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七月,当农民军领袖黄巢退出了长安,在河南进行绝望的苦战时,叛徒朱温洋洋自得地到汴州(今河南开封)上任,做了唐朝的宣武节度使,被皇帝赐名朱全忠。然而他既不忠于大齐金统皇帝黄巢,也从来没有忠于大唐天子,可说是个“全不忠\",是一条善于政治上投机的\"变色龙\"。
从寄人篱下到僖宗赐名
朱温(公元852-912年),唐末砀山县(今安徽砀山县东)人。父亲名朱诚,是个贫苦的塾师,专心业儒,人称朱五经。母亲姓王,为人忠厚明达。朱温在家排行老三,幼年丧父,一家人生活无着,母亲王氏就带着他们寄居在萧县(今安徽萧县)刘崇家里。
兄弟中数朱温最狡猾无赖。少年时以雄武自负,不事生产,爱使枪弄棒,还经常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为此常受到刘崇的打骂。邻近乡新讨厌他的刻薄轻浮,视之为地痞流氓。
黄巢起义爆发后,军队路过宋州时,朱温认为这正是他摆脱屈辱贫贱、大展宏图的极好时机。于是,就和他二哥朱存离开了刘家,一同参加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当时他已26岁。
朱温虽称无赖,作战却很机智勇敢,上阵冲锋在前,力战屡捷,头角渐露,被提拔为起义军的队长。几年来,他追随黄巢转战于江西、浙江、福建、广州、潭州(今湖南长沙)、鄂州(今湖北鄂城)等地。他的哥哥朱存在黄巢攻打广州时牺牲。朱温在黄巢攻下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后,被任命为东南行营先锋使,成为独当一面的重要将领。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二月,朱温一举攻克邓州,俘获刺史赵戎,占据邓州,加强了对荆州、襄阳的控制。这时,黄巢派任的同州刺史王溥、华州刺史乔谦听到义军失利的消息,弃城逃窜到邓州,朱温立将他们斩首军前,并阻击了秦宗权的进犯,又大战杨复光所率的八部兵马。六月,他回长安时,黄巢亲自到灞上迎接。七月,又匆匆出发到西线,抗拒朱改、李孝昌、拓拔思恭等的进攻,大战于兴平、富平等地,所至皆捷。
由于朱温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屡立战功,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正月,黄巢任命朱温为同州刺史(治所在今陕西大荔),让他带兵去从唐军手中夺回同州。唐朝的同州刺吏朱诚弃州逃奔河中,朱温顺利地占领了同州。这是农民起义军的势力第一次跨过渭水,在渭水北岸建立了一个重要的据点。
朱温占据同州后,乘胜进攻河中。但唐河中守将王重荣率部包围了同州,朱温自己无法解同州之围,便接连向黄巢告急求援。由于黄巢在攻克长安以后,急于建立政权,没有及时追击唐朝残余势力,让其逃入四川,赢得喘息机会,得以组织力量反扑,围集于长安城下。同时,唐政府又请沙陀族李克用,党项族拓拔思恭,各率本部精骑助战,对长安采取包围之势。因此,当时黄巢起义军抽不出兵力援助朱温。朱温在困难面前产生了动摇。这时他手下的一个部将谢瞳,便乘机劝朱温降唐。他说:“黄巢乘唐朝衰弱的机会,攻下了唐的首都,自己当了皇帝。现在唐朝已调集了四方军队围困住黄巢,黄巢看来当皇帝不会持久,而唐朝的力量却越来越强大。我们当下处境困难,黄巢又不派兵援助,你要考虑自己的出路呀!”朱温听了谢瞳的话,就决定投降唐朝。唐僖宗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高兴,连呼“这是上天送给我的!”立即封朱温为同华节度使,不久又升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赐名“朱全忠”。
从“全忠”到全不忠
朱温降唐削弱了起义军的力量,使长安东面的屏障全失,对起义军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朱温降唐受到重用,也动摇了起义军的军心,在失温的影响下,义军将领叛变的事时有发生。失温自己,由于受到唐朝皇帝的重用,受宠若惊,特别卖力地为唐朝效命,成为唐王朝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得力鹰犬。
唐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四月初九日,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主动撤离长安,同蓝田退下河南。朱温率部与河中官军疯狂镇压起义军,史称“所向无不克捷。”朱温因屠杀有功,升官为宣武军节度使。七月,他率部到汴州上任,以出卖农民起义军为代价得到了一块地盘。于是他派人去砀山接他母亲王氏。谈及家事,他趾高气昂地说:\"朱五经老头子辛辛苦苦钻了一辈子书本,结果穷得要命;现在他的儿子当了节度使,可算得强宗胜祖了吧!\"他对母亲直呼父亲浑名,加以奚落,无礼至极,把王氏气得半死,半响说不出话来,良久才斥责说:“你当了官,也太猖狂了;若论品德行义,却未必赶得上你那穷父亲。”真是知子莫若其母。
黄巢撤出长安后,到了河南一带。黄巢领军正倾全力围攻陈州(河南准阳),驻守汴州的朱温就联络周岌、时溥诸军,合兵去救陈州。他们大败起义军。起义军将领唐兵、王虔裕率部投降了朱温,朱温的势力得到了扩大。
这时,唐朝再度乞请李克用率沙陀兵开赴河南前线。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五月,朱温联合李克用,再次围攻陈州的起义军,黄巢败走,李谠、霍存,张归霸兄弟及谢彦章等人,均率其残部归降于朱温。朱温的实力大为增强。
黄巢领导的起义军被镇压下去以后,唐末形成的藩镇割据,由于一些新军阀的出现,情况更加复杂。军阀之间相互吞并,强者为王,公开侵城掠地,无所忌惮。为了巩固和扩展自己的地盘,壮大政治经济力量,朱温就要吞并其它藩镇。首先他把矛头指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节度使秦宗权。
黄巢败后,秦宗权招降了起义军残余力量,兵多将广,据蔡州、洛阳、许州(今许昌)、汝州(今临汝)、怀州(今沁阳)、郑州等许多的地方,实力比朱温大得多,是最大的威胁。由于力量悬殊,朱温联络陈州赵牵,又求援于兖州朱宣、郓州朱瑾兄弟,因为同姓,便结拜为兄弟。但为人不守信用的朱温,既败秦宗权以后,便对有着重要战略意义的郓、兖两州之地虎视眈眈,开始把盟兄当作兼并对象。他接受了敬期的计策,派部将诈为叛逃,投奔朱氏兄弟。于是朱温就以朱宣诱招汴州军士为借口,于公元891年兴师攻破郓州,将朱瑾夫妻斩于汴桥之下,由此,黄河中下游的绝大部分地盘都落到了朱温手中。光化二年(公元899年),幽州刘仁恭发兵进攻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罗绍威向朱温求救。朱温抓住了这个机会,进入河北,大破幽州兵。从此,魏州成为朱温的附庸。镇州(今河北正定)王容,定州(今河北定县)王处直兵力不敌,也依附了朱温。这时,朱温已控制了长江、准河以北、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成为最势力的藩镇力量。
就在朱温与各个地方割据势力相互混战、各个吞并的同时,唐朝最高统治集团中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唐昭宗李晔继位后,宦官韩全海与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勾结,将昭宗搞到凤翔、罢免了宰相崔胤。崔胤就引朱温带兵入关,击破李茂贞。李茂贞杀韩全海求和,送回昭宗。朱温重兵于长安,杀大小宦官500多人,彻底清除了韩全海残余势力。紧接着,又杀崔胤及其党羽。此时,朱温篡夺帝位的野心路人皆知。
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正月,朱温以分、岐兵士侵逼京畿为理由,坚决请求唐昭宗迁都洛阳。拆毁宫殿、民舍、取其木材,浮渭沿黄河而下。居民被迫东迁,老幼系路,啼号不绝,无不痛骂:“国贼崔胤,勾结朱温,引狼入室,害得万户流离失所。”
唐昭宗来到洛阳,心中也知道朱温外示忠顺,内藏奸诈,于是定计暂归朱温,以救燃眉之急。同时暗遣密使,联络吴、四川、河东等藩镇,以图匡复。
在汴州的朱温也知昭宗虽在掌握之中,但不肯俯身听命,仍在活动。于是他就派谋士李振带人去洛阳,设计杀死了昭宗。尔后扶立年汉13岁的李祝为帝,是为哀帝。
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朱温终于撕下了\"全忠\"的外衣,改名朱晃,在假惺惺地演出一幕大臣劝进,唐朝皇帝自愿“禅让”的丑剧后,正式当了皇帝,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改国号为梁,历史上称后梁太祖。时年56岁。
从皇帝到刀下鬼
朱温建后梁政权时,还有许多割据的政权存在。如河东李克用,四川王建等。因此,后梁政权的根基是并不牢固的。同时,朱温也一心想统一全国。所以,他称帝之初,在政治、经济、法制等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政治方面,注重任人唯贤,
搜访贤良,经济方面,注重恢复农业生产,鼓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多次亲自到民间去察看农作物的长势;法制方面,重视立法垂制,详刑定科,命太常卿李燕等人修定了《大梁新定格式律令》,颁布执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措施未能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
朱温为了实现个人野心,扩大势力,穷兵黜武。开平二年(公元908年)三月,他发兵进攻潞州(今山西长治县),五月抵达,在城外筑起了一道夹寨,外绝援军,内阻守军突围。朱温满以为唾手可得,稳坐京城,只等捷音。不料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亲率援军自晋阳(今山西太原)日夜兼程,出其不意击败梁军,解了潞州之围,并缴获了大量资粮器械。朱温听到败讯,惊得目瞪口呆,感叹地说:“生子当李如李存勖,我的儿子比起来只如猪狗!”
李存勖画像
开平四年(公元910年),梁军又北上,在柏乡(今河北柏乡县西南)与李军大战,结果大败,损失惨重。朱温自恃武力夺得帝位,因此对手握重兵的汗马功臣很不放心,寻找各种理由加以杀戮。结果人心惶惶,文武官员每天先和家人决别后再入朝,从朝中回到家中必要庆贺一番。
朱温素来荒淫成性。过去,战争中掠得美女,无一放过。做皇帝后更甚,对自己大臣的妻女,也要进行污辱,甚至连儿媳妇都不能幸免。他有8个儿子,他经常召8位儿媳妇入宫侍候。次子友文妻王氏生得漂亮,尤被宠爱。
这样,梁朝文臣武将上下离心,人人自危。朱温已是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
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温病危,召博王朱友文回朝,嘱托后事。而野心勃勃的郢王朱友圭先发制人,与左龙虎军统军密谋,以牙兵500伏禁中,中夜斩关入宫,至朱温寝室,侍者皆为惊窜,朱温惊起大问道:“谁人敢造反!”友圭说:“自己人。”朱温大骂:“我早就怀疑你这小子忤逆不孝,恨未早杀掉你。”友圭也骂道:“老贼万段!”一刀将朱温刺死。这个靠叛卖发家的屠夫,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死在自己儿子背叛的屠刀下。这就是自作自受吧。
朱温一生3改其名,每换一次名字都代表他一个时代,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是政治上“变色龙”的一个典型。