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本名如愿(“信”是宇文泰赐与的,后文会提及。为阅读方便,全文都以“独孤信”为其称呼),云中人士,鲜卑族。北魏建国之初,有三十六部,其先祖是伏留屯部的首领,与北魏一同兴起。
北魏和平中年(北魏和平年号,约460年~465年),独孤信祖父独孤俟尼,为了镇守北魏边疆,以良家子身份从云中搬家至北魏六镇之一的武川。独孤信的父亲库者为领民酋长,年少时英雄豪迈,有节有义,北方诸州都非常敬服于他。
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射。正光四年(523年),北魏爆发由破六韩拔陵领导的六镇起义,武川镇理所当然地卷入其中。正光末年(525年),独孤信与贺拔度(贺拔胜、贺拔岳之父)一同斩杀破六韩拔陵的大将卫可孤,因此而为世人所知。但当时北魏北境已无力抵御六镇的暴乱,于是独孤信避祸中山,不久后被河北起义军领袖葛荣所获。
当时独孤信年少俊朗,又喜欢修饰自己,穿着打扮与常人不同,因此军中又称他为“独孤郎”。
永安元年(528年)九月,北魏“军阀”尔朱荣,以七千破百万,生擒葛荣,独孤信归降尔朱荣,并任别将之职。继而跟随尔朱荣讨伐在幽州叛乱,葛荣的余部——韩娄。此战独孤信单枪匹马杀入敌军,一举擒获了韩娄的大将袁肆周,因功授任员外散骑侍郎。不久之后,转任骁骑将军,镇守滏口。
北魏武泰元年(528年)四月,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大量北魏宗室惨遭屠杀。剩余的北魏宗室担心自己也会命丧尔朱荣的毒手,纷纷出逃。其中,北海王元颢南逃投梁。并成功说服梁武帝萧衍,借助南梁兵力(七千人),带领南梁大将陈庆之杀回北魏,短短数月攻占北魏都城洛阳。
尔朱荣以独孤信为先锋,同元颢战于河北,并成功击破,因此独孤信被封为安南将军,赐爵爰德县侯。
在此之后,北魏朝堂发生许多动荡。先是孝庄帝不满尔朱荣专政,设计杀害尔朱荣。尔朱荣虽死,但是孝庄帝也因此遭到尔朱氏集团反噬,被尔朱兆生擒至死。尔朱氏集团在尔朱荣死后内部出现分裂,为制衡尔朱兆,尔朱世隆立元晔为帝。
也就是这年(建明初年,530年),独孤信被派去镇守荆州,兼任荆州太守。不久之后升至荆州防城大都督,兼南乡守。独孤信接连治理两个地方,都有不错的名声政绩。
次年,尔朱世隆逼迫元晔禅位于元恭,改建明二年为普泰元年。同年六月,原尔朱荣麾下高欢反叛尔朱氏集团,并将尔朱氏集团赶出了历史舞台,扶持元修为帝,架为傀儡,自己如同尔朱荣一样,独掌朝堂。
永熙二年(533年),元修不满高欢专权,密谋诛杀高欢。见贺拔岳占据关西,打算让其成为自己的援兵。并同时诏令贺拔岳的二哥贺拔胜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南道大行台、尚书左仆射,期望以这两人为已援,同共对抗高欢。贺拔胜镇守荆州时,举荐独孤信为大都督。之后独孤信跟随贺拔胜攻破南梁下溠戍,因此升任武卫将军。
当时高欢与贺拔岳有着生死之仇。恰巧此时因嫉妒贺拔岳的关中将领侯莫陈悦,向高欢投诚,并设计杀害贺拔岳。
贺拔岳的二哥贺拔胜接到贺拔岳死讯后,令独孤信入函谷关去安抚贺拔岳旧部。(此段《贺拔胜、贺拔岳篇》、《宇文泰篇》有详述)。
而当时宇文泰受贺拔岳旧部所拥戴,独孤信赶到关内时,宇文泰已经接替了贺拔岳之位。独孤信与宇文泰同是武川人,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因此相见甚欢。宇文泰让独孤信去洛阳,向朝廷请事(宇文泰接任贺拔岳一事)。途经雍州时,独孤信巧遇前往关中地区嘉赏的北魏朝廷大使元毗,于是元毗又让独孤信返回荆州。
没过多久,元修为了对付高欢,又将独孤信召入洛阳,并委以重任。
永熙三年(534年),元修与高欢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以至于兵戎相见。与高欢一战后,败逃至关中,投靠宇文泰。由于事出突然,独孤信单骑在泸涧追赶元修。元修看着独孤信,万分感慨道:“武卫将军(独孤信)能够辞别父母,抛妻弃子,从那么远的地方赶来追随朕。现在看来世道动乱,方辩忠良,此言不虚啊。”当即赐独孤信御马一匹,并进爵浮阳郡公。
元修西逃至长安后,高欢以元修弃国逃跑为由,遥废其帝号,另立元善见为帝,即东魏。而同年年末,元修为宇文泰所害,元宝炬登基,即为西魏。
元修在与高欢开战之前,曾暗地里联系过关中的宇文泰、荆州的贺拔胜一同出兵。贺拔胜行至广州时,接到元修战败而逃的消息,于是决定回军。但此时,荆州已为东魏侯景所占。
虽然荆州为东魏所占,但民心仍向着西魏。于是西魏以独孤信为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兼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刺史,以安抚民心。
独孤信行至武陶时,东魏派弘农郡守田八能率领蛮人东部之众,在淅阳抗拒独孤信;同时又派遣张齐民,率三千人马攻击独孤信的后方。
面对前后夹击的局面,独孤信对手下将领说:“今天我军不满千人,首尾皆有敌军。如果转身攻击身后的张齐民,那么前面的田八能肯定以为我们是要逃走,而前来追击。不如先行击破田八能。”于是独孤信带领众人,向着田八能奋力厮杀过去,并将其击败。田八能一败,张齐民也随之被独孤信击溃。
独孤信乘胜进攻荆州。东魏刺史辛纂率兵出战。由于之前独孤信在荆州经营已久,深得民心。荆州人民感念独孤信的恩泽。独孤信又临阵讲明利害,使得荆州守军分崩离析,不战自溃。独孤信看准时机,纵兵深入,辛纂不敌,逃入城中。城门还来不及关闭,独孤信手下杨忠等人就已冲入城中,将辛纂斩杀。(此段《杨忠篇》有详述)
至此,三荆被平定,因功独孤信官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半年后,东魏再派高昂、侯景等人前来讨伐。贺拔胜自知不敌,率独孤信、杨忠等人投奔南梁。这一住就是三年。三年后(537年),宇文泰听从李刚之言,派李刚前往南梁召贺拔胜、独孤信等人回朝,梁武帝也准许了他回北方。当时独孤信的父母都居住在太行山以东,梁武帝问起独孤信的居所时(意在挽留),独孤信答道:侍奉君主,决无二心。梁武帝敬他忠义,赏赐了很多礼物。
大统三年(537)秋,独孤信抵达长安。认为自己南投,有损国威,上书谢罪。元宝炬让尚书讨论这件事。经七兵尚书、元玄等人商议后,认为:边将督军,恭行上天之赏罚。行军战败,理应依国法而降罪。荆州刺史独孤信,身担重任,远袭襄、宛地区,斩杀敌军主帅辛纂,传示其首级于京师,论功应当赏赐。可惜他的功绩并没有保持住,不久之后,刚夺得的地区又沦落于他国之手,辜负了朝廷的期望。不过他孤军仅数千人,面对既无后援,且敌众我寡的情况,实难自保,败逃也是情有可原。如今皇恩浩荡,不应该再追究他的责任。从前秦国宽恕孟明(史称孟明视),汉朝赦免李广利,孟、李两人后来都能改过立功,名垂青史。现在我朝碰到这种事,也是有前迹可循的。所以臣等商议后,还请陛下赦免独孤信的罪过,恢复他原来的职务。
于是元宝炬下诏说:独孤信荆、襄之役,确实是有功绩的。敌人强大,不能抵御,没有投敌已实属不易。况且回朝之路断绝,投奔南梁乃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这称不上是过错。避难江南之际,依旧心系本朝,情义终始,实可赞叹。况且谦虚退让,诚心谢罪,如果只是商议降恩免罪,未免不合时宜、变通事理之道。倒不如转任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其使持节、仪同三司、浮阳郡公一切如故。
(其实凭独孤信与宇文泰的关系,请罪、免责,升职都是走过场的形式。)
同年,独孤信跟随宇文泰参与了东、西魏之间的两次大战——小关之战、沙苑之战。两战皆捷,并夺回北魏旧都洛阳,因功改封河内郡公。
当时俘虏中有独孤信的亲属,独孤信这才得知父亲的死讯,于是公告于众,为之服丧守孝。不久之后,授任大都督,率军与冯翊王元季海等进入洛阳驻守。当时独孤信兵至新安后,东魏高昂带兵北渡黄河。独孤信围逼洛阳,洛州刺史广阳王元湛弃城投东魏,随后独孤信驻兵金墉城,方得以入洛阳。不久后颍、豫、襄、广、 陈留等地,相继归附。
次年(538年),东魏名将高昂、侯景率大军围攻洛阳。独孤信占据金墉城,以抗东魏。坚持十多天,一直到宇文泰率军抵达瀍水东岸,侯景等人才撤军。东、西魏第三场大战——河桥之战爆发。
当时独孤信、李远领右军,赵贵、怡峰领左军,宇文泰亲领中军。东、西魏两军大战数十回不分胜负,而此时突然天降大雾,西魏左军、右军接二连三失利,又与中军失去联系,被东魏打得大败而逃,宇文泰也几乎命丧于此。最终此战以西魏失败而告终,刚夺得不久的洛阳,再次落入东魏之手。
两年后(540年),东魏侯景攻打荆州,宇文泰命独孤信、李弼出武关拒敌。侯景战败退却,独孤信再次被任为大使,去安抚三荆民心。
不久之后,独孤信被升至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镇守陇右之地。独孤信到地方上任后,发现原来的地方官员昏庸懦弱,政令悖谬,民有冤讼,多年不能断决。独孤信勤于政事,使得公事再无积压。在任期间,独孤信对民众施以礼教,劝农耕田养蚕。仅仅过了数年,所经营之地变得富庶,数万流民前来投奔。由于他诚信之名远近皆知,所以宇文泰赐名为“信”。
大统七年(541年),向西魏称藩的岷州刺史、赤水蕃王梁仚定(羌族,宕昌国君主)举兵叛乱,朝廷诏独孤信前去平乱。西魏军未至,梁仚定已被他的部下所杀。梁仚定的子弟收拾残部人员,抵御独孤信。
独孤信则率兵奔往万年,驻兵三交口。宕昌国人全力拒守,独孤信则从一条隐秘的小道进军稠松岭。敌军没料到独孤信会突然出现在眼前,闻风而逃。独孤信乘胜追击,一路杀到城下,宕昌国人知不敌,不得不出城而降。此战后,独孤信被加授太子太保。而宕昌国这边,梁仚定的弟弟梁弥定继位,被西魏立为立为宕昌王。宕昌国与西魏、北周的爱恨情仇,还将持续多年,直到566年北周将领田弘将其覆灭。
大统九年(543年),东、西魏再次爆发第四场大战——邙山之战。当时西魏赵贵统领的左军失利,中军宇文泰救援不敌,败退而走。西魏军如同一盘散沙,各自逃命。独孤信极力收拢西魏散兵,袭击骚扰东魏追兵,才使得宇文泰成功逃脱。
同年四月,清水氐酋长李鼠仁,乘魏之败,据险作乱。独孤信前去平乱,未克。
大统十二年(546年)二月,西魏朝廷任命史宁为凉州刺史,而当时凉州刺史宇文仲和不接受代替,依旧占据凉州。同时瓜州人士张保,晋昌郡人士吕兴都杀害当地官员,响应宇文仲和。宇文泰命独孤信、怡峰和史宁一同讨伐叛逆。五月,独孤信大军到达目的地。宇文仲和环城固守。当晚,独孤信命令手下诸将用冲梯强攻东北角,而自己则带兵袭击西南角,次日天明时城破,生擒宇文仲和,俘虏城中居民六千余户,并迁往长安。其后独孤信拜为大司马。
大统十三年(547年),大军东征,因当时柔然国与西魏为乱,宇文泰命独孤信移镇河阳。
大统十四年(548年),独孤信进位柱国大将军,拜大司马。截止到此,独孤信因攻克下溠、保卫洛阳、占领岷州、平定凉州等战功,增加封爵,听任转授膝下子嗣。于是,次子独孤善封魏宁县公,三子独孤穆封文侯县侯,四子独孤藏封义宁县侯,五子独孤顺封项城县伯,六子独孤陀封建忠县伯。
独孤信因在陇右多年,启求还朝,宇文泰不允。这时东魏有人前来,告知独孤信母亲的死讯,独孤信公告于众,服丧守孝。
而此时正巧西魏太子元钦与宇文泰巡视北境,独孤信向两位(尤其是宇文泰)表达了自己哀苦之情,请求为母亲服满三年之丧,又不被允许。
为此朝廷追赠独孤信之父库者为司空公,追封独孤信之母费连氏为常山郡君,以示弥补。
大统十六年(550年),东魏高洋(高欢次子)令东魏元善见禅位建立北齐,宇文泰以此为由,东讨北齐,独孤信率领陇山以西数万人随军,到崤坂而回,升任尚书令。六官建立后,任大司马。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十月,宇文泰病逝,其幼子宇文觉接任。由宇文泰侄子宇文护辅政。
次年(557年)宇文护逼迫拓跋廓禅让给宇文觉,建立北周,宇文护成为北周权臣。
赵贵、独孤信自认是与宇文泰平辈的元勋重臣,对小一辈的宇文护摄政专权心存不满。于是两人密谋刺杀宇文护,到了约定之日,赵贵意图起事,但被独孤信所制止。而此事让宇文盛所知,秘密赴京,向宇文护告发其事。赵贵因此被宇文护处死。
赵贵被诛杀后,独孤信因是其同谋,而就地免职。独孤信闲住在家没几天,宇文护便想杀了他。由于独孤信的名望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都非常高,宇文护不方便明目张胆地杀害他,于是私底下将其逼死于家中,时年五十五岁。
独孤信生前风度宏深高雅,有奇谋大略。宇文泰初创霸业时,只据有关中之地。由于陇山以西地势优越便利,所以委任独孤信镇守。独孤信到任后勤政爱民,深受百姓敬仰,因此名传四方,威震邻国。
之前东魏高欢死后,其麾下侯景叛逃南梁。东魏权臣高澄(高欢之子,接替高欢)命魏收写檄文,讨伐侯景。当时魏收写的檄文长达五十余页,其中为了威吓南梁,谎称独孤信占据陇右而不受宇文泰之命,因此东魏无关西之忧,可尽全力讨伐南梁。
独孤信在秦州时,经常狩猎,一直到天黑才骑着马入城,当时他的帽子微微歪了一点。第二天早晨,官吏、百姓有戴帽子的人,都会学着他的模样,将帽子戴得歪了一点。
独孤信膝下女儿中有三人入嫁皇室:
长女,北周明敬皇后,宇文泰长子,北周明皇帝宇文毓之妻;
四女,元贞皇后,嫁唐国公李昞,唐高祖李渊之母,死后追封元贞皇后;
七女,隋文献后,隋文帝杨坚皇后。这个独孤皇后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她的两位姐姐都称为独孤氏,而她就有个响亮的名字——独孤伽罗,一个让杨坚都害怕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