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炎为什么对待山涛等人采取不同的刑罚标准?-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司马炎为什么对待山涛等人采取不同的刑罚标准?-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读史学文 访问量:170 更新时间:2023/12/25 15:13:45

公元267年,篡位后的司马炎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当时的司隶校尉李憙弹劾立进县令刘友、前任尚书山涛、中山王司马睦以及已故的尚书仆射武陔侵占公田,请求司马炎处理。

而当时的司马炎面对这项弹劾,只处死了刘友,而对山涛和司马睦都没有处理,所以包括司马光在内的众多史学家都在痛骂司马炎只拍苍蝇,不打老虎。

为什么司马炎会不处理山涛和司马睦,而只处理刘友这个小官呢?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资治通鉴》里面的相关记载。

01

《资治通鉴》原文

02

译文

03

收获与反思

现在的很多文章在谈到司马炎对待刘友,山涛,司马睦等人的不同处理方式上,都在谈司马炎执政时,刑罚采用不同标准,不处理贵族,只处理小官,只拍苍蝇不打老虎,所以才造成西晋后来的法律的废弛,最终导致西晋的灭亡。

但这件事情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还是应该还原一下历史背景,看一下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司马炎作为一国之君为什么会这么思考问题。

很多文章在引用这段故事的时候,其实大多数都是断章取义,只引用了这段故事,而没有交代西晋司马炎刚刚篡位之后的背景。

一直跟着我们读《资治通鉴》的朋友其实已经读到司马炎是公元265年逼魏帝禅让从而建立西晋政权的。西晋政权实际上是曹魏政权沿袭过来的,而在当时,大量的曹魏当时的旧官吏对于司马代魏是不满的,因为从接受的儒家教育来看,他们要忠君,而当时名正言顺的君是曹魏的君,而不是司马家,司马家实际上是篡位,所以在司马代魏的过程中,先后有淮南三叛,有钟会在蜀地的叛乱其实都是很多曹魏的老臣对司马家是不满的,所以虽然司马代魏看似波澜不惊,但实际上暗中暗流涌动。所以当时的政治局势是很不稳定的。

而作为执政的司马炎,他的选择一方面就是重用宗族势力,压制士族势力。前面我们讲过,司马炎登基废止了很多曹魏对于宗室权力的限制,甚至连宗室控制军队的权力都放开了,其实也是当时不得以而为之,因为只有让宗室拿到更大的权力,才能压制当时反司马家族的士族的反抗。虽然这样带来的后患更大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而司马炎的另外的措施就是要拉拢朝臣,尤其是在朝堂中有影响力的豪族的代表人物,比如泰山羊氏的羊祜,河东裴氏的裴秀等人,他知道只要把这些有影响力的豪族的代表笼络住,时局就能稳定下来。

而当时反司马炎的力量就反其道而行之,就是打击宗室力量和这些依附于司马炎的豪族的代表。而当时的裴秀和山涛在司马昭死前都是坚决支持司马炎的,也正是裴秀的意见,让司马昭最终确定选择了司马炎。所以裴秀和山涛被支持曹魏的政敌和支持司马攸的政敌联合攻击就很正常了。

《晋书》里面记载了当时朝堂内的力量对于裴秀的集中攻击。这个攻击以安远护军郝诩的一封信为由头,当时郝诩给故人写信说:“我与尚书令裴秀交友,是要从他那里得到好处。”于是被政敌抓住了这个把柄,上书司马炎要求免去裴秀的职务。当时裴秀是尚书令,相当于现在总理的角色,攻击裴秀其实就是攻击司马炎执政的基础。现在看来这个攻击的理由其实很可笑的,因为确实也没有太多的真凭实据证明裴秀徇私枉法,贪污贿赂。所以政敌的联合攻击就是恶心司马炎,给司马炎出难题。

所以当时司马炎选择了包庇裴秀,只是说裴秀是交友不慎,郝诩有错不代表裴秀就是错的,所以下令不要去追究裴秀的责任。

当时这些反对派一看这招不行,就又来了一招,就是把司隶校尉李憙推出来了,弹劾骑都尉刘尚替裴秀占用官家稻田。其实从曹魏到西晋,当时确实土地兼并是非常普遍的,以前三国初期,由于战争频繁,人口大幅度减少,土地都荒芜了,所以曹操才搞起了屯田制,屯田实际上就是官田。而到了曹魏时期,屯田制的弊端慢慢变得越来越大,屯田官员的权力越来越大,反而对政权造成威胁,所以司马炎才会罢免农官,实际上就是废掉了屯田制,而这些官田或者就是赏赐给了有功之臣,或者就是被豪族所逐步蚕食吞并,其实这是普遍现象。所以李憙弹劾裴秀占用官田这个事情就变成把模糊政策下的一些事情拿出来说事,其实政治攻击的意义更大一些,背后还是想要打断司马炎的一条腿,就是针对的是总理裴秀。

司马炎当然清楚这一点,所以在这件事情上给的处理意见是认为裴秀是有功的,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否定裴秀,所以处理也是处理了刘尚而没有处理裴秀,实际上就是保了裴秀。

而当时的山涛作为竹林七贤的领袖,跟裴秀的关系很好,在司马昭面临立太子的抉择上,山涛当时给的意见是:废长子立少子,违背礼制,是不祥的。国家的安危将由此事决定。所以山涛是坚定的站在了司马炎的这一边。而在政敌攻击裴秀的时候,山涛也站出来旗帜鲜明的支持裴秀,由此山涛也成为这些人的靶子,这些人就把目标又转向山涛,所以才出现了李憙弹劾刘友,山涛,司马睦等人的事件。估计司马炎看到奏章都哭笑不得,恨不得骂李憙这些人能不能找到一些别的理由和证据来弹劾。

当然司马炎知道这是朝堂内的反对派攻击以裴秀为代表的执政政府的一种手段,目的也是反对自己的执政。但是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上,他也只能再次做出保山涛和司马睦,而拿一个小官刘友来处理的意见。

所以很多人由于不是很清楚这段历史背后的背景,看到司马炎保护宗室和贵族,就批判司马炎只拍苍蝇不打老虎,践踏了法制基础,所以才导致西晋的灭亡,其实是不大客观的。我们了解了其历史背景才会知道其实这是当时支持曹魏力量的反对派想借这种事情来攻击执政的司马炎和他的左膀右臂的手段而已,实际上是一场政治斗争而不是仅仅是法制的问题。

那么司马光对此事情的批评有没有道理呢?如果抛开政治斗争的考虑,司马光的批评就是有道理的,作为一个国家而言,要维护法制的权威性,法律不能循私情,不能采用不同的标准,在这件事情上,对李憙的奖和对山涛的赦免以及对刘友的处罚是矛盾的。这样就造成了法律的权威性的下降,动摇了西晋执政的基础,这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需要吸取的教训。

但历史又是复杂的,表面的法律事件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政治斗争,这种攻击是以政治目的为结果的,在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是非常棘手的,不是简单的依靠法律就可以解决的,因为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就是政治动荡的风险,即使如我们认为法制建设最完备的美国前两年的国会山事件,其实也是陷入了这样的困境。法制是人设立的,当政治风波开始时,一些利益集团就未必要在法治框架内解决问题,而是尝试用群体事件以及自己的规则去解决问题了。

所以我们现代人读历史,一定不要拿现代人的思维去套古代的事件,不要用现代的标准去评价古人,因为历史非常复杂,里面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以及背后的博弈是很难完全被历史记录和解释的。我们只有多读历史,然后用当时的环境和思维去试图理解古人,我们才能知道历史为什么是这样,从而思考我们该如何从这样的历史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才对我们面对现实世界的思考更有裨益。

更多文章

  • 刘禅死后,司马炎在他墓中放了3件陪葬品,专家:刘备估计要气炸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的小宋标签:刘禅,司马炎,刘备,司马昭,魏国

    (导读部分可略过)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是个朝代更迭比较普遍的一个时代。因此,在这样动荡的大环境下,战争就难以避免。有一个政权的兴起,自然就有另一个政权的颠覆。而旧政权的颠覆自然也就有了亡国君,亡国君往往就是那个荒淫无道、没有治国能力的人。而他们将国家拱手让人之后,就要背负起荒淫无道,昏聩无能的千古骂

  • 司马炎能够统一天下,这三人功劳非常大,而且他们都是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星空冬雪标签:司马炎,杜预,吴起,孙权,羊祜

    大家好,龙傲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探讨古代历史以及闲评文学作品。我们一起来探讨三国时期的这段历史。第一百三十二讲:司马炎能够统一天下,这三人功劳非常大,而且他们都是名将。公元220年,曹丕废掉了汉献帝,建立了魏国政权;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公元229年,孙权在江东称帝,正式建立了吴

  • 老婆太多怎么办?司马炎:后宫超过万人,选妃侍寝方式太另类

    历史解密编辑:倾情说情感标签:司马炎,后宫,司马懿,皇帝

    俗话说得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确,对于那些想要登上皇位的人来说,他们如果有家族的积累、有良臣的辅佐,那么在不懈的努力之下,不是没有可能成功的。可是,在成功后,如何守住这份基业,就要另当别论了。就拿晋武帝司马炎来说,他的祖父司马懿是一代枭雄,架空了曹魏政权,为司马炎成为上位者奠定了坚实基础。可惜的

  • 胡咧两晋(增一)杨珧推动司马炎分封诸王,却在八王之乱中被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司马炎,八王之乱,分封,司马衷,贾南风,司马昭

    众所周知,西晋一统三国乱世,结束了华夏大地分裂割据的局面。然而这个局面并没维持多久,在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便陷入内乱之中。最终国家也因内乱而迅速崩溃,北方胡族趁机南下入侵,华夏大地再次四分五裂。历史学者们关于西晋亡国的原因提出了很多经验总结,一般来讲都绕不过晋惠帝司马衷时期的八王之乱。从表面上看,这场

  • 司马炎明知太子愚钝,为何不将其废掉,还让他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司马炎,司马衷,贾南风,贾充,杨艳

    晋惠帝司马衷是西晋的第二位皇帝,他生性愚钝,智商有些问题,难以亲自处理国政。对于这些情况,晋武帝司马炎心知肚明,然而他却没有废掉司马衷,而是继续让他做太子,最后还把江山社稷交给了这样一个人!正是由于司马炎的这个错误决定,导致西晋王朝混乱不堪,最终走向灭亡!那么,司马炎为何没有废掉司马衷呢?一、皇后保

  • 率土之滨:战斗类内政武将推荐,司马炎有一只即可,士气必备!

    历史解密编辑:萌小凌儿标签:张辽,凌统,司马炎,司马懿,司马师,率土之滨

    率土趣事千千万,听我凌儿慢慢盘!自从内政开放以来,很多武将的内政效果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前期的灵帝+周姬增加税收换战法经验组合,也有贾诩+蔡文姬+大小乔一众资源加成武将,今天凌儿给大家介绍战斗类内政武将,绝对能让大家眼前一亮。司马家族司马懿在内政出来之前,大家能经常看到的盟频道是驻守某个高级粮草地,

  • 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如何做到雨露均沾?司马炎: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司马炎,皇帝,后宫,司马昭,晋朝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皇帝是站在权力最巅峰、最耀眼的男人。他们富拥四海,而且每一位皇帝都至少有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加上宫女的话,那么整个后宫中可能就有着几千名女子来服务皇帝一个人。那么问题来了,皇帝面对如此庞大的后宫团,是如何做到雨露均沾的呢?如果让晋武帝司马炎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那么他肯定只有一

  • 司马炎最应该感谢的五大名将,如果没有他们,三国不知何时才归

    历史解密编辑:小馨讲故事标签:曹魏,邓艾,钟会,姜维,杜预,司马炎,司马昭,史说三国

    司马炎最应该感谢的原先五位名将。没有他们,不知道三国何时才能归来。前5名:钟慧钟会,字世季,太傅钟尧之子。他是司马家的心腹,当年关丘健发动淮南二次叛乱时,与司马师出马,得以掌管机密。后来司马师死了,他又开始侍奉司马昭。魏帝曹植想要夺回政权,正是他为司马昭出谋划策,化解了危机。后来司马昭打算伐蜀,朝廷

  • 双重人格司马炎建立的晋朝,为何如此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司马炎,曹魏,司马昭,司马懿,吴国,孙吴

    hello大家好,我是阿太。提起两晋南北朝,多数人的反应是一脸懵,毫不夸张,部分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架构是:夏商周-秦汉三国-隋唐-宋元明清。两晋南北朝包括五代十国被集体遗忘,仿佛只存在于百度词条之中。造成这种断层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三百多年的乱世很难在教科书中详细体现,教科书对于两晋南北朝的介绍无非也

  • 刘禅离世后,司马炎故意放了三件陪葬品,总共三样每样都在嘲讽!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刘禅,司马炎,刘备,司马懿,蜀汉,诸葛亮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政权鼎力。前线战场硝烟弥漫,后方官场波云诡谲,明争暗斗。而蜀汉之主刘备草鞋布衣一步一步走到一方霸主的地位,其本领与胸襟一直为后人叹服。但让人觉得惋惜的就是刘备之子刘禅,也就是一直被人诟病的'阿斗'。但是真相真的是这样么,其实当我们纵观历史长河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刘禅大智若愚,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