进击)。当时的进击部署:思普方面,第九十三师进击猛马及防沙利。第一集团军方面,暂二十一师袭击猛梭后向蓬陀前进;暂二十二师袭猛得后向莱州推进;第六十军派一部进占老街。第九集团军方面,第一九五师派一营袭击曼美、黄树皮,另派一部袭击花龙、猛康;第二师派一营袭击官坝,成功后向河阳推进。经过四个月的实施,虽有不少次的接触,但谁也不愿去认真努力,作较大的牺牲,因此进展不大,全线仍处于互相观望的停滞状态。

至于具体战果,据《续云南通志长编》:“ 迄至方面军入越受降时止,先后经过战斗三十余次,占领越边境防沙利、勐得、勐梭、勐烘、莱州、沙坝、老街、勐康、花龙、青门、曼美、黄树皮、马龙寨、官坝、东、江利、河阳等多数据点,虏获步枪一百八十余支,轻重机枪十余挺,及其它火炮、手提机枪、手枪、手榴弹、掷弹筒、电话机及文件、马匹等甚多。敌共伤亡官兵约三百人,我则伤亡官兵一百数十余人。”与马锳所说“进展不大,全线仍处于互相观望的停滞状态”相吻合。

(编辑注:末两段,非常感谢网友“明辉”之指正及提供资料,编辑之前认为“国军并没有在抗战最后一年出征越南”,乃是误判。特此更正并致歉。)

图注: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

入越受降时,为自身利益计,国府转而选择支持法国重回越南殖民

其二,国军入越,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唯一一次海外对日受降,但国府为自身利益,已变更立场,转而支持法国重回越南。

开罗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向蒋介石表示:战后决不允许把印度支那交还给法国,而应将其置于国际托管之下;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又与斯大林就该问题达成了共识,罗斯福并告诉斯大林,他将与蒋介石进一步讨论把印度支那置于托管制度下的可能性很显然,在罗斯福的计划里,国民政府是托管越南的关键角色。⑤…[详细]

但是,因史迪威之破坏,中美关系至1944年迅速降至冰点,蒋甚至决意不惜对美彻底决裂,亦要赶走史迪威。10月10日,即史迪威致电马歇尔要求华盛顿继续施压,逼迫蒋介石向其交出全部华军指挥权的同一天,蒋介石秘密接见了戴高乐政府驻重庆大使贝志高。据贝志高次日向戴高乐汇报之电文,蒋在会谈中表示:

“法国人的思想比盎格鲁-撒克逊人(不管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更接近中国人。……我要再一次向您肯定,……不论对于印度支那或者印度支那的领土,我们都没有任何企图。……如果我们能够帮助贵国在该殖民地建立法国政权,我们是乐意的。请您亲自把我这个意愿正式转达给戴高乐将军。”⑥

及至1944年12月,戴高乐已就恢复法国在越南的殖民地位一事,连续取得了丘吉尔和斯大林的支持。1945年4月,罗斯福去世,继任的杜鲁门亦表示不反对法国重返印度支那。至此,法国恢复其在越殖民统治,已成定局。唯一未解决的冲突是:越南的日军,究竟该由中国受降,还是由法国受降。…[详细]

按盟军统帅部命令,越南已划归中国战区,战后理当由中国受降。但戴高乐政府担忧中国军队入越,会助长越南民族独立运动戴的这种担忧并非无因,国民政府抗战期间确曾大力扶植越南国民党。不过,戴的担心是多余的,虽然滇军将领卢汉率部入越受降,曾禁止法军进入北纬16度以北地区,受降仪式上亦拒绝悬挂法国国旗,但当戴高乐就此向国民政府提出抗议时,宋子文的回应是:中国人必言而有信,“中国政府不以任何方式反对法国在印度支那所享有的权利。”⑦

卢汉所部入越,其实是蒋为解决云南龙云而作的精心部署。至于卢汉所部与法军之间的冲突,很可能只是卢汉个人野心(卢一度幻想能够背靠云南,常驻越南)所致。据朱偰以财政部代表身份赴越处理日军受降事宜日记,1945年9月15日,行政院曾召开越南顾问团会议,对相关人员指示赴越受降原则十四条。朱认为,这十四条原则,“过于消极,一切出发点,皆以将越南交还法国为前提。”⑧…[详细]

图注:左,1945年9月28日,卢汉与美军将领在河内合影。右,1945年9月13日,日本海军军官在西贡向英军投降

注释:

①罗敏:《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与越南独立运动关系研究》,《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4期。②③④《张发奎口述自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P246-265。⑤⑥⑦杨元华:《中法关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P108-114。⑧朱偰:《越南受降日记》,商务印书馆1946,P4。

标签: 解密国军

更多文章

  • 解密日本史学界如何看南京大屠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解密,日本,南京

    战时,南京大屠杀产生世界影响,与国民政府“国宣处”有关南京沦陷后第三天,已有部分外媒,如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报》、《纽约时报》等,开始报道大屠杀事件。但总体上,这些报道比较零碎,产生的国际影响很有限。①田伯烈著《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在事件的对外传播中

  • 揭秘国军官兵抗战每月拿多少工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国军,揭秘

    抗战准备时期,底层二等兵年收入,相当于拥地50亩之半自耕农抗战14年,简略言之,可区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自1931年至1937年,乃“抗战准备时期”,期间虽有局部抗日战事,但当局的主要精力仍集中于交通、金融、赋税、军制改革、秘密国防线构筑等事务。第

  • 历史真相:影响近代中国最深的三大谣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真相,中国,历史,近代

    例一:形容政改的“Sick Man”,曲解成嘲讽体质的“东亚病夫”近日,原新华社记者李竹润出面澄清称,国内流传多年、影响甚广的谣言“西点军校学员学雷锋”,是他在1981年一时不察,以笔名“黎信

  • 揭秘抗战中处决了多少高级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揭秘,抗战

    就职衔而言,被处决的杂牌军将领级别普遍比较高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战时军律》及实施条例,规定了会被处以极刑的罪名。如“不奉命令无故放弃应守之要地,致陷军事上重大损失者死刑”“降敌者死刑”“主谋要挟或不利于

  • 揭秘国军是否真的破译了“珍珠港事件”情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揭秘,事件,珍珠港

    池步洲自称破译的日军情报,无最关键的时间和地点,价值很有限一直以来,网上都有关于池步洲的神话。如一条流传甚广的微博说,“1941年12月3日,中国谍报人员池步洲破译由日本外务省致驻美大使野村的特级密电,内容包括:立即烧毁一切机密文件等。池步洲判断这是日美开战先兆,

  • 二二八惨案:历史真相不能只讲一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真相,历史

    二二八惨案,不止本省人受害,外省人也同样遭到残酷的暴力侵犯近日,马英九在出席“二二八事件”68周年纪念仪式时,再次表态要“努力弥补家属的创痛”;与此同时,一些“独派”人士,则跑到台北的“中正纪

  • 揭秘为何中国抗战一直是“被会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揭秘,抗战,中国

    “会战”的主动与被动,取决于抗战整体战略布局的需要当下,有一种非常流行的意见认为,抗战的胜利并不值得自豪。理由是:抗战八年,中国几乎一直是在“被会战”。所谓“被会战”,意即:会战乃由日军主动进攻发起,中国

  • 解密有多少德国人支持“华沙之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德国,解密,华沙

    战后十几年,德国人“集体失忆”,只将自己视为战争的受害者近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访日期间,提醒日本首相安倍“正视历史是和解的前提”,说明“二战后德国能够幸运地被国际社会再度接受,是因为德国彻底与过去诀别”。

  • 解密日军内部对侵华存在什么分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解密

    对于侵华战争,日本在华北事变后出现“扩大派”与“反扩大派”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关系愈发紧张。日本军界内部,就是否继续扩大对华战争,分化为“扩大派”与“反扩大派”两个阵营。其中

  • 探秘中日武器产量差距究竟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探秘,武器

    日本工业发达,战时每年的钢产量是中国的数百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之所以要维持对日交涉,避免战争扩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日国力相差过于悬殊。1934年,蒋介石在一次谈话中说,“现代战争为科学的战争,然而中国的科学发明与工业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