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王彦章参加朱温的军队很早,但在唐末和后梁初期并没有出色的战绩,他的成名是在于后梁末期对李存勖大军的抵抗上。所以王彦章在之前并没有和李克用直接交手的记录,所以小说中他大破李克用军,杀十六员大将的故事完全是小说家杜撰出来的。
从历史上来看,王彦章和李存孝很相似,都是以作战悍勇出名的将领。史书上说他手持一杆铁枪作战(也有的说是两杆),马上使枪如飞,被人称为王铁枪。后人为了纪念他还修建了铁枪庙祭祀,就是《射雕英雄传》中杨康被杀的地方。可以说悍勇和铁枪是王彦章初期的两大标签,在领兵作战方面却是乏善可陈的。相对于李存孝,王彦章更受上司的重视,靠着战功成为朱温的心腹将领。即便如此,朱温时代的王彦章也没能在史书上留下任何可以记录的战绩。而朱温给王彦章封官大多为虚衔,实际上是将其作为先锋或者护卫将军的角色。
由此可以看出朱温看重的是王彦章的忠诚和武勇,对于其领兵作战的能力并不太信任。这方面的评价其实和李克用看待李存孝差不多,都是有限制的使用。王彦章的出名还是在朱温死后,后梁末帝朱友贞派他领大军抵抗南下的李存勖大军,对李存勖大军取得了局部的胜利。
从当时的情况看,这安全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无奈选择。朱温被儿子朱友珪杀死,后梁为了争夺帝位陷入混乱之中。经过一番政治斗争,朱友贞在姐夫赵岩、表兄袁象先和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的支持下灭杀朱友珪,成为新的后梁皇帝。可经过这么一折腾,朱温留下的后梁将门就分崩离析了。
先是魏博节度使杨师厚去世,他手下的银枪效节军发动兵变,投靠了李存勖。然后又是很多后梁老将先后去世,使得后梁军队中出现了断代。在这种情况下李存勖率领大军南下灭梁,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汴梁的家们前。后梁君臣没有办法,只有把王彦章推出来抵挡李存勖大军。于是朱友贞任命王彦章为北面招讨使,让他在德胜口迎战李存勖的军队。此战也是王彦章唯一拿得出手的战役,尽管结果并不乐观,但也延缓了李存勖大军南下的节奏。王彦章在与李存勖的战争中虽然败多胜少,但总归还是有取胜的战绩,所以在史上留名。
王彦章之所以受到后人的敬佩是因为他宁死不降的气节,而不是他的武勇。在与后唐军队作战中,他多次被李存勖派去的人招降,他都坚决的拒绝了。从银枪效节军反叛开始,李存勖多这位老将就有过多次招降的记录。最后王彦章战败被俘后,李存勖仍旧没有想要杀他。可惜王彦章对后梁忠贞不二,李存勖只能选择将其杀死。后人为王彦章立庙祭祀也是因为他的忠诚,而不是因为他的战功。他被小说家和评书艺人推崇还是因为他姓王,被人成为铁枪王,于是被人误会他在战场上有多大的战绩。
因此在五代史的军事部份,王彦章的排位并不高,更不会是朱温手下第一大将。朱温之所以能够与晋王李克用争锋,其军事上最大的依靠也不会是王彦章,而是杨师厚。这是位真正的后梁第一名将,其战绩和军队战斗力在五代时堪称顶尖,甚至能力压符存审成为五代第一名将。
杨师厚本是河阳节度使诸葛爽的麾下李罕之的牙将,河阳内乱后李罕之败逃,投靠了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李罕之为了表忠心,挑选了数百位精兵强将送给李克用,其中就有杨师厚。然而杨师厚在河东过得并不如意,后来还因故获罪,于是逃到了汴州投靠朱温。
朱温看中杨师厚的军事天才,重用其为宣武军押衙门和曹州刺史。杨师厚加入梁军后每战必胜,为朱温打下了大片土地,成为后梁军中战功第一的宿将。他带兵击败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帮助朱温控制了唐昭宗和朝廷。他逼降淄青节度使王师范,夺取了整个山东的地盘。然后有击败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将淮北纳入梁军的统治之下。他南下荆襄,击破了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和杨行密、王建的联军,夺取整个湖北的控制权,使得梁军独霸中原。在面对唐末第一强藩李克用时,杨师厚也不手软,多次击退其军队,夺取了重要的魏博节度使领地。
可以说朱温能够篡唐,其军事实力是根本,而这些军事成就大多都是杨师厚打下的。后梁的地盘中,东至山东,西至长安,南至湖北、淮北,北到魏博,无一不是杨师厚的战功。朱温在与李克用争锋中多次处于劣势,被打得狼狈不堪。然而每次都是杨师厚出兵解围,对晋军打出逆袭的战果,迫使李克用退回太原。可以说杨师厚才是李克用夺取中原和平定藩镇割据最大的阻碍,也是后梁将领中最强者。朱温手下的老将葛从周、刘鄩、张全义等人虽然厉害,但比杨师厚差了不只一个等级,而王彦章就差得就更远了。
杨师厚不但战场指挥出众,而且练出了一支精兵,名叫银枪效节军。这是他在魏博节度使时训练的私人护卫,将唐朝名震天下的魏博牙兵发挥到极致的军队。这只军队装备精良,统一以上等的骑枪为标配,战斗力极强,被人以"银枪"命名,所以民间也称杨师厚为银枪王。杨师厚纵横天下不败的战绩,有一半就得益于这只精锐的部队。在我看来杨师厚才是真正的五代第一名枪,什么王彦章、高思继,在他这里都是渣。同时代能与他媲美的精锐军队,只能是李克用手下的义儿军和这支军队的统领符存审。
可惜的是,符存审需要帮助李克用镇守大后方,压制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和契丹王耶律阿保机。他无法带着大军南下与杨师厚交手,这两位五代名将孰强孰弱一直无法取得定论。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只要杨师厚不死不叛,晋军永远无法夺取中原要地。
历史的事实也是如此,靠着杨师厚硬抗李克用,朱温成功的完成了篡唐大业,建立了后梁。可杨师厚死后,朱友贞却无法控制银枪效节军,最终引起魏博叛乱,这支强军投靠了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李存勖也就靠着这支军队的强大战力,一举突破了后梁的防线,攻入汴州,完成了他父亲临死前的遗愿。
以一己之力挑战李克用唐末第一强藩的地位,甚至力压唐末的各方藩镇,为朱温打下了整个中原,杨师厚无愧于五代第一名将。他的战绩远比小说中王彦章的更显赫,也更加的传奇。就连后世的《杨家将》故事也抱其大腿,把他命名为金刀王,认为他是杨家将的始祖。
而《残唐五代史演义中》小说家对王彦章的吹捧也显露他的历史知识的匮乏,和对军事政治的浅薄。因此从这点上我们也可以确定这部小说并非罗贯中所作,而是后人假托罗贯中之名而发行出版的。因为从《三国演义》和罗贯中的人生资料我们就知道,这位名家也曾是元末的战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