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冲之画像
祖冲之,字文渊,范阳丘县(今河北涞水)人,建康(江苏南京)人。他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祖冲之一生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根据魏晋数学家刘徽的研究,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祖冲之留下了《术异记》、《朱书》、《李毅》等著作。
除了对数学、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感兴趣外,他还喜欢在业余时间收集轶事,记载于《书易记》一书。
《书易记》记载:西晋名士陆机少年时酷爱打猎,住在无地时,有人送给他一只奔跑的狗,取名“黄耳” .
陆机后来来到洛阳做官,他的爱犬黄二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住在官邸里。黄二“狡猾而聪明,能听懂人话”,聪明伶俐,能听懂人话。
陆机曾经把黄二借给朋友。黄二离家三百里,自己认得回家的路,一天跑回家。
陆机常年在京城做官,很久没有家里的音讯。
一天,陆机对黄二开玩笑说:“我好久没有和家里来信了,你能不能把信带回家,传家里的消息?”
黄二喜极而泣,摇着尾巴,发出“狺狺”的声音,表示愿意为主人服务。
陆机便写了一封信,装在竹筒里,系在黄儿的脖子上。
黄二带着师父的信启程,顺着驿道跑到无棣。饿了,他就去草丛里找小动物吃。
每次遇到江湖,黄二都会垂耳摇尾,对过江的船夫表现出亲切的眼神。
船家可怜黄二,就把它叫上船,送到对岸去了。
黄二上岸后,飞快地奔跑,终于有一天到了陆机的家。轻声叫了一声,提醒着陆机的家人。
陆机的家人从竹筒里拿出信,黄二看了之后又小声嘀咕了一句,像是在求什么,于是陆机的家人写了回信,装在竹筒里,把竹筒封了起来,重新打开信。系在黄二的脖子上。
黄二拿到家书后,飞快的奔向洛阳,数日后回到洛阳官邸,将家书递给陆机。
从洛阳到陆机故里无棣,一个人来回大约需要50天,而黄二只用了半个月。
后来,黄二老死了。陆机将自己的爱犬装进棺材运回故乡,葬在离家两百步远的地方。 “黄耳丘”。
《书易记》还记载了一只可怜的猴子:南康(今江西省南昌市南康区)一个叫吴考之的人,一日到山里组织民工砍伐树木,当造船工人。忽然,在太社附近的一棵大树上,发现一只怀孕的猴子。
吴考之可能是童心未泯,也可能是巧合,爬树捉猴子。
这棵树孤零零的,附近没有别的树,树下人多,猴子知道逃不掉了。
于是,他左手抓住树枝,右手护住自己的肚子,仿佛在求吴考之放过自己和腹中的胎儿。
吴考之没有半点慈悲心,直接捉杀了猴子,“剖开它的肚皮”,果然有一只小猴子待产。
很快,虐杀猴母母子的吴考之得到了报应。他生了一场大病,后来发了疯。
祖冲之笔下的动物,充满了人情味。应该是祖冲之想用动物来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像动物一样慈悲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