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能名流千古的帝王大多数都是施行仁政的君主,而说起仁政之君,唐太宗李世民必须得排在第一位。他执政期间的文治武功一直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
他的雄才伟略已经被赞扬过无数遍,无不是歌颂他为唐朝乃至中国历史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因为他的功绩卓越,使得玄武门之变的杀兄夺位之举都成为了一种正面积极的行为。
一个帝王的品行和才能可以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在李世民的治理之下,大唐出现了几百年以来的繁华盛世“贞观之治”。在李世民身上闪光点实在太多,他爱民如子,甚至对待囚犯都让人心生敬畏。
治世仁君
如果当年没有玄武门之变,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繁荣昌盛的大唐,更不会有延续289年的历史一大朝代。唐朝时期海纳百川,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东方文明古国。
中国能出现如此繁荣盛世,全都依赖于一个人,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年少时就聪明果断,从小接受儒家文化,是一个谦谦君子。后来学习武术和骑射,成为了一个佼佼者。
当年李渊起兵反抗隋朝也是李世民给出的主意,说明年纪轻轻的他已经非常有魄力和胆识。后来李渊称帝,也一度许诺让李世民当太子,但后来天下平定之后,他却封了李建成为太子。
即使这样李世民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安安心心的当他的秦王。但李建成却很嫉妒他的才华,不仅联合李元吉一起孤立他,而且还下毒想要谋害他。
突厥来进犯的时候,李建成想借此机会让李渊同意李元吉带兵去讨伐突厥,趁机削弱李世民的兵权。于是李世民再也不忍了,遂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虽然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一直背负着杀兄的罪名,但他也是为了自保而为之。是李建成的步步紧逼使得他不得不奋起反抗保护自己及家人。
不过从长远的历史来看,玄武门之变是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的。首先这件事让李世民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任皇帝,他的仁政爱民使得大唐的国运可以绵延下去,同时也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盛世打下了基础。
李世民登基之后,新设弘文馆广纳天下有才学之士,而且他知人善用且不问出身,使得许多有才华的寒门子弟都有入朝为官的机会,一时间唐王朝内人才济济。
而且他还鼓励群臣纳谏,成为历史上采纳大臣意见和建议最多的明君之一。在他的治理下,唐朝出现了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社会良好风气,因此犯罪率少得可怜。
虽然犯罪率减少,但是并不代表没有。和平盛世也依然会有些干一些铤而走险的事情,然而李世民对待罪犯的态度更让人称赞。
人性化的刑罚
李世民从小就学习儒家知识,非常崇尚儒家学说当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样为他成为一个明君创造了良好条件。他非常地爱惜百姓,所以才有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经典名言。
在他的眼中百姓都是平等的,这样的仁义也涉及到了罪犯的身上。在《新唐书·刑法志》之中有过这样的记载,一次李世民在阅读《明堂针灸图》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人体有个穴位叫“五脏大都”。
这个穴位靠近背部,书上说在针灸的时候如果不注意的话可能会致人死亡。
李世民看望之后大吃一惊,想到惩治犯人的笞刑,于是说:“笞刑是最轻的刑罚,但人的生命更加珍贵,如果因为犯了轻微的错误就被鞭笞至死,那就太罪过了。”
随后他就下令刑部以后实行笞刑的时候不能再打犯人的背部。因为书中的一句话就更改了刑罚,这事无巨细的做法让人称赞,如此行事的他也是古今中外的第一人。
他在刑罚上面施行仁德,对待犯人也非常的人性化。在许多朝代中,犯人基本都没有人权,但是到了李世民这里就焕然一新。
首先李世民规定犯人也享有一定的权益,监狱长要每五天巡视一次牢房,要聆听罪犯们的申诉。炎热的夏天要给犯人发放琼浆,安排每个月洗一次澡。
如果犯人生病了要请医生来看病,病得特别严重的,可以允许一名家属到监狱中照看他。对一些服劳役的罪犯每十天可以休假一天,平常过年过节也都有两天假期。
针对被流放的犯人,如果途中生病,或者家中妻子分娩、父母亲去世的情况下也给予适当的假期让他回到家中处理私事。
这些刑罚的规定让人看到了李世民仁善的一面,同时也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释放犯人
说起谋反这个罪名,在古代可是个重罪,不仅要杀头,还可能会被诛九族。唐朝时期有个年轻人刘恭,他出生的时候脖子上长了一个胎记,随着年龄的增长,那胎记越来越像一个“胜”字。
这刘恭没读过什么书,这个“胜”字还是别人告诉他的。但他知道后高兴坏了,觉得这是老天爷给他的荣耀,于是逢人就说自己以后一定“取胜于天下”。
且不说他说这句话是不是想要当皇帝的意思,但听在县令的耳朵里就成了造反的意思,于是便派人将他抓了起来,以“谋逆罪”判了个死刑。
这刘恭还真的挺冤的,不过也怪他口无遮拦,要是换成其他皇帝估计早就命丧九泉了,但他遇到的是唐太宗,他也身处在对死刑要求非常严格的大唐。
唐太宗以前曾因为一时愤怒而杀了一些大臣,后来非常后悔,于是便制定出了一个非常严格的死刑程序。按照以往的朝代,死刑前要向皇帝报告三次,后来他改成了五次。
这个刘恭被判死刑之后,县令上报到知府衙门,然后又一路呈报到大理寺,刑部的人看了案卷之后,都觉得此人不能留,于是便批准了死刑。
在那年的秋后问斩之前,所有死刑犯的名单都要呈上给李世民。当时刘恭的案子拿给他的时候写的是“谋逆罪”,他没多想就批准了。
就这样刘恭就被押上了刑场,到了午时三刻刽子手就位准备问斩。此时李世民突然想起刘恭,于是便找来刑部官员问清楚:“这个人不过是个普通的百姓,他的谋逆罪具体如何?”
刑部官员说:“他脖子上有个‘胜’字胎记,还多次口出狂言,说要取胜于天下”。
李世民想了想,要取得天下哪里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刘恭目不识丁更没有一兵一卒,只是随口吹牛而已,没必要为了一句话就迫害一条性命。
于是他立即下令“刀下留人”,并让人放了刘恭,让他回家。这个刘恭也是幸运,要是遇到其他皇帝,肯定是一命呜呼了。
李世民对待一名罪犯都尚且如此,可想而知他日常的作风是多么让人敬佩。大唐在他的管理下走向“贞观之治”,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