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朱温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了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朱温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王朝的朝廷。天祐元年(904年),朱温用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不久将唐昭宗杀死,并册立唐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又称昭宣帝)。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并且,朱温还派人杀害了唐哀帝。不过,对于连唐朝皇帝都敢杀的朱温,却对两个人十分敬畏,甚至被骂也不敢还口。
一、元贞皇后张惠
元贞皇后张惠,是后梁太祖朱温的爱妻。张惠与朱温是同乡,出身富裕,其父张蕤曾是宋州刺史。朱温还没有起家的时候,就爱慕张惠的姿色。唐中和二年(882年),朱温夺取同州的时候,与张惠相遇,遂结为连理。
文德元年(888年)九月十二日,张惠为朱温生下儿子朱友贞。虽然朱温的地位和权力与日俱增,但是,朱温对这位结发妻子却是十分尊重,甚至可以说是敬畏了。朱温常年领兵在外,经常沾花惹草,但是因为畏惧张惠,他从不敢将那些人带回开封。每当朱温大动肝火要降罪无辜人等时,只有张惠敢于反对,继而进言规劝,挽救无辜。
张惠不但内事做主,外事包括作战也常让朱温心服口服。凡遇大事不能决断时朱温就向妻子询问,而张惠所分析预料的又常常切中要害,让朱温茅塞顿开。因此,朱温对张惠越加敬畏钦佩。并且,张惠的儿子朱友贞排行第三,但是,张惠却对朱温的其他儿子一视同仁。
朱温的长子朱友裕奉命攻打朱瑾,但没有追击俘获朱瑾。朱温非常恼怒,怀疑他私通朱瑾,意欲谋反,吓得朱友裕逃入深山藏到伯父家躲了起来。张惠为让父子和好,就私下派人将朱友裕召了回来,向父亲请罪。正是在张惠的努力下,朱温、朱友裕之间的得到恢复。
天祐元年(904年),张惠去世。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张虎被追封贤妃。乾化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914年),追册曰元贞皇后。对此,在笔者看来,张惠和朱温的关系,可以类比之后的马皇后和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同样对马皇后言听计从,这不仅是畏惧,也是因为对方的能力值得尊重。
二、长兄朱全昱
朱全昱(?—916年),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后梁太祖朱温(又名朱全忠)的长兄。唐朝末年,朱温与次兄朱存离开家乡后,朱全昱与母亲在刘崇家当佣工,并承担了照顾母亲的重任。朱温成功后,立即将母亲和兄长接到身边。
根据《新五代史》等史料的记载,天祐四年(907年)朱温正在接受唐哀帝禅让。朱全昱看到后,对朱温喊道:“朱三,尔砀山一百姓,遭逢天子用汝为四镇节度使,于汝何负?而灭他唐家三百年社稷,吾将见汝赤其族矣,安用博为!”因为对唐朝的认同感,朱全昱难以接受朱温取代唐朝的结果。所以,他直接将朱温痛骂了一遍。
如果是其他人这么做,不用朱温动手,手下就会将其斩杀了。但是,长兄如父,不仅后梁的文武百官默不作声,朱温也只能老老实实聆听兄长的教诲。后梁建立后,朱全昱也不愿住在京城,常常回到砀山故乡居住。对此,朱温将他的三个儿子都封王:朱友谅封衡王,朱友能封惠王,朱友诲封邵王。
乾化元年(911年),朱温卧病,朱全昱来探病,二人拉着手痛哭。贞明二年(916年),朱全昱病逝,衡王朱友谅袭封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