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悫(què),字元干,南阳人士。他的叔父是宗炳(刘宋画家),为人清高不愿为官。宗悫年少之时,宗炳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乘风破浪的出处)”
宗炳听后说道:“如果你不能取得富贵,那就是要破我家门了。”
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妻子刚入门,晚上便有人上门来打劫。宗悫挺身拒贼,将十多个歹徒打得四下分离,不能闯入室内,当时宗悫年仅十四岁。
那个时候天下还算太平,士人都以文章义理为业。宗炳向来高节亮风,他的几个孩子都好学,唯独宗悫好武,且好勇斗狠,因此不被同乡的人所称赞。
元嘉九年(432年),江夏王刘义恭调任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宗悫随着刘义恭镇守广陵。当时宗悫的从兄宗绮是征北府的主簿,与宗悫同住。宗绮入宫府值班时,给吏(派遣到其他部门的吏)牛泰与宗绮的妾私通,宗悫知道后怒杀牛泰,宗绮赞善他的心意,没有责怪他。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林邑国国主范阳迈派遣使者向刘宋朝进贡,但是沿途盗贼络绎不绝,以至于进贡的东西少了很多,而且“质量”也不好。因此刘宋朝廷想要讨伐林邑国,宗悫自告奋勇。刘义恭觉得宗悫有胆有勇推荐给了朝廷,于是宗悫被任为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的军副。
元嘉二十三年(446年),宗悫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攻区(ōu)粟城(古林邑国城名,在今越南广治省广治河与甘露河合流处)。林邑国派遣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城,檀和之的偏军前去阻挡,被范毗沙达所败。接着檀和之又派遣宗悫前去迎敌。
宗悫分军数路,偃旗潜进(悄悄的前行),将范毗沙达击破,夺得区粟,攻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全国之力抵御刘宋大军,并出动王牌军“象兵”。“象兵”犹如坦克,刘宋士兵根本无法抵挡。宗悫见状说:“我听说狮子能威服百兽。”于是赶紧命人制作狮子模样的模型,用来抵御“象兵”,大象看到“狮子”后,果然受到惊吓,逃散出去,因此林邑国得以被平定。战胜后,缴获异宝珍物,数不胜数。可是宗悫除了自己的被子、梳子、枕头、刷子之外,其他的东西丝毫不取,刘义隆对此大为赞许。
宗悫之后被任为随郡太守,当时在雍州的蛮人经常骚扰境内。
元嘉二十六年(449年),沈庆之率领宗悫及柳元景等将领,领军二万,分数路讨伐。宗悫自新安道入太洪山,柳元景从均水出发占据五水岭,马文恭出蔡阳口取赤系邬,王景式由延山下向赤圻阪,崔目连、鲁尚期诸军八道俱进,沈庆之取五渠,雍州蛮溃败。
之后又有南新郡蛮帅田彦生率部曲六千余人反叛,焚烧郡城,屯据白杨山。柳元景追至山下,将白杨山团团围住,但未能攻下。宗悫率领部下,率先登山,群蛮为此对他十分畏服。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史称元凶)谋害刘义隆,刘骏高举义旗,起兵讨伐刘劭,任宗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领中兵。元凶之乱平定,刘骏即位后,任宗悫为右卫将军,封洮阳侯,功次柳元景。
孝建三年(456年),宗悫积功升迁至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
宗悫到豫州后,吴喜被朝廷任为他的典签,宗悫在刑法政令上的一些决定,往往吴喜违抗不执行。宗悫大为生气,说:“我宗悫已经快六十岁了,为国家竭忠尽力,到现在才得到了豫州这么一个斗大的地方,我不能再和典签一起处理州府事务。”吴喜吓得磕破了头,才将宗悫的怒气平息了。
在宗悫任刺史之前,同乡人庾业,家里很富有,生活奢侈。和宾客对坐,进餐一定肴馔丰盛,铺摆一丈见方。但是看到宗悫时,却只给他粗茶淡饭,并且对宾客说:“宗军人吃惯了粗饭。”宗悫吃饱了便退席,对庾业并没有什么异议。
如今庾业成为了宗悫的长史,负责梁郡,宗悫待他十分宽厚,没有因为过去的事情而感到怨恨。
大明三年(459年),竟陵王刘诞在广陵叛乱。宗悫上书,请求前去讨伐叛军,他乘坐驿马到达京城,当面接受皇帝的指示。刘骏停下车对宗悫表示慰勉,宗悫耸身跳跃达数十次,顾盼之间尽显雄壮。刘骏大为称赞,让他随沈庆之一同赴广陵平叛。
起初,刘诞哄骗众人说:“我有宗悫助我。”
宗悫当到达后,骑着马绕城大呼道:“我就是宗悫!” 刘诞的谎言不攻自破。
刘诞被平定后,宗悫升任至左卫将军。
大明五年(461年),宗悫随刘骏狩猎时不慎堕马,摔折了腿,因此被改授为光禄大夫,加赐金章紫带。宗悫家中有一头不错的牛,符合进献皇宫的条件。官府要出钱购买,但宗悫却不肯卖,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第二年重新复职。
刘子业即位后,宗悫被任命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离开了朝廷中心。
永光元年(465年),宗悫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