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政治上的“变色龙”——后梁太祖朱温

政治上的“变色龙”——后梁太祖朱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广东阿坤 访问量:3720 更新时间:2023/12/11 21:38:05

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七月,当农民军领袖黄巢退出了长安,在河南进行绝望的苦战时,叛徒朱温洋洋自得地到汴州(今河南开封)上任,做了唐朝的宣武节度使,被皇帝赐名朱全忠。然而他既不忠于大齐金统皇帝黄巢,也从来没有忠于大唐天子,可说是个“全不忠\",是一条善于政治上投机的\"变色龙\"。

从寄人篱下到僖宗赐名

朱温(公元852-912年),唐末砀山县(今安徽砀山县东)人。父亲名朱诚,是个贫苦的塾师,专心业儒,人称朱五经。母亲姓王,为人忠厚明达。朱温在家排行老三,幼年丧父,一家人生活无着,母亲王氏就带着他们寄居在萧县(今安徽萧县)刘崇家里。

兄弟中数朱温最狡猾无赖。少年时以雄武自负,不事生产,爱使枪弄棒,还经常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为此常受到刘崇的打骂。邻近乡新讨厌他的刻薄轻浮,视之为地痞流氓。

黄巢起义爆发后,军队路过宋州时,朱温认为这正是他摆脱屈辱贫贱、大展宏图的极好时机。于是,就和他二哥朱存离开了刘家,一同参加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当时他已26岁。

朱温虽称无赖,作战却很机智勇敢,上阵冲锋在前,力战屡捷,头角渐露,被提拔为起义军的队长。几年来,他追随黄巢转战于江西、浙江、福建、广州、潭州(今湖南长沙)、鄂州(今湖北鄂城)等地。他的哥哥朱存在黄巢攻打广州时牺牲。朱温在黄巢攻下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后,被任命为东南行营先锋使,成为独当一面的重要将领。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二月,朱温一举攻克邓州,俘获刺史赵戎,占据邓州,加强了对荆州、襄阳的控制。这时,黄巢派任的同州刺史王溥、华州刺史乔谦听到义军失利的消息,弃城逃窜到邓州,朱温立将他们斩首军前,并阻击了秦宗权的进犯,又大战杨复光所率的八部兵马。六月,他回长安时,黄巢亲自到灞上迎接。七月,又匆匆出发到西线,抗拒朱改、李孝昌、拓拔思恭等的进攻,大战于兴平、富平等地,所至皆捷。

由于朱温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屡立战功,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正月,黄巢任命朱温为同州刺史(治所在今陕西大荔),让他带兵去从唐军手中夺回同州。唐朝的同州刺吏朱诚弃州逃奔河中,朱温顺利地占领了同州。这是农民起义军的势力第一次跨过渭水,在渭水北岸建立了一个重要的据点。

朱温占据同州后,乘胜进攻河中。但唐河中守将王重荣率部包围了同州,朱温自己无法解同州之围,便接连向黄巢告急求援。由于黄巢在攻克长安以后,急于建立政权,没有及时追击唐朝残余势力,让其逃入四川,赢得喘息机会,得以组织力量反扑,围集于长安城下。同时,唐政府又请沙陀族李克用,党项族拓拔思恭,各率本部精骑助战,对长安采取包围之势。因此,当时黄巢起义军抽不出兵力援助朱温。朱温在困难面前产生了动摇。这时他手下的一个部将谢瞳,便乘机劝朱温降唐。他说:“黄巢乘唐朝衰弱的机会,攻下了唐的首都,自己当了皇帝。现在唐朝已调集了四方军队围困住黄巢,黄巢看来当皇帝不会持久,而唐朝的力量却越来越强大。我们当下处境困难,黄巢又不派兵援助,你要考虑自己的出路呀!”朱温听了谢瞳的话,就决定投降唐朝。唐僖宗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高兴,连呼“这是上天送给我的!”立即封朱温为同华节度使,不久又升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赐名“朱全忠”。

从“全忠”到全不忠

朱温降唐削弱了起义军的力量,使长安东面的屏障全失,对起义军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朱温降唐受到重用,也动摇了起义军的军心,在失温的影响下,义军将领叛变的事时有发生。失温自己,由于受到唐朝皇帝的重用,受宠若惊,特别卖力地为唐朝效命,成为唐王朝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得力鹰犬。

唐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四月初九日,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主动撤离长安,同蓝田退下河南。朱温率部与河中官军疯狂镇压起义军,史称“所向无不克捷。”朱温因屠杀有功,升官为宣武军节度使。七月,他率部到汴州上任,以出卖农民起义军为代价得到了一块地盘。于是他派人去砀山接他母亲王氏。谈及家事,他趾高气昂地说:\"朱五经老头子辛辛苦苦钻了一辈子书本,结果穷得要命;现在他的儿子当了节度使,可算得强宗胜祖了吧!\"他对母亲直呼父亲浑名,加以奚落,无礼至极,把王氏气得半死,半响说不出话来,良久才斥责说:“你当了官,也太猖狂了;若论品德行义,却未必赶得上你那穷父亲。”真是知子莫若其母。

黄巢撤出长安后,到了河南一带。黄巢领军正倾全力围攻陈州(河南准阳),驻守汴州的朱温就联络周岌、时溥诸军,合兵去救陈州。他们大败起义军。起义军将领唐兵、王虔裕率部投降了朱温,朱温的势力得到了扩大。

这时,唐朝再度乞请李克用率沙陀兵开赴河南前线。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五月,朱温联合李克用,再次围攻陈州的起义军,黄巢败走,李谠、霍存,张归霸兄弟及谢彦章等人,均率其残部归降于朱温。朱温的实力大为增强。

黄巢领导的起义军被镇压下去以后,唐末形成的藩镇割据,由于一些新军阀的出现,情况更加复杂。军阀之间相互吞并,强者为王,公开侵城掠地,无所忌惮。为了巩固和扩展自己的地盘,壮大政治经济力量,朱温就要吞并其它藩镇。首先他把矛头指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节度使秦宗权。

黄巢败后,秦宗权招降了起义军残余力量,兵多将广,据蔡州、洛阳、许州(今许昌)、汝州(今临汝)、怀州(今沁阳)、郑州等许多的地方,实力比朱温大得多,是最大的威胁。由于力量悬殊,朱温联络陈州赵牵,又求援于兖州朱宣、郓州朱瑾兄弟,因为同姓,便结拜为兄弟。但为人不守信用的朱温,既败秦宗权以后,便对有着重要战略意义的郓、兖两州之地虎视眈眈,开始把盟兄当作兼并对象。他接受了敬期的计策,派部将诈为叛逃,投奔朱氏兄弟。于是朱温就以朱宣诱招汴州军士为借口,于公元891年兴师攻破郓州,将朱瑾夫妻斩于汴桥之下,由此,黄河中下游的绝大部分地盘都落到了朱温手中。光化二年(公元899年),幽州刘仁恭发兵进攻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罗绍威向朱温求救。朱温抓住了这个机会,进入河北,大破幽州兵。从此,魏州成为朱温的附庸。镇州(今河北正定)王容,定州(今河北定县)王处直兵力不敌,也依附了朱温。这时,朱温已控制了长江、准河以北、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成为最势力的藩镇力量。

就在朱温与各个地方割据势力相互混战、各个吞并的同时,唐朝最高统治集团中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唐昭宗李晔继位后,宦官韩全海与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勾结,将昭宗搞到凤翔、罢免了宰相崔胤。崔胤就引朱温带兵入关,击破李茂贞。李茂贞杀韩全海求和,送回昭宗。朱温重兵于长安,杀大小宦官500多人,彻底清除了韩全海残余势力。紧接着,又杀崔胤及其党羽。此时,朱温篡夺帝位的野心路人皆知。

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正月,朱温以分、岐兵士侵逼京畿为理由,坚决请求唐昭宗迁都洛阳。拆毁宫殿、民舍、取其木材,浮渭沿黄河而下。居民被迫东迁,老幼系路,啼号不绝,无不痛骂:“国贼崔胤,勾结朱温,引狼入室,害得万户流离失所。”

唐昭宗来到洛阳,心中也知道朱温外示忠顺,内藏奸诈,于是定计暂归朱温,以救燃眉之急。同时暗遣密使,联络吴、四川、河东等藩镇,以图匡复。

在汴州的朱温也知昭宗虽在掌握之中,但不肯俯身听命,仍在活动。于是他就派谋士李振带人去洛阳,设计杀死了昭宗。尔后扶立年汉13岁的李祝为帝,是为哀帝。

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朱温终于撕下了\"全忠\"的外衣,改名朱晃,在假惺惺地演出一幕大臣劝进,唐朝皇帝自愿“禅让”的丑剧后,正式当了皇帝,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改国号为梁,历史上称后梁太祖。时年56岁。

从皇帝到刀下鬼

朱温建后梁政权时,还有许多割据的政权存在。如河东李克用,四川王建等。因此,后梁政权的根基是并不牢固的。同时,朱温也一心想统一全国。所以,他称帝之初,在政治、经济、法制等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政治方面,注重任人唯贤,

搜访贤良,经济方面,注重恢复农业生产,鼓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多次亲自到民间去察看农作物的长势;法制方面,重视立法垂制,详刑定科,命太常卿李燕等人修定了《大梁新定格式律令》,颁布执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措施未能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

朱温为了实现个人野心,扩大势力,穷兵黜武。开平二年(公元908年)三月,他发兵进攻潞州(今山西长治县),五月抵达,在城外筑起了一道夹寨,外绝援军,内阻守军突围。朱温满以为唾手可得,稳坐京城,只等捷音。不料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亲率援军自晋阳(今山西太原)日夜兼程,出其不意击败梁军,解了潞州之围,并缴获了大量资粮器械。朱温听到败讯,惊得目瞪口呆,感叹地说:“生子当李如李存勖,我的儿子比起来只如猪狗!”

李存勖画像

开平四年(公元910年),梁军又北上,在柏乡(今河北柏乡县西南)与李军大战,结果大败,损失惨重。朱温自恃武力夺得帝位,因此对手握重兵的汗马功臣很不放心,寻找各种理由加以杀戮。结果人心惶惶,文武官员每天先和家人决别后再入朝,从朝中回到家中必要庆贺一番。

朱温素来荒淫成性。过去,战争中掠得美女,无一放过。做皇帝后更甚,对自己大臣的妻女,也要进行污辱,甚至连儿媳妇都不能幸免。他有8个儿子,他经常召8位儿媳妇入宫侍候。次子友文妻王氏生得漂亮,尤被宠爱。

这样,梁朝文臣武将上下离心,人人自危。朱温已是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

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温病危,召博王朱友文回朝,嘱托后事。而野心勃勃的郢王朱友圭先发制人,与左龙虎军统军密谋,以牙兵500伏禁中,中夜斩关入宫,至朱温寝室,侍者皆为惊窜,朱温惊起大问道:“谁人敢造反!”友圭说:“自己人。”朱温大骂:“我早就怀疑你这小子忤逆不孝,恨未早杀掉你。”友圭也骂道:“老贼万段!”一刀将朱温刺死。这个靠叛卖发家的屠夫,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死在自己儿子背叛的屠刀下。这就是自作自受吧。

朱温一生3改其名,每换一次名字都代表他一个时代,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是政治上“变色龙”的一个典型。

更多文章

  • 实力不对等 岂能成邻居---朱温与朱瑄、朱瑾的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弗兰力艺术标签:朱瑄,朱温,黄巢,节度使,李克用,国防政策,军事政策,朱瑾(唐朝)

    875年黄巢起义爆发,884年黄巢被其外甥所杀,历时九年的动乱结束(巢甥林言斩巢兄弟妻子首),黄巢这一支起义部队歼灭后,在蔡州的秦宗权也开始了起义,其中凶残程度超过了黄巢,887年,朱温向山东的两个同姓节度使朱瑄、朱瑾求救,共同抵抗秦宗权(朱全忠求救于兖、郓,朱瑄、朱瑾皆引兵赴之),经过这一次仁义的

  • 嗜杀成性的朱温,也有自己的软肋,那就是他的妻子张惠

    历史解密编辑:赵林云教授标签:朱温,黄巢,士卒,兵卒,唐朝,五代十国,张惠(官员)

    一日晚,朱温酒醉后和一名营妓同塌而眠,醒来后正当不知该怎样和夫人解释时,属下却说:“大人身份尊贵,何必在乎一妇人。”谁知,朱温听罢当场处死了他。朱温在历史上的名声可谓是臭名昭著,不但好色成性还杀人如麻,唐朝也是因为他加快了灭亡的脚步,每到一座城,他便屠掉一座城。不仅如此,朱温对待下属也十分残忍,他曾

  • 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温,唐朝的终结者,最后为何惨死于后人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黛眉浅浅标签:朱温,李存勖,李克用,唐朝,张全义,黄巢

    《三国演义》曾言,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世界没有不散的筵席,在历史长河的推动之下,再伟大的王朝,也终有一天走向崩坏,大唐王朝,也丝毫没有例外。随着唐末政权的腐朽,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逐渐地降低,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农民起义频发,这一切都意味着此时的大唐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场在历史舞台上演

  • 朱温篡唐有多凶残?李唐宗室被诛戮一空,数十重臣尸骸被抛入黄河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朱温,李唐,唐昭宗,宰相,节度使

    唐天复三年(903年)二月,唐昭宗李晔宣制,以辉王李祚为诸道兵马大元帅,以梁王、检校太师、中书令朱全忠(原名朱温,黄巢旧将,后归唐)为副元帅,统领全国军队。从此, 李祚这位“娃娃元帅”便与凶暴残忍的副元帅朱温结下了不解之缘。朱全忠(以下称朱温)为进一步掌握和控制唐政权,暗中授意诸道(藩镇,节度使)杀

  • 后唐风云之朱温:灭唐建梁,狡猾超过曹操,有一习惯后人难以启齿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朱温,曹操,宦官,黄巢,安禄山,李唐

    今天聊的主人公叫朱温,他是大唐最直接的掘墓人,也是后梁的开国之君。有钱就是爹朱温是唐末农民军中,少有的,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农民军首领。王仙芝是私盐贩子,黄巢虽然写过几首诗,但他也是出生于走私家。而朱温不同,他的祖父和亲爹都曾是有名的读书人。那么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朱温,为什么会当上农民军的首领呢?

  • 朱温:取代唐朝,建立后梁,开启五代十国!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朱温,五代十国,李存勖,唐昭宗,唐朝,李克用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五代是指唐天祐四年(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国家,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与此相对应的是,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

  • 朱温陷害晋王李克用, 白袍将史敬思盘肠血战太平桥

    历史解密编辑:杨林小叔标签:朱温,李克,李克用,史敬思,晋王,李存孝

    到残唐演义之中,又有一员大将名为史敬思。史敬思在残唐十六杰中位列第九,银盔银甲素罗袍,胯下闪电白龙驹,掌中一条涯角亮银枪,学的也是子龙枪法,宛若三国常山赵子龙再世,因此人称白袍将,也有小赵云之称。史敬思最出众的一战就是太平桥之战了,血战力保晋王,犹如当年的常山赵子龙。史敬思学得赵家子龙枪当年赵云去世

  • 朱温:暗恋一个女人十年,55岁称帝,却在60岁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贤谈文史标签:朱温,张惠,黄巢,皇帝,张全义

    公元907年,55岁的朱温称帝,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一个皇帝。朱温剧照朱温原本是个穷小子,后来却为了一个女人踏上逆袭之路,最终成为皇帝,他的一生,极富戏剧色彩。少年丧父,放牛养家糊口,因为暗恋一个女人,远走他乡公元852年,朱温出生在安徽,还没等他长大,父亲就去世了,从此日子越过越紧巴。朱温的母亲,

  • 朱温篡唐时有多凶残?一顿饭杀死9个王爷,将30多位大臣抛尸黄河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朱温,唐昭宗,唐僖宗,黄巢,李克用,宦官

    唐僖宗为朱温赐名“全忠”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眼中的天赐神将竟然在20多年后一手终结了近300年历史的唐朝,建立了后梁,成为了开国皇帝。唐朝自从安史之乱后,就像一艘年久失修的破船,摇摇晃晃地在海上行进,却始终没有散架,陷入了溃而不崩的局面。在此期间,也出现过被称为中兴之主的唐宪宗,被称为小太宗的唐

  • 为了称帝,后梁太祖朱温是这样演戏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朱温,李克用,节度使,宰相,梁王

    公元907年,此时的朱温还叫朱全忠,正以唐朝梁王的身份屯兵贝州。朱温内心十分复杂,面对唐皇室日渐式微,大唐往昔的风采已经彻底翻篇。他感到既欣慰,又感到气愤。欣慰的是荡平河北各大藩镇,所有节度使都表示服了。气愤的是只有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和沧州节度使刘守文父子依然不“鸟”自己,用尽各种威逼利诱,他俩仍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